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在混乱状态下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其后期僭越是权力膨胀的必然

曹操在混乱状态下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其后期僭越是权力膨胀的必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494 更新时间:2024/1/17 18:17:10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谓也”。即使在古代,篡位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挨骂。

比如王莽篡汉时,大部分士人可是欢呼雀跃的。原因无他:西汉末年多年的混乱政坛,让朝野兴起了“人心厌汉”的情绪;只不过随后王莽改制失败、让社会越发混乱,人们才吃起了回头草,转而支持刘氏皇室后裔。

再比如杨坚取代北周建隋。一方面,之前的周宣帝宇文赟让几乎所有人都深感绝望;另一方面,杨坚的政策更加得人心。所以当他夺权时,即使大部分鲜卑贵族也没有旗帜鲜明地反对。其后隋朝的空前强盛,更是让人们将其篡位而立的事实忘得一干二净。

因此,司马篡魏会被后世一直痛骂的原因就不难理解了:

首先,曹魏政权本身没什么大毛病,历代帝王也都跟“无道”扯不上什么关系。然而司马氏祖孙三代却废曹芳、杀曹髦、逼曹奂退位,无论是依据封建政治伦理要求,还是站在今天的职业道德视角来看,这都是让人极为不齿的。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司马氏表现糟糕。司马氏夺权虽然理亏,但封建伦理毕竟不能当饭吃,日子总是要过的;假使他们的政权能够开创一代盛世、实现国泰民安,相信过不了多久人们就会忘记其篡位的事实。但司马氏实际上怎么着?虽然统一了天下、终结了三国,但没过多久却又一手造成了更加恐怖的战乱、导致了近300年的分裂。

五胡南下示意图

简单来说,司马氏之所以被人鄙夷,不单单是因为篡位本身不地道,更重要的还是由于结果不可接受:古代最黑暗、老百姓最悲惨的时代,拜司马氏所赐。

如果这样的家族还有人喜爱,那八成是“颅内有疾”。

相比较之下,曹魏篡汉就复杂得多。

首先,作为曹魏的实际奠基者,曹操在过去被人骂得可不轻。主要火力集中在一点:道德上站不住脚。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奸雄一词,几乎成了被贴在曹操身上、总也无法甩掉的标签。啥叫奸雄?就是能力超群,但却在道德、人品方面有问题的人。

在传统史家看来,初平元年(190年)讨董卓会盟之前,曹操算是一个英雄。他在20岁时被举孝廉为郎官,随后的政坛表现极为规范;治理济南期间,打击贪官污吏、扫除淫祀,将境内治理的井井有条,俨然有能臣范儿;董卓入京乱政后,曹操不畏强权、拒绝其征召,散尽家财组织义军;而在会盟期间,当众人纷纷逗留拖延、无视国家危难之时,曹操更是挺身而出、慷慨陈词,其后孤军犯敌,那份魄力、忠诚让人钦佩不已。

但接下来的曹操,却因道德饱受传统史家千夫所指。

王夫之

曹操为人狠辣、行事凶残,在以为父报仇之名征伐陶谦期间,“坑杀男女数十万人于泗水,遍屠城邑”,无数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遭其毒手,被后世大儒王夫之痛斥:“惨毒不仁,恶滔天矣。”

曹操的奸诈,还体现在对政权最高权力的觊觎、篡夺,即“挟天子,擅威福,将夺汉室”。按照中国传统儒家政治伦理的要求,在君权没有失去合理性(没有“无道”)时,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之别不可僭越,以此维持着权力的合法、秩序的稳定;而当天子残暴无道、危害社稷时,臣子可以将其废黜,但并不能取而代之,而是要拥立新君、君臣尊卑仍然有效。

若依据这一伦理,汉献帝刘协并没有“无道”,他顶多是懦弱而已,但懦弱并不是罪过,所以他的天子之位是合理、合法、正当的。而曹操身为丞相、人臣,却通过强权以下凌上、逼迫天子屈服于自己,这就是“篡”。

