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虽然北宋灭亡的全部原因不能单独归咎于开封的地理因素,但不可否认,开封的地理情况确实算是因素之一。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北宋王朝选择定都开封?
这其实涉及一个历史遗留的问题。
1、五代统治者的考虑
其实北宋选择定都开封的很大因素,是因为之前的王朝也是定都在开封。
说起宋朝之前的王朝,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即根据“唐宋元明清”这句话,来认为唐朝之后是宋朝。但其实这个认知属于扫盲版说法。因为唐朝和宋朝之间存在一个五代十国时期。
早在唐朝后期,汴州军阀集团头目朱全忠在胁迫唐哀帝迁都洛阳的过程中,就赫然发现因为晚唐的战乱因素,导致不论是长安还是洛阳,都因为交通和物产等因素,已经不足以具备承担首都的功能:早在初唐时期,由于关中地区的过度开发,就导致唐朝皇帝每年不得不前往洛阳去生活一段时间,解决口粮问题。而洛阳的很多物产其实是通过运河从南方运来的。
唐朝灭亡后,朱全忠做了新王朝——五代后梁王朝的皇帝。后梁朝廷认为与其定都在交通已经不方便的洛阳,不如定都在开封。一方面开封的运河较为发达,获取物质较为容易,二来开封还是汴州军阀集团的大本营。所以后梁王朝定都在了开封。
之后的五代王朝也都悉数定都在开封。而且对于武德充沛的五代王朝来说,定都开封还有一大好处:那就是可以通过运河优势,把军队投放在周边很多地区,这样的好处是利于平叛。
毕竟,整个五代王朝的开国君主,无一例外不是军阀出身。作为军阀,首先得武德充沛,否则安身立命都难,更遑论其他。
2、迁都的想法
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后,一度打算将都城从开封迁走——迁移到长安、洛阳,即恢复唐朝时期的京城格局。不过,这种主张遭到了满朝文武的反对。而历史爱好者群体内,对于这个主张也存在争议。
支持者认为,如果北宋迁都长安的话,或许后世的靖康之变就不会发生。最起码关中的地势险要,女真军队想要长驱直入怕是很困难。但反对者认为:宋朝的关中地区没能得到较好的恢复,所以北宋如果迁都长安,光是每年耗费在运输南方生活物品的经费,就足以拖垮北宋财政。到时候不用等到靖康之变,农民起义就足以提前送赵家皇帝上天。
其实前文说过,定都开封的优势在于交通便利,而且武德充沛的基础上,还可以第一时间平定周边的叛乱。从宋太祖考虑迁都到洛阳、长安这个角度来看,宋太祖对宋朝的定位就是遏制武将权限,防止继续出现军阀叛乱的现象。这也和“杯酒释兵权”的说法较为吻合。
当然,关于宋太祖打算迁都洛阳的想法,也有说法认为是因为在开封,赵光义势力较大,所以赵匡胤想要迁都,弱化赵光义的势力。因此赵匡胤的想法遭到了赵光义的大力反对。当然这种说法也只是一家之言。
其实个人觉得,从经济角度来说,定都开封对于北宋来说,还是非常合理的。当然不足之处确实就是地缘安全方面——比如宋真宗时代,北宋就恐惧契丹骑兵越过黄河,会导致开封无险可守。
不过,很多事情,终究需要两害相权取其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