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柴荣驾崩前对殿前军首脑的调整为赵匡胤篡位提供了便利

柴荣驾崩前对殿前军首脑的调整为赵匡胤篡位提供了便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676 更新时间:2024/1/26 22:53:33

显德六年(959年),柴荣北上亲征,仅用一个多月就兵不血刃收回了莫、瀛二州。5月,就在他振奋精神、计划一举收服幽州时,却因突然染病、身体难以支撑,不得不撤军。

6月,也许是自知时日不久,柴荣在短短一周内对朝廷内外的重要岗位进行了大规模重组。

文职方面,在原宰相范质之外,柴荣增加了魏仁浦王溥参知枢密院事,共同组成了后周的最高文官集团。这仨人都是周太祖郭威留下的老臣,可以用“中规中矩”来形容。

此外,柴荣驾崩前夕,在召见范质等人托孤时曾刻意叮嘱:“王著藩邸旧人,我若不讳,当命为相。”但三人退下后略一商量,决定不遵照这一指令,因为王著虽“少有俊才”、对朝廷忠心耿耿,但为人喜好杯中之物,哪能与这种人为伍?

不过,文官的安排其实并不是最关键的。唐朝后期直至五代的上百年间,天下处于武人当政的时代,文官就像朝廷中的装饰品、无足轻重;五代中的后唐、后晋、后汉开国皇帝都是沙陀族,对于文治越发不上心。直到后周建立后,士大夫的地位才呈现出复苏迹象,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范质等人的宰相之位,可以用“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来形容。

柴荣

因此,柴荣在军职方面的调整才是最关键的。

当初柴荣对军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是后周强盛的最关键所在。高平之战后,有感于五代以来兵骄将怠、藩镇专横的顽疾,柴荣大力强化朝廷直接掌控的禁军,一方面汰弱留强,另一方面从全国各地征召最精锐的勇士加入。经过他的整顿,后周军队战斗力直线上升,往南攻取南唐淮南江北、往西拿下后蜀四州之地,令辽军也闻之生畏,可谓所向披靡;更为重要的是,以禁军为后周军力的骨干,形成了强干弱枝的军事态势,有效扭转了安史之乱后藩镇尾大不掉的局面。

后周的禁军分为两部:殿前军、侍卫军。其中,殿前军数量相对更少,但质量更高,基本集中了当时最拔尖的兵员;侍卫军数量占优,但质量略处下风。

而禁军的统帅,都是在战争中凭借实际表现崭露头角、经柴荣精挑细选的人员。在调整之前,两军的统帅按照职务高低分别如下:殿前军,都点检张永德,副都点检慕容延钊,都指挥使赵匡胤;侍卫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副都指挥使人员不明),都虞侯韩通。

而在柴荣调整后,变成以下配置:殿前军,都点检赵匡胤,副都点检慕容延钊,都指挥使石守信;侍卫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副都指挥使韩通。

由此可见,侍卫军的领导班子几乎未变,殿前军则面目全非:最关键的领导岗位易主,张永德被踢出局,赵匡胤连升两级。柴荣做出这种调整,初衷很简单——为了放心。

张永德

张永德是当时仅次于柴荣的实权人物。论出身,他是郭威的女婿,而柴荣是郭威的侄子兼养子;论能力,张永德智勇双全、能征善战、极有威望,身为殿前军的一把手,让人心悦诚服。考虑到五代以来的朝代更迭规律,柴荣不可能放心张永德,选择了解除其兵权。

而当时的赵匡胤,则是柴荣眼里的老实人。跟张永德相比,赵匡胤一来不是皇亲国戚,二来年纪更大、功劳更小,而且向来忠厚诚恳、沉默寡言,不拉帮结派、不搞小团体,守城时连自己的亲生父亲都不违规放进门。

因此,柴荣思来想去,没人比赵匡胤更可靠了。

后来的事情证明,真实的赵匡胤与柴荣的判断完全相反,人家只是装出来的忠诚。建隆元年(960年)的元旦,他就迫不及待地制造了北汉、契丹联合入寇的假消息,宰相范质自然选择派他带兵出征,随后就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黄袍加身”。虽然侍卫军的统帅李重进、韩通忠于柴氏,但殿前军的慕容延钊、石守信都支持赵匡胤,结果韩通在开封城中被杀,李重进起兵反宋但独木难支、自焚而死。柴荣的精心安排,反而加速了王朝的更迭,世上最难捉摸的果然是人心。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80岁的武则天霸气十足,为何还要找男宠,原因也许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则天的真实作风,如何评价晚年的武则天,63岁的武则天终于完成了她的心愿

