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秦国为何发动这场战争?

长平之战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秦国为何发动这场战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704 更新时间:2024/2/5 21:57:14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和赵国军队爆发了战争,史称“长平之战”。下面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长平之战”可以说是直接影响了战国最终走势的一场战争,赵国的战败无疑极大加速了秦国的统一步伐。众所周知,“长平之战”爆发的导火索,乃是秦国攻占韩国野王后,上党郡守冯亭将上党郡献于赵国。那么,你知道秦国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吗?

根本原因:战国后期两大强国,秦赵之间必有一战

进入战国末期,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又经经秦惠文王嬴驷秦武王嬴荡秦昭襄王嬴稷三代君王的治理,已经渐成独霸之势。而北方的赵国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率先在组建了强大的骑兵,军事实力大为提升。

东方列国之中,韩魏早已衰弱不堪,楚国“鄢郢之战”后又实力大损,齐国又经“五国伐齐”而迅速衰败,燕国经过燕昭王短暂辉煌后也再度衰弱,反倒是强大起来后的赵国,在国力稳步提升的同时,西破林胡、楼烦、北灭中山,拓地千余里,迅速进入强国之列。

作为战国末期的两大强国,秦赵都视对方为自己的最大敌人,双方都非常明白,秦赵之间必有一战。正因如此,自赵国崛起以来,秦赵两国的明争暗斗便从来没有停止,先有武灵王使秦,后有完璧归赵,再有渑池相会,这实际上便是双方的不断试探。

周赧王四十六年(前269年),在历经长期试探之后,为了争夺未来战争的主动权,秦赵两国爆发了第一次正面较量,“阏与之战”随之爆发,结果秦国惨遭战败,堪称“商鞅变法”以来的最大败绩。

直接原因:“太行八陉”的战略地位,上党郡对赵国太过致命

太行山乃是秦赵两国的天然分界线,其山脉虽然山峦叠嶂,虽然其中被沁河、丹河、漳河、沙河、唐河等河流在山脉中冲刷出了一道道河谷,但这些河谷却并不适合军队通行,因而自古以来,穿越太行山的交通道路,大多利用山脊隘口,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太行八陉”。

既然秦赵之间必有一战,那么谁占据了太行山,或者说掌握了交通要道“太行八陉”,无疑便掌握了战争主动权。不同之处在于,由于赵国都城邯郸距离太行山太近,一旦秦军越过太行山,便可直扑邯郸,因而秦国占据太行山,是为了夺取进攻主动权,而赵国占据太行山,则是为了夺取防御主动权。

“长平之战”前,“太行八陉”主要被秦、韩、赵、魏、燕五国所掌握,其中轵关陉在秦国境内,太行陉在韩国境内,白陉在魏国境内,军都陉在燕国境内,其余的滏口陉、井陉、蒲阴陉、飞狐陉则全部在赵国境内。

而从以上“太行八陉”的分布不难看出,秦赵双方争夺的重点,其实就是邯郸以西的“滏口陉”和“井陉”两个交通咽喉。其实早年秦国之所以发动“阏与之战”,目的便是为了与赵国争夺“滏口陉”和“井陉”,只是没能成功罢了。

如此一来,隶属于韩国的上党郡的归属便变得至关重要了。上党归于韩国时,秦国想要攻打以上两个关隘,还得从韩国借道,而如果上党归于秦国,那么秦国大军便可直接可以凭借上党高地的地利优势,随时进攻滏口陉和井陉,赵国的防守压力必然骤增。

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陷韩国野王,直接导致上党郡成为了一片飞地,韩惠王无奈之下,便想以上党为筹码换取秦国退兵。如果真的让秦国得到上党,不仅将使秦国占据战略主动权,而且野王失陷后太行陉也落入了秦国手中,秦国的后勤补给也将变得极为便利。此一战,秦惠文王可谓一箭双雕。

正是看出了上党对于赵国的重要性,上党郡守冯亭才有把握,可以利用上党的归属,将赵国拉上对抗秦国的马车。而对于赵孝成王来说,决不能允许上党郡落入秦国手中,因此当冯亭献上上党时,即使明知将会因此引发战争,也不得不予以接受。

