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位东汉高士“不因人热”,娶了个丑妻,毛主席为何赞赏他的“硬骨头精神”?

这位东汉高士“不因人热”,娶了个丑妻,毛主席为何赞赏他的“硬骨头精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648 更新时间:2024/2/5 22:00:58

“我在湖北省农民协会和武昌农讲所工作时,同雅声同志多次接触,谈革命和将来,谈诗词也很投机。我们交换过各自的诗,他的名句我至今还记得:‘范叔一寒何至此?梁鸿余热不因人。’这两句用典,很融洽,很活。我看比李商隐的好。用这种诗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在当时白色恐怖中的硬骨头精神。”

毛主席对那些具有铮铮硬骨的历史人物总是称赞有加。他认为“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体现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还有人们耳熟能详的他对鲁迅的评价“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等。毛主席讲过的有骨气的古代人物故事中,有一位隐居一生高士的故事,那就是东汉梁鸿的故事。

1958年,毛主席在深情回忆革命烈士雅声及其名句“范叔一寒何至此?梁鸿余热不因人”,也表明了他对历史人物范叔、梁鸿的推崇。

“范叔一寒何至此”中的“范叔”,是战国时期魏国人范雎,他是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他同商鞅张仪李斯先后任秦国丞相,对秦的强大和统一天下起了重大作用。据《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记载:一次范睢跟随魏国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几个月也没有完成任务。齐襄王很佩服范睢的口才,就送给范睢十斤黄金和美酒,范睢没有接受。须贾知道后以为范睢出卖了魏国,回国后反映给魏国宰相,于是范睢被打断了肋骨,打落了牙齿。范睢装死,被扔进厕所,在朋友的帮助下,他逃到了秦国,改名为“张禄”,做了秦国宰相。后来,魏国听说秦国要攻打魏国,派须贾出使秦国讲和。晚上范睢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到客栈里拜见须贾。须贾见了范睢,很吃惊他还活着,又见他如此穷困潦倒,叹息道:“范叔一寒如此哉!”颇有恻隐之心,便取出一件丝绸袍子送给他。次日到了秦相府,须贾才知道张禄就是范睢,赶快下拜请求范睢原谅。范睢念在赐袍的份上,也就原谅了须贾。

“梁鸿余热不因人”中的“梁鸿”,是东汉初期经学家、文学家,字伯鸾,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人。出生年月不详。梁鸿一生隐居不仕,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高洁之士。

梁鸿生于官宦之家。其父梁让在新莽政权建立以前被封以修远伯之高爵。王莽新朝短命,几年后,天下大乱,梁让举家逃难,途中得病死去。

梁让一死,昔日的官僚家庭成了赤贫户。无可奈何的梁鸿之母丢下年幼的梁鸿与尚未掩埋的丈夫的遗体,独自离开了梁家。少小的梁鸿顿时陷入了举目无亲的悲惨境况,只得用一张破席草草地埋葬了父亲。战乱与家庭的变故给小梁鸿的心灵以极大震撼。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这对他成年以后淡泊名利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能自力更生,梁鸿到当时的京师长安谋生和求学。初到长安,他无依无靠,不免踯躅街头。尚幸他父亲昔日的几位故吏见此情景,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既给他解决了衣食困难,还通过关系将他送入了太学学习。

在太学读书的学子,几乎全是贵族官僚和富家子弟,个个穿戴阔绰,一掷千金。唯有梁鸿衣着破旧,经常为温饱发愁。这样,不免招来了那些纨袴子弟的嘲笑和欺凌。这又给梁鸿的心灵以极大创伤,使他看透了荣华富贵虚幻,萌发了逃避尘世之念。

梁鸿好学不倦,博览群书,经书、诸子、诗赋无所不通,他对当时儒学中那种皓首穷经,拘泥于一字一经的做法不屑一顾。他不愿钻研章句之学,无异是自绝了做官的门径。

梁鸿结束在太学的学业后,就在长安郊区的上林苑中以牧猪为生。在偌大的上林苑中,只见梁鸿早出晚归,放牧不辍。放牧之余,梁鸿夜夜在昏暗的灯光下苦读。一天,梁鸿边做饭边读书,疏忽了灶中的火种,引起了火灾。大火蔓延到了邻家,烧坏了邻居的部分财物。

