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台湾版中国地图上仍保留着外蒙古的原因

台湾版中国地图上仍保留着外蒙古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654 更新时间:2024/1/27 23:26:20

现在的台湾问题与蒙古问题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在近五十年内遇到的两个同样的分裂挑战。虽然台湾仍然没有承认蒙古独立,中华民国宪法上也没有放弃对外蒙古的主权,版图上至今还把蒙古包括在内,但台湾有些人正在寻求从中国独立……在中国大陆,50年代后成长起来的人们,只知道现在这只被人砍去脊背似的卧牛,根本不知道北方还有那么一片广阔的蒙古草原曾经属于中国。而蒙古独立只不过刚刚发生了50多年,对我们这个健忘的民族竟然已如此陌生了,那么台湾问题50年后又当如何呢?这不能不令人想起蒙古与中国的那段沧桑历史。

1、蒙古与中国:千丝万缕的历史渊源

公元前3世纪,在荒僻的中国北方活跃着几支游牧民族,其中主要的一支是匈奴族。他们在大漠南北、叶尼塞河上游和贝加尔湖(古称北海)等寒冷粗犷的广大地区放牧、劳作、繁衍生息。春秋战国时期,他们被称为“胡人”,并曾被北方的燕国收容。到秦汉时代,匈奴族一分为二,北匈奴被远驱到阿尔泰山、高加索山脉以西,进入欧洲(即现在的土耳其人,编者注:原文有误,匈奴人西迁,普遍说法为定居匈牙利,演变为马扎尔人,但仍有争论);南匈奴则降汉。公元47年,匈奴正式成为汉朝的属国。阿尔泰山以东、贝加尔湖以南、额尔古纳河以西的大片地区成为中国的土地。中国皇帝允许各种不同的游牧民族继续在那里繁衍生息。那里也相继出现了很多兴盛一时的民族,如高车、鲜卑、柔然、突厥等,这就是蒙古的祖先。但那时,蒙古作为一个民族还没有形成。

唐代,中国开始在那里置府设州,实行直接的有效管辖。到了12世纪末、13世纪初的宋代时,北方游牧部落的一支开始兴起。因部落名字的缘故他们被称做蒙古人,其发祥地在中国东北地区。

1162年,铁木真降生在一个尚武、并时常陷于部族仇杀的蒙古部落里。1206年他44岁时,平定了多数蒙古部族,在斡难河畔建立蒙古汗国,当上了全蒙古的领袖--“成吉思汗”。蒙古部落曾是与南宋并列的控制华北和西北某些地方的金朝的地盘。蒙古建国之初,曾向金进贡,要求金朝承认其汗国地位。金朝断然否定“蒙独”要求,成吉思汗不满,在羞辱金朝使臣和金朝皇帝后,兴兵讨伐。

从那以后的半个世纪中,蒙古骑兵成为横跨欧亚、天下无敌的一支劲旅,不断南征北战。马蹄到处,百姓命断,城头换旗,生灵涂炭。当时的文明还没有制约野蛮武力的办法,“文明”的民族反而显得苍白。

从1211年开始,成吉思汗大举南侵西进。先后灭了西辽(今属新疆)、花剌子模(今俄国境内)以及西夏(甘肃等地)。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率领右手军征战“林木中百姓”,将斡亦剌部(明代的瓦剌),贝加尔湖的不里牙惕(今俄国布里亚特)和牙忽惕(今俄国牙库特)等地归属于蒙古。

成吉思汗于1227年死于侵略征途上,他的儿子们接下他的大旗继续征战南北。1234年,蒙军在宋军配合下灭了金,然后加大了向东、西、南三个方向的扩张。1238年破莫斯科,1240年陷波兰,1241年灭高丽,1258年又占了黑衣大食的首都巴格达。蒙军所到之处,到处烧杀劫掠,世界各族无不闻风丧胆。可汗曾规定,蒙古大军到处,开城请降可免死,若有抵抗,破城后一律屠城。蒙古继续向中亚、西亚及欧洲进军,横扫高加索地区、里海、波罗的海沿岸,占领了大片土地,建立了前无古人的丰功伟绩。

