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真宗自导自演“天书”之谜,满朝文武荒诞编剧,竟落得后世笑柄

宋真宗自导自演“天书”之谜,满朝文武荒诞编剧,竟落得后世笑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832 更新时间:2024/1/26 21:31:04

公元1008年,也就是北宋的降服元年,北宋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突然接到了一封信。各位可能很难想象啊,就是这么一封信,让北宋举国上下都变得很不正常,上至皇帝大臣,下至普通百姓,全都进入到了一种怎么说癫狂的。

或者说是集体发了病了,出现了幻觉,听上去很不可思议,对吧?但是告诉各位,更不可思议的是,这样全国上下如病狂热的荒唐局面竟然维持了整整14年。

你可能要问了,这宋真宗究竟收到了什么信呢?怎么会有如此之大的魔力?要说这封信吧,还真是不一般,不一般就不一般,在他的作者上,这是老天爷写给宋真宗的,听到这儿,各位估计要笑的不行了,老天爷写信还收到了,关键是啊,这事不扯吗?没错,这件事情就是扯。

具体怎么一回事儿呢?

我来展开说,那是在公元1008年大年初三的那一天,当时啊,正过年呢啊,朝廷官员都放了假了,可是那天一大早,宋真宗却紧急召集这些大臣啊,要开会,开什么会呢?

年会啊,那当然不是了,开玩笑啊,不过皇帝也不会闲的没事要开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出事了,出大事儿了,什么大事儿?

话说那天看到大臣们来的差不多了,宋真宗开始了他的表演,他缓缓说道,诸位,成功啊,你们知道吗?我住的那个地方叫做寝殿,这个寝殿非常大,然后里里外外都挂了很多黑布帘子,有的时候穿堂风一吹,这个黑布帘子们就啊晃晃悠悠的,怪吓人的。有的时候大白天的我一个人坐在那儿啊,都会总担心有什么神仙鬼怪从帘子后边一下子窜出来。

一听这话,大臣们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懂皇上到底要干什么?这一大早的,您叫我们来听鬼故事吗?哎,别着急啊,这个表演才刚刚开始,一看大臣们都糊涂了。

宋真宗的故事

宋真宗接着说道,我跟你们说啊,去年年底,也就是过年前的几天的事情啊,我就在寝殿里边眯了一觉啊,知道发生什么事儿了吗?我当时都没跟你们说呀。

嘿,这宋真宗讲故事啊,有点像我啊,很专业的样子是吧?还整起了悬念了。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他说,我正睡得香的时候,突然一道闪电把我惊醒了,等我再一睁开眼呢,有一个人站在我面前,什么人呢?刺客吗?非也,宋真宗当然知道什么人了啊,但他很会讲故事,他不点破,而是进行了一番详细的描述。

据他介绍,这个人呢,头上戴着一个新冠,身上穿着一件暗红色的袍子,就这么说,现在我们还很难猜出这个是谁,是不是,但是在当时,这些个大臣们秒懂。

什么人呢?神仙呢?为什么呀?因为宋朝是崇尚道教的,尤其是宋真宗啊,也是一个狂热的道教迷,而那个时候普遍的认知当中,星官指的就是道家的帽子,那所谓暗红色的袍子,那是道教啊级别非常高的神仙才能够配备的制服,所以说新官家暗红色袍子就等于神仙。

宋真宗这讲老半天了,故事的第二男主角终于登了场,你要问了,这故事的第一男主角是谁呀?当然是宋公宗他本人了,在这故事里边,他真不简单,导演编剧啊,男一号是吧?他一个人全当了,那么这个男一号和男二号相遇就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据宋真宗讲。是这么一回事儿,神仙大哥惊艳亮相之后呢,就开了口了,说我这里呢,有封天书想给你啊,是吧?但是呢,咱要给的有点仪式感,你呢,在皇宫里边先建一道场,然后呢,你痴斋念经做足整整一个月,时间一到,我就把天书给你,不过这个事儿你懂的,千万不要跟别人说,天机不可泄露,说完话,这神仙大哥嗖的一下就消失了。

宋真宗修建道场

那接下来发生的什么就跟大家讲讲吧,宋真宗真就在皇宫里边修了一道场,整整一个月,他是吃斋念经,一直从这腊月初一忙到了大年三十儿,听到这儿众大臣才明白过来,感兴前段时间皇帝突然忙起了这些事儿,是这么个原因的哈,不过皇帝嘛,你爱干嘛干嘛,也没必要跟我们解释是吧?

