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笼络人心:消灭李自成,为明朝报仇

清朝笼络人心:消灭李自成,为明朝报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538 更新时间:2024/3/15 0:52:30

清军入关之初,收拾笼络人心,是其能战胜对手的重要原因之一。

崇德七年清军第六次入塞。临行前,皇太极召见他的弟弟、此次入塞的统帅阿巴泰,嘱咐入关后的注意事项。除了关照要小心谨慎、不要轻敌之类的话,皇太极还特别强调说,如果遇到起义军,也就是李自成他们,要跟他们说,他们是因为明朝政局紊乱被逼造反的,而清军来征讨明朝也是因为这个,大家是一条战线上的盟友,千万不可以发生冲突。这是皇太极第一次提到起义军问题,因为这个时候李自成已经打到了陕西,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皇太极的策略很明确,就是要联合起义军一起攻打明朝。皇太极战略眼光很好,可惜还没来得及带兵入关,就突然去世了。

顺治元年正月二十六日,已经归顺清朝的蒙古鄂尔多斯部向多尔衮报告说,李自成正在进攻陕西和长城边关;多尔衮立即给李自成写信,希望和他们建立同盟关系,携手攻打明朝,并取中原,富贵共之。多尔衮继承了皇太极的策略,也希望和李自成联合。

不过,这个联盟没有结成,因为李自成不需要跟清军联手,自己一路上顺风顺水地就包围北京城了。

这时候,范文程给多尔衮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这个建议框定了清军入关后的大政方针。

他说,眼下正是摄政王建功立业的绝佳时机。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原百姓饱受战乱,生灵涂炭,都希望有个明主出来平定天下,让百姓安居乐业。现在这个局面,明朝肯定是要灭亡的,而李自成的势力则不断坐大;正所谓“秦失其鹿,楚汉逐之”,大清现在虽然看上去是在和明朝争天下,实际上已经是在和李自成争天下。

怎么争呢?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收抚民心。大清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骑兵南下只为了杀人放火,掠夺财物,抢了东西就跑;这样的话,明朝的官员和百姓就会一直把清军当成强盗,不会真心归顺,而是投靠李自成去了。今后大军南下,一定要有主人的样子,有坐天下的样子,严明军纪,不要再抢劫老百姓的财物,也不要随便杀老百姓,而应该恢复和维持内地民众正常的生活秩序,这样老百姓才会归顺大清,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才会平定,大清才能入主中原。

多尔衮又去问洪承畴的意见。洪承畴也说,清兵战斗力天下无敌,李自成的部队可一战而除,不成问题,问题是如何收拾民心。今后清兵入关,要做到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物,秋毫无犯,同时告知各地官员,只要开门投降,不仅性命无忧,还可以加官晋爵。这样和李自成等争夺民心,内地官民才容易投靠大清。

四月二十二日,清军和李自成军在山海关大战,李自成败走,清军大胜并乘势追击。沿途明朝的官民都害怕清兵杀掠,纷纷逃走,因为之前清兵来了六次都是烧杀抢掠。范文程带病随军出征,立刻发出布告说:“义兵之来,为尔等复君父仇,非杀百姓也,今所诛者惟闯贼。官来归者复其官,民来归者复其业。师律素严,必不汝害。”意思就是说,清兵来是替崇祯皇帝报仇的,所以只杀李自成,不杀百姓,大家不要跑,都回来吧;回来后,原来当官的继续当官,老百姓也继续过原来的日子。范文程的这个政策相当有效,一下子就收拢了很多明朝官员百姓的心。

清军攻占北京后,继续推行安抚政策。清军向各地发布檄文,只要投降归顺的地方官,立马官升一级。明朝中央各衙门的大小文武官员们,也官复原职;不论之前立场如何,有没有投降李自成,只要愿意,全部录用,使政权机关照常运转起来。对朱家的王室们,不仅仍保留其爵位,而且还由国家财政好生供养。