经过70年的南进西征,蒙古于1271年建立元朝。1279年打败南宋,统一全中国,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的超级大国。元朝的建立,为中国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融合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蒙古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开始更进一步与内地融合,并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成员。后来蒙古人失去天朝政权,但是明清以来,蒙古人做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从未与中国隔离开来。

史进行至元末,汉族农民起义军首领朱元璋率领明军,将蒙古人逐出中原,但蒙古实力犹在,不停寇边。明成祖朱棣把京城从南京移至北京,不仅仅是因为他是燕王,在夺取皇位后要回老家,另一方面也是要巩固北方边防。因为蒙古人不断犯边,明朝重修长城。至明末,蒙古族内部分裂成几支,彼此争战不已,一部分蒙古人得到明政府允许,在长城以北与汉人和睦相处,游牧而居。另一部分被逐至“漠北苦寒之地”,从此逐渐开始有内外蒙古之分。

明末,当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摧毁明朝时,盘踞在中国东北部的另一个少数民族--女真族早已对中原虎视眈眈,趁农民起义军立足未稳,勾结吴三贵杀入关内,建立了满清。从清初开始,先是努尔哈赤,后是皇太极,逐渐征服蒙古诸部,皇太极灭“后元”后,得到了“元传玉玺”,并据此立国。从清朝以后,内外蒙古皆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受中央政府管辖。

至清晚期,西方兴起,腐朽堕落的满清朝廷逐渐衰微,外强入侵中国。北方的沙俄先后占去黑龙江以北、新疆以西的大片领土,累计吞并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接着更把魔爪伸向中亚大陆内这块地广人稀的大草原。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更加突飞猛进,而大清帝国仍然封闭在一个腐败无能的酱缸内,闭关锁国,死硬地拒绝对外开放,于是中国开始衰落凋敝,江河日下。到了晚清,西方先进的民主与科学给封闭的中国带来更强烈震撼冲击,愚昧保守的满清朝庭除了搞些空洞形式外,仍顽固拒绝真正改革,终于把人民逼上梁山,引起破坏性的“暴力革命”。

1911年,武昌爆发武装起义,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中国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摆脱清政府的统治。外蒙古同中国其它各省一样,在王公贵族的带领下宣布独立。从混乱和废墟上通过暴力革命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不久就进入了混乱的军阀割据时代。蒙古的独立运动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的。

当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中国各省开始为重新统一、建立“中华民国”而开展各种政治活动的时候,外蒙古脱离了这一进程,开始酝酿“独立建国”。外蒙与其它省份不同,当时北方那个处心积虑妄图瓜分中国的沙俄,经过多年的经营、分化、瓦解,已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完全操纵了外蒙古。事实上,外蒙古已经变成了沙俄的保护国。民国统计:整个蒙古族共有近240旗,其中外蒙占108旗。外蒙古独立将拉走近一半的旗,和150多万平方公里辽阔土地,形成一个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家”。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它的分裂形同把中国拦腰斩断。

中华民国的政权由孙中山转到袁世凯的手中后,开始了与沙俄的艰苦谈判。俗话说:弱国无外交。刚刚建国不久的中华民国,国力之弱可想而知。但中国的外交官们做出了极大努力,终于迫使沙俄做出让步,承认外蒙是中国的领土,条件是在外蒙古实行“自治”。也就是说外蒙古在名义上仍属中国,实际上外蒙古的内政与外交还是掌握在沙俄的手中。不管怎样,在当时的情况下得到这种结果已实属不易。以卖国复辟著称于世的袁世凯总算没有丢掉外蒙古。

1918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沙俄政府被苏俄推翻。这时的“自治蒙古”也就失去了主子。苏俄红军不断向西伯利亚挺进,使“自治蒙古”感到危胁日益临近,坐卧不安。于是他们开始与中国进行取消“自治蒙古”、重新回到中国怀抱的谈判,不过谈判进程缓慢而艰难。

