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心存远志,修身养性

诸葛亮:心存远志,修身养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636 更新时间:2024/3/20 10:47:40

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政治上,他辅助刘备,使蜀汉与曹魏、孙吴形成三足鼎立的天下割据。“汉室复兴”的梦想,始终在他心中存续。五次北伐,矢志不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一生的志向。在家庭教育上,他时常告诫自己的子孙后人,要修身养性,崇尚节俭,淡泊名利,心存远志,奋发有为,经世济民。

01

诸葛亮诫子

五十四岁时,诸葛亮给年仅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了一封《诫子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文中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是说,一个有文化修养、品格高尚的人,要以静心来养身,以节俭来养德,不追求名利,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封家训,是告诫儿子修身、养德、立志的做人做事之道,既是诸葛亮一生的经验总结,也是他对儿子的殷切期望,更是对“汉室复兴”梦想的一种深深寄托。

这样的家训诫言还体现在他对外甥庞涣的谆谆教诲上,《诫外甥书》云: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这封家书教诲外甥要树立高远志向,要仰慕前代贤人,节制情欲,抛弃疑虑,明确成为贤才的志向,要忍受屈辱,丢弃杂念,广泛请教,摈弃吝啬猜疑,这样即使名位低下,又怎能损伤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不为世所用呢?接着从反面论证了“志不强毅,意不慷慨”的后果,即如被世俗困扰、被情欲束缚,势必永远沦于凡夫俗子之列。

02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如何做到淡泊呢?淡泊,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清心寡欲,不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分力。在生活上,诸葛亮要求自己清静养性,甘于淡泊,不奢侈浪费,不刻意追求锦衣玉食,在思想上保持宁静。诸葛亮治家向来以清净节俭为宗旨,他在《答李严书》中说道:“吾受赐八十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清人张澍对此深有感慨:“侯之妾乃无副服,其俭德可师矣。”

老子说:“非淡漠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又说:“君子之道,静以修身,俭以养生。”诸葛亮正是从道家学派的宁静、俭德等思想中汲取营养,融合变通成为自己修身进德的品质和家训精神。不同的是,道家重在养性,而诸葛亮则重在济世。诸葛亮的主静思想,并非静止的、不动的,与世隔绝的思想,而是积极地认识客观事物,关注点在实践行为上。他认为有些人由于“不接世”,就不能奋发有为。总之,诸葛亮淡泊名利,以静修身,由静立德,实际上是为了治国安民,也就是他在家训中强调的“志当存高远”。

03

志存高远,学以广才

志向大小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诸葛亮在青年时期就志向不凡。这个志向,即诸葛亮一直坚持的“复兴汉室”。《出师表》中说:“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刘备弥留之际,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悲感交集,泪流满面跪答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当李严劝他进爵称王时,他感慨道:“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

为了实现自己的“高远之志”,诸葛亮“学以广才”。他认为人要有才,就要刻苦学习,要学习就要有志气。除此之外,还要心静,心不静就不能专心治学。生活太舒适了,也容易分散精力,立不了大志。同时,诸葛亮于隆中读书,不拘于一家之言,而是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独观其大略”。在隆中时,诸葛亮耕读之余,喜弹唱《梁父吟》这一故乡齐地的民歌,表达他的志向。现在隆中的武侯遗迹中,有一处为“梁父岩”,相传就是诸葛亮吟诵《梁父吟》之地。

此外,诸葛亮在《又诫子书》《与兄瑾言子乔书》《与兄瑾言子瞻书》等家书中也表达了他对儿子和侄子们的期盼之情,希望他们修身养德,勤学好问,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早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他在《又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饮酒要合于礼仪,既要有利于沟通感情,也要有益于身体,不能过度。

《与兄瑾言子乔书》是诸葛亮与其兄诸葛瑾谈诸葛乔的教育问题。诸葛乔为诸葛瑾次子,后过继给诸葛亮为子。诸葛亮对他严格要求,让他与诸将子弟一起在山谷中运输粮草等军用物资,与大家荣辱与共。《与兄瑾言子瞻书》中说,“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表达了诸葛亮对诸葛瞻“聪慧”“早成”的隐忧,唯恐他成不了“国之重器”,故起名为“思远”,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儿子的关爱与期盼之情。

