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明王朝》中,明知是死罪,为什么官员还下达水淹九县的决定?

《大明王朝》中,明知是死罪,为什么官员还下达水淹九县的决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057 更新时间:2024/3/5 11:13:49

本剧讲述的是嘉靖与海瑞的故事。嘉靖三十九年,贪墨横行、民不聊生。奸臣严嵩党羽密布、权倾朝野,清官海瑞不惧强权,敢于向腐朽封建的皇权发起挑战。皇帝朱厚熜刚愎自用、练道修玄二十载,以一己之私始终把控着大明朝的军政、经济大权。

这部剧的剧情,布景,台词,甚至服装都堪称完美,里面很多镜头都完美得如同电影画面,尤其是里面的雪景,配上人物朱红色的衣服美得让人难忘,而且里面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都光芒四射,每一个角色都性格鲜明。以新锐而独到的视角、鞭辟入里的时代精神,向观众朋友发起一场前所未有的视觉、灵魂和情感的冲击——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

朝廷奢侈无度,国库亏空,这时候谁能搞来钱,让皇帝和文武百官继续奢侈富贵,谁就是在世圣人,千古名臣。

严党正是看到了这个天大的功劳,看到了皇帝和文武百官的根本利益,所以大包大揽,喊出了“富国政策,改稻为桑。”借着富国口号,实际搜刮民间。

假设在和平年间,这样的政策或许如胡宗宪所说的,推个三五年还能成,但在嘉靖年间,内忧外患,财政紧张,就只能以一年为期了,于是悲剧就发生了。

我认为毁堤淹田主要是政策制定端和执行端的目标差异所导致的,执行端的目的是达到指标,而制定端的目的就复杂得多。

在第一集里我们早就看到,严党提出“改稻为桑”的主意,便是为了弥补财政上的亏空,通过内阁一干人的对账情节,可以知道,这财政上的亏空,很大一部分是嘉靖帝为了修万寿宫而花费的。不过群臣在对账时,只敢相互指责对方浪费了钱粮,丝毫不敢牵扯君上,连高拱和严世藩争嘴时,都急于撇清对方扣上的“皇上不该修万寿宫”的帽子。

在群臣争得不可开交时,嘉靖帝只是端坐于上,静观他们的厮斗,只关心最后严党提出的“改稻为桑”是否能弥补亏空的事。

当嘉靖帝听严党分析“改稻为桑”能带来六百万两的白银的收益,终于喜笑颜开,立刻将其定为国策,下令在浙江推行。上头一句话,下头跑断腿,在那个年代(现在也是),没有调研也没有考察,一帮对下情不够了解的官僚,窝在一室之内,就做出了天大的决策。上主听信群僚之言,也下了最终的决定,殊不知这已为东南的浙地,带来了无妄之灾。

于是我们看到,浙地的稻农甚至包括像齐大柱这样的桑农,都拼力抵抗朝廷的“国策”。

杭州知府马宁远,以马踏秧苗的极端方式,强制执行。

可胡宗宪的下属戚继光,又将军士和马匹撤回。

马宁远和戚继光其实都是胡宗宪的人,但胡宗宪这种看似矛盾的作为,反映了他对“改稻为桑”的根本否定,但碍于“国策”,碍于师尊严嵩,他只好以这样一种半推半就的方式执行。

后来严党麾下的郑、何二人,和宫里的杨金水公公、富商沈一石,居然策划了“毁堤淹田”的对策,这纵然是群小猖狂,奸佞当道,但归根究底,他们敢冒此大不韪,还不是嘉靖的拍板肇始的吗?

皇虽然他是事发之后才知道的,不过他的态度是默许的。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倒自家牛奶,社会主义经济危机倒别人家牛奶,这说明供给侧改革是传统,古而有之。

剧情向后发展,“改稻为桑”造成的肆虐就更大更广,完全不符它的初旨,相反,朝廷还要拿赈灾粮,安抚东南局势。可这时嘉靖帝算计的,却是如何抄没沈一石的家财以饱国库。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他曾与李白齐名,却因一首诗杀掉外甥,唐诗都不承认他的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宋之问,山西汾阳人,祖上并无出类拔萃之辈。到了他父亲宋令文时,因为喜好文学,做到了朝廷校理图书旧籍的东台详正学士。当时宋令文有三绝,分别是:文辞、书法和力大无穷。宋之问弟兄三个,分别继承了父亲的一绝。宋之悌勇武过人,继承了父亲的大力气。宋之逊精通草隶,继承了父亲的书法。而宋之问则善于文辞,继承了父亲