尤其是这个放假的时候,把我们特意叫起来解释一番,那简直大可不必啊。的确,如果皇帝叫大臣们来只是为了解释之前发生的事儿,那完全没有必要把人叫来,加班,开紧急会议什么的,其实宋真宗讲的这儿是在铺垫啊,还在铺垫,铺垫什么呢?

天书的事儿刚不是说了吗?宋真宗搞那么多啊,就是因为神仙大哥要给他送天书啊,啊,那一个月期限已经满了,天书送来了吗?来了,只不过比预计的时间晚了那么几天,到了年30儿,已经满了整整一个月了,可是天书却没有如期而至。

诶,这个有点奇怪了,是不是老天爷故意考验我呀?看我心诚不诚,不行,我还得继续啊。于是乎,宋真宗又坚持了三天,这不到了大年初三这天了吗?到这儿,宋真宗的嗓门就拉高了。他说道,结果呀,今天一大早,皇宫安保部的两个主管紧急来报,说在这个皇城的城门楼子上,他们突然发现。

挂了一束黄帛,大概有两丈多长,这个事情嘛,我觉得蛮奇怪的,宋真宗这个话里有话,什么意思呢?

各位想啊,宋真宗的深宫大内外人进不来,城门楼子那么高,谁能往那儿挂东西啊?宋真宗的言下之意当然是想表达,这就是神仙挂的,上头挂的,但是吧,他又不点破。

他接着说,哎呀,当时我就派了一个小太监去看了一看,看看到底是挂的什么呀?然后这个小太监就跑到城门楼子上,抬眼一看,这个黄帛上头捆着一捆书,我一想,这莫非就是天书吗?

到这儿,大臣们彻底明白了,原来我们的皇上啊,唱的是这出,一大早把我们叫起来紧急开会,自导自演啊,外加自编,就是为了告诉我们,神仙真的给他添书了啊,皇上,他当起导演做大臣的,哪能不配合他演出呢?

大家伙儿听完之后赶紧跪下,呼万岁啊,宋真宗一看,大臣们自动进入角色了,哎哟,就更来劲了,他接着说道,哎呀,事情呢,就是这么个事情,现在大家伙儿呢,也都在啊,那好,我们一起去城门楼子那里把天数取来看看吧,看到没有,宋真宗这个导演主动推动剧情了。

不过这个时候呢,大臣们却有些不懂事了啊,其实也不怪他们,毕竟没有给剧本呢,也没有给提前,这个台词也没对过,全是即兴呢,他们哪里能够真正摸透这皇帝内心的戏呢?

一听皇上这么说,大臣们一边继续唱赞歌,一边低着头回答道,皇上,这天书是上天给您的,只有您这样的真龙天子才能看到,我们凡人是看不得的呀。

大臣们说的呢啊,是碰到这事儿的正常的,合理的得体的一个回复啊,但是这事儿本来就不是一个正常的事儿,不是一个合理的事儿,不是一个得体的事儿,皇帝自然也就并不希望得到这么一个得体的回复。

宋真宗一听大臣们表示下一场戏就不参与了,急了,哎,不对啊,我的剧本里边不是这样演的啊,我辛辛苦苦把你叫来,就是为了让你们给我当见证人的,你们要当好这个吃瓜群众是吧?

那天书上写了什么呢?

围观我拿天书啊,我导的那么好,也那么好是吧?最后一个观众都没有,那不是白干了吗?所以宋真宗立马说,哎,不行,这个天书啊,不能我自己一个人看,为什么呢?他接着说,啊,我想啊,这个天书会写什么呢?无非是两个内容,要不就表扬信,那这个表扬他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我们大家的功劳,我不能一个人占了呀,是吧?

那要不就是批评对不对?吐槽我们做的不够好,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更不能让我一个人看了,我要是真的哪里做的不好,我认了。这是我一个人的错,跟你们没关系,但是我有错要改,你们有监督我的责任呐,你们不看天书,你怎么知道我错在哪儿了是吧?所以甭管什么内容,你们都得跟我走一趟,这是明暗上宋真宗说的。

实际是他心里的潜台词呢,就是不管什么内容,你们都要跟着我把接下来的戏演完。这一听皇上这么说了,大臣们知道推辞不了,只好跟着宋真宗一起来到了城门。楼子之上还真是有天书呢,那天书上写了什么呢?

