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武门兵变之后,李世民已是太子,为什么逼着李渊两个月后就禅位

玄武门兵变之后,李世民已是太子,为什么逼着李渊两个月后就禅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909 更新时间:2024/1/17 17:03:15

李世民发动兵变大逆不道,天下不稳,需要尽快称帝掌控全局

他为了储君之位,杀兄弑弟,软禁父亲,在那个儒家思想教育下,孝道大于天的时代,这就是大逆不道,为世道所不容的。

一旦他的行为传遍天下,那些忠义之士以及善良百姓都会集体对抗他,让他李世民所有的谋划都成为一场空。

到最终,就算李渊念着父子之情不杀他,但是最终也会因为舆论的压力,碍于律法,不得不杀他。

所以,李世民需要在这一切公之于众之前,掌控一切,才能应对接下来的风暴。

兵变过后,李渊在位时间越长,李世民越危险

可是,作为太子,显然没有掌控这一切的能力。归根结底,这天下的统治者是皇帝,是大义所在。哪怕皇帝就是个傀儡,那也是名正言顺的天下之主。

唐初和汉末不同,李世民无法像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汉末是人心尽失,没有人拥护。但是唐初不同,新朝开国,人心所向,多得是忠义之士心向皇帝。

而且李渊也不是傀儡,能成为开国皇帝的存在,威望深入民心,又怎么可能是傀儡呢?

这里或许就有人要问了:既然不是傀儡,那为什么李世民兵变的时候,李渊没有一点动静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一个关键的人物——侯君集

侯君集是李世民手下最早的一批跟随者,是秦王府的老人,也是最早鼓动李世民造反的人之一。但是早期的侯君集能力平庸,只能算是有勇无谋。所以一直没有多么出色的表现,在玄武门兵变的地方也没有侯君集的身影出现。

可是李世民称帝后封赏功臣的时候,侯君集却是出乎意料的被封为一等功臣,而且还没有人不服,原因就在于侯君集在玄武门之变当中立了头功。

他虽然没有出现在玄武门之变的现场,但是并不代表他没有参与此次兵变。

在起事之前的前几天,李世民就悄悄的安排侯君集这个心腹带人进入皇宫控制了李渊,等到兵变彻底爆发的时候,李渊的调令根本无法发出,这才给了李世民机会。

要知道,虽然李世民南征北战功劳很大,但是李渊才是皇帝,作为开国皇帝又岂能是弱者?当时的南北衙禁军都是李渊的心腹嫡系部队,只是暂时性的被李世民派人控制,而李渊又无法发出命令的情况下,这些人才选择了按兵不动,给了李世民机会。

如果没有侯君集发挥作用,李世民仅靠手底下为数不多的亲信是根本翻不起浪花的,侯君集居功至伟。

但是尽管李世民如愿的当了储君,情况也是非常紧急的,哪怕他慢慢的架空了李渊,也没用,因为李渊作为开国皇帝的号召力还在那里,再加上李世民的行为属于大逆不道,一旦李渊把消息传出去,天下各地瞬间就会出现无数的勤王大军,那就是李世民的末日了。

千万不要认为李渊不会这么做,李渊不是朱元璋,对皇位看得很重,哪怕是亲儿子也不能染指。

当初之所以特设官职天策上将封赏李世民,的确是有嘉奖李世民功劳的因素在里面。但更重要的是为了压制平衡李建成

当时的李建成获得了朝堂上大多数世家的拥护支持,让李渊忌惮不已。为了平衡李建成势力,李渊扶持李世民,并且给了他当时只有储君才有的开府建衙的权力,就是为了让两兄弟相互内斗达到平衡,然后李渊自己左右局势,掌控天下。只是李渊没有料到,局势超出了他的掌控之外啊。可见李渊对皇位的重视。

面对强势的李世民步步紧逼,自己逐渐被架空,热衷于权力的李渊要是有机会,必然会夺权的,皇帝的名号正是人心所向,也是李渊的倚仗。

这对于李世民来说,时间拖得越久就越危险。只有他自己当了皇帝,才能釜底抽薪,彻底左右全局,断了李渊的念想才能一劳永逸。

李渊的提前禅位是形势使然,是众多文武保命的关键

就算李世民顾及父子之情不忍心下手也没用,因为他手底下的将领们会催着他动手,或者说帮他动手。毕竟他们也得为自己一家老小的性命考虑啊。

作为臣子,他们发动兵变,这是造反,是不忠,按照罪名是杀头灭九族的大罪。让热衷于皇位的李渊丢了皇帝的宝座,一旦有机会,这些臣子的下场可想而知;

再者说了,太子李建成和皇子李元吉是死在这些人的手里,或许李渊会念着父子情分饶了李世民,但是这些将领,却是实实在在的和李渊有杀子之仇的。一旦让李渊翻过身来重新掌控了权力,这些将领和他们的家人,有一个算一个,都不会有好下场的。

于公于私,不管是对于李世民,还是对于那些参与兵变的将领来说,李渊越早退位,对他们来说就越安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锦心似玉》:看明朝风云下一个小女子的成长故事,值得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往事故事,明朝那些事儿舍生取义的人,锦心似玉电视剧

