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商隐的爱与命运

李商隐的爱与命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502 更新时间:2024/2/16 13:32:12

◎宋燕(作家)

大唐开成二年对商隐来说是个重要的年份。在这一年,他以25岁的年纪高中进士,在晚唐这个时代属于年少得意。他还被“榜下捉婿”的泾原节度使茂元看上,将小女儿许配给他。后者对他来说可能更为铭心刻骨,因为,当他有机会接触到王茂元的小女儿后,就从此不能自拔。

这是一段好事多磨的婚姻。王茂元许婚后,很长时间都没能落实,倒是他捉的另一个婿——与李商隐同榜的韩瞻,早早地与王茂元的大女儿完婚,走在了李商隐前面。为此,李商隐先后写了好几首诗,表达了对韩瞻的羡慕嫉妒与期待未来妻子的焦急,诗中曾用“瘦尽琼枝”讲述自己的相思。

对未来妻子的爱慕让李商隐忽视了自己的身份和局面的复杂。他所生活的时代,是大唐波诡云谲的一段岁月。这期间,一场宫廷政变曾以上千名朝廷重臣被杀、皇帝被宦官挟持结束;一场波及朝廷上下、几乎所有朝臣都卷入其中的党争持续已经近20年,还将延续到李商隐的生命终点。

对于他所混迹的圈子中人来说,李商隐不仅仅是李商隐,他还是宰相令狐楚钟爱的学生、后辈,甚至是半个儿子。而令狐楚,是党争中牛党一派的领军人物。

李商隐9岁父亲病逝,四处漂泊。17岁得到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赏识,入幕府做了巡官。令狐楚非常欣赏李商隐的才气,亲自教他章之法,并让他和自己的几个儿子朝夕相处。与他关系最好的令狐子弟一个是令狐绪,另一个是令狐绹。在十余年的日子里,令狐绹与李商隐如同一对兄弟,在一起无所不谈,李的好几首诗都亲昵地描述了这段感情,还曾在后来给他的一封信中说:“足下去后,怃然不怡。今早垂致葛衣,书辞委曲,恻恻无已……一日相从,百年见肺肝。”

李商隐的文辞是令狐楚教的,进京赶考的行装是令狐楚置办的,他考上进士,是令狐楚和令狐绹举荐的。令狐父子于李商隐,不仅仅是恩情而已,还有亲情,对于从小丧父的李商隐来说,令狐楚就是他的父亲,令狐绹就是他的亲人。他从未否认过这一点,令狐楚去世时,他在痛彻心扉的悼文里说:“古有从死,今无奈何!”恨不得与令狐楚同去。

然而,在令狐绹看来,父亲刚去世,李商隐就投奔了令狐家的敌人——王茂元,是李党的核心人物,是牛党的死对头。对令狐绹和大多数当时的人来说,李商隐此举无异于背叛。

今天的人很难理解这种执着,但在局中的人,却会觉得这些东西无比重要。

感情有多深,恨就有多重。从这场婚事后,令狐绹就再也没有理过李商隐。李商隐写了很多首诗和信给他,但他没有答复;李商隐来家里看望他,他却从来不见。大中二年重阳节,李商隐再次拜访令狐绹而不遇,就在客厅里题了一首诗,令狐绹回来发现后大怒,下令关闭客厅,终身不进。令狐家族所属的牛党也从此对李商隐关闭了大门,李商隐进士及第后第一次参加吏部铨选就通过了考试,却被中书省的一位长者除名。

生活在一个必须在亲人和爱人之间做选择的时代,是多么大的不幸。

这场影响了他一生前途的婚姻,是他最美好的一段情事。只可惜,他们只共同生活了不到10年,妻子就去世了,死时才刚刚30岁。妻子早逝后,李商隐没有再娶,曾有个上司要送他一个妾,也被他婉言拒绝。在他写的很多首悼亡诗里,他不断怀念他的妻子,“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他也不断地给令狐绹写信,追忆他们曾有过的情谊,倾诉自己的遭遇,解释他的委屈——尽管从来得不到回音。一直写到令狐绹官拜宰相,他才没再写以令狐绹为题的诗文,而是把他的思念,放到了一首接一首的《无题》之中。

大中五年,李商隐的妻子、岳父相继去世,他失去了生活来源,子女又都年幼,走到了人生的低谷。他最后一次给令狐绹写了一封《上时相》求助,令狐绹虽未回信,但引荐李商隐做了太学博士,为少时伙伴做了最后一件事。这个官,是李商隐一生中所任的最高官职。可惜长安居,毕竟不易,李商隐没做多久就离开了,去四川一个节度使幕府就职。在四川,他写下了一生中的代表作《锦瑟》,写完没多久,就去世了。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有人说这是怀念他妻子的,有人说是写给令狐绹的。也可能,这两个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人,都在这首诗里。

2023.4.12

供图/宋燕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安禄山已是天下第一藩镇,为何还要铤而走险的造反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安禄山兵强马壮,具备造反的实力安禄山身兼范阳、河东、卢龙节度使,三个藩镇内部的军事、行政、经济大权全部都在安禄山之手,安禄山绝壁调动所有力量的条件。安禄山拥有20万军队,兵强马壮。安禄山具备造反的一切客观条件,粮草充足,兵强马壮。第二,安禄山个人野心勃勃,不满足于藩镇安禄山个人野心勃勃,善于专

