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人派出15万大军打败匈奴,直接灭掉一小国,但却遭到后世的非议

此人派出15万大军打败匈奴,直接灭掉一小国,但却遭到后世的非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021 更新时间:2024/2/20 20:30:05

对于这个问题,想必大家一定是众说纷纭,可能会有人说是大秦帝国,当年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在短短十年间便扫平东方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秦朝之后,秦始皇命令大将蒙恬北驱匈奴,赵佗南征百越,开疆扩土不计其数,所到之处无不闻风丧胆,大秦军队的虎威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军力让后世也折服。也有人会说是盛唐,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便是远迈汉唐,由于唐朝时期的中国是世界性大国,一直到现在还有许多外国人叫我们为唐人,唐人街更是遍布世界各地。

特别是唐太宗时期,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当时可是四夷来服,八方来朝,唐朝成为了世界舞台的中兴,长安城中居住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当然也会有人说是宋朝,宋朝虽然在军事上积贫积弱,但是国家却是十分富裕,据史料记载,宋朝最为富裕的时候,GDP总量占据世界总量的百分之七十,可以称得上是民殷国富,作为一个宋朝人,一定生活的十分富裕惬意。最后,也许还会有朋友说是明朝,在明成祖朱棣的领导下,郑和下西洋,宣扬了明朝国威,而且明朝更具特色的是,明朝君主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种气节也让后世为之感慨。

但是要说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最为强盛,应当是汉朝莫属。大家要知道,汉朝可是拥有四百年的国祚,远迈汉唐,汉朝就是其中的一个朝代,那么为何说汉朝是最强盛的王朝呢。首先从政治上来看,汉朝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多民族杂居的大一统王朝,政治清明,大部分君主还算是明君,经济上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的国策,使得农业快速发展,国家经济逐渐发展起来。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汉朝的军事实力最为强大,历朝历代几乎都不能和它相比。

大家都知道,汉武帝继位之后,那可是一代雄主,继位后不久便打算与匈奴展开决战。匈奴这个部族想必大家也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中原大国彼此之间展开了战争,匈奴趁势崛起,并且开始屡屡南侵,为了抵御匈奴的入侵,赵国燕国等都修建了长城。由于匈奴人特别擅长骑射,中原国家损失惨重,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派出名将蒙恬戍守长城,后来更是将匈奴打的大败而归,从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刘邦在建立汉朝之初,亲率30多万大军打算一举征服匈奴,却不想被围白登山,险些丧命。

为此汉朝迫不得已地采取了和亲政策,然而等到汉武帝继位之后,此时的汉朝国力强盛,汉武帝又是雄才大略的君主,最后组建了以霍去病卫青为主的北征军团。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27年,卫青出击匈奴,收复陇西等地,汉武帝置云中郡,公元前121年,年仅20余岁的霍去病率兵进攻河西匈奴,最后设立河西四郡。一场更为重大的决战也已经在汉武帝的心中酝酿,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命令卫青和霍去病各自率领骑兵5万,步兵10万与匈奴大军展开决战,最后年轻的名将霍去病居然远驱匈奴两千里,一直追到了匈奴的腹地,封狼居胥说的就是这件事,匈奴从此不敢再侵扰汉朝。

除了北征以外,汉武帝在位期间,还发动了南征南越国的战役。大家都知道,当年秦始皇在位期间,为了征服南方的百越部族,曾命令大将赵佗率领几十万虎狼之师的秦军进攻百越之地,不久之后秦王朝居然灭亡了,因此大将赵佗自立为王,建立了南越国。据史料记载,南越国其实就相当于是如今的两广地带,南越国的首都就是如今的广州,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也承认了南越国政权的合法性,但是南越国历代国王必须得到汉朝的册封才算有效。

公元前113年,南越国内部发生政变,新继位的君主根本就没有得到汉朝的册封,汉武帝知道后十分生气,发动10万汉军南征南越国,此时的南越国毕竟是一个小国,无力抵抗汉军的强大战力,不久之后便投降了,南越国此时正式归入汉朝版图,汉武帝设立了以南海郡和交趾郡为首的8郡,自此两广地区再次成为中国版图。

笔者认为,文景之治之后的汉朝,国力逐渐强大起来,汉武帝在父亲和祖父积累的基础上,与穷凶极恶的匈奴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最终打败了北方屡屡南侵的匈奴的部族,扫除了北方的潜在威胁,保障了中原农耕文明的发展,为整个汉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攻打南越地区,开疆拓土,奠定了大一统的版图。然而也是因为连连征战,后世却认为汉武帝穷兵黩武,使百姓流离失所,但是他的功劳毕竟是主要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有利于千秋万世。除此之外,不得不说,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出现了大批优秀的文臣武将,我们大家熟知的司马迁李广、卫青和霍去病等等,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让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

更多文章

  • 反秦斗士屈原本有机会控制秦国,却最终被白起的屠刀灭了希望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白起与屈原共同抗齐,南康白起真人照片,白起夫人