打开一看,没有意外,果然是一封表扬信,老天爷给宋真宗点了一个硕大的赞,皇帝小伙子,你干的不错啊,我准备给你们宋朝再加个十,再赏你们几百年的,你呀,继续好好干啊。看气氛到这儿了,大臣们赶紧跪下来,一顿的彩虹屁输出。

到这个时候,宋真宗才算是长舒了一口气,戏总算是导完了,演完了。不过咱们的故事还没讲完,我相信听到这儿,大家伙心里一定都有一个疑问,这宋真宗放着好好的皇帝不当,干嘛要当起了导演、编剧和演员呢?

为什么要自导自演天书下降这么一场大戏呢?

天书一事竟与澶渊之盟有关,面对大臣的家戏,宋真宗又有什么奇葩反应?

话说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自称是收到了天书,那我们知道啊,天书不可能是老天爷写的,只能是有人伪造的,而伪造的这个人就是宋真宗本人,这就是一个很令人想不通的事情了啊。

因为纵观历史来看呢,宋真宗不算是一个昏君,他的确干的还不错,可是他为什么要假造一份天书来迷惑欺骗他的大臣和子民们呢?他为什么要干这么不靠谱的事儿呢?要说原因嘛,其实跟三年前发生的一件大事儿有关系,熟悉历史的应该都猜出来了。

三年前,当时北宋最大的敌人辽举兵南下,一路直奔开封府打来。当时的宋真宗很害怕呀,他的第一反应就是36计走为上。但是呢,当时的宰相寇准不同意,他死逼了宋真宗御驾亲征。

没办法,宋真宗就带着部队和大臣们到了澶州这个地方,和辽军形成对峙。当时的情形,实话实说,宋军是更有优势的,一是在局部战役上取得了一些胜利,二呢,当时各路勤王的部队已经源源不断的向澶州靠拢了。

可是辽兵呢?孤军深入,所以很多人都分析,这一仗如果打下来,辽军可能要败的,大概率要败。但宋真宗并不这么认为,为什么呢?

他考虑的更多的是过去历史上两军多次交战,宋军的战绩并不好,是胜少败多。再有当年自己的老爹宋太宗在幽州城下跟辽军大决战,当时的情形也是对宋军有利啊。可是结果怎么样呢?宋太宗被打得落花流水,屁股上还被辽军射了两箭,最后死于箭伤复发。

这件事儿给宋真宗留下了极其啊深的心理阴影。一想起要跟辽军打仗,宋真宗心里犯怵啊,怂啊,怕得很。最后局面就演变成了什么呢?大宋,辽国吃不下宋朝,宋朝又不敢去辽拨辽军,只能讲和人心所向。倘若萧太后不再执着于关南之地,愿与朕共同签订。

亦何是书,那么朕也愿屈己安民,每年提供给你们货物财币来换取辽宋之和平,这就签订了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上学那会儿呢,我们应该都学过澶渊之盟,那是一个不太平等的条约,宋朝每年要给辽国十万两白银,20万匹绢,然后呢,辽国撤出宋境,从此不再侵略宋朝。

虽说这个条约是不太平等,却给宋朝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因为从签订条约之后,辽宋之间再也没有大的战争了,那在这长期的和平环境之下,宋朝的经济搞得非常好,GDP不断的刷新,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国内政治势呢,也跟着是一片大好,总之是哪儿哪儿都好,可偏偏这个时候辽国不太好了,出了内乱了,这让宋真宗差点就抑郁了。

看到这儿,各位心里可能要想不通了,辽国是敌人,他不好,这对于我大宋来讲不是一件好事吗?人家内斗了,咱不就当个吃瓜群众看戏就好了,你看怎么还抑郁了呢?各位这个宋真宗的脑回路。

跟你我不太一样,他是怎么想的呢?哎呀,辽国内乱了,国力还衰弱了,会不会有些人就私底下就琢磨,当年那个澶渊之盟是整亏了呢,不该签呢?

哎呀,真的是这么好的军事形势,说不准一口气就把辽国给灭了,还签什么条约,还赔什么银子呀,事实上,还真有一些大臣在私底下议论这么个事儿,这就让宋真宗啊,哎呀,很上头,很上火,他委屈啊。

他觉得自己御驾亲征,冒着生命危险去和辽国战斗,去签条约,现在宋国哦,大宋朝发展的那么好,这本来是自己光荣的政绩,可以在史书上大写而特写一笔的功劳哦,现在倒好,好像成为自己的污点了,他可不就抑郁了吗?