客观原因:齐楚衰败且列国混战,使得秦国再无后顾之忧

到了秦昭襄王统治后期,秦国无论是国力还是军力,都远在东方列国之上,秦国唯一所担心的,便是多次爆发的“合纵伐秦”,其中在秦昭襄王统治期间,便曾发生了两次“合纵伐秦”,尤其是前298年齐将率领的联军,更是一度攻破了函谷关,这不得不令昭襄王犯嘀咕。

虽说彼时韩魏已经衰弱不堪,燕国刚刚有崛起迹象,但赵、齐、楚三大强国一旦联手,秦国还真有点犯怵。这便是秦国坚持与楚国联姻,而又不断拉拢齐国的重要原因。

可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齐国竟然主动送上了门,其灭宋之举迅速引发了韩、魏、楚、赵等国的不满,而燕国与其又是世仇,于是秦国便利用此机会,与燕、韩、赵、魏四国结盟,组成联军攻打齐国,结果齐国连失七十余城,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城未被攻克。而楚国也趁机在齐国背后捅了一刀,干掉齐湣王,收回了淮北之地。此后齐国虽复国,但却就此衰弱不堪。

齐国惨败之后,秦昭襄王便又打起了楚国的主意,先以司马错为将于前280年攻占楚国黔中郡,迫使楚国割让上庸和汉江以北的土地。后又于前279年派白起率军攻打楚国,攻陷楚都郢都,而楚国也因此丧失了江汉平原西部和鄂西北大片土地。此战之后,楚襄王被迫迁都于陈,楚国也就此实力大损。

在齐楚两国实力大损的同时,由于秦国的“远交近攻策略”,东方列国互相之间更是打成了一锅粥。燕国与秦国配合,不断背刺赵国,楚国则在前272年帮助赵国、魏国、韩国攻打燕国,之后秦国又趁着赵国新君即位的机会,联合燕国于前265年夹击赵国,赵国为了报仇,则又联合齐国攻打燕国。

如上,齐楚的实力大损,再加上东方列国的互相攻伐,使得短期内合纵伐秦的可能性很难出现,这则是秦国敢于对赵国发动大规模进攻的一个重要客观原因。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秦赵之间必有一战,使得双方都在争夺战略主动权,而上党郡对于赵国又太过致命,使得秦国攻占野王、冯亭献上上党之后,赵国不得不选择接受,结果激化了秦赵之间的矛盾,再加上东方列国之间矛盾重重,秦国这才趁机对赵国发动了进攻。

标签: 爆发发动秦国

更多文章

  • 逛曹魏古城:睹曹操风采,览关羽春秋,瞧献帝禅让!许昌揭秘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这里古称许。尧时,许由在此隐居。尧要禅让与他,他谦让不受,并在颍水洗耳。[var1]这座古城,发掘的化石,填补了古人类研究的断层。这里,发现了古人类的头骨化石,是距今8万多年前的,被称为许昌人。[var1]东汉末年,曹操从洛阳,把皇帝迎接到此,改称许都,开启了新型政治模式:以皇帝挟诸侯、号令天下、图

  • 春秋时期的大国博弈导致吴国和楚国因一棵桑树爆发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据史书记载,当时在吴国边境,有一座卑梁的小城;楚国这边,也有一座叫做钟离的小城。卑梁城和钟离城比邻而居,但却因为分属不同国家,双方鸡犬之声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后来有一天,钟离城和卑梁城内的两个女孩,因为同时在边境上的一棵桑树上采摘桑叶,产生了口角,继而打了起来。按照《史记·吴太伯世家》的说法,“楚

  • 春秋时县已成为国家行政单位,县内官员为五人左右,还配有其他杂役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同时,县也是古代各封建王朝政权在管理中由皇家任命官员的最基层的行政机构,突出表现为“皇权不下县”。此外,一县的最高掌权者称“县令”或“县长”,而在新莽(王莽)政权时还曾将令、长改名为“宰”,即:县宰。那么,古代的“县”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县”与“郡”之间的相互统属关系是如何转变的,一个县有多少官员,

