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思邈竟和李世民说:妻妾给我,冠袍给我,李唐天下给我!

孙思邈竟和李世民说:妻妾给我,冠袍给我,李唐天下给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973 更新时间:2024/1/29 16:02:08

这一仗打得太艰难了。李世民本想趁着隋朝末年的混乱,一举攻下天水,为父亲李渊建立唐朝立下汗马功劳。可没想到,天水城中的薛举父子竟然顽强抵抗,城墙坚固如铁,十万大军屡攻不下。李世民为了争取时间,不顾自己的身体,日夜奋战,结果染上了风寒,一病不起。

徐茂公已经从京城调来了所有能找到的名医,可都没有效果。他心急如焚,又暗中派人四处寻找民间的医术高手。就在他几乎要绝望的时候,一个背着药箱的老者出现在了营门口。

“我是孙思邈,我可以为秦王治病。”老者自称。

“你是孙思邈?你不是已经死了吗?”徐茂公惊讶地问道。

“我只是隐居山林,不问世事而已。我听说秦王有病在身,特来相助。”孙思邈说道。

徐茂公虽然对孙思邈的身份有些怀疑,但也没有时间多想。他带着孙思邈进了大帐,让他给李世民把脉。

孙思邈摸了摸李世民的脉搏,然后拉着徐茂公出了帐外。

“秦王的病情很危急,心肺间有一块瘀血阻塞了气血运行。用药无效,只能用针刺法治疗。但这个方法有个条件。”孙思邈低声说道。

“什么条件?”徐茂公问道。

“你们必须听从我的安排,不要干涉我和秦王的对话。我会故意说些无礼的话激怒秦王,让他怒火攻心。这样才能让瘀血涌出来,才能救他一命。”孙思邈说道。

“你……你这是要害死秦王吗?”徐茂公惊恐地问道。

“相信我吧,这是唯一的办法。如果你们不同意,我就走了。”孙思邈说道。

徐茂公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好吧,我相信你。但你要小心点,别惹怒了秦琼和其他将士。”

孙思邈微微一笑,“放心吧。”

说完,他又拿出一根银针,在火上稍微烤了一下,然后拿着针走进了大帐。

“秦王殿下,如果我治好了你的病,你愿意把身上的黄袍赐给我吗?”孙思邈问道。

李世民听到这个问题,眉头一皱,心想这个老头真是不知好歹。但他也不想得罪他,只是淡淡地说道:“可以。”

孙思邈又问道:“那把后宫的娘娘,也赏赐给我做妾?”

秦琼听到这话,气得差点要拔刀砍人,但被徐茂公拦住了。李世民的眼神也冷了下来,沉声道:“后宫佳丽,任凭先生挑选便是。”

孙思邈上前一步,笑眯眯地说道:“最后一个要求,这李唐的江山,能不能改姓孙?”

李世民听到这话,气得满脸通红,怒发冲冠。他挣扎着下床,指着孙思邈大骂道:“你……你……”

就在这时,孙思邈一个箭步上前,手中的银针对准了李世民的胸膛。李世民吓了一跳,想要躲闪,却已经晚了。孙思邈的针已经扎了进去。

李世民感到一阵剧痛,然后喉咙一甜,一口黑血喷了出来。他眼前一黑,便昏了过去。

孙思邈连忙把李世民扶回床上,给他盖好被子。然后对着徐茂公说道:“秦王已经无碍了。你们只要好好照顾他几天,他就会恢复健康。”

徐茂公和秦琼都惊讶不已,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他们连忙向孙思邈行礼道谢。

“先生真是神医啊!请问先生有何高见?”

“这个病叫做心肺间瘀血症,是因为长期焦虑导致的。用药无效,只能用针刺法治疗。但这个方法有个条件,就是必须在病人怒火攻心的时候才能施针。所以我才故意说了那些无礼的话,激怒秦王。这样才能让瘀血涌出来,才能救他一命。”孙思邈解释道。

“原来如此。”徐茂公和秦琼都恍然大悟。

“先生真是高明啊!请问先生有何需求?我们一定尽力满足。”徐茂公问道。

“我无需什么。我只是想为天下百姓治病而已。”孙思邈摇摇头说道。

“那么,请先生留下姓名吧。我们好向秦王禀报。”徐茂公说道。

“我叫孙思邈。”孙思邈说道。

“孙思邈?”徐茂公和秦琼都惊呼道。

“你就是传说中的药王孙思邈?你不是已经死了吗?”徐茂公问道。

“我只是隐居山林,不问世事而已。我听说秦王有病在身,特来相助。”孙思邈说道。

“先生真是仁慈啊!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感谢您。”徐茂公说道。

“不必客气。我还有其他事情要办,就此告辞了。”孙思邈说道。

“先生请留步,秦王醒来后,一定会想见您的。”徐茂公说道。

“不用了。我相信秦王会成为一位明君,为天下百姓造福。我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已。”孙思邈说完,便背着药箱离开了大帐。

徐茂公和秦琼望着他的背影,无言以对。他们心中都充满了敬佩和感激。

不久,李世民醒了过来。他感觉身体轻松了许多,精神也恢复了。他问起刚才的事情,徐茂公和秦琼便把孙思邈的事情告诉了他。

李世民听了,也是十分惊讶和感动。他连忙问道:“孙思邈在哪里?我要亲自谢谢他。”