因此,不仅传统士子将曹操视为“奸雄”,甚至连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枭雄石勒也将曹操、司马懿归为“欺人孤儿、寡妇”的一类小人。

周瑜的那句“托名汉相,其实汉贼”,几乎给曹操冠上了中国古代第一大奸相的帽子;而曹操自己的真情流露之语:“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更是坐实了自己的罪名。

曹操

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曹操,本质上其实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相对于高高在上的儒家君臣定位,现代人更加注重历史人物对时代、对社会的贡献。

曹操对历史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在混乱不堪的局面下统一了北方,并且发展经济、安定秩序。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他曾“挟天子以令诸侯”,到我们要注意一个事实:当时的汉献帝先后被董卓、李傕郭汜裹挟,颠沛流离、朝不保夕;后来虽成功逃到洛阳,但这里早已被董卓破坏殆尽,形同废墟,汉献帝一行食不果腹、与流浪无异。此时的各路诸侯瞻前顾后,曹操在荀彧的劝告下前去迎接,本身是大功一件。

至于后来曹操逐渐僭越,既是权力膨胀的必然结果,也是时代环境刺激的产物。

“董卓死,李、郭乱,袁绍擅河北而忘帝室,袁术窃,刘表僭,献帝莫能驭,而后曹操之篡志生”,曹操之所以从一个能臣演变为野心家,也许是因为他发现:曾经崇高的理想,无法与严酷的现实匹配。

他曾亲眼目睹了卢植等传统名臣忠心为国、为国平乱,但却在严酷的政治迫害中退出舞台;他更是亲历了一众“诸侯”名义上匡扶国难、实际上无不谋取私利的丑态。各方在讨卓会盟上的行径、自己独木难支的艰辛,想必给曹操的世界观带去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董卓乱政后的一段时期,本质上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混乱阶段,正是在这个大环境下,曹操的“惨毒不仁”、犯上野心被一步步激发出来。

曹操

对于这样的人,传统士大夫自然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其大加痛斥,其实这也是传统文化中对道德、法理的重视,本身并无可指责之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现代人的视角来看,对这种为时代所迫、且有功于社会的人,不应当、也无法以完人的标准来吹毛求疵,毕竟曹氏在客观上为终结北方战乱、缓解百姓苦难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当然了,“一时高下在于权,千秋胜负在于德”,历史上的人物,如果能德才兼备自然最佳;但在一些极端危难时刻,人们不应当过于苛求,毕竟能解决现实问题才更可贵。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阿巴亥三个儿子因阿巴亥被迫殉葬而失去政治靠山,皇太极最终胜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天启六年(1626年),在宁远之战中被袁崇焕打败的努尔哈赤含恨而终,终年68岁。由于努尔哈赤在生前并没有对继位人的人选做出安排,因而在努尔哈赤驾崩后,后金大汗之位出现了虚悬的局面,而汗位的竞争主要是在“四大贝勒”以及大妃阿巴亥的三个儿子之间展开的。当时的“四大贝勒”掌控绝对的话语权万历四十四年(16

  • 褚英勇猛果敢但也暴烈狠戾,不懂拉拢人心导致最终被努尔哈赤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褚英被赐死时,年三十六岁,而努尔哈赤这一年也是五十七岁的老人了。为什么半生杀伐果断、精明强悍的努尔哈赤会在晚年不顾有可能动摇建州女真统治稳定的危险,而废黜自己精心培养了近二十年的长子、先软禁然后再赐死,以达到自尽心中的“消除隐患”目的呢?事情,还要从四十年前说起。万历六年(1578年),建州左卫指挥

  • 三国中关羽对马超和黄忠都看不上,为何对赵云没啥意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关羽看不起马超黄忠,马超黄忠赵云蜀枪,赵云马超黄忠是哪的人