  • 这是至今保留最完好的一部颜真卿楷书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新出土的《郭虚己墓志》保持颜真卿楷书原始风貌。墓碑青石,高107厘米、宽104厘米、厚4.5厘米。盖顶篆书:《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正文楷书,35行,满行34字,共有1150字。本帖为九七年刚从河南出土颜碑,保存完好,字口清晰,为目前已发现颜真卿(41岁书)最早的书法作品。它记载了墓主

  • 韩先楚给毛主席写信,说地方干部队伍太庞大,老百姓负担太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华东局的领导非常重视,立即整理好了相关资料,准备向毛主席汇报。但是,在汇报工作开始前,毛主席突然对大家说:“韩先楚是个实事求是的人,他对我帮助很大。”[var1]大家听后,都有些奇怪,今天的汇报好像跟韩先楚将军没什么关系,毛主席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呢?毛主席也看出了大家的疑问,就对大家说,韩先楚刚刚给

  • 《芈月传》里这个人又穷又挫,凭什么在秦国呼风唤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国芈华的简介,芈月传历史人物分析,秦国芈氏家族怎么了

    他有自信。张仪从鬼谷子那里学成归来,看同门师兄弟苏秦在赵国已经身居高位,他自己也踌躇满志,想闯出一番事业。此时的张仪恰如一个没有资金也没有人脉的创业者。但是,什么都没有,也不能没有自信。他本是昭阳家的门徒,昭阳家丢了和氏璧,就怀疑是衣衫褴褛的张仪偷的,并把他打伤,幸而撞上芈月的马车,被她搭救。[va

  • 秦国驱逐外国人,其中有哪些不为人道的隐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国为什么不往西方打,外国人被驱逐出境,秦国为啥不反抗

    因为之前都是吕不韦主政,朝堂上不少人,都是他安排的。现在吕不韦倒台了,这帮人应该如何处置呢?于是秦国朝堂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辩论。放在台面上,当然不可能说,我们把吕不韦一党空出来的位置给瓜分了,毕竟都是体面人。于是,大家另辟蹊径,开始从国籍方面入手。[var1]吕不韦是卫国人,所以秦国的保守派们就

  • 李斯为秦国明相为何要与赵高同流合污两人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斯为什么斗不过赵高,赵高李斯临死前大彻大悟,李斯为什么会被赵高威胁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右丞相冯去疾留守咸阳,李斯、胡亥、赵高等随从。次年,秦始皇一行从江南返回,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县北),秦始皇崩逝。弥留之际,秦始皇曾留下长信给长子扶苏,叫他立刻回到咸阳,继承皇位。[var1]秦始皇死后,丞相李斯为了避免消息传出,而招致祸乱,密不发丧,

  • 隋唐英雄中,你知道哪些是虚构人物么,小编给大家总结一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猛罗士信:历史上的罗士信先是隋将张须陀的部下,镇压农民起义,后来投降了瓦岗军,再后来被另一股义军王世充俘虏,后逃脱,降唐,被封绛州总管、剡国公。第二猛来护儿:史上来护儿却是一位忠臣:早年跟着杨广平定南陈,后来又征高丽,战功累累,最后为尽忠,和隋炀帝一同被宇文化及所害。顺便提一下,当年他手下有个得

  • 安徽亳州蒙城县一个镇,名字很独特,据说和唐代皇子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蒙城最新消息今天,亳州谯东镇历史,蒙城县各镇历史

    (篱笆镇卫星图)篱笆镇隶属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这个名字很独特,不免让人对它名字来由产生兴趣。关于篱笆镇的名字来源,有一个传说。据说在唐代,女皇武则天称帝之时,疯狂除掉李氏皇族。李世民的第八子(李贞)和长子起兵反抗,但是以失败告终,李贞服毒自尽。为了逃避追杀,李贞的子孙纷纷改名换姓,有的就逃到了蒙城

  • 唐朝在唐玄宗初期达到鼎盛之后,又为何兴盛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唐玄宗痴迷于政事,沉溺于美酒佳肴。单手缔造“开元盛世”后,李隆基逐渐心满意足,天下太平,久而久之,开始沉醉于酒色之乐。李隆基沉迷于政治,沉迷于酒,但实际上,在他遇到杨贵妃之前就已经开始了。早在杨贵妃之前,李隆基的后宫里就已经有了一个宠妃吴惠,甚至在吴惠妃的蓄意挑衅下,李瑛王、鄂王李尧、广王李居都被废

  • “要脸”的春秋(74)——昭公归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每次出现利益的变更都会出现矛盾。什么矛盾,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王位就是一种利益,谁来当郑国国君就成了郑国现阶段最大的矛盾。此时的选择很多,除了让被吓跑的郑昭公姬忽复位,郑庄公还有好几个儿子在外避难。郑国内部,祭仲支持郑昭公复位,毕竟关系一直不错,上次拥立郑厉公也是因为被人胁迫性命攸关迫不得已。现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