那有病得治啊,有问题要解决啊,怎么解决呢?宋真宗想到了一个人,此人名叫王钦若,是宋真宗的心腹大臣。要说王钦若这个人呢,也没什么本事,但有一点很厉害,那就是他很懂皇帝的心思,善于察言观色,所以呢,他把皇帝拿捏的死死的啊,那要不然他怎么是心腹大臣呢?

话说那一天,宋真宗正郁闷着,他把王大人叫过来,是一顿吐槽,哎呀,爱卿啊,你说这事闹得怎么办呢?现在大家都怪我迁进了澶渊之盟。那么王秦若呢,其实来之前就已经想好了办法了,但是他怕不稳妥,决定先试探宋真宗一番。

他对宋真宗说,我的皇上,这事好办呐,咱们赶紧把国内的兵马召集召集,杀到辽国去把他们结果喽,啊,到时候那就没有澶渊之盟了,就没有人埋怨你了,敌人也没有了。

您要的业绩不就来了吗?一听这话,您猜宋真宗什么反应?而是连连白扯,诶,不是别王钦说,王钦说啊,你这个主意馊太馊了。

老百姓刚刚过上了三年和平的日子,大家安居乐业的,我怎么忍心把这些人再推到战场上去拼命呢?哎,这话说的倒是冠冕堂皇,但是宋真宗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呢?哎呀,这怎么行啊,上一次御驾其吞就搞得我心惊胆战的,这次还要去打仗就不就?

那我不得当场去世啊,是吧,打扰了告辞,你看明明是自己胆小,却说成了是不愿意百姓受苦。宋真宗这个话术是非常高级,那一听宋真宗这么说,说这个话,王钦若就吃了一颗定心丸,他知道皇帝不想打仗啊,那他这个主意呢?哎,宋真宗就一准喜欢他,想了什么主意呢?他接着对皇帝说,哦,这个不行啊,那微臣还有一个主意,那就是封禅。

稍微解释一下,封禅呢?是中国古代帝王举行的超大型的祭祀天地的典礼,那在宋真宗之前,一共有五位皇帝去封禅过泰山,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以及唐玄宗。各位从这个名单上能够看得出来,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随随便便去封禅的,哪怕你就是皇帝啊。那怎么样才能有去这个泰山的入场券呢?

两种情况,要么厥宫之伟,政绩突出,要么天降祥瑞,老天爷赏面。虽说宋真宗是一个还不错的皇帝,可是别忘了他毕竟是签订过不平等条约的人,还打了不少的败仗,如果要论功绩的话,封禅泰山真还轮不上他。所以宋真宗能走的只剩下第二条路了,天降祥瑞,宋真宗一听封禅泰山四个字,两眼放光,这事感情好啊,如果我也能够做的话呢,那么我不就跟那些个明星皇帝是一个咖位了吗?

我也可以名垂千古了,好,太好了啊,就这么定了。宋真宗心里觉得好,但是他也明白自己好像不太符合条件,祥瑞这个事情呢,又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上天不降祥瑞又该怎么办呢?他就问这个王钦若了。王钦若当时是这么回答的,天瑞安可必得?前代盖有以人力为之,若人主深信而崇奉焉,以明示天下,则与天瑞无异也。

陛下为河图洛书,国有此乎,圣人以神道设教耳。这话翻译过来就是,皇上您很傻很天真啊,等天降祥瑞这个事太不靠谱了,咱们可以赐己造啊。如果您对这份假造的东西表现出非常的虔诚信奉的样子啊,还会有人去或者说还敢去追究他的真假吗?这事儿还不是您说了算吗?您说不是就不是,是就是宋真宗。

一听说是这么个理儿哈,紧接着这位王大人又举了个例子,说河图洛书的故事,皇上您肯定听说过,当时龙马把河图献给伏羲,伏羲靠着河图演绎了八卦,然后神龟把洛书献给了大禹,然后大禹靠洛书呢,又治水成功,您觉得真的会有龙马神龟来掀这些东西吗?这些东西怎么来的呀?还不是人编的?