事后,梁鸿主动来到被火灾殃及的邻家,把自己喂养的那群小猪全都赔付。邻居一看梁鸿如此忠厚老实,贪心顿起,说区区十几只小猪不足以抵偿他家的损失。梁鸿说:“如今我孑然一身,没有任何财产可以赔偿你了,我给你家干活吧!”邻居答应了。

梁鸿成为无偿佣工后,将邻居家里里外外的活统统包揽,粗活细活无所不干。夙兴夜寐,朝夕不懈,勤勤勉勉,绝无怨言。村里人见他举止不似常人,便为他抱不平,纷纷指责那位邻居贪心不仗义。邻居也为梁鸿的宽厚忍让精神所感动,不仅不要梁鸿干活了,还把那群小猪全部退还给他。梁鸿坚决不肯收回,说:“火因我的过失而起,已给你家造成损失,我理应赔偿,岂能收回?”

从此,村里人都非常尊敬梁鸿,见面都称他“先生”“夫子”。梁鸿的名声也渐渐传了出去。后来,他见上林苑已无法安稳宁静地生活,便悄然回到了平陵老家。

梁鸿回到家乡后,耕种自给,读书养性,并无什么惊人之举。天长日久,他的学问、人品还是显露了出来。特别是他在上林苑中牧猪及失火为人作佣的一段逸事不胫而走,传入扶风,使得很多人慕其高洁,见他已届而立之年,都遣人来提亲。但他一概拒绝。

扶风县有一户姓孟的人家,虽不是高门贵族家庭,却也靠经商聚积了不少钱财,算得上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富室。孟家有一女儿,肤色黧黑,粗眉大眼,身材矮小壮实,可谓姿色俱无。这副容颜本来就使她的婚姻成为困难,但她偏又自视甚高,很多人羡慕她家的财产,上门提亲,但都被她拒绝了。

孟女几次拒婚之后,再也没有人敢登门求亲了,及至三十多岁时,仍待字闺中。父母终于失去了耐心,问她:“闺女,你到底要嫁个什么样的夫婿?”女儿不假思索地应声而答:“我要嫁个像梁伯鸾一样的贤士!”父母都认为女儿的这个念头荒唐至极,绝无实现可能。

岂料梁鸿听到这个消息后,竟请人来下聘礼。孟家人喜出望外,满口答应,唯恐梁鸿反悔,很快议定了嫁娶之期。待到成婚之日,孟女被人打扮得花枝招展,头上珠宝金银,身上绫罗绸缎闪闪发光,脚穿青丝鞋。然而,婚后一连七日,梁鸿一言不发。第八天早上,孟家女来到梁鸿面前,恭恭敬敬地行过礼后说:“妾早闻夫君贤名,立誓非您莫嫁。夫君也拒绝了许多家的提亲,最后选定了妾为发妻。妾深感荣幸!然而婚后一连几日,夫君默默无语,使妾诚惶诚恐。想必是妾犯了重大过失。如此,请夫君治罪!”

梁鸿听罢,神情不满地说:“我一直希望自己的妻子是位能穿麻、葛制作的衣服的人,并且能与我同甘苦,能够与我一起隐居到深山大泽之中。而现在你却穿着绮缟等名贵的丝织品缝制的衣服,涂脂抹粉,梳妆打扮,一副贵夫人模样,这哪里是我理想中的妻子呢?”

孟女听了,不但不恼,反而欣然作喜,对梁鸿说:“我这些日子的穿着打扮,并不是我的初衷,我只是想验证一下,夫君是否真是我理想中的贤士。其实妾早就备妥了劳作的服装与用品。”说完之后,便将头发卷起来,穿上麻布衣服,架起织机,动手织布。梁鸿见此,又惊又喜,连忙走过去,笑容满面地对妻子说:“你是我梁鸿真正的妻子!”他怀着尊敬的心情,为妻子取名为“光”,字德曜,意思是她的仁德如同光芒般闪耀。

自从梁鸿妻子亲自纺纱织布以后,夫妇互敬互爱,男耕女织,在家乡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日子。后来,他们举家搬到霸陵(今西安市东北)山中,过起了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在霸陵深山,他们就着岩石,用枯树枝和茅草搭起了能遮风避雨的草棚。他们还在山谷中开垦出了一片土地,种上了小麦等作物。白天,他们共同劳动。夜晚,梁鸿就着灯火或诵读经书,或赋诗作文,或弹琴自娱;孟光则或缝衣纳鞋,或夫弹妻唱。他们共同抒发对前代高士的仰慕之情,一起赞叹不为淡泊利禄的高尚品格。他们对自西汉初年四皓以来的高士二十四人都给予了高度的赞美,对他们每一个人都作了由衷的颂词。

