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国时期著名的“黄埔三杰”

民国时期著名的“黄埔三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575 更新时间:2024/2/29 3:38:27

黄埔三杰,是广东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黄埔三杰是历史的产物,产生于中国近代水深火热的时期,黄埔三杰的卓越成就为中华人民打下了一片江上。今天,我们深入了解黄埔三杰及其故事。黄埔三杰当时的排列是蒋先云、陈赓贺衷寒。前两人都是坚定的共产党人,而贺衷寒则有个转变的过程,先是共产党,后又成为共产党的死对头。

1、蒋先云---“学术两科,冠于全校”

蒋先云字湘耘,别号巫山,湖南新田大坪塘人。1917年考入湖南三师,在校发起成立“学友互助会”,出版《疑麓警钟》月刊。1916年6月,任湘南学生联合会首届总干事,同夏明翰等发动和组织了湘南25县的学生罢课运动。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天才少年,聪明过人,1924年3月,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毕业考试又是文武第一。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在当时学习和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政治环境那样复杂的情况下,他既保持了学习优秀,又参与了大量的社会活动和党的工作。他是中共黄埔特别支部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在国共两党对优秀青年争夺激烈、中共领导层又显得软弱的情况下,从400 多名学员中发展了80多人入党,包括后来成为共产党将帅的徐向前、王尔琢、左权、周士弟等人,成为共产党极为宝贵的财富。

他还倡议并积极联络组织了青年军人联合会,与国民党右派和当时盘踞在广州的反动商团进行了针锋相对且有理有节的斗争。校长蒋介石对其“爱之如手足”,校党代表廖忡恺认为他是“军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说他是“军校中的高材生”。

北伐战争初期,黄埔三杰蒋先云任北伐军总部秘书,后任补充第五团团长,随军出师广东,北进湖南,转战江西。1926年12月,黄埔三杰蒋先云来到武汉,蒋介石多次派人和电邀他回南昌,并封官许愿,蒋先云不为所动。在蒋介石与共产党反目的“中山舰事件”发生后,双重党员身份的蒋先云第一个公开声明退出国民党,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以血腥手段彻底反共后,蒋先云在武汉发起黄埔学生讨蒋大会,任大会主席。

在30万人的大会上蒋先云慷慨激昂地声讨蒋介石的叛变革命。1927年4月,武汉政府开始第二次北伐,征讨奉系军阀张作霖,蒋先云任第三十一军二十六师七十七团团长。5月中旬,蒋先云率部开赴河南。5月下旬,在临颍战役中,蒋先云冲锋陷阵,多次负伤,最后壮烈牺牲。1927年6月8日,周恩来在武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主持蒋先云追悼会,并发表沉痛讲话,恽代英致悼词,号召“同志们,踏着蒋先云的道路前进”。

2、陈赓---名气最大,共和国大将

陈赓1903年出生,原名陈庶康。湖南省湘乡县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1926年赴苏联学习。1927年回国参加南昌起义,任营长。后赴上海在中共中央机关做情报工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十二师团长、师长,红军步兵学校校长,红军干部团团长,陕甘支队第十三大队队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太岳纵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

建国后,历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云南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是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逝世,终年58岁。

3、贺衷寒---“文有贺衷寒”

贺衷寒原名忠汉,字君山,鹿角镇牛皋村人,1916年考入武昌湖南旅鄂中学读书。1919年。“五?四”运动时被选为武昌学生代表,适逢苏联召开东方民旗会议,贺被选为东方劳工代表参加。在1920年参加了董必武、陈潭秋在武汉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10月,中共组团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贺作为武汉学生代表参加了中国代表团,而团长是张国焘。两个人发生了冲突。

回国后,张国焘在总书记陈独秀面前告状,说贺目无组织,陈便处分了贺,将他开除出青年团。20多岁的贺一怒之下便改换门庭,恨乌及屋,干起了专门和共产党作对的勾当。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为第一期学员,11月任广州分校政治部上尉秘书。

1925年12月贺衷寒与缪斌等在广州成立“孙文主义学会”,贺任舍长,与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青年军人联合会”对抗。是时他任军校入伍生总队政治部主任。1926年被派往苏联陆军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28年1月毕业回国,任杭州军事训练班学生总队队长,10月调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工作,1929年春,经蒋介石批准去日本学习军事、政治。