  • 南宋“割地卖国”:秦桧重演汉朝之错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岳飞主张抵抗金人的攻击并收复失地,但秦桧主张与金人和谈。由于岳飞的行动干扰了他的计划,秦桧污蔑他拥兵自重并谋反,最终岳飞被冤杀。为了掌握更大的权力并巩固自己的地位,秦桧清算了很多与他政见不同的官员,使朝廷一度陷入黑暗。秦桧影响力极大,许多和议都是在他的教唆下达成的。可以说,绝大部分土地都是在他

  • 大明奇案录:后娘诬陷女儿通奸,还私通锦衣卫,要凌迟处死女儿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奇案主母与仆人有染,锦衣卫级别一览表,明朝地方志记载凌迟犯妇

    原来,这女子名叫李玉英,被以“通奸”之罪打入死牢。李玉英的父亲叫做李雄,是个小将,母亲早早过世,还有兄弟姐妹四人。李雄四处征战,恐家中子女无人照料,便纳了个小妾,唤作焦氏。焦氏虽貌美,却是个蛇蝎妇人,心肠狠毒,经常虐待家中的四个孩子。后来,李雄在讨贼时不幸牺牲,焦氏听闻这消息,更是没有了顾虑,直接将

  • 辟谣岳飞被害的九大谣言!你听过几个!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尽忠报国上期淮下书生分析了第一、第二条,今天书生继续讲剩下来的。第三,说岳飞情商低、不通世故、不服管。所有史料记载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岳飞情商非但不低,反而很高。试问,如果一个人情商低不服管,他在没有背景的情况下,如何能成长为一军的主帅呢?岳飞能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从一名农家子弟成为当时战力最强军队的主

  • 周星宇 曹树基 | 化民为贼:明代南赣地区的赋役、移民与民变——以龙南、安远两县为中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以龙南、安远两县为中心周星宇 曹树基摘要:明初动乱对南赣地区造成重大冲击。以田亩饱和度作为分析工具,可以为龙南、安远两县乱后恢复过程中的移民生计与赋役体系的重建提供数据解释。永乐年间与成化年间本地区赋役额的异动可以证明,地方官员在考绩压力下将维护赋役平衡作为主要任务。明中后期的一系列变动,打破了

  • 本是一小小县令的汪伦,为何能留名千古?全靠打赏偶像李白而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汪伦个人资料简介,李白与汪伦的友情简介,汪伦改编版

    诗人汪伦曾经是李白的老友,两人感情真挚,互相珍视。许多人第一次听说汪伦这个人,还要从李白的诗《赠汪伦》说起。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仅此一句,让后人深深记住了“汪伦”这个名字。人们都说,汪伦本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却靠着打赏李白而名流千古。这其间到底有多大手笔,能让一个家世显

  • 不读《万历十五年》,读遍明史也枉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说明一下,不是广子,一分钱广告费也没收。研究历史的同仁们,大概都读过一本书,叫做《万历十五年》。不因为别的,而因为这本书实在是太经典了,书名一拿出来,就是如数家珍那个级别的。《万历十五年》的作者,是黄仁宇。老先生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但纵观其一生,不得不说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首先,他是一名华裔,

  • 《大明王朝1566》 | 风险暴露与唯利是图之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日常:嘉靖四十五年,帝横,严党贪墨。府库虚见财危,补漏多,党出一“改稻为桑”之法。兹有浙江巡抚郑泌昌、浙江按察使何茂才推“改稻为桑”以为妄。授于德球,使人毁其堤淹田,已移民栽之苗,逼民种桑苗。端午汛,新安江大堤发,淳安邑被淹,建德半县被淹,数十万无所归,数千人死非命。淳安既没,民无食,又限四方粮船入

  • 火器,唐朝就有人把它用在了战场上,但却得不到推广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也就是在隋唐那会儿,有炼丹的道士在炼丹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一种黑色粉末,这种粉末遇火就可以燃烧,甚至是发生爆炸。于是这就让一些人很感兴趣了。后来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以后,人们就把这种黑色粉末叫做了火药,也就是这样,古时候的烟花和爆竹的就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后来,一些工匠就突发奇想,觉得把火药这种东西用在

  • 明永乐官窑珍稀瓷器鉴赏丨认准标准器,是学习收藏的第一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1983~1984年珠山中路翻修马路时,又在沟南清理发掘,清理面积180平方米,出土了大量可以复原的永乐瓷器。明 永乐 甜白瓷砖明代永乐年间景德镇生产的瓷器,著名的品种有青花、红釉和甜白瓷。永乐时有所谓“诸料悉精,青花最贵”之说,其成就被称为“开一代未有之奇”。下面这些,就是经过修复的永乐时期的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