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有爵位者在受田与卤簿各个方面的待遇如何?

唐代有爵位者在受田与卤簿各个方面的待遇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399 更新时间:2024/2/16 13:29:19

唐前期实行均田制,有爵者可依爵领受永业田。

唐代典籍中对职事官、有爵者、勋官,以及平民的受田面积均有规定,在《新唐书》、《唐六典》、《通典》、《唐会要》等史籍中有所记载。高祖时期、玄宗时期、德宗时期都有向有爵者授永业田的相关敕令。

然而《新唐书·食货志》的记载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并未载郡公、职事官正二品的受田面积,“国公”与“职事官从二品”之间恐有脱文;县伯、职事官从四品的授田面积也没有记载;县侯、职事四品的受田面积“十二顷”,与其他史籍记载记载其他时期县侯受田十四顷不一致。在实际运作中的情形,却是值得琢磨的。

唐朝有爵者是否真能获得规定如上数额的永业田,是否有爵者皆可以获得永业田。且拥有高爵者,尤其宗室,多居于京师,关中地区人多地少,是否给这些有爵者永业田是否足额,给他们的永业田又在什么地方,这些具体情形仍然是不清楚的。

礼制待遇,服饰

唐代服制主要取决于散官品,比如官服的颜色;也有个别受到爵位影响。例如,《旧唐书·舆服志》记载,“亲王,远游三梁冠,藩王嗣王、公侯,进贤冠”,较高等级的有爵者可以佩戴较高等级的冠。再如,“诸文官七品以上朝服者,簪白笔,武官及爵则不簪。”

所谓“武官及爵”不用簪白笔,此处的“及”该作何理解,是武官中有爵位者不用簪白笔,还是武官和官员中有爵位者都不用簪白笔呢?笔者以为此处“及”字并非表示并列关系,而是指武官中有爵者。即武官有爵者,不必如七品以上的文官那样头簪白笔。这就更加凸显了武官的身份特质,是唐代文、武官员在服制上的重要区别之一。

丧仪

在隋代,规定在职官员死于任上,允许其以朝服入殓,有封爵者允许以冕服入殓。有爵者以冕服入殓,相较普通官员的朝服入殓而言更显尊贵。及至唐代,“其百官以理去职而薨卒者,听敛以本官之服。”已无冕服入殓之制。

可见,隋唐爵制在丧葬礼仪的规定上或曾有过重要变动。考虑到贞观十九年李承乾卒后,太宗特“葬以国公之礼”,此处“国公之礼”的具体形式虽不详,或透露出爵位对葬仪的影响仍然存在。由此,现有文献虽不见爵位对官员自身丧葬礼仪的特殊规定,但其封爵有无却直接影响到其妻子丧葬时的铭旌题书,此点亦需特别留意。

卤簿

唐代规定了高级官、爵所给予的“卤簿”仪仗礼遇。唐代官员的“卤簿”规格,即仪仗礼遇亦与爵位有关。唐代对应享卤簿待遇的官员作了明确规定,《通典》载“应给卤簿者,职事四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爵郡王以上及二王后,依品给。”

可见,卤簿的给予与否取决于官员的职事官官品、散官品阶、爵位等级高低,且卤簿规格依据三者间等级最高者。爵级为国公及郡王以上者都享有卤簿,同时职事官三品以上拥有公爵者在其嫡子成婚时亦可享有卤簿。那么此处“爵郡王以上及二王后,依品给。国公准三品给”的“品”是指散官品阶吗?

