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人是像汉武帝一般的“神迹之子”,他以匈奴人的身份重建了汉国

此人是像汉武帝一般的“神迹之子”,他以匈奴人的身份重建了汉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696 更新时间:2024/1/20 23:14:13

此后,陈汤又来了一个“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及至东汉中后期,依然有窦宪的“燕然勒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曾经视为毕生大敌的匈奴会在四百余年后会出现一个和他一样的“神迹之子”,并且这个匈奴人拥有和他一样的“刘”姓,不止如此,这个匈奴人竟然在东汉灭亡八十多年后重建了汉国。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这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匈奴人。

刘渊画像

一、从“神迹之子”到“吉祥物”

1、伴“神迹”而生

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国在强大汉朝的持续打击下,不可避免地衰败了,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及至汉末三国时期,匈奴人依然小动作不断。公元216年,曹操为了强化对匈奴人的管控,将早前内附的南匈奴分为五部,同时令呼厨泉单于入质中原。30多年后,邓艾注意到呼厨泉之侄刘豹(时任左部帅)不甘寂寞,不断整合五部匈奴,于是建议当权的司马师将刘豹所部一分为二。

邓艾的这招釜底抽薪之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南匈奴的发展,可是多少有些治标不治本,毕竟分化敌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灭敌人,而非让敌人一个劲地分分合合,如果哪天压不住敌人,敌人不愿意分了呢?或许邓艾想的是等把蜀汉和东吴都收拾了后,再来给刘豹等人最后一击,可已经和司马氏结下梁子的刘豹等人会乖乖地引颈受戮吗?即使刘豹等人愿意,他们的子孙又愿意吗?

三国时期的五部匈奴

传说刘豹的妻子呼延夫人因为一直没能为刘豹生下一个儿子,而到龙门祭神求子,当时意外出现了一条头生两角的大鱼,祭师们纷纷说这是上天降下的祥瑞,一定可以让她如愿以偿。待她回家后,当天晚上竟然做了个梦,梦见那条大鱼化为人形,只见大鱼左手拿着一个鸡蛋状的物体,闪闪发光,然后走到她跟前,把东西交到了她手上,告诉她这是太阳的精华,只要吞下就可生下一个贵不可言的孩子。

呼延夫人醒后,将梦境告诉了一旁的刘豹,结果刘豹亦想起曾有算卦的人说他会有显贵的子孙,夫妻二人这么一结合,大喜不已,13个月后,呼延夫人竟然还真的诞下一子,刘豹为这个“神迹之子”起名为刘渊。这个故事肯定是水分满满的,亦如汉景帝的王美人梦日而生汉武帝刘彻。这倒不是说“神迹之子”是水货,以史官的惯用笔法来说,只有非同凡响之人物,才有资格伴“神迹”而生。

刘渊之父—刘豹

2、质于西晋

刘渊大概率不知道自己是“神迹之子”,他只知道司马氏在打压他们匈奴人,他只有尽快强大起来,才能“翻身农奴把歌唱”。他从小就开始钻研中原文化,拜上党大儒崔游为师,苦学儒家经典,期间不忘学习各种兵法和史籍,同时积极结交并州士族子弟,比如出身太原王氏的王浑等。通过学习历史,他发现汉初的陆贾等人因为武功不行而未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另有灌婴等人则是因为文才不行,故而他选择了文武兼修。

年龄稍长点,他不得不像父辈们一样到洛阳当质子。他在洛阳看着花,中原人则在旁边看着他。当时中原的贵族大臣特别喜欢来自五部匈奴的胡奴和胡婢,史载陈群之子陈泰在担任并州刺史期间,很多“京邑贵人”让他在辖区内帮忙弄一些有匈奴血统的奴婢。这些中原贵族不外乎是想着通过支配匈奴人来满足自己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刘渊的匈奴贵族身份摆在那里,他倒不会和那些奴婢一样低微。

刘渊文武兼修

刘渊在洛阳除了看花之外就是参加司马氏组织的各种典礼,以匈奴首领之子的身份给司马氏唱赞歌,然后按部就班地接受司马氏的各种赏赐,如同“吉祥物”一般陪着司马氏演戏。甭管他心里有再多的不满,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除了服从,他又能做什么呢?好在他的人缘还不错,动不动就有大臣愿意帮他,比如前面提到的王浑和其子王济,以及李熹等人。王浑曾多次在司马炎面前为他说好话,使司马炎对他观感挺好。

王济曾力谏司马炎让刘渊参与平吴之战,李熹亦曾建议让刘渊率军平定凉州之乱,如非有人总拿“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说事,司马炎就答应了。这些人愿意帮刘渊倒也不全是因为私交,他们主要是看重刘渊的身份,毕竟他们都是并州人,与匈奴五部交好能够更好地保障他们家族的利益。要说刘渊确属英才,他都这么藏拙了,司马炎的弟弟司马攸依然看出他是个隐患,只可惜司马炎没听司马攸的劝,不然也就没有后面的事了。

