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书记载,战国的战争动辄数十万甚至百万人,这个数字是否可信?

史书记载,战国的战争动辄数十万甚至百万人,这个数字是否可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448 更新时间:2024/2/6 18:16:23

[var1]

战国兵制:平时各司其职,战时举国为兵

战国时期,由于生产能力有限,各国根本无法负担数量庞大的职业化军队,因此当时各国的常备兵力其实并不多。而为了保证足够的战争动员能力,当时各国采用的基本都是以少量常备军队为主,并组织百姓在农闲时接受军事训练,从而保证他们可以随时参军作战。

[var1]

根据近代出土的《云梦秦简·编年纪》记载,当时各国采取的主要是服兵役的制度,也就是大家轮流残军,从而保证每个成年男子都能够接受相应的军事训练。此外,根据《戍律》的记载,当时服役采取的方式是每年轮换一次,这被称作“过更”。而且,不仅是普通百姓要接受军事训练,哪怕在朝廷为官的管理也是需要服兵役的。

而在《商君书·兵守》中,则有“三军: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此之谓三军也”的记载,可见一旦国家爆发大规模的战争,基本是举国为兵,不仅男子参军、而且连妇女也被编入军队,从而达到国家的最大动员能力。

[var1]

而在《汉书·严安传》中,也有“丁男被甲,丁女转输”的记载,可见即使到了汉朝时期,在战争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女子虽然不再需要参战,但却要担负起后勤运输的职责,从而保证战兵数量最大化。

综上所述,战国时期各国的军制与后世完全不同,由于战争频率太高的原因,各国在大规模战争爆发时,完全是一种“全民皆兵”的动员方式,不论男女老少,全部需要参军。

[var1]

根据推测,战国时期各国的终极动员能力,根本不是后世的“二十抽一,十五抽一”,而是达到了恐怖的“十丁抽一”,而像长平之战这种关乎两国生死的大战,甚至达到“六丁抽一”,也就是说每六个人,便有一个人要上前线参战,这种战争动员能力是极为可怕的。

战国时期各国兵力

关于这个问题,战国策当中是有相应记载的,而根据其中记载,战国时期各国兵力大致如下:

[var1]

(一)秦国:奋击之士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秦惠时期)

(二)楚国:带甲之士百万、车千乘、骑万匹。(楚威烈王时期,未计算楚国水军)

(三)齐国:带甲百万,车千乘。(齐宣王时期)

(四)赵国:带甲六十万,车千乘,骑万匹。(赵惠文王时期)

(五)魏国:武卒二十万,苍头二十万,斯徒二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魏襄王时期)

(六)燕国:带甲数十万,车七百乘,骑六千匹。(燕昭王时期)

(七)韩国:精兵二十万,厮徒十万。(韩宣惠王时期)

[var1]

这个数字基本代表了各国当时的极限动员能力,而通过这组数字,也可以大致推算出各国的人口,基本情况如下:秦国作为七国之中最强盛的国家,人口约为600万;赵国作为战国后期强国,人口约在500万;楚国在丢失鄢郢等地之后,土地面积有所缩减,但随后又吞并越国,面积仍然很大,人口约在700万;齐国在济西之战后丢失大片土地,面积急剧缩小,但由于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却是齐国之中最高的,人口约在400万;魏国后期已经沦为效果,人口约为200万;燕国苦寒之地,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应在150万上下;韩国是七国之中最弱的,末期领土也极度缩水,人口应该在100万上下。

综上所述,以战国时期的兵制来讲,当时交战双方出动数十万,乃至百万军队并非不可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专灭文明古国的雅利安人横扫欧亚非,为何来到商朝却被送进殉葬坑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传闻雅利安人横扫欧亚非,灭了三大文明古国,却被商朝打得落花流水,送进殡葬坑,这是真的吗?雅利安人与三大文明古国的渊源公元前14世纪(另有说法是公元前18世纪),雅利安人还只是一支生活在乌拉尔山脉草原间的游牧民族,后来由于地球冰期的出现,雅利安人的居住地变得极其寒冷,食物和水源告急。为了生存,他们