由同书前文对群官卤簿规格的具体介绍,尤其对各品级官员拥有马匹的不同,即“一品马六,二品、三品四疋,四品二疋。”可知,此处“品”指职事官品,因散官仅二品以上,职事官四品以上恰好与此对应。故,官员有爵者依据级别不仅自身可享受相应规格的卤簿待遇,其嫡子亦可在特殊情况下得之。

勋官三品以上无封爵者、勋官四品以下有封爵者之子,可入学四门学;勋官三品以上有封爵者之子,可入读太学;勋官二品之子可入读国子学。因唐代获得勋官的人员很多,因此规定了勋官不足二品,有封爵者之子入读四门学、太学的条件。

胡纪平《唐代封爵贵族的法律特权探析》一文有相关的介绍分析。不过该文所论及的不仅是有爵者,还有为官者的法律特权;且内容细节有一定问题,如文中讲到“依唐律,一爵可以抵折徒刑三年”,出处不明。

唐代有“官当”,即以官品抵消一定的徒刑,可以职事官、散官、卫官抵消,也可以勋官抵消,却未见有以爵级抵消徒刑的。综上可以看出,在官本位时代,唐代官员和贵族的许多权益的考虑,多是优先考虑官品,其次再考虑爵级。

唐代爵号

唐代爵号的授予与局势有着密切关系。授爵所考量的因素不仅是受封者本身的功劳或血缘,也受到当时人物或形势的影响。

在唐代不同时期,爵号的“含金量”也有所变化,反映出环境的变化。本文以安史之乱后的代德时期为例,分析爵号赐予与政务的关系。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对安史旧部多既往不咎。

处置部分安史降将时,唐朝许其保有旧职、加封爵,如“赵州刺史卢淑、定州程元胜、徐州刘如伶、相州节度薛嵩、幽州李怀仙、郑州田承嗣并加封爵,领旧职。”结合人物传记记载,李怀仙封武威郡王,田承嗣封雁门郡王,薛嵩(大历初年)封高平郡王。代德时期,对河北三镇的藩帅大多有郡王之爵。有杀节度使而自代的,朝廷也有封为郡王的,如朱希彩。

代德时期,唐廷虽多行姑息之策大加封爵,但藩将却骜难制。大历三年六月,卢龙兵马使朱希彩等杀节度使李怀仙,自为留后;十二月,唐廷为加以笼络即“加希彩幽州大都督府长史、幽州卢龙军节度使。

五年,封高密郡王。”然其“既得位,暴横自恣”反而愈加“无礼于朝廷”。七年,朱泚朱滔兄弟又杀朱希彩,十月唐廷加以追认并封朱泚为怀宁郡王;十三年,因朱泚接替李抱玉担任陇右节度使,暂代河西、泽潞行营事务,又改封遂宁郡王。

同时,李宝臣的封爵与政局联系更为明显。肃宗乾元元年,李宝臣在相州之战中投降唐廷,被授为恒州刺史、封密云郡公。代宗广德元年在仆固怀恩的奏请下,又进授成德节度使、封赵国公。

大历十年魏博节度田承嗣叛乱,代宗利用两者间矛盾令其与其他藩将共八节度同讨魏博。十一年,田承嗣上表谢罪,李宝臣因功进封陇西郡王。李宝臣部下张孝忠亦因捍御幽州之需,被其奏授封范阳郡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他是隋炀帝的孙子,作为遗孤,却活了下来,成为李世民的近臣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真实的李世民救隋炀帝,李世民竟然是隋炀帝的女婿,长孙弘是真的大成遗孤吗

    但是在这个短命的朝代中,有一个叫做杨广的皇帝,他有一个孙子叫做李承乾。李承乾作为遗孤,在不少人眼中注定了他的命运。但是他活了下来,而且还成为了李世民的近臣。这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呢?一、李承乾的身世背景李承乾是隋朝第二代宗室杨广的孙子,他的父亲是隋炀帝杨广的二儿子杨侗。杨侗,即广陵王杨侗,是隋炀帝的次子

  • 一代“昏君”杨广,为何有人赞他为千古一帝,他到底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杨广(569-618),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的次子,俗称“隋二世”,他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在我们通常的印象中,杨广是一个弑兄杀父的人,贪婪、奢侈好色,腹黑心胸狭隘。那么,他真的是“渣帝”吗?接下来,我们将尽力为您解答这个问题。按照正史的说法,杨广绝不是一个弱者,他不仅不弱,甚至是一个相貌英俊、追