    今天老福就来聊一下屈原同学的事情,屈原是楚国人,据史记记载,他人生中当的最大的官职是左徒,这左徒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还兼外交部长。[var1]屈原一生的理想就是振兴楚国的大业,想通过变法图强,最终由楚国来统一大中国,所以说,我们今天站在楚国的立场上,他就是一个有理想,有目标的好同志。不过理想和现

  • 此宝贝名气远超和氏璧,秦始皇死后,千百年来无人知其下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据史料记载,相传随国的国王随侯,有一次旅行的时候发现了一条大蛇,并且将这些蛇砍成了两段,就在此时随侯开始心疼起这条大蛇,于是便命令太医将它治好,随侯这条大蛇便逃走了。仅仅一年之后,这条大蛇为了报答随侯,居然送来了一颗稀世珍宝,这便是随侯珠。虽然这是一个传说,但历史上的确存在随侯珠,后来随国和楚国发生

  • 此人是战神李牧的嫡孙,教兵仙韩信兵法,一句名言至今流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牧与韩信谁厉害了,日本人评价兵仙韩信,兵仙韩信语录

    [var1]他的名字叫李左车,秦朝末年,六国并起,他呢辅佐赵王歇,由于战功卓著,被封为广武君,后来刘邦让韩信率领1万多新招募的汉军去攻打赵国,这个李左车呢和赵军统帅陈余率领20万赵军准备在太行山区的井陉口与之对决,李左车认为汉军远道而来,又非常疲惫,况且井陉谷窄沟长,很适合于防守,于是他向赵军主帅陈

  • 此人的才能远胜魏延,刘备却为何不让他领兵出征?一句话揭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当年公孙瓒与袁绍作战,但两者实力悬殊过大,最终公孙瓒派出刘备为别部司马,前去攻打袁绍,此时赵云开始协助刘备作战,后来赵云知道公孙瓒并非是明主,便借兄长去世为由,离开了公孙瓒。公元200年,刘备被曹操大败,被迫前去投靠袁绍,居然在邺城偶遇赵云,因此两人开始秘密商量,最终决定让赵云去招募士兵,并且趁势来

  • 荆轲刺秦王为什么没有成功?除了一个坑货,还有这4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荆轲刺秦王为什么出名,荆轲刺秦王的历史真相,荆轲刺秦王成功会有什么结果

    [var1]第一,带了一个坑货秦舞阳,这货虽然号称十二岁的时候就杀过人,但是在秦国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荆轲还得分出经历为他圆,因为这货的几次失误,让荆轲伤神不已,而在刺杀秦王的过程中,这货根本就没帮忙。[var1]第二,秦王嬴政身体素质不错,当时的秦王正值壮年,再加上平时营养到位,又参加各项体育锻炼

  • 被李牧蒙恬吊打的匈奴,为何在汉初那么嚣张,因为在刘邦眼里,他比匈奴更可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var1]那么在汉初就没有能战胜过冒顿的大将了吗,小编认为有,如果刘邦启用此人,相信灭匈奴收河套也不在话下,但是呢,刘邦忌惮此人比单于要厉害的多,所以就不可能用他,而且还要想方设法加害,这个人就是韩信,如果让大家选择,韩信与冒顿谁厉害呢,相比从称号上就能区别出来了吧,冒顿仅仅是历史上匈奴中的一任比

  • 三国至少有三人可以守住街亭,诸葛亮为何不用,偏偏用马谡?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位便是蜀汉名将魏延,别的不多说,光从魏延曾镇守汉中近十年而未曾没出半点纰漏,区区一个街亭能难得了魏延吗?更何况街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第二位当属吴懿,也许吴懿这个人的名气在后世并不大,但在当时绝对是蜀国数一数二的大将之才。给大家一个形象的对比吧,王平大家一定不陌生,吴懿在世前,王平便一直充当着他

  • 张骞故里话张骞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你知道中国古代伟大的探险家和外交家是谁吗? 你知道被称为“东方的哥伦布”是谁吗? 这个人就是我国西汉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 张骞(约前164年-前114年) ,字子文,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博望街道博望村人。 世界文化遗产——张骞墓标志(图片来自网络)一、【张骞故里

  • 安禄山发起安史之乱,却为何说唐玄宗没错?实情令人感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秋风萧瑟,一片不高的小土坡上正坐着一个肥头大耳的胖子,从身边拥簇的士兵看出,此人身份很不简单,不一会儿一个青年缓缓走来,在胖子身前停住,轻声唤道:“父亲”。胖子抬眼一看,是自己平日里最喜欢的儿子安庆绪,他指了指旁边的黄土地,示意安庆绪坐下。安庆绪倒也没有推辞,作为胡人,平日里没有那么多酸儒的繁文缛节

  • 女子效仿武则天自称皇帝,建立庞大后宫,留下一段令人唏嘘的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吴必虎生于1951年,年轻时曾参加过文化大革命的工作。后来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982年出狱后开始在滨州市供销合作社工作。由于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被厂领导重用,并被选为市人大代表。 1986年4月,吴必虎在一个晚会上偶然接触到一本有关唐朝女皇帝的书,被书中女皇帝所展示的威严与权势所吸引,便开始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