  • 历史故事:屈原为什么要自沉汨罗江?屈原的投江不是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var1]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在楚国官至大夫,不仅是一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还是当时很著名的诗人。留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一系列传世的佳句。在他做官的时候,他不畏强权,坚决和恶势力斗争,遭到小人们的迫害。在楚国被秦国快要灭国前,他投进汨罗江自杀了。对于他自尽的原因,后世有着不同的看

  • 历史解析:中国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夏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一、关于夏朝的由来根据传说和相关历史记载,其中《史记》记载相关夏朝的文献比较多一些,相传大禹治水有功,收到人们的爱戴,威望在部落当中日益增高,于是在舜帝退位以后,将部落头领禅让给了禹,而禹退位以后,将帝位没有按照禅让制的制度进行禅让,而是将帝位直接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从此国天下转变为了家天下,禅让制

  • 三星堆的文物发掘,与《山海经》记载吻合,学者:真实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山海经名字大全,三星堆遗址的历年考古发现史,三星堆与山海经

    导读:华夏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流传悠久,有着上下五千年一说。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导致自周朝以前呢时代,慢慢都被人们给神话了,很少有人能说得清那些历史发生过什么。现代人们要了解历史,也只能从古人留下的书籍中,逐渐发掘。而流传了几千年的古书《山海经》中,内容大多都富有传奇色彩,导致人们一直以为它是一本神话小

  • 殷墟文化|梦回殷商!探寻青铜时代“中国制造”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殷墟博物苑供图)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于1939年3月在安阳武官村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即商王武丁之妻)所制,为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最初,经郭沫若等相关专家学者考证后,将其定名为“司母戊鼎”,后更名为“后母戊鼎”。

  • 秦国灭六国时,六国地盘分别在现在哪里?看看你的城市在哪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我们首先来说秦国。作为统一天下的最后胜利者,我们现在大约都有一种错觉:秦国在当时是土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实并不是,秦国当时的人口和土地面积都不是第一位。秦国人口当时大约300万左右,这个数据在当时是倒数的,仅仅比荒凉的燕国人口多一点儿。而秦国的领土面积则在七国当中位居第二。秦国

  • 一把精巧的玉刀,成为令人瞩目的文物,揭开了夏朝神秘面纱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熟悉的中国历史是由夏商周开始的,然而,在很长的时间内,西方学者否认夏商两朝的存在,认为《史记》不过是人云亦云之作。直到十九世纪末甲骨文的发现以及1928年安阳殷墟的发掘,殷商的存在才确凿无疑被证实。更可喜的是,1959年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带队发现了二里头遗址,夏文化也变得触手可及。二里头遗址

  • 他是谁:赵公子秘密暴露,卫国平被聂宝华陷害,蒋广善不是善茬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通过研究文化宫的动作照片,赵公子出现在卫国平面前。这也是卫国平也找聂宝华的原因。当然,聂宝华只是说赵公子是中介。卫国平访问聂宝华显然是违规的,可以说是有点大意了。最后,聂宝华拍下了他们的合影,并把这件事告诉了赵公子。当然,赵公子请聂宝华帮他解决了这件事。聂宝华分两步走,一是对付卫国平,阻

  • 轩辕黄帝既然是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为何周朝之前并没有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轩辕黄帝是华夏民族的共主吗,天帝共主,黄帝为什么叫轩辕黄帝

    这个其实没必要过于纠结。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把自己的祖先神话,黄帝、炎帝包括夏朝是否有考古证明对大多数人来说不重要。我们只要愿意信就行,看看日本天皇家族的例子。甲骨文的源头可以参考下骆越骨刻文,比甲骨文还早千年,估计很多人没注意过这最新的考古知识更新。现在商的起源和风格主要要向骆越这边来找了。两者相似度

  • 千古一帝唐太宗,在韩剧中却成了独眼龙,网友称:幸好封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千古一帝唐太宗大结局,韩剧中的唐太宗去世,日本唐太宗纪录片

    [var1]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如果非要说李世民人生中的污点的话,那估计只有“玄武门之变”了,公元626年,李世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