宋真宗再一听,觉得太有道理了。就这样,宋真宗下定决心,他呀,要人造天瑞,而且就干脆模仿河图洛书的创意,搞一份天书好了。他认为有了天书啊,自己就有资格封禅泰山了,自己的身价就提高了,大家伙儿就会更加崇拜我了啊,还转移了大家对他的批评,转移视线,这样谁就都不会再提澶渊之盟这个事儿了。这就是宋真宗当时脑子里的剧本,于是乎就出现了咱们之前说到的那个啊,荒诞临岐的一幕。

你要问了,后边的剧情是否按照宋真宗想象的这样发展呢?怎么说呢,算是吧,后来宋真宗真的借了天书之名封禅泰山,臣赵衡系大宋皇帝,今率文武大臣参拜昊天皇帝于泰山举行封禅事宜,上风昊天,下气黎明,祈福消灾同赖善,公正无上道,但是让宋真宗本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人加戏,什么意思呢?

各位,从发现天书到封禅泰山,不是立马就能够完成的,这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准备过程。就在过程当中,这个风扇的热度你不能降啊,是吧,你必须要持续的炒热。

事情呢,就从这个时候开始变味儿了,为了迎合皇帝,大家就好像开了天眼一样,也好像就集体发了病一样,经常会看到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而且不断的汇报给宋真宗,皇帝本人呢,也乐见其成,他很受用啊,一看到皇帝很开心,大家伙对这个工作就更有干劲了。

一会儿有一个官员跑来跟皇帝说,哎呀,皇上您知道吗?自从有天书之后呢,我们要啊,封禅泰山嘛,泰山那只老虎就变得很奇怪了,不仅不咬人,还呼朋唤友,拖儿带女集体搬迁,您说这事儿怪不怪?

皇帝一听啊,就开始点评啊,这肯定是老天爷帮我们做的准备工作,老虎也要给我让道啊,这真是我的福分,也是我大宋王朝的福分呐,还有一个大臣叫做丁位,他的戏,哎呀,这罪过啊。戏很过呀,他只要看到鸟,甭管什么鸟,他都说是天鹤。

据说有一次有几只鸟,从装着天书的车上飞过,这个丁大人就赶紧给宋真宗打了一个报告,双鹤度天书辇,飞舞良久,说是有两只鹤在装着天书的车上飞过去,还在上边跳了一段舞。宋真宗一看这个报告,虽然说他喜欢被人拍马屁,但是他自己也觉得这个有点过分了啊,小丁,你不能这么写,为什么呢?

昨天这些鸟飞过的时候,很多人都看见了,我也看见了,它就是飞过去了,它既不是鹤,也没有跳舞,你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啊?咱们是不是改一改啊?那么您猜丁大人怎么回答的?薛大人一本正经的说道,不能改,只有这样才能够显示皇帝对上天的这种虔诚,一改就没那味儿了,而且还要把这个事情记到国家的正史当中去,这才够意思,老天爷才知道我们的诚意。

宋真宗一听,觉得好像也有道理啊,结果这事儿还真就记到史书当中去了。这事之后,大家伙儿啊,就都知道了宋真宗对于天瑞一事的底线了啊,那就是没有底线啊,这样当面撒谎,睁眼说瞎话也行啊,不就是没有底线吗?

于是乎,这件事情的走向就越发的诡异了,大家伙是想着法的去说谎,不断地对着一个不存在的假造的天书去表现出虔诚,或者说不断的讨好皇帝吧组织这些事情竟然持续了整整14年,史书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天书政治时期,直到宋真宗去世,男主角没了,这场魔幻大戏才算是杀青。

结语

咱们的故事呢,也要结束了,我估计大家已经笑得不行了吧,但最后我还想多说一句,要想证明自己啊,通过作假作秀这一招是绝对行不通的。

更多文章

  • 清朝笼络人心:消灭李自成,为明朝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清军入关之初,收拾笼络人心,是其能战胜对手的重要原因之一。崇德七年清军第六次入塞。临行前,皇太极召见他的弟弟、此次入塞的统帅阿巴泰,嘱咐入关后的注意事项。除了关照要小心谨慎、不要轻敌之类的话,皇太极还特别强调说,如果遇到起义军,也就是李自成他们,要跟他们说,他们是因为明朝政局紊乱被逼造反的,而清军来

  • 演义中,把曹操搞得灰头土脸的人有7个,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最喜欢的将领排名,三国名将中曹操最想把谁收入麾下,曹操最想收买的四个虎将

