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王子婴到底是什么身份?目前有哪些说法?

秦王子婴到底是什么身份?目前有哪些说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442 更新时间:2024/2/20 21:03:22

子婴,嬴姓,名子婴或婴,他是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史称秦王子婴。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为秦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统治者,秦王子婴虽然诛杀了赵高,但却无法挽救已经崩溃的秦国,最终被迫投降了已经攻入关中的刘邦。而这位在位仅四十六天的秦君,留给我们最大的疑问,却是关于他的出身。

虽然《史记》中对于子婴的身份也算有所交代,但由于史料本身的冲突,再加上史料记载没有标点符号,导致后世对其理解出现偏差等原因的影响,子婴的身份至今仍然是个谜。那么,秦王子婴到底是何出身,他跟秦始皇、扶苏、成蟜又是什么关系呢?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说法。

说法一:秦始皇之子,成蟜之侄,扶苏之弟

这种说法的依据,源于《史记·六国年表》中的记载,其中言道,“(赵)高立二世兄子婴”。然而,这种说法看似有理有据,实际上却很难站得住脚,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原因。

首先是《史记》记载冲突,一方面,《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另一方面,《史记·李斯列传》则记载,“乃召始皇弟,授之玺”。这两处记载虽然也有冲突,但显然均不符合秦始皇之子、胡亥之兄的说法。

其次是当时的环境,根据《史记》的记载,秦二世胡亥即位之后,为了稳固统治,对兄弟姐妹们痛下杀手,包括扶苏在内,共计有二十三个兄弟、十个姐妹惨遭杀害。如果子婴真的是秦始皇之子,那么在这次灾难中,他绝无幸免之理。

如果子婴是秦始皇之子、胡亥之兄,那么他就是成蟜的侄子,扶苏的弟弟。不过,种种迹象表明,子婴基本不可能是秦始皇之子。

说法二:秦始皇之侄,成蟜之侄,扶苏之堂兄弟

这种观点认为,《史记·六国年表》中的“(赵)高立二世兄子婴”,应该断句为“(赵)高立二世兄,子婴”,而《史记·李斯列传》中的“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则应该断句为,“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

按照这种说法,“子婴”应该是秦始皇兄长的儿子,也就是秦始皇的侄子。学者李开元、马百非等人持此种观点,并认为子婴很可能是成蟜的儿子,他们推测成蟜大约出生于前256年,子婴则大约出生于前240年,因此当成蟜于前239年奉命领兵出征时,由于子婴太过年幼,因而并未随同出征,最终被留在了秦国。同时,根据《释名释长幼》的记载,“人始生曰婴”,因此“子婴”中的“婴”,有初生儿、年幼儿的含义。

而根据《史记·蒙恬列传》的记载,胡亥在屠杀兄弟姐妹和朝中大臣时,子婴非但性命没有受到威胁,反而曾对胡亥进行劝谏。因此,可以断定的是,子婴不仅对胡亥的皇位没有威胁,而且极可能是胡亥的长辈或者比胡亥年长。

这种说法虽然与《史记·秦始皇本纪》仍然有冲突,但相对来说还算比较合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秦始皇乃是秦庄襄王嬴异人的长子,因此如果子婴是秦始皇兄长的儿子,那么子婴的父亲也绝不可能是嬴异人之子,而应该是嬴异人兄弟的孩子,也就是秦始皇的堂兄弟之子。

因此,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子婴应该是秦始皇和成蟜的侄子,公子扶苏的堂兄弟。

说法三:秦始皇之(堂)弟,成蟜之(堂)兄弟,扶苏之(堂)叔父

这种观点主要源自于《史记·李斯列传》中“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的记载。

这种观点认为,子婴有可能是秦始皇的弟弟、胡亥的叔叔。杨善群、王蘧常等人认为,以子婴的遭遇、才干和影响力来讲,远非秦二世及其同辈所能及,且胡亥叔叔的身份也的确能够使其免遭胡亥的毒手,且《李斯列传》中记载了子婴与其子处死赵高的事件,而以秦始皇儿子们的年纪来看,秦始皇的孙子们显然不可能做到这点。

不过,这种说法不仅与《史记·六国年表》和《史记·秦始皇本纪》存在明显冲突,而且史料中明确记载的秦始皇弟弟,仅仅只有三人:其中成蟜早在秦始皇举行冠礼前后便已经叛逃赵国,而嫪毐赵姬所生的两个儿子,则全部被秦始皇杀死。至于秦始皇是否有其他兄弟,目前根本无法得知。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子婴是秦始皇的堂兄弟,即秦庄襄王嬴异人兄弟之子。

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子婴要么是秦始皇和成蟜的兄弟,扶苏的叔父,要么是秦始皇和成蟜的堂兄弟,扶苏的堂叔。

说法四:秦始皇之孙,成蟜之侄孙,扶苏之侄

这种观点认为,《史记·六国年表》中的“高立二世兄子婴”,应该断句为“二世兄子、婴”。而《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则应该断句为“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

虽然这种记载同样与《史记·李斯列传》有冲突,但从东汉班固到近现代,均基本采用了这种说法,甚至连近些年修订出版的《辞海》和《辞源》,也采用了这种说法。甚至有观点直接认为,子婴就是公子扶苏的儿子。

不过,个人认为,子婴即使是胡亥兄长的儿子,也不太可能是扶苏之子。原因在于,在秦始皇的诸多儿子之中,扶苏对于胡亥的皇位威胁最大,这也是胡亥最先要处死扶苏的原因,而如果子婴是扶苏之子,那么他基本不可能逃过胡亥的毒手。