1931年,蒋介石在江西剿共失败,他被召回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剿匪宣传”处长,其后历任“星子训练所”所长、“豫鄂皖3省剿匪司令部政治训练处”处长、“军事委员会委员政治训练处”处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宣传部长等职,积极宣传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政策,忠实于蒋氏“剿共大业”。

1936年“西安事变”后,贺衷寒发动青年将领170余人通电“讨伐”张学良、杨虎诚将军,妄图要张、杨释兵自缚,请罪京门。1938年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一厅中将厅长,仍负责军队事务和中央军校的政训工作。

1944年到1947年,任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组织处书记长。1947年任社舍部政务次长,被选为岳阳代表出席了国民党召开的第一届国民大会。在台湾蒋氏政府中又任交通部长、国民党中央设计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行政院政务委员、中国国民党改造委员会中央评议委员等职。因身患骨癌,于1972年在台湾病卒。

标签: 民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什么东京审判有始无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民国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国胜利已成定局,当年中、美、英、苏主要盟国在多次声明中,宣称为了世人不再遭战祸,必须严惩战争罪犯。1945年11月20日,在德国纽伦堡设立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对捕获的19名纳粹战犯进行审讯,到次年10月16日宣判,其中12名判绞死刑。火化后连同自杀的戈林骨灰,随风吹散,不留

  • 太原会战---国共最默契的一次会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民国历史

    国共两党配合默契,在平型关之役、忻口之役中重创日军,1937年9月11月间进行的太原会战,乃是抗战爆发后,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也是国共两党在战场最默契的一次配合。日军出动4个半师团约14万人,意在消灭中国第二战区主力,夺取太原。中国方面有6个集团军约28万人参战,计划歼灭来犯之敌,

  • 蒋经国晚年为什么要亲手埋葬蒋家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民国历史

    台湾在国民党政府的带领下飞速前进,跻身“亚洲四小龙”之列,可就在经济如火如荼发展时,一个近代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家族:蒋家,却在政治革新后显得异常失落,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一位女性的晚年入手。1、特殊时间点的神秘嘉宾 1995年7月26日,这一年是

  • 蒋介石和4个妻妾之间的真实情史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民国历史

    2010年春,《蒋介石家书日记文墨选录》出版,这是60年来中国大陆首次出版蒋介石本人的著述,本网站独家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曾景忠,他倾尽心血,研读蒋介石与家人之间的书信、电文、诗文往来,从中发现了作为情人、丈夫、父亲、祖父的蒋介石,在面对家人时的内心事、真性情。 “

  • 那些学历低得吓死人的民国大师们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民国历史

    1、陈寅恪: 正规学历是复旦公学毕业,高中 国学大师陈寅恪(1890.7.3-1969.10.7),曾留学美、日、德、法、瑞等国,精通梵文、西藏文、巴利文、英文、法文、德文等语言文字,主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佛经之比较研究。陈寅恪先生的正规学历是上海的吴凇复旦公学毕业,那时的复旦公学只是中学,还不能

  • 京剧四大名旦各自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民国历史

    京剧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于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区别曹锟内阁程克四大金刚。1927年6月20日,听花,即辻武雄,日本人,在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五大名伶魔力对决”,刘喜奎夺魁,鲜灵芝次之;在"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中,梅兰芳、程砚秋、尚

  • 孙中山的总统大印流落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民国历史

    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曾经制作了一枚总统大印,这枚总统印在非正式时期用过几次,但是后来因为一些变故,总统大印丢失,下落变成了一个谜题。1、大印的首次启用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原清朝两江总督署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就职典礼上,孙中山宣誓曰: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

  • 日本投降全过程:从最后的疯狂到溃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民国历史

    中国学界和媒体一直称日本接受《美英中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是“无条件投降”,甚至有称“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如此认识和表述,或更能彰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完全彻底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

  • 抗日战争中的十大战役究竟击毙多少日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民国历史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抵抗日本侵略的民族性全面战争,从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开始抗战,历时八年,最后以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在这八年的艰难抗战中,中国的英雄战士们死伤无数,百姓们受尽蹂躏,整个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1、淞沪会战:一寸山河一寸血 淞沪会战自193

  • 国父孙中山的后代都过得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民国历史

    11月12日是国父孙中山的诞辰149周年纪念日,关于孙中山先生的话题也随之而起,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孙中山的后人都过得怎么样。 孙中山的后代:孙中山(18661925)一生有两次婚姻,主要有三位女性伴侣(卢慕贞、陈粹芬、宋庆龄),留下了一个儿子孙科和两个女儿孙娫和孙婉,均为他与原配夫人卢慕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