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皇帝为何爱戴扳指

清朝皇帝为何爱戴扳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371 更新时间:2024/1/22 19:26:44

扳指又被称为玉韘,是古代拉弓射箭时所使用的一种工具。根据《说》中的记载:“韘,射也”,说明此物是骑射所用的器具之一。玉韘最早出现在商代,到了春秋战国时就比较流行了。几千年来,扳指曾出现过很多种样式,最多的,当数坡形扳指与桶形扳指。其中,坡形扳指出现的时间较早,早期还有弦槽,后来被取消。我国古代的坡形扳指一直延续使用到了明代。到了清朝则主要流行桶形扳指。传统的汉族扳指与满族、蒙古族的扳指略有区别:汉族扳指从侧面看呈梯形,而蒙古族、满族的扳指一般为圆柱体。

北京故宫就珍藏着几件清代帝所佩过的扳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一件翠玉扳指,直径为2.8 厘米,高为2.8 厘米,通体呈翠绿色,色泽晶莹温润,彰显出皇家御用品的高贵气派。为什么清朝的皇帝会如此钟爱一个小小的扳指呢?这还要从他们的祖先说起。

自古以来,女真族便被称为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以放牧与狩猎为生,骑马射箭是每一位成年男子必须掌握的生存本领。因此,弓箭与扳指也就成了他们必不可缺的物品。满族作为女真族的后裔,自然继承了祖先的生活方式。

满族早期的扳指,通是用鹿骨所制,满语叫“憨得憨”。当年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是戴着这种扳指驰骋于草原之上,弯弓射箭,统一了整个女真部族。从此以后,八旗士兵便佩弓带箭,驰骋于天地间,建立了大清王朝,再次统一了中国。

在清朝建立之初,为了不让子孙后代忘记祖宗这段以骑射得天下的历史,包括皇帝在内,所有的皇亲国戚都必须学习骑射。顺治皇帝在紫禁城内修建了箭殿作为习武的场所,并且亲率王公贵族在此练习骑射。而作为练弓射箭的工具;扳指也一直陪伴在帝王的手中。民间至今还流传着顺治皇帝用扳指确定自己陵寝位置的故事。

清初的几代皇帝都精通骑射,并且十分钟爱行围狩猎。当然狩猎不单是为了供帝王消遣娱乐,它还有着操练军队、练习骑射的目的。因此,皇室每年都会举行规模宏大的狩猎活动,皇帝一马当先,无数的精骑尾随其后,威风凛凛,方圆几十里的飞禽走兽无不惊魂四散。这种接近于实战的演练,从顺治皇帝起,一直持续了上百年的时间。

到了乾隆时期,国家逐渐富强起来,为了告诫子孙不要忘记祖宗以骑射得天下的历史,乾隆皇帝亲自示范,经常率领子孙进行狩猎活动。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就收藏着几幅乾隆皇帝戎装骑马射箭的画卷。在《乾隆大阅图》中,描绘了乾隆即位后第四年(即1793 年),他在京郊南苑举行阅兵仪式的情景。

画中的乾隆皇帝头戴帅盔,身披铠甲,佩弓带箭,神态庄重,英姿焕发。仔细看他的右手拇指处,便会发现,他佩戴着一只白玉扳指。除了上述这幅画卷,北京故宫博物院所珍藏的另一幅《乾隆骑射图》,就很好地展现了这位“十全皇帝”的骑射之功。

这幅画描绘的是乾隆在承德避暑山庄中射箭的情景。画卷中的乾隆身穿便装,左手握弓,右手搭箭,瞄准靶心,正在射箭场上亲自表演射箭。百米之外立着箭靶,那红色的靶心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只见箭靶旁边的官员,一人手拿靶纸,准备随时更换;另外一人正蹲在地上,检验着刚取下来的靶纸。

在乾隆的身后,有一名官员,手中拿着一支箭,毕恭毕敬地在一旁伺候着。而箭场之外,两个兵卒正奔跑着为皇帝送箭。很显然,这一场景表明乾隆已连续射出了多支箭,并且兴趣正浓。虽然,这位画家并没有刻意地去描画乾隆手上所佩戴的扳指,不过我们仍然可以感觉到扳指的存在。