如果这种说法成立,那么子婴就应该是秦始皇的孙子,成蟜的侄孙,扶苏的侄子。至于有没有可能是成蟜的孙子,由于史料并未明确记载成蟜是否有儿子存世,因此这种可能存在,但应该不会太高。

如上,由于《史记》记载的冲突,以及关于史料断句的争议,导致子婴的身份根本无法断定,而在以上四种流传最广的说法中,目前流传最广的,便是第二种和第三种。

那么,大家认为哪种说法最为靠谱呢?欢迎留言讨论。

标签: 身份目前说法

更多文章

  • 章邯曾率秦军横扫六国诸侯,为什么会被韩信"暗度陈仓"?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侯,暗度陈仓,秦军

    章邯是秦朝末年著名将领,秦二世时期任职九卿中的少府。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章邯原本只是秦廷的少府,但不知因为什么原因,被秦二世胡亥破格提拔,以骊山囚徒和囚徒后代组成的临时军队,击溃了陈胜的大将军周文。周文的近百万大军,在章邯面前,竟然一击击溃,仓皇逃窜,最后全

  • 长平之战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秦国为何发动这场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爆发,发动,秦国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和赵国军队爆发了战争,史称“长平之战”。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长平之战”可以说是直接影响了战国最终走势的一场战争,赵国的战败无疑极大加速了秦国的统一步伐。众所周知,“长平之战”爆发的导火索,乃是

  • 逛曹魏古城:睹曹操风采,览关羽春秋,瞧献帝禅让!许昌揭秘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这里古称许。尧时,许由在此隐居。尧要禅让与他,他谦让不受,并在颍水洗耳。[var1]这座古城,发掘的化石,填补了古人类研究的断层。这里,发现了古人类的头骨化石,是距今8万多年前的,被称为许昌人。[var1]东汉末年,曹操从洛阳,把皇帝迎接到此,改称许都,开启了新型政治模式:以皇帝挟诸侯、号令天下、图

  • 春秋时期的大国博弈导致吴国和楚国因一棵桑树爆发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据史书记载,当时在吴国边境,有一座卑梁的小城;楚国这边,也有一座叫做钟离的小城。卑梁城和钟离城比邻而居,但却因为分属不同国家,双方鸡犬之声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后来有一天,钟离城和卑梁城内的两个女孩,因为同时在边境上的一棵桑树上采摘桑叶,产生了口角,继而打了起来。按照《史记·吴太伯世家》的说法,“楚

  • 春秋时县已成为国家行政单位,县内官员为五人左右,还配有其他杂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同时,县也是古代各封建王朝政权在管理中由皇家任命官员的最基层的行政机构,突出表现为“皇权不下县”。此外,一县的最高掌权者称“县令”或“县长”,而在新莽(王莽)政权时还曾将令、长改名为“宰”,即:县宰。那么,古代的“县”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县”与“郡”之间的相互统属关系是如何转变的,一个县有多少官员,

  • 战国四大名将:两个被杀,一个郁郁而终,只有他懂得急流勇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国四大名将后人排名,死得最惨的战国名将,战国四大名将的各个结局

    [var1]尽管这四位将领都具备出众的军事才能与显赫的战功,且在史书当中拥有重要地位,但在了解他们的生平经历后会发现他们的结局大多都并不怎么好。除了急流勇退得以善终的王翦之外,李牧、白起一个被赵王杀害,一个被秦王赐死,廉颇则是在奸臣的排挤下报国无门,只好远走楚国,并在异国他乡郁郁而终。如果要问战国四

  • 这次终于被自己人打脸了,国外老教授谈韩服:实事求是尊重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日本人评价韩服和明服,外国网友评论韩服之争,你知道韩服的三大喷子吗

    近几年,国外也开始翻拍我们地方作品了,不仅如此,他们还暗戳戳融梗、抄袭。发现翻拍自《太子妃升职记》的韩剧《哲仁王后》上了热搜。近几年,国外也开始翻拍我们地方作品了,不仅如此,他们还暗戳戳融梗、抄袭。说是翻拍,但《哲仁皇后》的服化道,处处透露着浓浓的我们风,这屏风,这轿子,这椅子,光看截图还以为在看国

  • 魏晋联合,却因长江难渡,60年无法成功讨伐吴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上:天险长江;下:长江贯穿东西流势图01导言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经过数十年征战,形成吴蜀魏三分天下之势,最强的魏国为何不能横扫吴蜀两国?很多人给出的答案是魏国比吴蜀两国任何一国国力都强,但是若吴蜀两国联合则要比魏国强,真的是这样吗?对此,我查阅古书:《通典·食货·历代盛衰户口》 《续汉书·郡国志》《晋

  • 李世民首席谋士,李渊为何执意杀他?杀鸡儆猴,敲打秦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谁知,李渊根本不听,明知刘文静是无罪的,却执意要以谋反罪名将刘文静处死。行刑时,刘文静悲叹道:高鸟尽,良弓藏,此言不虚啊!话音刚落,行刑人员手起刀落,只听咔嚓一声,刘文静人头落地,当场身亡,时年52岁。[var1]随着刘文静的死,一个令人不解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且不说刘文静是大唐开国功臣,就当时的环境

  • 一批特殊的兵马俑出土,专家研究后感慨:赵国长平之战输得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也就是说,白起派出2.5万奇兵断绝了赵军后路,又派5000骑兵将赵军一分为二,最终又断绝了赵军的粮道,才击败了40万赵军。这是“以正合以奇胜”中的“以奇胜”,没有这两支兵马,白起想全歼赵军,几乎不可能。[var1]然而,从军事角度来看,这里却有一些问题,即:25000名奇兵属于哪一个兵种?50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