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韩信的生死之交萧何,看到他的遗体,却冷冰冰地说了四个字,让后人诟病至今。

韩信的生死之交萧何,看到他的遗体,却冷冰冰地说了四个字,让后人诟病至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82 更新时间:2024/1/27 8:59:19

究竟是哪四个字会有如此大的威力呢?事情还要从头说起。

[var1]

秦朝末年,由于秦二世的暴虐统治,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许多人站起来反抗,打算建立一个新的王朝。自陈胜吴广之变后,陆续有项羽刘邦开始起事。

出生在多事之秋的韩信,本是名门贵族,却因自幼丧父家道中落。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

他胸怀大志不甘于耕种农田,又没有经商的本钱,只能每日游手好闲,经常到朋友家中蹭饭。

[var1]

中国人讲究:“救急不救贫”。时间一长,很多人都看不起他来。就连同村的屠夫也瞧不起他来,屠夫羞辱韩信:“你虽然长得高大,喜欢佩戴刀剑,其实是个胆小鬼。”

又当众继续羞辱他说:“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很多人认为韩信会杀掉屠夫,然而他却趴在地上从屠夫的胯下爬过。满大街的人嘲笑他是个名副其实的胆小鬼。

[var1]

经此一事,韩信立志定要闯出一番作为。他随即投奔项羽,谁知根正苗红的项羽本就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他从心底里看不起,仅背着一把破剑来投靠他的韩信。不管韩信怎么努力,都不入项羽的法眼。

在兵法上二人的谋略大不相同,韩信注重以谋定乾坤,而项羽侧重以势夺人。所以,不管韩信提出多好的策略,都会被项羽一一否定。韩信一气之下,与敌为友,投奔了刘邦。

韩信转投刘邦后,做了一个看守仓库的芝麻官。在他当值时,不仅仓库东西被丢,还私下和士兵唠叨,现在的职位对他来说就是大材小用。

这一唠叨不要紧,直接触犯了律法。同他在一起的十四名士兵皆被推上了断头台。韩信眼睁睁看着十三名将士倒在了血泊之中。他仰天大笑冲着滕公夏侯婴大声喊到:“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负责监斩的夏侯婴感觉此人非同一般,简单询问却发现,韩信是可造之才,便把他举荐给了萧何

萧何和韩信本是老乡,两人又相谈甚欢。萧何便多次把韩信推荐给了刘邦。

[var1]

刚开始,刘邦只是让韩信担任治粟都尉(负责粮饷)。他感觉韩信并不像萧何说的那么有才能,便将此事搁置起来了。

刘邦从长安迁到南郑的时候,有数十名将士逃跑。韩信感觉自己在这里没有什么前途,也趁机逃走了。萧何了解韩信的才能,便先斩后奏带领士兵将韩信抓了回来。

刘邦实在想不明白,萧何为什么放着其他逃跑的将士不追,单单把韩信带了回来。

韩信对刘邦说:“如果你只想做汉中王,他自然是无足轻重的小蝼蚁,如果你想做天下霸主的话,此人可担大任,他对项羽的了解无人能及”。韩信从此被刘邦封为大将,这才有了“韩信拜将”这一典故。

从此以后,韩信先后灭魏,徇赵,威燕,定齐。待齐国安定,他又遣人给刘邦写信:“”齐国易变,喜怒不形于色,其南方紧邻楚国,若不立一代君王,以治理天下。

此时,刘邦正被项羽围困于荥阳,看到韩信的来信瞬间大怒。你非但不解救我于危难之中,却趁机让我封地封王,着实有些气人。此时,张良陈平劝说刘邦,封韩信齐王一致对抗楚国才是明智之选。

[var1]

《鹖冠子·环流》中写道:“物极则反,命曰环流。”韩信灭楚国被封为王,便有小人开始揭秘韩信有谋反之心。刘邦听后,便把韩信带回洛阳,降为没有实权的淮阴侯。

做一个清闲的淮阴侯本,以此度日本也是一件乐事。然而好景不长,韩信家族中有人犯错,被韩信关押,这个人的弟弟便托关系找到吕后,告发韩信有谋反之意。

俗话说事不过三,韩信接连被人打小报告,说他有谋反之心。即便是假的慢慢也就变成真的了。

于是,吕后和萧何设计,把韩信骗到长乐宫,将其杀害。这样一代名将,居然戏剧性地死在了一个妇孺手中,想想也属实可笑。

[var1]

志同道合的萧何看到去世的韩信,没有一点儿怜悯之心,却冷冰冰地说出了四个字“为国除奸”。让后人诟病至今。

那么问题又来了,当初萧何和韩信关系那么好,为什么却在此时,改变立场和吕后设计杀害了韩信呢?古代讲究,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萧何忠于刘邦,担心刘邦的后代控制不了韩信。其次也是为了自保。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安禄山有一个“特殊”技能,最终成为大唐的祸害,袁天罡早就料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安禄山之乱简介,安禄山为什么阉掉李猪儿,安禄山对大唐的危害