此外,清朝还做了一件非常能收拢民心的事。五月四日,多尔衮下令为崇祯皇帝服丧三天。他说,“流贼”李自成原本是明朝的百姓,但却纠集一群“不法之徒”,围攻京城,逼死皇帝,灭了明朝,对王公大臣动用酷刑,搜刮官员百姓的财产,真是人神共愤;大清虽然是敌国,但都看不下去,所以派兵来救大家,替大家报仇,现在所有人都为崇祯皇帝服丧三天。这消除了很多士人投降的心理障碍。

六月二十七日,多尔衮又派降清的大学士冯铨去祭拜明太祖的陵墓,声称:“兹者流寇李自成,颠覆明室,国祚已终。予驱除逆寇,定鼎燕都。惟明乘一代之运,以有天下,历数转移,如四时递禅,非独有明为然,乃天地之定数也。”这篇政治宣言就是想告诉天下人,明朝是被李自成所灭,清军入关是为了消灭李自成,为明朝报仇,明朝灭亡是天注定,并非清朝所灭,清朝定都北京是顺天意。

此外,清朝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收拢人心。

在顺治元年十月的登基诏书中,规定重开科举,并于顺治三年、四年、六年举行了三次会试,共取进士一千一百人。首科就出了四位大学士、八位尚书、十五位侍郎、三位督抚,还有都察院副都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寺卿、内院学士等多位高官。正常应该是三年一科,但是为了收拢天下士子之心,等不及了,四年举行了三次会试,笼络了天下的读书人。

在赋税方面,清军入关刚一月,多尔衮便采纳汉官宋权的建议,宣布取消明末的加派,按万历年间的惯例征税,免除了天、崇祯时期的摊派,减轻天下百姓的税收负担。

在经济上,清朝很注意保护官绅地主阶层的利益,规定田产一律归还本主,甚至规定明朝王公的封地也全部照旧不动。明朝世代受匠籍制度束缚的手工业工人也全部放免。这些政策虽然很多是暂时的,但这对于获取中原士绅官宦阶层以及百姓的支持仍是很重要的。

多尔衮给史可法的劝降信更是集中体现了清朝的宣传政策。信中说,崇祯皇帝被李自成逼死,史可法这些人非但不给皇帝报仇,还跑到南方自立称帝,真是乱臣贼子。还说“国家之抚定燕都,乃得之于闯贼,非取之于明朝也”,即清朝的天下是从李自成手上拿来的,不是从明朝那取得的。李自成毁了明朝的宗庙,大清花了很大的力气替明朝报了仇,你们非但不感激,居然还想依靠长江天险割据一方,真是岂有此理。

当然,这些都是清朝的官方宣传,多少有点自欺欺人的意思,但这对于收服民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至少解除了很多明朝降将的心理障碍。有了这套说辞之后,明朝将领投降的时候就心安理得得多,因为崇祯皇帝确实是被李自成逼死的。因为明朝正统政权被李自成推翻了,所以后来明朝的这些降兵降将在向南方进军的时候,心里没有什么负担,作战非常勇猛。

除了以上这些政治手段,清朝能重用明朝的降将降兵,也是能夺取天下的法宝之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演义中,把曹操搞得灰头土脸的人有7个,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最喜欢的将领排名,三国名将中曹操最想把谁收入麾下,曹操最想收买的四个虎将

    第一个:徐荣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吕布在虎牢关前被刘关张三英击败,董卓不得不放弃洛阳,回长安。曹操带兵追杀董卓,在荥阳追上董卓的军队,结果中了埋伏。夏侯惇被吕布击败,曹操被徐荣一箭射中肩膀。如果不是曹洪将战马让给曹操,曹操很可能死于这场战斗之中。第二个:吕布在濮阳城之战中,曹操中了吕布的计策,被田氏骗

  • 李自成15代后人,公开闯王“诈死”之谜,手中持玉玺与族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文章来源:梁氏文化馆 李自成15代后人,公开闯王“诈死”之谜,手中持玉玺与族谱 在中国古代当皇帝几乎是每个人的梦想,从最早陈胜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充分得以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引诱无数英雄尽折腰,从草根陈胜吴广,到刘邦再到宋江,无数的人为了荣华富贵前赴后继,然而纵观历史上大多数的起义还是以失