    和很多的古装剧里动不动就和一些皇子谈恋爱不 同,这次的男主角只是一个平凡的将军,看到这里,我想很多的人都能感受到一股《知否》的味道,而女主角是明朝的一个庶女,历史发展到明朝时期,嫡庶观念已经没有那么重了,但是压迫是仍然存在的,但是幸运的是,我们的主角十一娘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姑娘,精通刺绣,但是因为家里

  • 武则天退位恢复高宗皇后身份,是心甘情愿,还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81岁的武则天看着面容严肃的儿子,长叹一声,“好”。武则天正式禅位,不久去世,临终前,留下一句话,为武氏一族搏得一线生机。武则天的夺权,与其说是这个女人心狠手辣,不如说是李唐男人的无能让她失望。武则天14岁入宫,给唐太宗当了11年的才人。他亲眼见识过,那个站在权力巅峰的帝王李世民,指点江山的英姿。继

  • 袁天罡的一句话,成就了女皇武则天,却断了李唐江山的气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以女子之身完成的大业,让众多英雄男儿汗颜,令万千闺阁女子不敢想象。要不是武则天的出现,谁说女子能称帝,那绝对会被人当成天方夜谭。可是武则天做到了,67岁的武则天站在了权力的巅峰,执掌众生生死。坐在高高在上的龙椅上,武则天感受到的,或许只有无尽的孤独。孤家寡人,不外如是。但是又有谁知道?曾经的武

  • 陈圆圆:崇祯没看上的绝色美女,最后成为清朝入关的关键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李延年用一首词来形容姿容超俗的女子,能够倾城倾国,让男人没有抵抗的能力。在明朝末期,也有这样一位倾城倾国的女子,许多男人为她的美丽容貌所倾倒,甚至有人为她出卖国家,她就是秦淮八艳之一,一代名妓陈圆圆。幼年遭遇陈圆圆之所以会成为一名歌舞伎,这和她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其实陈圆圆并不姓陈,而是姓刑,她的父亲

  • 揭秘赵匡胤迁都洛阳事件:想要避开赵光义,可是阻力重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赵匡胤这一次想要巡视洛阳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且还用诏书的形式明确规定了:要四月份去洛阳!其实他去洛阳的理由比较充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一:祭拜永安陵。这是赵弘殷的陵墓,儿子去祭拜一下自己的老子,谁敢阻拦,也没有理由阻拦。二:要去洛阳祭天。为什么要去洛阳祭天呢,因为赵匡胤出生在洛阳

  • 专家挖杨广千年粮仓城,仓窖达700座,能够存粮3.55亿斤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杨广墓发掘9分钟视频,杨广留下的粮食,隋朝修建的最大粮仓

    经过整体分析和研究后,大家发现这个粮仓的仓窖约有700座,能存储3.55亿斤粮食。这个数字轰动了全国,很多学术界的专家慕名前来,了解实际情况。那么,这样一个规模宏大的粮仓,到底是谁创建的呢?专家在挖掘的过程中,通过蛛丝马迹得出了一个结论。 这应该是隋朝时期杨广所建,我们都知道隋炀帝杨广是一个暴君

  • 675年04月13日 唐高宗诏令武则天摄国政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得知后,就召集了一些“文学之士”撰《列女传》、《臣轨》、《百僚新戒》、《乐书》,约千余卷;并且密令参决百官疏奏,以分宰相的权力。不久,太子弘死,高宗下诏:“朕方欲传位皇太子,而疾速不起,它申往命,加以等名,可滋为孝敬皇帝”。公元675年4月13日(后上元二年三月十三日)诏令:武后摄政。公元67

  • 明朝第5位皇帝朱瞻基:身上存在不少谜团,600年来始终无解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皇帝朱瞻基简介,为什么明朝皇帝叫朱瞻基,明朝朱瞻基之后有哪些皇帝

    正所谓“上所行,下所效”,朱棣上位的偏方,让他的二儿子朱高煦受到了启发。这便为朱棣的孙子朱瞻基日后继位埋下了巨大的隐患,而朱瞻基又是如何化解这重重危机的?这一切都要从朱棣说起。自从朱棣夺嫡成功后,谁来接自己的班,成为了他的一桩心事。如果依“立长不立幼”的礼法,自己本身就不合乎这一礼制。如果按“能力强

  • 明朝:蓝玉给纳哈出披上外套,常茂提刀就砍,老丈人冯胜被罢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一代名将会因为一件外套落幕?冯胜的大名崛起在战场,也毁在了战场。洪武二十年,北元太尉纳哈出拥兵二十余万盘踞辽东,洪武皇帝朱元璋任命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颖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为左右副将军,领兵二十五万出兵辽东,为了培养二代将领,特命曹国公李景隆、郑国公常茂、永昌侯蓝玉、申国公

  • 朱元璋之痛:朱雄英死很悲伤,马皇后死没了柔情,朱标死彻底绝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雄英死而复生的小说,朱雄英小说,皇太孙朱雄英重生的小说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8岁的嫡长孙朱雄英夭折,对于朱元璋打击很大,尤其是在古代儒家礼法嫡长继承制度下,尤其是明朝,嫡长孙的身份太过重要。朱雄英的死,不仅是当爷爷的失去嫡长孙,在朱元璋的规划里,等于损失了大明第三代的储君。更何况朱雄英从小天赋异禀,深得所有人的喜欢,也是朱元璋心中最期望的盛世明君的样子。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