“殿下,他已经走了。”徐茂公说道。

“走了?他去哪里了?”李世民问道。

“他说他要去为天下百姓治病。”徐茂公说道。

“这样的医圣,真是难得一见啊!我一定要找到他,封他为国师,让他为我保健。”李世民说道。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文仪携曾德慈登武功山进香求子,生下文天祥等七个子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天祥曾德慈,海南兄弟文仪,佛山有文天祥后人吗

    曾德慈嫁给文仪之后,发现丈夫很喜欢读书,却没钱买书。曾德慈二话不说,就把娘家陪嫁的金首饰卖了,换钱给丈夫买书。这就是庐陵文化史上著名的佳话:“卖尽黄金只爱书,尽教冷口笑贫儒”。从卖金买书的典故来看,文仪和曾德慈感情很好。只可惜,两口子虽然感情甚笃,但是婚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子嗣。古人认为“不孝有三,无

  • 他是李世民手下第一常胜将军,却被乱箭射死,李世民只说了四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世民杀的四大功臣,唯一打败李世民的人是谁,历史上李世民手下名将有哪些

    付出就会有回报。跟着李世民打天下的大将,虽然早期吃了不少苦头,但成功之后,都毋庸置疑的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封官的封官,加爵的加爵。但其中有这样的一个人,虽然也曾跟李世民打天下,并身居高位,是个大将军,但最终被乱箭射死的时候,李世民说了这样四个字“咎由自取”。李世民这样的决绝是为何呢。这个将军的名字叫

  • 浅谈北宋监牧制度的实施及失败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对抗外敌时,表现却很糟糕。在对辽、对西夏的作战中,屡次战败。究其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抛开政治因素,纯粹从军队实力分析,北宋难敌辽、西夏的要因是战马紧缺,骑兵队伍实力悬殊。冷兵器时代的战争,骑兵部队的优势是显著的,战马则是影响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哪方的战马数量多且质量高,哪方就在装备上取得了绝对

  • 成都的这个“十二月市”是个很古老也很典雅的传统。按照北宋任成都知府的赵抃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衢州赵抃故里濯缨亭,南宋成都历史,赵抃故居导游词500字

    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七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宋代时,成都极其繁华富庶,“时方承平,繁盛与京师同”。其原因是,中唐晚唐直至五代时,中原和南方战乱纷纷,而蜀中由于地理与外部隔绝,能够偏安自守,富甲一方。五代时期,后蜀后主孟昶崇信道教,道号叫“玉

  • 外甥触犯龙威,朱元璋欲杀之,被马皇后一举动轻松拿捏,救下外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在建立了明朝之后,大封功臣,对那帮曾经和他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给予了丰厚的回报,单是公爵、侯爵就封了一大票,以下的,就更是数不胜数。出生入死了那么多年,终于得到了收获,大家都很高兴。然而,大家还没高兴多久,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他们发现,朱元璋的屠刀已经开始对准了他们。原来,随着天下逐渐安定下来

  • 唐.韩愈祖地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唐韩愈祖地手绘图历史简述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韩愈登第进士,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出任宰

  • 明朝为什么突然灭亡?崇祯:这三点很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崇祯如何避免明朝灭亡,小说 崇祯一年后必灭亡,明朝灭亡崇祯为什么不南迁

    外有满清,内有农民起义,东南沿海控制不了,行政大权掌握在文官集团手里,天下之财都在江浙南方的大财主集团里,指望收老百姓手里那点农税,还再征辽响,农民也受不了。大明不是没有钱,而是钱不在朝廷手里,都在官员勋贵手里。还有晋商私通后金,又到了王朝的末期,加上自然灾害,想不死都难。老百姓不支持,普通军队不支

  • 《唐朝诡事录2》开机,原班人马继续前行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拍摄地点在横店,官方发布文案“风谲云诡,逾沙轶漠。”表明这次案件会发生在沙漠上,诡事氛围已经拉满。《唐朝诡事录》第一部宣传力度并不强,但其因为剧情紧凑、演技在线、诡事氛围浓重,勾起观众们的好奇心,很快就好评如潮,成为一部受欢迎的剧。作为一部没有“小鲜肉”、“流量明星”的剧,它之所以会成功,和它的剧本

  • 为什么有人说,赵匡胤是沙陀人?宋朝开国皇帝真的不是汉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从赵匡胤高祖赵朓算起,到赵匡胤时的五代人都生活在涿州,而沙陀人的地盘在山西。没有任何史料,能证明赵匡胤是沙陀人。网上之所以会出现,赵匡胤是不是沙陀人这样的讨论,是因为他出生在五代十国这个时期,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在这五个朝代中,后唐、后

  • 劫持队友驾机叛逃的李显斌,26年后再次回国,最终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26年之后,李显斌为了探亲再次回国,其最终下场如何呢?李显斌出生于1937年,老家在山东省信阳县银高乡,其父母都是穷苦的农民,家里条件特别糟糕,经常捉襟见肘。可是望子成龙的父母,还是省吃俭用把李显斌送去了学校,希望他能学习一些知识改变命运。在李显斌11岁那一年,父母四处张罗,给他说了一门亲事,最后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