梁鸿夫妻隐居于霸陵深山的生活还是被外人知道了,昔日平静恬然的日子再也无法保持了,经常有人慕名前往寻找他们。有人是去向梁鸿请教经书中的疑难问题,有人是去询问为人处世的哲理,有人则是去请梁鸿出来为官主政,有人更是怀着好奇心去参观他们的生活状况……霸陵山已不是梁鸿夫妻隐居的世外桃源了。因此,夫妻二人决定从人口稠密的关中搬到人烟稀少的关东地区继续隐居。

梁鸿和孟光东出潼关,取道京师洛阳。看到洛阳城中巍峨富丽的宫殿群,想到沿途所见老百姓艰辛备至的生活,他们不禁对刚刚建立的东汉王朝有些不满与失望。梁鸿作了一首《五噫之歌》,讽刺统治者奢侈享乐,浪费民力:

陟彼北芒兮,噫! 顾瞻帝京兮,噫! 宫阙崔巍兮,噫! 民之劬劳兮,噫! 辽辽未央兮,噫!

汉章帝刘炟得知这首诗歌后,龙颜大怒,传令各地捉拿梁鸿夫妇。好在梁鸿夫妇有意隐藏自己的行踪,终于没有落入官府之手。尽管如此,梁鸿也不得不改名“期运”,与孟光跋涉千里,在远离洛阳的齐鲁地区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继续过着他们理想中的生活。

过了几年,他们隐居的行踪又被人发现,并最终传到了朝廷。汉章帝传旨地方官,表示只要梁鸿愿意到朝中任职,以往的言行均不予追究。梁鸿深知《五噫之歌》给汉章帝留下的阴影不会抹去,即使自己能得到皇帝的垂青,至多也不过是拿自己来装点门面,欺骗世人而已,自己的志愿是万万不可能实现了。因此,当征召他入京的官吏正在寻找他时,他已偕妻离开了齐鲁。临行之前,夫妻二人百感交集,感叹不已。

梁鸿和孟光不为朝廷的高官厚禄所诱,携家从齐鲁南下到了吴地(今江苏境内),像当时许多劳动者一样,成了依附于世家豪族的“徒附”。梁鸿一家住在当地大族皋伯通家大宅廊下小屋中,靠为人舂米过活。皋伯通开始并未留意这个舂米者是何等人物。一天,他偶然看见孟光给梁鸿送饭,只见孟光恭恭敬敬地走到丈夫面前,低头不敢仰视,把装饭的盘子高举齐眉,请丈夫进食。皋伯通睹此情景大吃一惊,心想:一个雇工能让他的妻子如此守礼,那此人一定是个隐逸的高人!他立即把梁鸿全家迁进他的家宅中居住,并供给他们衣食。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贼”董卓的前半生:征战数年屡立军功,却声名狼藉,遭人歧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得知这个消息以后,董君雅十分高兴,为两个孩子分别取名董卓和董旻,颍川郡向来地杰人灵,名士辈出,或许是为了让两个孩子在未来能够成为名士,董君雅还给两个孩子取了颇为文秀的表字:“仲颖”、“叔颖”。然而此时的董君雅大概想不到,自己的孩子将在未来成为整个天下为之恐惧的对象。青年时代的董卓 董卓的出身并不算高

  • 秦始皇的“十二金人”都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老铜人降世公元前221年,秦将王贲率兵从燕地浩荡北下,六国中最后存在的齐国已经掀不起什么波澜。这场一统六国的最后一战在史书中是如此的平静无波:在悬殊的实力差距下,齐王建听从了国相后胜的建议,没有组织一次军事反抗,就向秦军滑跪投降。现在秦始皇要考虑的,是如何治理这片分裂了五百余年的广大领土。为了重塑大

