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沐英不是朱元璋亲子,为何能获得其信任,并且世代镇守云南

沐英不是朱元璋亲子,为何能获得其信任,并且世代镇守云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885 更新时间:2024/1/18 22:06:26

朱元璋在晚年时期,为了给孙子朱允炆铺路,他不惜开始清算功臣,可是对沐家的恩宠却一点都没少。既然沐英不是朱元璋亲子,为何却能获得其如此信任,并且拥有世代镇守云南的资格呢?

一、沐英知恩图报

沐英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独自抚养他,生活过得十分艰辛。后来红巾军起义爆发,战争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沐英和母亲也只能四处躲避战乱。然而在躲避的过程中,母亲也不幸去世了,八岁的沐英便一人流浪到了濠州城。

幸运的是,沐英遇到了朱元璋,此时朱元璋和夫人马氏还没有儿子,于是就将沐英收养。朱元璋夫妇待他像亲儿子一般,不仅让他读书识字,还教他行军打仗。沐英的悟性很高,所以少年时就得以随朱元璋出征。

朱元璋夫妇在沐英最艰难的时候,收留了他,对于沐英来说,他们就是自己的再生父母。加上朱元璋一直亲自教导他,马氏在生活上对他关怀备至,这让沐英感受到了久违的亲情。

因此在沐英心中,朱元璋夫妇就如同自己的生父生母,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好以自身的本事来回报他们。

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沐英当时还在执行平定云南的任务,听到义母去世的消息,沐英当即因悲伤过度而咳血。这份孝心不是能装出来的。即使在这种悲伤的情况下,沐英依然不负使命,不久便平定了云南。朱元璋命蓝玉、傅友德等班师回朝,留沐英镇守云南。

二、沐英骁勇善战

沐英十二岁就随朱元璋出征,十八岁就开始担任重要职务,这一切不是朱元璋徇私,而是沐英自身有本事。史书记载:“府中机务繁积,英年少明敏,剖决无滞。后数称其才,帝亦器重之。”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傅友德、蓝玉、沐英前去平定云南。胜利后,朱元璋唯独将沐英留下镇守,足以证明对其的信任。在沐英的镇守之下,蛮族多次侵犯云南而不得。

洪武二十二年,沐英进京朝见朱元璋,朱元璋见到他很高兴,夸奖道:“使我高枕无南顾忧者,汝英也。”

三、沐英忠心不二

沐英一直将朱元璋和马皇后,视作自己最亲的人,同时也感念朱元璋的知遇之恩,所以他至死效忠朱元璋。还有一个让沐英忠心不二的原因,就是朱元璋对他的绝对信任。

就比如沐英的长子沐春,十七岁就开始跟随父亲征战,朱元璋见其颇有父风,就想封他为后军都督府佥事。当时群臣都说让沐春试职,看他能不能胜任再说,可朱元璋却说:“儿,我家人,勿试也。”

朱元璋这样信任自己家人,沐英就更是要感恩,就连沐春自己,也懂得要知恩图报。所以沐家对于朱家的这种“忠心”,就一代代传了下去。

四、沐家世代兢兢业业

皇帝最忌讳的就是功高盖主,然而沐家从来不会居功自傲。他们镇守在云南,一向克己奉公,只要朝廷一句话,他们便赴汤蹈火,让他们打哪儿就打哪儿。关键是有他们在,没人能够侵犯云南。

要是朝廷有需要,调配云南军队去别处支援,他们也是二话不说就出发,因为这些兵不是他们的,而是属于朝廷的。还有就是沐家子弟的任职,只要是朝廷安排,无不尽忠职守,从不抱怨一句,这样的下属自然深得皇帝之心。

所以,正是因为沐家的忠心和敬业,才换来了明朝皇帝的信任。有了皇帝的信任,沐家自然就能在云南镇守下去。沐家能够继续镇守云南,又为皇帝免去后顾之忧,这是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明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疟疾流行!唐朝长安到夏天为何臭气熏天?排污手法竟如此简单粗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当年隋文帝(杨坚)修建长安城的时候,开凿了永安渠、清明渠和龙首渠,让这三条大渠入城,目的就是为了长安城的军民生活用水。当时的长安城号称“八水绕长安”,水资源特别丰富,而那时的气候相比起现在干燥的西安来说,应该更湿润一些。但在隋唐时期,仅靠渠道饮水还是难以满足整个长安全体军民的用水需求,毕竟也不可能把