1919年,主掌中国政局的段祺瑞政府派出得力干将徐树铮,率兵进入外蒙古,接替了当时正与外蒙古进行和平谈判的陈毅将军(当时和平谈判已近成功),立即用铁腕政策迫使外蒙古放弃自治,外蒙古重新回归中国。但是,这种毫不留情的铁腕政策却使中国失去了外蒙古上层王公的人心,为蒙古后来的分离埋下了祸根。

到了1920年,皖系军阀段祺瑞下台,外蒙古也进入混乱状态。被苏俄红军赶到外蒙古的沙俄恩琴白匪勾结外蒙古上层王公,向中国驻军发难。中国驻军寡不敌众,被迫撤离库伦(今乌兰巴托),一部分返回内地,一部分转移到买卖城,准备再战。

俄国的十月革命,也传染到外蒙古大草原。在苏俄的支持下,牧民出身的苏黑巴托尔和乔巴山组建了蒙古人民党。1921年,蒙古人民党的军队在苏俄的大量武器装备援助下,开始向买卖城的中国军队进攻。中国军队内外交困,无心恋战,节节战败,被迫撤出买卖城。从此中国军队再没有进入外蒙古。

1921年3月19日,蒙古人民党领导的“蒙古临时人民政府”宣布成立。这与在库伦的蒙古上层王公和恩琴俄国“白匪”形成了对立,并展开战斗。由于实力相差悬殊,蒙古人民党邀请苏联红军入蒙参战。1921年5月,苏联红军进入外蒙古,在买卖城外打败了恩琴的军队,挽救了危在旦夕的蒙古人民军。随即于7月占领了库伦。7月10日,蒙古上层王公与蒙古人民党共同组建了“蒙古人民革命政府”。

2、苏俄操纵外蒙古,武力阻碍中国统一

在俄国的怂恿下,外蒙古再次宣布“独立”和建立“蒙古国”。消息传到中国内地,一时间舆论大哗,国内各民间团体、民主党派纷纷发表宣言,反对蒙古王公贵族分裂祖国的倒行逆施,谴责苏俄对中国外蒙古的武装占领。

北京政府的实权人物曹锟和吴佩孚,迫于人民的压力,以中国政府名义发布措词严厉的声明,谴责外蒙古企图分裂中华民国的行径,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东北的张作霖也通电谴责俄国,对外蒙古的“独立”异常愤慨。他不顾被其他军阀吞并的危险,独自发兵外蒙,与外蒙和俄军作战,试图以武力解决外蒙纠纷。然而,由于内战原因,张作霖害怕曹锟、吴佩孚借机出兵东北,夺回部分失地(这些失地至今还在中国辖区),就不敢再冒然行事。而北京的曹、吴在北边要对付张作霖,南边要对付其他各省军阀,生怕出兵外蒙会丧失自己在北京政府中的实权,因此只有隔岸观火,除了口头谴责蒙独外,无可奈何。

自那时起,苏联红军就一直留在外蒙古。这期间,那些在苏俄控制下、被剥夺了权力的蒙古上层王公开始醒悟,后悔分裂中国的行为,纷纷逃到中国要求发兵收回蒙古主权,赶走俄国人。但是苏联不断增加驻蒙军队规模,阻挠中国收回外蒙古主权的行动。

1921年外蒙的苏赫巴托在俄国帮助下,成立君主立宪政府,1924年又废除君主立宪,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这位苏赫巴托也如列宁一样,建“国”后不久就死去了。蒙古以苏联为宗主,不管苏联做什么,蒙古都跟着学。在苏赫巴托后又出了一位跟斯大林相似的狂搞个人崇拜的人物--乔巴山。苏赫巴托和乔巴山的名字都用来给城市命名,在蒙古地图可以找得到(后来乔巴山死后亦像斯大林一样,被到处批判)。

二三十年代一直到四十年代,中国除了内乱混战,便是抗日战争。长期陷于内乱的中国,一次次地丧失了收回蒙古主权的机会,使蒙古独立的生米逐步变成熟饭。俄国的列宁在世时曾经说,要把沙皇掠夺的亚洲土地还给亚洲人民,他承诺,当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后,蒙古将自然成为中国的一部分。但在列宁死后,斯大林完全背弃了列宁的诺言,他杀掉了曾经对列宁的讲话有过记载的一位国防部副部长,然后拒不承认列宁说过的话。从此在苏联再也听不到要归还蒙古的声音。苏联军队就这样还一直赖在外蒙古。