  • 朱元璋为马皇后写的挽联,下联十分感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铁汉柔情,在雄才大略的帝王也有自己柔软的一面。他对自己的妻子马皇后可谓是一往情深,而马皇后虽然非大家闺秀。却为人善良,很得朱元璋的敬重。有一次朱元璋出于对马皇后的敬重,想提拔马皇后的娘家人担任要职。马皇后极力劝阻,说自家的亲戚出生寒微,没有读过书,不能担任此职。朱元璋也就此作罢。马皇后死后,朱元

  • 因这两件事,这位像“傻子”一样的天才,最终被曹操逼上绝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让曹操伤透心的五大叛将,大乔小乔被曹操锁在铜雀台,曹操真人照片

    那些胸中有信仰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今天,我们要把这句话,送给三国时期的杰出人物荀彧,一位像“傻子”一样的天才。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荀彧看来,虽然曹操对他是百般欣赏,但在其内心深处,他并不会因为这个原因,而忠于曹操。他尽忠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兴汉室。这一点,与诸葛亮

  • 1288年越南人用“木桩阵”击败元朝挑战,与少林木人阵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时期的木人阵,元朝打越南三次均失败,元朝军事筑城技术

    这套阵法的主体由一群木人组成,木人身高体重都与真人相仿,四肢手足俱全,通过巧妙的机关设置进行操控。一旦有人进入木人阵,触发机关,前后左右的木人就会依次启动,伸手抬足,向阵中人发起进攻。除非闯阵者有极高的武学造诣和炉火纯青的功夫,否则十有八九会被木人阵击败。木人阵是文学作品之中的产物,历史中是否存在过

  • 朱元璋和刘伯温密谋收拾陈友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84、朱元璋和刘伯温密谋收拾陈友谅伯温不让人亏欠自己,也不亏欠人,他知道重八没后路。按友谅成王败寇风格,十有八九会把朱元璋抓住活剐了,所以在他召集大家开会时,伯温跳出来说“打他娘的!”但没说出来。大家都说不打,小伯温再怎么傻,也不会当着大家面唱反调。他在元朝当官时候,当了好多次众矢之的了,被射成好多

  • 李广穷其一生也未被封侯,谁应该对此负责?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李广武艺高强,作战勇猛,早在汉文帝时期便开始了与匈奴人的较量,匈奴人因为畏惧他,称他为“飞将军”。后世出于对他的肯定,将他列为武庙名将。这样的牛人,为何没有被封侯呢?谁应该对此负责?李广画像一、难道是汉武帝刻意打压李广吗?1、汉朝的封侯条件汉朝建立之初,刘邦为了巩固功臣们对自己的忠诚度,封了140多

  • 朱元璋要杀掉刘伯温,刘伯温高呼有个字不会写,成功救了自己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我觉得这个故事是非常有意思的,因为它反映了很多问题。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代的权力斗争是非常残酷的,特别是在一个新的王朝建立的时期。朱元璋作为这个时代的中心人物,拥有巨大的权力和影响力,他曾经有过要杀掉刘伯温的想法,这说明了一点:权力的膨胀很容易让人产生对他人的威胁感,进而导致权力斗争的激化。所以

  • 此人是像汉武帝一般的“神迹之子”,他以匈奴人的身份重建了汉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此后,陈汤又来了一个“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及至东汉中后期,依然有窦宪的“燕然勒功”。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曾经视为毕生大敌的匈奴会在四百余年后会出现一个和他一样的“神迹之子”,并且这个匈奴人拥有和他一样的“刘”姓,不止如此,这个匈奴人竟然在东汉灭亡八十多年后重建了汉国。今天我们就一起

  • 岳飞含冤而亡,尸骨无人敢收殓,一狱卒冒死埋葬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岳飞惨死狱中,却无人问津秦桧诬蔑岳飞谋国叛乱,宋高宗为了维护皇权,以叛国谋反这个莫须有的罪名残害了岳飞。岳飞之死震惊了世人,当时的百姓、大臣是敢怒不敢言,有志之士更是扼腕长叹,悲痛不已。谁也没想到一代抗金名将,竟然会死在昏暗阴冷的天牢。由于当时大牢中的官人生怕受到牵连。岳飞惨死狱中却连尸骸都没有人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