04

诸葛亮家训影响

诸葛亮的家书中有四个核心观念:“静”“俭”“学”“志”,这些观念也是历代家训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静是一种定力,是修身养性的前提,无论面临什么样的诱惑或艰难抉择,都不能放弃这种定力。但静不是目的,不是无所作为,静是为了学习,为了思考,为了能够淡泊名利,为了能够树立远大志向。俭是一种美德,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对财富的无度追求,对奢靡的无限向往,都会导致精神与毅力的丧失,是失德的表现。学是一种态度,《荀子·劝学篇》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世上没有天才,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时光飞驰,不努力学习终究会悲守穷庐,如同枯叶一样飘零。志是一种境界,没有远大的志向,高尚的情操,沉湎于享乐,放任其性格,是绝不可能做到以宁静淡泊的心态来学习的。

这几个观念相辅相成,如果做不到“静”“俭”“学”,那么,志存高远就无从谈起;做不到“志”,更不会有定力、不奢靡、勤学习、淡名利。

诸葛亮的子孙辈在其家训思想的影响之下,个个德才兼备。诸葛瞻作为诸葛亮之子,自幼受到家教的陶冶,他才思敏捷,崇尚节俭,品学兼优。诸葛亮对诸葛瞻的早年教育,对他思想和品德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诸葛瞻十七岁时,任骑都尉,后累官至军师将军、尚书仆射,为百姓所爱戴。蜀后主景耀四年,诸葛瞻为行都护卫将军,统帅诸将,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景耀六年冬,魏将邓艾自阴平由景谷道(今甘肃文县南)小路入川,诸葛瞻率领诸路军马至涪(今四川绵阳东)停驻,其先头部队被魏军打败,他只好退军驻守绵竹。此时,邓艾又遣使送信给他,劝降说:“若降者必表为琅琊王。”诸葛瞻看了信件以后大怒,后来,他率兵迎战魏军,战败死于沙场。诸葛瞻死得十分壮烈,成就为一个忠烈人物。诸葛亮长孙诸葛尚亦忠君报国之士,为国捐躯。诸葛亮次孙诸葛京官至江州刺史,为官受到称誉。

诸葛亮的家训思想在历史上影响广泛而深远。西晋陈寿向晋武帝称道诸葛亮云:“其声教遗言,皆经世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在当代社会,他的家训思想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物质等种种诱惑面前,我们更需学习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处世态度,传承其“志存高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学以广才”的思想追求,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树立远大的人生抱负。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爱她就要给她最好的,朱瞻基和孝恭皇后孙若微的帝后感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瞻基为什么婚后冷落孙若微,朱瞻基有多爱孙若微,朱瞻基为什么只爱孙若微

    比如最近热播大剧《大明风华》的女主角孙若微和宣胖胖朱瞻基的感情,在大明朝,他们这一对连前三甲都进不去,但秒杀大清朝众多所谓的“宠后”是一点问题都没有。01,从太孙嫔到皇后孝恭章皇后孙氏(1401?-1462),孙皇后在史书上并没有留下名字,孙若微只是电视剧杜撰的不要当真。孙皇后是山东邹平县人,她的父

  • 诸葛亮设计的木牛流马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它究竟是什么玩意?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曾经制作了什么流马,流马图片,诸葛亮造木牛完整视频

    三国演义中说的木流牛马神乎其神,据说它可在运输粮草,在崎岖的山路上穿行自如,而且机关巧妙,扭转牛舌就没法走了,而且据说它能自动行走,不依赖任何外力,这在科学上是说不通的,由于三国演义本身的戏剧性,一些夸大神化难免是有的,所以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那么这木流牛马历史上真的存在吗?其实啊,木流牛马在正史上

  • 宋真宗自导自演“天书”之谜,满朝文武荒诞编剧,竟落得后世笑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真宗资料简介,宋真宗有几个皇后,宋真宗死亡真相