3、美英苏“雅尔塔会议”出卖中国蒙古

1945年2月关于结束二战的雅尔塔会议,是外国列强操纵外蒙古命运的一次重要会议。当时,在欧洲战场上,德国已经战败投降。在亚洲,美国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胜利,但战役打得非常艰苦;在中国战场,中日双方处于战略对峙,谁都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攻势。总的来看,日本战败已成定局。美国估计,要达到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战略目标,美国还要多牺牲几十万的军队。为此,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英的重要议题就是争取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从而减少自己的损失。为达到这个目的,他们不惜出卖中国利益,答应了苏联的无理要求,接受外蒙古的现状,即承认并要求中国政府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

这笔交易实际上是在罗斯福和斯大林之间进行的。蒋介石得不到罗斯福的支持,面对斯大林的重压,在万般无奈之中,于1946年1月5日,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条约中正式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有权公投独立。这种巨大代价,终于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日本迅速宣布无条件投降,使得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行动变得毫无意义。美国后来为当初对苏联做出太多的让步、牺牲太多的中国利益而后悔过,但为时已晚(或者他根本就没后悔,反而为他们狼狈为奸,成功地削弱了中国而窃喜不已呢)。

1949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内战中,以奇迹般的胜利震惊了世界,国民党的军队被赶出大陆,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蒋介石在退到台湾后,对斯大林没有遵守《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条款感到愤慨,并以苏联违约为由,在联合国状告苏联,这就是所谓的“控苏案”。当时虽然大陆已经易手,但在联合国,中华民国仍然拥有中国的合法代表权,并且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华民国宣布《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失效,从而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联合国对此予以承认。(1952年2月1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判定苏联自日本投降以来,在其中国之关系上,未能履行1945年8月14日之中苏友好条约。”控苏案通过后,联合国虽未采取行动制裁苏联,但台湾当局自动废止该项条约)这就是至今在台湾的“中华民国”版图上还包括外蒙古的法律依据。

4、毛泽东被迫承认外蒙,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共产党主掌中国政局后,由于当时与苏联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在蒙古问题上,意识形态束缚了中国领导人的手脚。斯大林蛮横强硬的立场,使新中国的领导人在国家统一与社会主义大家庭之间左右为难。而新中国百废待兴,又需要苏联的大量援助。毛泽东第一次出访苏联,本打算与斯大林讨论黑龙江以北、巴尔喀什湖以东的土地和外蒙古问题,却受尽了斯大林的冷落。最终在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时,也被迫承认了“蒙古人民共和国”。如果当时的中国领袖不是那么急功近利,而能高瞻远瞩,从长计议,而能与俄国和美国保持“平衡战略”,就不至于吞下斯大林的那颗恶果,那中国的版图和中蒙历史就可能完全是另外一副样子。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后,毛泽东开始与苏联交涉,试图解决包括蒙古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通过谈判,苏联归还了旅大军港,归还了东北铁路的管理权。但是当周恩来提出蒙古问题时,遭到了赫鲁晓夫的断然拒绝。中国大陆再次失去了收回蒙古主权的机会。中国的这次行动,很快传到了蒙古人的耳朵里。他们立即行动,在苏联的监督下与中国交换地图,划定边界。随后,中国和蒙古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中苏关系破裂以后,蒙古也亦步亦趋跟随着苏联的指挥棒叫骂中国。至90年代,蒙古已与130多个国家建交。蒙古形如“苏联第16个加盟共和国”,在默默过去的几十年中,中蒙关系几乎完全等同于中苏关系。自从60年代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在中蒙边境上屯下重兵,对中国形成巨大威胁。到了1986年,邓小平与苏联谈判关系正常化时,提出了中苏关系的“三大障碍”,其中之一就是苏联在蒙古边界的驻军。在倡导新思维的戈尔巴乔夫领导下,苏联宣布开始从蒙古撤军,1992年苏联红军全部撤出蒙古。