  • 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第一个放风筝的人是韩信,还是墨子、公输般?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汉高祖刘邦亲自征讨陈豨的时候,韩信图谋在京城发动叛乱,就放起风筝来测量淮阴侯府与未央宫的距离,想挖地道钻进去,这并不是史料记载的最早的风筝。[var1]那么西汉纸鸢的产生有没有凭据呢?《韩非子》也有类似的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非)一日而败。”公输般对此制作却前进了一步,

  • 杨贵妃,一个传说中的女子,她的美貌和悲剧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杨贵妃的美貌被形容为"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其美丽程度被誉为万千宠爱集于一身。她的美貌吸引了当时的唐玄宗皇帝,并成为他的最爱。她拥有着美丽的声音和演唱才华,也因此得到了皇帝的更多宠爱。然而,杨贵妃的美貌也引起了其他后宫嫔妃的嫉妒和不满,使得她在宫廷中备受排挤和攻击。同时,她与唐玄宗的关系也引起了政治

  • 韩国派了个间谍去秦国,没想到却弄巧成拙,把自己给坑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韩国给秦国下战书哪一集,韩国太子被秦兵俘虏过吗,反击秦国的间谍

    [var1]韩桓王越想越兴奋,立刻让人找来了韩国著名的水利专家郑国。韩桓王从民族大义、国家危亡出发,对郑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郑国被感动的一塌糊涂,决定以间谍的身份去秦国劝嬴政兴修水利。在经过一番密集的间谍培训后,郑国出发了。郑国在咸阳见到了吕不韦和嬴政。告诉他们,要打仗就得有钱。要有钱,先得有粮。

  • 隋朝东都洛阳,曾经繁华胜过西都长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朝四大名城,东都西都西京,隋朝的洛阳是哪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短暂时期,但是它却留下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建筑和文化遗产。在隋朝时期,长安和洛阳都是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但是洛阳的繁荣程度比长安更为出色。在隋朝时期,洛阳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位于黄河南岸,是通往中原的门户。同时,洛阳也是隋朝的政治中心,皇帝和官员们都居住在这里。因此,洛阳

  • 杨贵妃为什么能让唐玄宗如此痴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会疑惑杨贵妃究竟有何魅力把阅人无数的唐玄宗竟迷的如此神魂颠倒?让开创大唐盛世的一代英主竟不顾伦理纲常抢占自己儿子的媳妇。杨贵妃作为四大美女之一,妩媚动人天生丽质是肯定的。然而在三千佳丽中说她独占花魁恐有过誉之嫌,四大美女之所以成为四大美女那是对历史产生过深远影响的美女中的代表人物。杨贵妃如果一

  • 秦王任性要吃公鸡蛋,小孩想出一妙招,救了一群大臣的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王说方言被大臣取笑,秦王不过生辰的原因,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议而攻宜阳

    秦王任性要吃公鸡蛋,大臣们觉得小命不保了,一孩子巧妙解决问题一提起秦朝的时候,人们最先想到的应该都是秦朝的第一任皇帝秦始皇,但其实在秦始皇之前,秦朝就已经存在了,只不过那时候的秦朝,只不过是众多朝代中的一个而已,但是也给后来的秦始皇一统六国奠定了基础,在秦朝众多不出名的皇帝中,有一位皇帝的名气却一点

  • 【文史英华】清龙安知府蒋德钧的李白情结‖蒋卫华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1年第1期 清龙安知府蒋德钧的李白情结蒋卫华曾祖父蒋德钧(1852-1937),字少穆,湖南湘乡人。清光绪八年至十九年(1882-1893)任四川龙安府知府。在任11年,励精图治,兴利革弊,体恤民情,重教兴文,政绩卓著。在他“威行”“法行”“爱行”的治理下,龙安府一带,百姓安

  • 为什么我国茶道会诞生于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在唐代以前我国先民多是“吃茗粥”或“淪蔬而啜”。《膳夫经手录》记载:“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之后盛亦。”也就是说,到了唐代开元、天宝年间(713―755年)饮茶才开始普及,而到至德(756一758年)、大历(766―780年)年间,饮茶已发展成为社会的流行时尚。《膳夫经手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