    这事儿要分演义和历史两方面看待。简单说,演义中,因为赵云跟随刘备时间长,被关羽看做自己人。历史上,则因为赵云地位低,还不足以引发关羽专门的针对。咱们先从《三国演义》来说。在《演义》中,关羽确实对赵云没有意见,甚至对赵云还比较有好感,而对马超、黄忠瞧不大起。包括在马超刚刚投降时候,关羽想入川来和马超比

  • 被《三国演义》美化的张辽,在历史上屡次易主,远谈不上忠义之士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演义中张辽简介,张辽墓发掘全程,张辽被丁奉射死

    张辽的出身和早期经历张辽的祖上,大大小小也算是一个名人,叫做聂壹。聂壹是西汉人,他是''马邑之谋''中的重要人物,''马邑之谋''应该算是西汉自''白登之围''之后对匈奴战略反攻的第一枪,只不过这枪没打出来,哑火了。那么为什么张辽不姓聂改姓张呢?史料中的记载含糊不清,只是用''避怨''一笔带过。不过

  • 南渝先生:哪些年号取自《易经》 《周易》故乡奇风异景 蒋介石名字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1673年莱布尼茨,在巴黎制造了一个,能进行加、减、乘、除及开方运算的计算工具。1701年,莱布尼茨在与法国来华传教士鲍威特会见时,得知中国的《易经》,并从传教士手里得到了周易八卦图。当时,这位数学家正在研究二进制,他从易图中得到启发,悟出了二进制数的真谛。1703年,莱布尼茨在中国古代名著《易经》

  • 她有慈禧做靠山,却在选秀中失利,嫁给亲王后生下天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就要来说一位秀女,她有慈禧给她做靠山,却仍然在选秀中失利。之后她不得不嫁给亲王,没想到却生下大清天子。对于这一段历史不太了解的人,可能会觉得有点不对,为什么嫁给亲王还能生下天子。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到底怎么回事。话说咸丰二年,朝廷如期安排为咸丰皇帝选秀,在这次选秀中,有四人最终

  • 三国第一贤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功过任评说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忠臣,诸葛亮的聪明、机智、智勇双全至今令人敬仰。他为了蜀汉的命运,默默地坚守,并给出了诸多卓越的策略。当时的那个时代环境是如此复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然而,曹操、孙权、刘备三个人的缘分,几乎超越了现实,最后因为诸葛亮的策略才使得三国历史得以成为永恒。历史上,忠臣有的是“忠义不渝”,有的是“利用

  • 他身为晚清重臣,为何清朝灭亡,他却一点感觉都没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人名叫那桐,叶赫那拉氏,内务府满洲镶黄旗人。或许看到他的姓氏,大家会将他与慈禧太后联系到一起。那桐虽然受慈禧重用,不过那都是后来的事了,一开始,那桐还真是靠自身本事往上爬的。那桐从一开始名不见经传,都后来成为慈禧的心腹,中间少不了三个人的帮助。第一个就是翁同龢,是他向朝廷举荐了那桐,让他担任户部

  • 印星旺者贤妻良母!清朝孝庄皇后命造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1613年3月28日),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出生,她就是后来有名的孝庄文皇后,也就是《康熙王朝》中自称“我孝庄”的康熙的奶奶。根据这个生日,孝庄皇后四柱的前三柱是“癸丑 乙卯 丙申”,时辰不知道。目前网上有很多孝庄皇后的排盘,但我估计其时辰都是臆测的,所以我们只看前三柱就可

  • 三国单挑王许褚,曾和赵云马超激战都没吃亏,与张飞交手差点丢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反观曹操帐下,虽然猛将众多,但却似乎少有与蜀国五虎平分秋色的将才。不过在曹操营中,许褚却算得上难得的一位。许褚的武力在曹营众将中仅在典韦之下,在典韦死后堪称曹操麾下武力第一人,演义里许褚是和顶级猛将交手最多之人,“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许褚是唯一一个和排名前六的猛将都交过手之人,堪称三国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