标签: 民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川人从未负国”真相:四川曾两次举省殉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民国历史

    1、南宋祥兴:举省殉国 公元13世纪,蒙古骑兵扫荡欧亚大陆,中国未能幸免。南宋朝廷在联合蒙古灭掉世仇金国后,发现自己成为了蒙古贵族下一个征服的目标。当时蒙古上层贵族集团是一个武装抢劫集团,他们在欧亚大陆屠杀任何与之接壤的民族,从而获取大量奴隶人口和财富,花剌子模、黑衣大食等古国因为此次侵略战争而永

  • 民国时期著名的“黄埔三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民国历史

    黄埔三杰,是广东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黄埔三杰是历史的产物,产生于中国近代水深火热的时期,黄埔三杰的卓越成就为中华人民打下了一片江上。今天,我们深入了解黄埔三杰及其故事。黄埔三杰当时的排列是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前两人都是坚定的共产党人,而贺衷寒则有个转变的过程,先是共产党,后又成为共产党的

  • 为什么东京审判有始无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民国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国胜利已成定局,当年中、美、英、苏主要盟国在多次声明中,宣称为了世人不再遭战祸,必须严惩战争罪犯。1945年11月20日,在德国纽伦堡设立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对捕获的19名纳粹战犯进行审讯,到次年10月16日宣判,其中12名判绞死刑。火化后连同自杀的戈林骨灰,随风吹散,不留

  • 太原会战---国共最默契的一次会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民国历史

    国共两党配合默契,在平型关之役、忻口之役中重创日军,1937年9月11月间进行的太原会战,乃是抗战爆发后,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也是国共两党在战场最默契的一次配合。日军出动4个半师团约14万人,意在消灭中国第二战区主力,夺取太原。中国方面有6个集团军约28万人参战,计划歼灭来犯之敌,

  • 蒋经国晚年为什么要亲手埋葬蒋家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民国历史

    台湾在国民党政府的带领下飞速前进,跻身“亚洲四小龙”之列,可就在经济如火如荼发展时,一个近代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家族:蒋家,却在政治革新后显得异常失落,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一位女性的晚年入手。1、特殊时间点的神秘嘉宾 1995年7月26日,这一年是

  • 蒋介石和4个妻妾之间的真实情史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民国历史

    2010年春,《蒋介石家书日记文墨选录》出版,这是60年来中国大陆首次出版蒋介石本人的著述,本网站独家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曾景忠,他倾尽心血,研读蒋介石与家人之间的书信、电文、诗文往来,从中发现了作为情人、丈夫、父亲、祖父的蒋介石,在面对家人时的内心事、真性情。 “

  • 那些学历低得吓死人的民国大师们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民国历史

    1、陈寅恪: 正规学历是复旦公学毕业,高中 国学大师陈寅恪(1890.7.3-1969.10.7),曾留学美、日、德、法、瑞等国,精通梵文、西藏文、巴利文、英文、法文、德文等语言文字,主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佛经之比较研究。陈寅恪先生的正规学历是上海的吴凇复旦公学毕业,那时的复旦公学只是中学,还不能

  • 京剧四大名旦各自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民国历史

    京剧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于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区别曹锟内阁程克四大金刚。1927年6月20日,听花,即辻武雄,日本人,在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五大名伶魔力对决”,刘喜奎夺魁,鲜灵芝次之;在"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中,梅兰芳、程砚秋、尚

  • 孙中山的总统大印流落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民国历史

    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曾经制作了一枚总统大印,这枚总统印在非正式时期用过几次,但是后来因为一些变故,总统大印丢失,下落变成了一个谜题。1、大印的首次启用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原清朝两江总督署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就职典礼上,孙中山宣誓曰: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

  • 日本投降全过程:从最后的疯狂到溃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民国历史

    中国学界和媒体一直称日本接受《美英中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是“无条件投降”,甚至有称“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如此认识和表述,或更能彰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完全彻底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