    其实当时的大唐是非常的鼎盛,可以说是历史上最鼎盛的一个时期,人们安居乐业,朝中的粮食都堆了就很高,然后穿钱的绳子可能就已经断了,可见当时人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富裕,并且朝忠也采用休养生息的方法,能够使国家得到安定和保障,但是,唐朝的时期并不是特别的长,因为人们的生活过的也太安逸了,没有了那种居安思危的思

  • “天若有情天亦老”,整个唐朝无人能接,200年后才被宋朝人对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诗鬼”李贺。(示意图/翻摄百科词条)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只活了短短27年,却在诗坛上留下了200多首佳作。李贺7岁便能作诗,被后人誉为“诗鬼”。李贺出身唐诸王的后裔,自称“唐诸王孙”。李贺是唐朝开国时追赠的郑王李亮(唐高祖的八叔)

  • 隋唐时期的三大绝顶高手:一猛、一绝、一杰,谁的武功最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一猛:罗士信罗士信,在正史上是一员非常厉害的猛将,原本隋朝齐郡通守张须陀部将,后归降瓦岗军,最后降唐,追随李世民,被封为进封绛州总管、剡国公。在评书中,罗士信乃是一个“傻大个”(没有贬义),绰号“今世孟贲”,他是隋唐四猛之中的第一猛,天生神力,还有两条飞毛腿,跑得飞快,都快赶上水浒传中的神行太保戴宗

  • 解密王勃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仅是一篇《滕王阁序》,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便在中国诗歌史上名留千史、妇孺皆知。王勃今存诗80多首,存文(赋和序、表、碑、颂等)90多篇,为“初唐四杰”之首,并同其他“三杰”一起,共同为声律和风骨兼备的唐诗揭开了大幕,也在唐诗发展的进程中竖起了一块里程碑。历史上的王勃才高八斗而又英年早

  • 安禄山利用“假公主”事件逼反了契丹人,一步步走上了造反的路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他平步青云的第一招叫:伪造军功。当时,平卢节度使辖区有两个强悍的部落:契丹和奚。他们都是匈奴人被赶跑之后发展起来的东胡人的后裔,非常古老,同根同源,野蛮落后,大多数时间是接受唐朝的领导,听从唐朝调令的,曾经一起配合唐军攻打过高句丽等,此时也娶了唐朝公主,接受了唐朝册封,比较听话。怎么样才能从他们身上

  • 才华横溢的巾帼女相上官婉儿,是如何被李隆基所杀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上官婉儿的童年是在为奴的时光中度过的《旧唐书》:中宗上官昭容,名婉儿,西台侍郎仪之孙也。父庭芝,与仪同被诛,婉儿时在襁褓,随母配入掖庭。及长,有文词,明习吏事。上官婉儿出生在唐代名门世家,祖父是唐朝中书令(宰相)上官仪,父亲是黄门侍郎上官庭芝。两人都是唐朝的大臣,按理说,上官婉儿出生在这样一个官宦之

  • 「春秋故事」曲沃代翼-晋国的统一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春秋时期晋国献侯四世,曲沃代翼简介,曲沃代翼墓地视频

    姬仇就是未来的晋文侯。[var1]但是“仇”这个名字在当时太罕见了,有点不吉利,很少有父母会给孩子起这个名字。就这样又过了三年,在晋穆侯十年(公元前802年),晋穆侯率军讨伐北戎(今山西安泽北),并且一战击败北戎,大获全胜,晋穆侯凯旋而归。说来也赶巧,他回来时他的妻子齐姜正好为他生下了第二个儿子,看

  • 把北魏打得找不着北的柔然,为何忽然间消失?突厥:当然是我干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柔然为什么打不过北魏,北魏和突厥的关系,柔然和匈奴是同一片土地吗

    一声不响的崛起,在八十年间与北魏打了20多场战争。却被猛然崛起的突厥部落灭族,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蠕蠕”民族柔然是这个民族的自称,中原地区一般称呼他们为“蠕蠕”。因为北魏的太武帝认为,柔然人的智力不高,并且不善于思考。于是称他们为“蠕蠕”,“蠕蠕”有虫子的意思。柔然,这个民族最开始是没有文字的,

  • 唐朝近三百年历史,生前在位皇后仅9位,为何6位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先要解释一下,关于“善终”,有些人的理解不同。有的人认为,只有“寿终正寝”才能算是善终。但在后宫之中,避免不了尔虞我诈,能够以年迈、疾病去世已属万幸,因此本文的“善终”,是指不被人迫害而死为前提。唐太宗李世民——长孙皇后长孙氏十三岁的时候,嫁给唐国公李渊次子李世民。李渊称帝后,李世民被封为秦王,长孙

  • 「春秋故事」晋惠公背信弃义-诛杀里克,骗秦穆公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晋献公扩张采取的是联姻与武力并举的策略,能联姻收服的就联姻,不肯屈服的就用武力灭掉,再就是驱逐。比如晋献公击败了赤狄之后,就娶了赤狄狐突之女狐季姬与狐季姬的妹妹小戎子为妾室,狐突也成为晋国的卿士。狐季姬生重耳,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公,小戎子生了夷吾,即后来的晋惠公。晋献公五年,晋献公又攻打骊戎,俘获了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