西晋早期的五部匈奴

二、扛起“兴复汉室”的大旗

1、乘晋室之衰而立大业

公元289年,刘渊迎来了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他被司马炎任命为匈奴北部都尉。他在任上充分运用自己早前所积累下的各种知识,以刑法来约束原本松散的部众,以诚信和大方来处理人际关系,一时间,五部匈奴中的头面人物纷纷聚到他的麾下,即使是河北等地的士族子弟亦不辞辛苦地到他的辖区增长见识。他的卓越表现引起了很多权贵的关注,其中就有成都王司马颖。

西晋自司马炎去世后,朝局未得一日安宁,外戚杨骏、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皇后贾南风、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和长沙王司马乂如走马灯般轮流把持朝政,期间负责镇守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力谏朝廷将原本因为有部众叛逃出塞而被免官的刘渊任命为监五部军事,目的自然是为了让刘渊以及刘渊背后的匈奴势力支持他。刘渊为了有更大的舞台,倒也愿意投桃报李。

西晋八王之乱的人物关系图

司马颖得势期间,刘渊再也不是那个处处被提防的匈奴人了,他被司马颖一路提拔为北单于。当时并州的匈奴贵族看中原混战不休,已经滋生出了叛晋的念头,差的只是一个声望与才能俱佳的“带头大哥”,刘渊无疑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他们自发地拥戴刘渊为大单于。刘渊倒是没有像族人那般“激动”,在他看来,五部匈奴虽说在并州有优势,可放眼整个北方,他们的势力终究单薄了点。

他需要一面有凝聚力的旗帜,经过再三考虑,他选择了“汉”。公元304年,一众匈奴贵族请求给他上帝号,他认为司马氏尚存,不能受制于虚名,由此选择称汉王,旨在淡化中原人的敌意,争取更多人的支持。他给汉室的“三祖五宗”立庙祭祀,并追尊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俨然成为了汉室的继承人。他的思路无疑是正确的,史载当时有大批的士族和寒门子弟投奔他。

刘渊的汉国

2、壮志未酬

公元305年,也就是刘渊称王的第二年,他开始对外发力,他的军队戮力向南,夺取了河东地区的控制权,兵锋直接威胁洛阳,像河北的石勒、青徐的王弥和上郡的四部鲜卑等势力纷纷归顺于他。他越强,司马氏则越弱,当这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到了一定程度后,他大大方方地把自己的王位换成了皇位。他因此成为了中原大地上第一个登上皇位的胡人,仅此一点,他就很了不起。

他为了强化汉国的统治力,采用了“胡汉分治”的方式,以汉法管管汉人,以胡法管胡人,他知道自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多治国良策需要自己去花时间摸索。可上天已经给不了他多少时间了。常年的劳心劳力让他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摆在他面前的问题有很多,他结合自己所剩的时间,选了其中一个最有把握的,那便是彻底解决猫在洛阳的西晋王朝,只要西晋在,他就不是正统。

刘聪时期的汉国

刘渊先后多次派大军攻打洛阳,可惜都没能如愿。公元310年,刘渊抱憾而终,他留下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烂摊子。仅一个皇位继承问题就闹出了大乱子,好在其子刘聪靠着拳头硬及时上位止乱。据说刘聪也是“神迹之子”,他甫一继位,便令各路大军继续围攻洛阳,拿下洛阳后,城中的晋怀帝和传国玉玺均成了他的掌中之物了。接着,他又派大军攻入关中,一举拿下长安,俘虏了城中的晋愍帝,西晋自此灭亡。

他也算是告慰了刘渊的在天之灵,可他很快便志得意满起来,一头扎进了后宫,忘记了地方上还有不是那么忠心的王弥和石勒等势力,这样不出问题才怪。没多久,氐、羌反叛,汉国实力一落千丈,他也病逝了。再后来,权臣靳准亮相,汉国宗室子弟惨遭清除,就连刘渊和刘聪的坟墓都被掘了。所幸远在长安的刘曜躲过一劫,并登上了皇位,可惜他在把国号改为“赵”后,被石勒所灭。刘渊所创下的基业算是亡了。

前赵终被后赵所灭

结语

要说刘渊的一生确实很传奇,他的匈奴血统,他的姓氏,他的功业和他的志向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极有代表性的乱世英雄。尤其是他的志向,在他之前,无论是匈奴人,还是鲜卑人,想的无非是建立一个幅员辽阔的游牧帝国,正如他的族人曾建议他“复呼韩邪之业”,可他却认为大丈夫应当成就像汉高帝刘邦和魏武帝曹操那样的伟业,呼韩邪只是一个“何足效哉”。

自他之后,羌、氐和鲜卑等族人皆有了新的方向,那就是入主中原,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他打开了“戎狄乱华”的潘多拉魔盒。然而他们都忘了华夏文化的强大力量,纵使他们在某个时间段占有军事优势,可他们的人口始终是劣势,无论他们保留草原文化,还是吸收中原文化,他们的军事优势都会逐渐消失,然后反复轮替,一个接一个地被华夏文化所同化。

参考文献:

《晋书》

《汉赵国史》

《十六国春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岳飞含冤而亡,尸骨无人敢收殓,一狱卒冒死埋葬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岳飞惨死狱中,却无人问津秦桧诬蔑岳飞谋国叛乱,宋高宗为了维护皇权,以叛国谋反这个莫须有的罪名残害了岳飞。岳飞之死震惊了世人,当时的百姓、大臣是敢怒不敢言,有志之士更是扼腕长叹,悲痛不已。谁也没想到一代抗金名将,竟然会死在昏暗阴冷的天牢。由于当时大牢中的官人生怕受到牵连。岳飞惨死狱中却连尸骸都没有人敢

  • 孙琳:梁山寨主背后的男人——智多星与小李广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年画《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 梁山百八人,与宋江同死者只有李逵、吴用、花荣三人,而李逵耿直无双,有多次顶撞宋江处,甚至怀疑过宋江强抢民女,虽知饮下毒酒后言:“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小鬼。” 语意中或许有那么一丝的无奈与抱怨,故而堪称宋江的铁杆支持者则无外吴用与花荣。 智多无用是

  • 他不想当王爷,也想学朱棣造反,可惜他侄子不是建文帝,他也当不了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棣为他不惜顶撞朱元璋,建文朱棣的结局,历史上朱棣真正要传位给谁的

    原本因为朱棣是燕王,作为他儿子的朱高煦又没多大功,本没有资格封王,不过朱元璋对子孙很厚待,才被封为高阳郡王。不过这人也是野心家,一直觉得郡王的爵位太低,想要一飞冲天做霸主。后来朱棣反叛,朱高煦激情随父起兵攻伐,多次累立战功,说他是一流的战将也不厚非。原本朱高煦的期望也不高,只希望以后超过哥哥朱高炽,

  • 此人被匈奴围攻,真实映照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胡虏肉简介,长途奔袭大破匈奴的人,胡虏肉饮匈奴血

    当然,并非所有伟大人物都会像霍去病和陈汤一样喊出响亮的声音,他们中也有很多人只是以一种朴实无华的方式成就了不朽的传奇。他们或许名声不大,或许官爵不显,可他们的事迹却依然堪称伟大。东汉早期的耿恭便是其中代表人物之一,他以自己的方式塑造出了关于坚守、勇气和智慧的东汉军魂。今天我们一起走近那段荡气回肠的历

  • 明太祖朱元璋一生的功与过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朱元璋的建功历史十分辽阔。他在一系列战争中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和勇气,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战役胜利。他提出了统一的行政政策,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重视文化事业发展,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为今天的文化历史和中华民族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朱元璋的一生也存在着一些过错,比

  • 郑和七次下西洋真实目的何在?《明史·郑和传》已给出了明确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以后的三十年里,这支由“三保太监”郑和率领的特混舰队先后七次航行于东起中国的台湾省,南至爪哇,西到赤道之南的非洲东海岸,北抵波斯湾、红海及默加(麦加)的浩浩的大海上,历尽了艰难险阻、千辛万苦。在时间上,他们比迪亚士发现非洲好望角(公元1487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公元1492年)都要早上七

  • 这个家族四起四落,纵横两汉朝堂三百年,比汝南袁氏还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我们要说的一个家族比汝南袁氏牛,从西汉到东汉,纵横朝堂300多年,出过3位皇后、1位开国功臣、3位大将军和数量惊人的两千石高官,而且不管是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还是新莽末年的“群雄逐鹿”,东汉后期的“党锢之祸”,这个家族都有人能站出来“欲安其国”。这个家族便是扶风窦氏,即使到了南北朝后期,依

  • 汉朝时匈奴已无后顾之忧,成为西汉的极大威胁,故汉武帝必须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汉武帝却一反传统,组织了多次远征匈奴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后世史家往往批评武帝劳民伤财,可谁又认真思考过他做出这个决定的苦衷呢?征和四年(前89年),因贰师将军李广利败降匈奴,数万汉军将士葬身异域,孝武帝刘彻颁下了这份著名的《轮台罪己诏》:“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而今又请遣

  • 为啥要克制情绪?你看被朱棣和曹操处死的大臣,家人结局的差别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棣的老婆一览表,朱棣和曹操谁更厉害些,朱棣读di还是li

    公元1402年,打进南京城的朱棣,让忠于建文帝的旧臣方孝孺投降,并为自己即将准备的登基称帝拟写诏书。可方孝孺拿起笔来,却写下“燕贼篡位”四个字,朱棣看后不禁勃然大怒道:你不怕诛你九族吗?此时的方孝孺非常激动,他张口便回道:诛我十族又何妨?朱棣可是个狠人,十族就十族。于是在父族、母族、妻族九族外,朱棣

  • 临死前,李善长拿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你看金牌背面写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善长临死为什么替朱元璋说话,朱元璋初次遇李善长,朱元璋李善长经典片段

    在为朱元璋开创大明王朝的众多英雄中,虽然李善长的名气远不及刘伯温、徐达、常遇春等人,但论功行赏,他被朱元璋视为第一英雄.然而,这位价值连城的英雄还是被朱元璋杀死了。临死前,李善长拿出免死金牌乞求一条生路。没想到,朱元璋冷笑道,你看看金牌背面写的是什么。这里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获得免死金牌的李善长最后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