    公元1008年,也就是北宋的降服元年,北宋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突然接到了一封信。各位可能很难想象啊,就是这么一封信,让北宋举国上下都变得很不正常,上至皇帝大臣,下至普通百姓,全都进入到了一种怎么说癫狂的。或者说是集体发了病了,出现了幻觉,听上去很不可思议,对吧?但是告诉各位,更不可思议的是,这样全国上

  • 清朝笼络人心:消灭李自成,为明朝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清军入关之初,收拾笼络人心,是其能战胜对手的重要原因之一。崇德七年清军第六次入塞。临行前,皇太极召见他的弟弟、此次入塞的统帅阿巴泰,嘱咐入关后的注意事项。除了关照要小心谨慎、不要轻敌之类的话,皇太极还特别强调说,如果遇到起义军,也就是李自成他们,要跟他们说,他们是因为明朝政局紊乱被逼造反的,而清军来

  • 演义中,把曹操搞得灰头土脸的人有7个,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最喜欢的将领排名,三国名将中曹操最想把谁收入麾下,曹操最想收买的四个虎将

    第一个:徐荣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吕布在虎牢关前被刘关张三英击败,董卓不得不放弃洛阳,回长安。曹操带兵追杀董卓,在荥阳追上董卓的军队,结果中了埋伏。夏侯惇被吕布击败,曹操被徐荣一箭射中肩膀。如果不是曹洪将战马让给曹操,曹操很可能死于这场战斗之中。第二个:吕布在濮阳城之战中,曹操中了吕布的计策,被田氏骗

  • 李自成15代后人,公开闯王“诈死”之谜,手中持玉玺与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文章来源:梁氏文化馆 李自成15代后人,公开闯王“诈死”之谜,手中持玉玺与族谱 在中国古代当皇帝几乎是每个人的梦想,从最早陈胜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充分得以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引诱无数英雄尽折腰,从草根陈胜吴广,到刘邦再到宋江,无数的人为了荣华富贵前赴后继,然而纵观历史上大多数的起义还是以失

  • 朱元璋为马皇后写的挽联,下联十分感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铁汉柔情,在雄才大略的帝王也有自己柔软的一面。他对自己的妻子马皇后可谓是一往情深,而马皇后虽然非大家闺秀。却为人善良,很得朱元璋的敬重。有一次朱元璋出于对马皇后的敬重,想提拔马皇后的娘家人担任要职。马皇后极力劝阻,说自家的亲戚出生寒微,没有读过书,不能担任此职。朱元璋也就此作罢。马皇后死后,朱元

  • 因这两件事,这位像“傻子”一样的天才,最终被曹操逼上绝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让曹操伤透心的五大叛将,大乔小乔被曹操锁在铜雀台,曹操真人照片

    那些胸中有信仰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今天,我们要把这句话,送给三国时期的杰出人物荀彧,一位像“傻子”一样的天才。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荀彧看来,虽然曹操对他是百般欣赏,但在其内心深处,他并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忠于曹操。他尽忠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兴汉室。这一点,与诸葛亮

  • 1288年越南人用“木桩阵”击败元朝挑战,与少林木人阵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时期的木人阵,元朝打越南三次均失败,元朝军事筑城技术

    这套阵法的主体由一群木人组成,木人身高体重都与真人相仿,四肢手足俱全,通过巧妙的机关设置进行操控。一旦有人进入木人阵,触发机关,前后左右的木人就会依次启动,伸手抬足,向阵中人发起进攻。除非闯阵者有极高的武学造诣和炉火纯青的功夫,否则十有八九会被木人阵击败。木人阵是文学作品之中的产物,历史中是否存在过

  • 朱元璋和刘伯温密谋收拾陈友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84、朱元璋和刘伯温密谋收拾陈友谅伯温不让人亏欠自己,也不亏欠人,他知道重八没后路。按友谅成王败寇风格,十有八九会把朱元璋抓住活剐了,所以在他召集大家开会时,伯温跳出来说“打他娘的!”但没说出来。大家都说不打,小伯温再怎么傻,也不会当着大家面唱反调。他在元朝当官时候,当了好多次众矢之的了,被射成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