  • 战国四大名将:两个被杀,一个郁郁而终,只有他懂得急流勇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战国四大名将后人排名,死得最惨的战国名将,战国四大名将的各个结局

    [var1]尽管这四位将领都具备出众的军事才能与显赫的战功,且在史书当中拥有重要地位,但在了解他们的生平经历后会发现他们的结局大多都并不怎么好。除了急流勇退得以善终的王翦之外,李牧、白起一个被赵王杀害,一个被秦王赐死,廉颇则是在奸臣的排挤下报国无门,只好远走楚国,并在异国他乡郁郁而终。如果要问战国四

  • 这次终于被自己人打脸了,国外老教授谈韩服:实事求是尊重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日本人评价韩服和明服,外国网友评论韩服之争,你知道韩服的三大喷子吗

    近几年,国外也开始翻拍我们地方作品了,不仅如此,他们还暗戳戳融梗、抄袭。发现翻拍自《太子妃升职记》的韩剧《哲仁王后》上了热搜。近几年,国外也开始翻拍我们地方作品了,不仅如此,他们还暗戳戳融梗、抄袭。说是翻拍,但《哲仁皇后》的服化道,处处透露着浓浓的我们风,这屏风,这轿子,这椅子,光看截图还以为在看国

  • 魏晋联合,却因长江难渡,60年无法成功讨伐吴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上:天险长江;下:长江贯穿东西流势图01导言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经过数十年征战,形成吴蜀魏三分天下之势,最强的魏国为何不能横扫吴蜀两国?很多人给出的答案是魏国比吴蜀两国任何一国国力都强,但是若吴蜀两国联合则要比魏国强,真的是这样吗?对此,我查阅古书:《通典·食货·历代盛衰户口》 《续汉书·郡国志》《晋

  • 李世民首席谋士,李渊为何执意杀他?杀鸡儆猴,敲打秦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谁知,李渊根本不听,明知刘文静是无罪的,却执意要以谋反罪名将刘文静处死。行刑时,刘文静悲叹道:高鸟尽,良弓藏,此言不虚啊!话音刚落,行刑人员手起刀落,只听咔嚓一声,刘文静人头落地,当场身亡,时年52岁。[var1]随着刘文静的死,一个令人不解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且不说刘文静是大唐开国功臣,就当时的环境

  • 一批特殊的兵马俑出土,专家研究后感慨:赵国长平之战输得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也就是说,白起派出2.5万奇兵断绝了赵军后路,又派5000骑兵将赵军一分为二,最终又断绝了赵军的粮道,才击败了40万赵军。这是“以正合以奇胜”中的“以奇胜”,没有这两支兵马,白起想全歼赵军,几乎不可能。[var1]然而,从军事角度来看,这里却有一些问题,即:25000名奇兵属于哪一个兵种?5000名

  • 长平之战赵国损失了45万大军后,秦国为何要等38年才能灭赵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长平之战赵国为何不偷袭咸阳,长平之战秦国赵国各自兵力多少,长平之战赵国为何会败

    [var1]一:秦昭襄王没有灭国的眼光秦昭襄王是秦国后期的著名君王,在位时间很长,并且是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秦国君王。然而在打赢长平之战后,以白起为主战派的代表要求增兵增粮,一口气灭了赵国。但是以范雎为首的却认为要停止进攻,并且向赵国索取相应的城池和战争赔款。那么双方意见争执不下,秦昭襄王竟然同意了范

  • 追溯楚国雄风掠影:熊家冢车马阵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 | 清墨史纪«——【·前言·】——»楚国的青铜文明,以其高超的铸造技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青铜时代的巅峰。其出土的青铜礼器、兵器、乐器以及漆器等器物,造型丰富多样,纹饰精美绚丽,反映了楚国较高的艺术水平。楚墓中出土的大量车马坑和马坑,更是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谜团。目前已知发现的楚国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