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准格尔部:清朝历时三代百年时间才平定

准格尔部:清朝历时三代百年时间才平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49 更新时间:2024/2/23 17:00:08

在今新疆境内,历史上有很多民族在此聚居,清朝时的准噶尔部就是其中之一。17世纪,准噶尔贵族逐步统一卫拉特各部,雄踞天山南北,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这一势力与清代的康、雍、乾三朝相持长达近百年,其中发生了很多波诡云谲的事件,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就是其中之一。

1、假意投清 消灭对手

乾隆十年(1745),准噶尔首领噶尔丹策零病逝,准噶尔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汗权而内讧,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准噶尔名将大策零敦多布之孙达瓦齐取得了准噶尔的最高权力,其最重要的同盟者,就是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

阿睦尔撒纳(17221757),为策妄阿拉布坦(1665-1727,准噶尔部首领)之女博托洛克之子。起初,博托洛克嫁拉藏汗之子噶尔丹丹衷,丹衷死后,博托洛克带着身孕改嫁辉特台吉卫征诺颜,此遗腹子就是阿睦尔撒纳。阿睦尔撒纳在准噶尔汗位之争中,支持达瓦齐,打败了其他对手。他与达瓦齐的结盟,只是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对此,乾隆帝看得很清楚:“准噶尔台吉乃绰罗斯世传,伊(指阿睦尔撒纳)系辉特,势不能邃行窃踞,遂以达瓦齐为奇货,诱助攻杀,伊得从中取事”,并伺机取而代之。阿睦尔撒纳不断积聚自己的力量,当他羽翼渐丰,势力范围也不断扩大的时候,乾隆十八年(1753)十月,便派人至达瓦齐处,要求管理伊犁以北直至阿尔泰山的广大地区,而让达瓦齐只管辖博罗塔拉以南地区。此举遭到达瓦齐的拒绝,他们的联盟至此宣告破裂,开始互相征伐。

十一月,达瓦齐遣兵征伐阿睦尔撒纳,三战皆败。次年六月,达瓦齐重整军旅,命沙克都尔曼济率军3万掠阿睦尔撒纳牧区,又命塔尔巴什率兵3千夹击,阿睦尔撒纳惨败。七月初,阿睦尔撒纳、纳默库、班珠尔共率4000户2万余口,清朝投诚。乾隆帝此时正拟出兵伊犁,平定达瓦齐,对阿睦尔撒纳率众归附十分重视,即命侍郎玉保、副都统唐喀禄等带领喀尔喀公前往赈济,发放牛羊、口粮,使其部众暂时游牧于乌里雅苏台附近的扎布汗河一带,并晋封阿睦尔撒纳为亲王,纳默库、班珠尔为郡王,给予优厚待遇。阿睦尔撒纳在热河避暑山庄觐见乾隆帝时,力陈卫拉特内乱情形,恳求清廷立即出兵讨伐达瓦齐。乾隆二十年(1755)二月,清廷决定分两路向伊犁进发,命班第为定北将军,阿睦尔撒纳为定边左副将军,负责北路进军;永常为定西将军,萨喇尔为定边右副将军,负责西路进军。五月中下旬,清军占领伊犁。达瓦齐节节败退,在向喀什噶尔逃跑的过程中,被乌什城伯克霍吉斯所擒,押解到清军大营,并送往北京,后被乾隆帝特赦,病死于北京。

2、野心勃勃 故技重施

清廷消灭达瓦齐势力后,决定“将卫拉特分封四汗,赏功策勋,用奖劳绩”。封车凌为杜尔伯特汗,阿睦尔撒纳为辉特汗,班珠尔为和硕特汗,噶勒藏多尔济为绰罗斯汗,并晋封阿睦尔撒纳为双亲王,食亲王双俸。但阿睦尔撒纳并不满足。他归附清朝,本就是一个策略,现在借清廷之手已把自己最大的对手达瓦齐势力消灭,统治四卫拉特成为他下一个目标。

阿睦尔撒纳在率领清军进兵伊犁前,就通过班珠尔、纳噶察等亲信制造他要当四部总汗的舆论。达瓦齐被擒后,他便以总汗自居。他虽贵为清朝的亲王、定边左副将军,但不用清纛(古代军队中的大旗),不穿官服,不戴清廷所授黄带孔雀翎,不用清朝所颁官印,并用噶尔丹策零时珲台吉菊形篆印行各部,并“用钤记行文,调兵九千”至布鲁特、哈萨克边境,拥兵自重。