    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称自己为“武曌”,而且霸气十足。14岁时,她仍然是一个无知的女孩,并成为太宗皇帝的才人。也许是因为个性。唐太宗不太喜欢她。切换到另一个女人肯定会激怒自己并为此感叹。但是武则天呢?但是他不同意命运。她拼命地学习,练习书法,并且在世界上不断磨砺。只要有机会,她就会努力。例如

  • 朵颜三卫对明若即若离,朱棣使其大伤元气,仁宣战略收缩后三卫南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朵颜三卫的建立朵颜三卫最早源于大兴安岭以东,到女真地区,北抵黑龙江流域,南临西拉木伦河的广大地域的兀良哈部、翁牛特部、乌齐叶特部和札剌亦儿部等蒙古部落。明朝洪武年间,为了消灭北元残余势力,先后进行了多次北伐。洪武二十年(1387年),冯胜、付友德和蓝玉等率领二十万大军绕道庆州,包围了纳哈楚军队驻地,

  • 32岁的她嫁给4岁丈夫,并连生8子,被誉为“女版成吉思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满都海出生于明朝1448年。与当时明朝相比,此时的蒙古正处于军阀割据大混战的时期,各大部落互相征伐,时而联盟,时而相对,而满都海的传奇一生也注定将要在马背上度过。满都海在部落里因为年轻时的武艺超群而为人所知,成年后她嫁给了蒙古可汗满都古勒。孕育了两个女儿,并都许配给了蒙古部落的头领。原本能够享用荣华

  • 90后电视剧的英雄,哪个人物死的最不值,是隋唐第七条好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第2个不应该死的,我感觉是西楚霸王项羽,项羽也是一位武功盖世的英雄,据说他9岁时便能举起千斤铜鼎。年少有为肖骁勇善战,不仅善于排兵布阵,更熟读兵法。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因为自己太优秀了,过于骄傲败给了才华平庸的高祖刘邦最后导致不堪受辱,在乌江自刎,如果说项羽当时重用韩信的话,不骄傲轻敌可,可能历史就

  • 北宋士大夫孝与仕的相爱相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易扬“孝文化”自古有之,但论及“孝”和“仕”的“相爱相杀”,在历朝历代中,若赵宋自谦第二,大概也就没谁敢称第一了。且先撇开那些受制于人的士大夫不谈,就连贵为天子的南宋孝宗赵昚都深受其扰——为了给养父赵构服丧三年,孝子赵昚连皇位都可舍弃,结果人到晚年,却落得个被亲生儿子活活气死的结局。这,多少有点世

  • 中国风原创音乐制作古风音乐《文成公主》全国全网全球已经发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李世民封李氏为“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凡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文成公主》讲述了1300多年前,松赞干布建立了统一的吐蕃王朝,遣大相禄东赞至长安,向唐朝请婚,唐太宗同

  • 李清照回青州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18岁时,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1107年移居青州,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与丈夫南渡江宁。此地一别千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跨域山与海的距离, 素有“东方古州”“三齐重镇”“海岱

  • 白居易为爱人写的诗:为初恋写的是肉麻凄美,为妻子写的耐人寻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最让世人津津乐道的,还是诗王的爱情世界。他的爱情之路其实并不顺遂,虽然有善解人意的妻子伴随左右,有樊素、小蛮这样美丽动人的婢女排忧。但是他的内心深处,一直惦记着小时候隔壁的那个叫做湘灵的初恋。白居易一生为女人写的诗不少,其中写得最多的就是这个湘灵,而写给发妻的数量排在第二。一个是初恋,一个是发妻

  • 沐英不是朱元璋亲子,为何能获得其信任,并且世代镇守云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在晚年时期,为了给孙子朱允炆铺路,他不惜开始清算功臣,可是对沐家的恩宠却一点都没少。既然沐英不是朱元璋亲子,为何却能获得其如此信任,并且拥有世代镇守云南的资格呢?一、沐英知恩图报沐英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独自抚养他,生活过得十分艰辛。后来红巾军起义爆发,战争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沐英和母亲

  • 疟疾流行!唐朝长安到夏天为何臭气熏天?排污手法竟如此简单粗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当年隋文帝(杨坚)修建长安城的时候,开凿了永安渠、清明渠和龙首渠,让这三条大渠入城,目的就是为了长安城的军民生活用水。当时的长安城号称“八水绕长安”,水资源特别丰富,而那时的气候相比起现在干燥的西安来说,应该更湿润一些。但在隋唐时期,仅靠渠道饮水还是难以满足整个长安全体军民的用水需求,毕竟也不可能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