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贪官”,和珅必然榜上有名。要知道,乾隆留给嘉庆最宝贵的“遗产”,就是和珅了。
国库没钱不要慌,杀了和珅解千愁。说和珅富可敌国都是委屈了和珅,他的财产加起来甩出大清国库几条街。不说奇珍异宝、古董字画,单是白银就有三千余万两,遍布全国的房产、商铺,哪一样拿出来都够嘉庆做梦笑出声来。
但是,和珅只能算是榜上有名,他的名气更多的来源于后世“炒作”,贪是不假,第一贪却是远不够格。比起北宋时期的巨贪王黼,和珅只能算是一个贪官界的“网红”。
那么,这位“巨贪”究竟做了什么,让他能登顶“贪官榜”榜首呢?
拜高踩低的“小人”
要讲王黼的“发家史”,首先就要从他的“上位史”说起。用一句话形容,王黼就是个纯粹的拜高踩低的“小人”。
进士出身的王黼靠着何执中的赏识,得了校书郎一职。这个官职不大,满足不了王黼的野心。于是,他心生一计,暗中给朝廷递了折子,上面是何执中的二十条罪状。
一番操作下来,王黼在朝廷“小火”了一把,而于他有提携之恩的何执中却“上火”了 。不过,只踩何执中还是不够,他又开始联合蔡京,“踩一捧一”的拉宰相张商英“下马”,扶蔡京“上位”。
蔡京在历史上的名声可不太好,是出了名的奸臣,能和蔡京厮混到一起,王黼自然也不是什么忠良之辈。作为扶持蔡京上位的功臣,王黼一路升职加薪,走上了人生小巅峰,两年就做到了御史中丞。
不过,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御史中丞有什么好做的,还是做宰相威风。于是,王黼又开始了一系列操作,一面对外左右逢源,一面对宋徽宗大拍马屁。
八年的时间,王黼用无数人做自己向上爬的垫脚石,终于当上了宰相。此时的蔡京早已成了“蔡凉凉”,王黼却还是在蔡京的身后狠跺了两脚。
蔡京虽然是奸臣,但是提出了部分政见还是很靠谱的。但是,为了让自己起飞
的更痛快,王黼硬是把这规矩改的面目全非。众所周知,宋徽宗是个除了当皇帝不行,其余都很行的皇帝。
哦,不对,宋徽宗识人之术也不行,否则怎么净是
紧着祸国殃民的奸臣去宠。宋徽宗不知道,王黼可不想给他当个忠君爱国的好宰相,他只想大肆敛财、放飞自我罢了。
权势在手,财富我有
拼了命地争权,到头来还不是为了一个“钱”字。终于爬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王黼心里欢呼雀跃,不装了,摊牌了,我要开始搞钱了。
而彼时的宋朝处境尴尬,大辽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咬掉北宋的肉。宋徽宗一想,那就联金抗辽吧,想法是好的,却没想到被王黼给坏了事。
当时金和辽都是让北宋头疼的存在,但“联金抗辽”这一提议遭到了众官员的反对。他们认为,一旦打破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金必然会在辽倒台后反扑北宋。
王黼一听,心下便有了数,这不又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吗!于是,王黼一阵慷慨陈词,说了一堆“联金抗辽”的好处,还信誓旦旦地说自己要是能为国效力,便是百死无憾。
宋徽宗一听挺高兴,没多想就信了王黼的鬼话。“联金抗辽”给了王黼一个极好的敛财借口,他开始逼着北宋的每一户人家“捐银子”。谁敢不“捐”呢,单单这一项收入,王黼就有了六千二百万两的收入。
这些钱比北宋一年的财政收入还要多,但是王黼却并不知足。什么叫赋税、哪个叫军队开销,王黼像是一个“超级榨汁机”,狠狠
的榨取着百姓的血汗钱。
不过,很快王黼又找到了新的生财之道,因为剥削百姓来得太慢了,王黼开始剥削官府和各地方官员。而宋徽宗又是个不管事的,于是王黼打着宋徽宗的旗号大肆搜罗奇珍异宝。
哪怕如此,依旧没能满足
王黼的贪财之心,眼看着百姓和官员身上压榨不出更多的利益之后,王黼把眼光放到了战争前线上。
因为在王黼心中,他才不在乎国家归谁呢,只要有钱赚就足够了,剩下的都不是他要考虑的问题,于是,王黼打起了勾结金国的主意。
多行不义,人头落地
于是,那时朝廷给的作战经费,王黼直接给吞了下来,留下的那一小部分则是打点给了在金的领导层。王黼这边赚钱赚得不亦乐乎,那边尚未登基的宋钦宗全看在了眼里。
宋钦宗继位之后,直接罢了王黼所有的官职,但是也没有人真的要了他的性命。不过,王黼臭名在外,一朝失了势,直接死在了战乱之中。百姓都恨毒了王黼,砍下了他的头颅上交给了朝廷。
王黼一生为了钱和权丧尽天良,甚至连一点爱国情怀都没有,只落得个身首异处,实在是有些太过便宜于他。
结语
据史料记载,仅是从
王黼处抄没的白银就有6200多万两,这个数字和珅看了都要拱手称一声“前辈”。而王黼被称为史上第一贪官,却不只是因为他贪墨钱财。
比起其他贪官来,王黼还有一项更重的罪名,那便是误国。若不是王黼一味地谋权、谋财,北宋或许并不会如此迅速地走向灭亡。里通外国、欺上瞒下、鱼肉百姓,桩桩件件加起来都是令人发指的罪行。
而王黼之所以能够有贪财、误国的机会,与宋徽宗的
昏聩无能也不无关系。毕竟,一个合格的君主根本不会允许如此祸害在朝中作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