  • 明朝永乐大帝朱棣的争议行为以及其给后人的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朱棣通过强行抢夺侄子的皇位成为了明朝的第三位皇帝。然而,他并没有表现出一位仁慈的君主该有的品质。相反,他常常表现出残忍和暴虐的一面。历史上流传着这样一件事情:在1420年,朱棣将3000名宫女活剐。行刑现场,他亲自到场观赏全过程,目睹了宫女被活活剐死的惨状。一位宫女在临死前,痛斥朱棣:“我们何罪之有

  • 明代后宫轶事:明宣宗原配胡善祥仅因无子而被废黜皇后之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明宣宗朱瞻基(公元1398年~公元1435年),是大明王朝的第五位皇帝、明仁宗长子。朱瞻基幼年时,就深受其祖父明成祖朱棣与父亲明仁宗朱高炽的喜爱与赏识。明成祖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14岁时,朱瞻基被祖父朱棣立为皇太孙,他曾数次随祖父征讨蒙古。明仁宗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朱瞻基即位,宣德十

  • 武则天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巅峰的,她真的害死了自己的女儿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贞观遗风”。她美貌倾城又谋略过人,一生敢作敢当,死后又为自己立了一块没有任何文字的无字碑,是非功过皆留于后人评说。但武则天终究是女儿身,她是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宫闱斗争当中一步步取胜,并在波谲云诡的政治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就传奇一生的呢?地位不高的武则天,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巅峰的呢?武则天出生于官宦世家

  • 宋徽宗宣和水灾及其背后的权力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宣和水灾奏议,李纲初试啼声,开始登上政治和历史舞台。建炎之初,高宗即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担心根基未稳,便任命李纲为南宋第一任宰相,就源于李纲在靖康围城中积累起来的人望。 (熊克:《宋朝中兴纪事本末》,凤凰出版社,2022年9月第1版,卷1上,第12页)由于李纲在宣和、靖康、建炎之初的表现和作为,

  • 宋朝有位名将,比岳飞还冤,建了无数功业,却被老百姓骂了上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被戏曲中称为"潘仁美"的北宋名将,潘美。潘美曾是一个天分极高的人,后来追随柴荣,为柴荣打下江山做出很大贡献,柴荣也很信任他,对他委以重任。然而,在陈桥兵变的过程中,他跟随了赵匡胤,单枪匹马的劝降敌后周将领。其能力出众,让赵匡胤十分的信任他。在统一中原的过程中,潘仁美为赵匡胤立

  • 阿拉伯人对唐朝时期中国人和印度人卫生状况的比较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入厕方面的: “中国人不讲卫生,便后不用水洗,而是用中国造的纸擦。”(页11)“无论印度人还是中国人,在不洁净时都是不做大净的:中国人解过大便以后,只用纸擦一下。印度人每天只在午饭前洗一次,然后才去拿食物。”(页23)所谓“做大净”,即是全身洗浴。与此相对应的是所谓“小净”,就是洗浴下身。“大净

  • 大明王朝:连犯两个大错的他,竟得到十万大内总管的指点,凭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入冬以来一直无雪,一直爱求仙问道的嘉靖皇帝,做了几坛罗天大醮,可要过年了,还是没有下雪。老话说瑞雪兆丰年,没有瑞雪,哪来的丰年,来年定是饥荒,民怨沸腾了。从正月初一到十五,嘉靖皇帝独自斋戒祈雪。可是到了正月十五凌晨三点了,一片雪花的影子还是没有见到。宫里的太监开始点灯了,点着点着,一个小太监发现一片

  • 琅琊王氏,,丞相王导:如何一手扶起东晋(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上一期,留了一个问题,按照王导的地位和权力,后期他对朝廷有没有做一些出格的事呢?哈!没有!王导这一生的职业生涯很漂亮!官拜丞相!前面不是说了吗,王导和司马睿是好基友,在司马睿即位那天,司马睿甚至邀请王导同坐御床,一起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你看看,什么叫“王与马,共天下”。皇帝让你坐,那是假客气,但凡有

  • 刘邦哭项羽,曹操哭关羽,顺治哭崇祯,哪一个哭得最真诚?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刘备对自己人哭,却不是对敌人哭,本文这三个大人物,哭的却是敌人。刘邦和项羽,曹操和关羽,顺治和崇祯,可谓是三对生死大敌,但在敌人死了之后,刘邦、曹操、顺治,都曾哭过对方。只是,刘备之哭,算是一种谋略,演戏成分居多。那么,刘邦哭项羽,曹操哭关羽,顺治哭崇祯,哪一个哭得最真诚,哪一个哭得最虚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