标签: 明清历史

更多文章

  • 北京鹤年堂和戚继光的渊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清历史

    北京鹤年堂,大家都以为和恐怖故事有关,因为古时候的北京鹤年堂就在菜市口刑场的附近。其实,鹤年堂作为一个悬壶济世的地方,曾经医治过非常多的人。包括今天要讲的戚继光。北京鹤年堂内,有一块“调元气,养太和"”的牌匾,此为民族英雄戚继光为鹤年堂亲笔所题,牌匾背后,还有一段不为众人

  • 揭秘清宫选秀女:与美貌无关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清历史

    以黄、白、红、蓝四色旗帜为标志,组成镶黄、镶白、镶红、镶蓝、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八旗。清入主中原后,旗人又有八旗和内务府包衣三旗的区别。八旗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共二十四旗,这是清政权赖以统治的主要支柱;内务府包衣三旗则是清皇室的奴隶,二者的政治地位不同。所以,尽管清初将八旗和包衣三旗

  • 奇才洪承畴为何投降满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清历史

    据传洪承畴被俘以后,坚贞不屈,绝食相逼,然而最终却投降了皇太极,这中间发生了什么?许多野史记载的孝庄委身之事又能相信几分?本期小编将给大家带来洪承畴投降满清的三个版本,以供大家思索。1、一粒飘落的灰尘洪承畴被押解到盛京后,关在皇宫内的三官庙里。他已经下了必死的决心,每天披头散发,光着脚,不吃不

  • 中国最早的四位女留学生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清历史

    回望一百多年前的晚清时期,尽管当时西风已东渐,但中国女性普遍都还缠着足,笃信“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就在此时,有四位年轻女子大胆地迈出了令国人惊诧的一双“天足”,漂洋过海去学习先进的医学知识,并且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成为报效祖国的第一代女“海

  • 历史上著名的咒水之难事件 明朝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清历史

    历史上著名的“咒水之难”事件总结来说就是一个朝代取代另一个朝代的过程。顺治十八年七月十八日(1661年8月12日),缅甸国王莽白给逃到缅甸境内的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捎来口信,大设鸿门宴,让他明日过河, 同饮咒水盟誓,以结友好。朱由榔及一些大臣皆看出其中有诈,但寄人篱下,又不敢

  • 乾隆皇帝的香妃究竟有多漂亮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清历史

    乾隆皇帝的香妃是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妃子,不像电视剧中一样,乾隆皇帝的香妃是在紫禁城中寿终正寝的,乾隆皇帝的香妃跟乾隆感情也是不错的。“液池南岸嫌其远,构以层楼居路中。州载画图朝夕似,新正吟咏昔日同。”这是清朝乾隆皇帝在他八十高龄时提笔写的一首怀旧诗中的前四句。这时恰逢香妃死

  • 揭秘骇人听闻的明朝天启大爆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清历史

    三百年的明朝天启年间,在北京的王恭厂一带大约750米,面积达到2.25平方公里的地区发生了一次奇怪的大爆炸。关于这次大爆炸的情况,明末史学家计六奇在《明季北略》中有这样的描述:“天启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时,天色皎洁,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灰色涌起,屋宇动荡。须臾,大震一声,天崩

  • 老北京的红灯区:前门八大胡同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清历史

    前门八大胡同是老北京城里出了名的红灯区,在清朝时代流行起来,在民国前门八大胡同的妓院行业更是达到顶峰。前门八大胡同里出过许多倾国倾城的名妓,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做爱,因为这是传宗接代的基本方法,也是发泄内心肉欲的方式。因此,从古代开始,性交就被当作一种买卖,妓院由此而生。 中国古时候的妓院不一定做

  • 康熙六扫朱元璋墓为何必三跪九叩?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清历史

    据史料记载,康熙帝每次到朱元璋的明孝陵,必定会对朱元璋的陵墓,行三跪九叩的大礼。那么,康熙帝为朱元璋扫墓为何必三跪九叩呢?去过南京明孝陵的人,都会发现朱元璋的墓前,立着一块大石碑。石碑上,写着4个大字:治隆唐宋。这4个字的意思就是,朱元璋对国家的治理,胜过唐宋。唐宋盛世,闻名历史,而朱元璋建立明

  • 中国历史最危机时刻:仅剩1400万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清历史

    战争无疑是摧残生命的收割机,它带走的除了一条条生命,还有一段段辉煌的文明。但是战争似乎是人类的本性,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这样的战争时有发生。而有些战争的程度差点断绝了人类文明的延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明朝时期的残酷杀戮,那时仅剩1400万国人。中国历代王朝的更替就是一部部杀人的经典大戏,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