    第一个:徐荣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吕布在虎牢关前被刘关张三英击败,董卓不得不放弃洛阳,回长安。曹操带兵追杀董卓,在荥阳追上董卓的军队,结果中了埋伏。夏侯惇被吕布击败,曹操被徐荣一箭射中肩膀。如果不是曹洪将战马让给曹操,曹操很可能死于这场战斗之中。第二个:吕布在濮阳城之战中,曹操中了吕布的计策,被田氏骗

  • 李自成15代后人,公开闯王“诈死”之谜,手中持玉玺与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文章来源:梁氏文化馆 李自成15代后人,公开闯王“诈死”之谜,手中持玉玺与族谱 在中国古代当皇帝几乎是每个人的梦想,从最早陈胜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充分得以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引诱无数英雄尽折腰,从草根陈胜吴广,到刘邦再到宋江,无数的人为了荣华富贵前赴后继,然而纵观历史上大多数的起义还是以失

  • 朱元璋为马皇后写的挽联,下联十分感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铁汉柔情,在雄才大略的帝王也有自己柔软的一面。他对自己的妻子马皇后可谓是一往情深,而马皇后虽然非大家闺秀。却为人善良,很得朱元璋的敬重。有一次朱元璋出于对马皇后的敬重,想提拔马皇后的娘家人担任要职。马皇后极力劝阻,说自家的亲戚出生寒微,没有读过书,不能担任此职。朱元璋也就此作罢。马皇后死后,朱元

  • 因这两件事,这位像“傻子”一样的天才,最终被曹操逼上绝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让曹操伤透心的五大叛将,大乔小乔被曹操锁在铜雀台,曹操真人照片

    那些胸中有信仰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今天,我们要把这句话,送给三国时期的杰出人物荀彧,一位像“傻子”一样的天才。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荀彧看来,虽然曹操对他是百般欣赏,但在其内心深处,他并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忠于曹操。他尽忠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兴汉室。这一点,与诸葛亮

  • 1288年越南人用“木桩阵”击败元朝挑战,与少林木人阵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时期的木人阵,元朝打越南三次均失败,元朝军事筑城技术

    这套阵法的主体由一群木人组成,木人身高体重都与真人相仿,四肢手足俱全,通过巧妙的机关设置进行操控。一旦有人进入木人阵,触发机关,前后左右的木人就会依次启动,伸手抬足,向阵中人发起进攻。除非闯阵者有极高的武学造诣和炉火纯青的功夫,否则十有八九会被木人阵击败。木人阵是文学作品之中的产物,历史中是否存在过

  • 朱元璋和刘伯温密谋收拾陈友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84、朱元璋和刘伯温密谋收拾陈友谅伯温不让人亏欠自己,也不亏欠人,他知道重八没后路。按友谅成王败寇风格,十有八九会把朱元璋抓住活剐了,所以在他召集大家开会时,伯温跳出来说“打他娘的!”但没说出来。大家都说不打,小伯温再怎么傻,也不会当着大家面唱反调。他在元朝当官时候,当了好多次众矢之的了,被射成好多

  • 李广穷其一生也未被封侯,谁应该对此负责?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李广武艺高强,作战勇猛,早在汉文帝时期便开始了与匈奴人的较量,匈奴人因为畏惧他,称他为“飞将军”。后世出于对他的肯定,将他列为武庙名将。这样的牛人,为何没有被封侯呢?谁应该对此负责?李广画像一、难道是汉武帝刻意打压李广吗?1、汉朝的封侯条件汉朝建立之初,刘邦为了巩固功臣们对自己的忠诚度,封了140多

  • 朱元璋要杀掉刘伯温,刘伯温高呼有个字不会写,成功救了自己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我觉得这个故事是非常有意思的,因为它反映了很多问题。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代的权力斗争是非常残酷的,特别是在一个新的王朝建立的时期。朱元璋作为这个时代的中心人物,拥有巨大的权力和影响力,他曾经有过要杀掉刘伯温的想法,这说明了一点:权力的膨胀很容易让人产生对他人的威胁感,进而导致权力斗争的激化。所以

  • 此人是像汉武帝一般的“神迹之子”,他以匈奴人的身份重建了汉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此后,陈汤又来了一个“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及至东汉中后期,依然有窦宪的“燕然勒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曾经视为毕生大敌的匈奴会在四百余年后会出现一个和他一样的“神迹之子”,并且这个匈奴人拥有和他一样的“刘”姓,不止如此,这个匈奴人竟然在东汉灭亡八十多年后重建了汉国。今天我们就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