  • 5万魏武卒战胜50万秦军,吴起训练出的魏武卒为何这么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打造这样一支虎狼之师的人就是吴起。对于魏武卒的战功记述,散见于各种史料中,对于吴起的练兵之法,主要载于《吴子》。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魏武卒究竟有多厉害。[var1]1、魏武卒的选拔百里挑一如何才能成为魏武卒呢?史料记载,身穿重甲,持12石强弩,携3天口粮,执长戟,悬铁剑,背犀橹,半天内跑完100里的人

  • 此人即将被烹杀时,对刘邦说了一句很机智的话,不仅免死还升了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而且还公开下旨,“任何人如果敢来给彭越收尸,便立刻抓住他。”此时中国历史上却出现了一个小人物,一个很有义气的人物,此人便是栾布。据史料记载,栾布一直和彭越私交很好,后来栾布成为燕王的一名大将,不久之后燕王谋反,刘邦亲自带兵将他打败,并且顺便俘虏了栾布。就在这个时候,彭越紧急向刘邦求情,这才保住了栾布

  • 此人派出15万大军打败匈奴,直接灭掉一小国,但却遭到后世的非议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抗击匈奴的七大名将,大汉驱逐匈奴有多强,北击匈奴的真实现状

    对于这个问题,想必大家一定是众说纷纭,可能会有人说是大秦帝国,当年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在短短十年间便扫平东方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秦朝之后,秦始皇命令大将蒙恬北驱匈奴,赵佗南征百越,开疆扩土不计其数,所到之处无不闻风丧胆,大秦军队的虎威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军力让后世也折服

  • 反秦斗士屈原本有机会控制秦国,却最终被白起的屠刀灭了希望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白起与屈原共同抗齐,南康白起真人照片,白起夫人

    今天老福就来聊一下屈原同学的事情,屈原是楚国人,据史记记载,他人生中当的最大的官职是左徒,这左徒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还兼外交部长。[var1]屈原一生的理想就是振兴楚国的大业,想通过变法图强,最终由楚国来统一大中国,所以说,我们今天站在楚国的立场上,他就是一个有理想,有目标的好同志。不过理想和现

  • 此宝贝名气远超和氏璧,秦始皇死后,千百年来无人知其下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据史料记载,相传随国的国王随侯,有一次旅行的时候发现了一条大蛇,并且将这些蛇砍成了两段,就在此时随侯开始心疼起这条大蛇,于是便命令太医将它治好,随侯这条大蛇便逃走了。仅仅一年之后,这条大蛇为了报答随侯,居然送来了一颗稀世珍宝,这便是随侯珠。虽然这是一个传说,但历史上的确存在随侯珠,后来随国和楚国发生

  • 此人是战神李牧的嫡孙,教兵仙韩信兵法,一句名言至今流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牧与韩信谁厉害了,日本人评价兵仙韩信,兵仙韩信语录

    [var1]他的名字叫李左车,秦朝末年,六国并起,他呢辅佐赵王歇,由于战功卓著,被封为广武君,后来刘邦让韩信率领1万多新招募的汉军去攻打赵国,这个李左车呢和赵军统帅陈余率领20万赵军准备在太行山区的井陉口与之对决,李左车认为汉军远道而来,又非常疲惫,况且井陉谷窄沟长,很适合于防守,于是他向赵军主帅陈

  • 此人的才能远胜魏延,刘备却为何不让他领兵出征?一句话揭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当年公孙瓒与袁绍作战,但两者实力悬殊过大,最终公孙瓒派出刘备为别部司马,前去攻打袁绍,此时赵云开始协助刘备作战,后来赵云知道公孙瓒并非是明主,便借兄长去世为由,离开了公孙瓒。公元200年,刘备被曹操大败,被迫前去投靠袁绍,居然在邺城偶遇赵云,因此两人开始秘密商量,最终决定让赵云去招募士兵,并且趁势来

  • 荆轲刺秦王为什么没有成功?除了一个坑货,还有这4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荆轲刺秦王为什么出名,荆轲刺秦王的历史真相,荆轲刺秦王成功会有什么结果

    [var1]第一,带了一个坑货秦舞阳,这货虽然号称十二岁的时候就杀过人,但是在秦国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荆轲还得分出经历为他圆,因为这货的几次失误,让荆轲伤神不已,而在刺杀秦王的过程中,这货根本就没帮忙。[var1]第二,秦王嬴政身体素质不错,当时的秦王正值壮年,再加上平时营养到位,又参加各项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