对阿睦尔撒纳的这些行为,清廷早有察觉,便指示定北将军班第力促阿睦尔撒纳早日入觐,欲在其到达内地后将其剪除。诡计多端的阿睦尔撒纳亦察觉到事情有变,他于八月初十日从伊犁起程入觐,一路迟延不进,窥测局势,行至乌隆古河时,阿睦尔撒纳便公开反叛,并急驰至伊犁。八月二十九日,阿睦尔撒纳军包围了班第的镇守军,清军只有500人,班第、鄂容安兵败自杀,萨喇尔被俘。

面对突变的形势,乾隆帝及时采取了一些措施。乾隆二十年 (1755)九月,重封卫拉特四部汗王,噶勒藏多尔济为绰罗斯汗,车凌为杜尔伯特汗,沙克都尔曼济为和硕特汗,巴雅尔为辉特汗,台吉3人封公,4人授扎萨克一等台吉,7人授扎萨克,宰桑2人授内大臣,5人为散秩大臣。这一措施旨在稳定卫拉特贵族之心,解除后顾之忧。随即令策楞为定西将军、达尔党阿为定边左副将军、扎拉丰阿为定边右副将军,组织第二次远征伊犁。

乾隆二十一年(1756)二月,西路军由策楞、玉保统率,北路军由哈达哈等统率,向伊犁进发。

阿睦尔撒纳反叛后,并没有出现如他所预期的纷起响应反清的局面。许多首领反叛不久就倒戈相向,与阿睦尔撒纳为敌。准噶尔部再次陷入混战之中。阿睦尔撒纳面对清廷大军压境,无法组织有效抵抗。为缓兵计,他曾两次伪装投诚,并取得清军信任,停止对他的追剿,赢得了喘息时间,却使清军在近一年的追剿中无所进展。乾隆二十二年(1757)二月,清廷调整统帅,决心全歼阿睦尔撒纳。命成衮扎布为定边将军,兆惠为定边右副将军,车布登扎布为定边左副将军,调集满洲、索伦、蒙古、察哈尔、吉林等地兵马,兵分两路,再次征伐准噶尔。

3、走投无路 命丧异国

此时,准噶尔内叛乱的诸台吉、宰桑等,内讧不已,加之部落内瘟疫流行,人畜大量死亡。六月,清军几乎兵不血刃顺利抵达伊犁。阿睦尔撒纳再次逃入哈萨克阿布赉汗处。当时,阿布赉慑于清廷的威力,恐招致清军的攻击,就遣使向清廷表示愿将阿睦尔撒纳擒献清廷。此举被阿睦尔撒纳觉察,乘夜带妻子亲随8人,盗马沿额尔齐斯河投奔俄国。沙俄一直在密切关注着准噶尔的形势,并屡屡向阿睦尔撒纳表示欢迎其投诚,故阿睦尔撒纳投奔俄国绝不偶然。乾隆二十二年九月,阿睦尔撒纳染上天花病死,时年35 岁。

当阿睦尔撒纳逃往沙俄时,乾隆帝即命理藩院行文沙俄外交部进行交涉,要求其按两国商定的彼此不纳逃人的协议,交出阿睦尔撒纳。沙俄则推延不交。直到阿睦尔撒纳死后,沙俄才将其尸交给清朝。

至此,准噶尔部平定。在乾隆二十年(1755)平定准部达瓦齐势力后,乾隆帝曾谕内阁:“准噶尔诸部尽入版图……其山川道里应详细相度,载入皇舆全图。 ”在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后,清廷对新疆地区的地图绘制正式开始。何国宗、明安图等人绘制的52幅地图,完整地包括了准噶尔统辖的疆域。

在今天承德避暑山庄东北面的山麓上,有一座美丽的普宁寺。寺中有一块《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用满、汉、蒙、藏4种文字,记述了清廷平定准噶尔部的历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告诉我们,各民族和谐共处、国家统一,才是社会安宁、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富庶的保证。

标签: 明清历史

更多文章

  • 崇祯--古代帝王使用最长的帝王年号(朝鲜沿用256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清历史

    年号是我国封建帝王在位年间纪年所立的名号。我国建立“年号”,并作为制度传下来,始于公元前140年的西汉武帝刘彻。他在这一年即位称“建元”元年。以后立年号一直沿袭到民国。不过,公元前841年周历王失位,周、召二公共理国事时曾号“共和&rdq

  • 朱元璋明孝陵被下蛊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清历史

    明朝初年,朱元璋坐了龙廷后,曾去江南微服私访,他见原本富饶的江南鱼米之乡因战乱而民不聊生,不由得动了恻隐之心,便当即下诏:“江南久经战乱,朕体恤民情,当年赋税全免。”江南百姓纷纷奔走相告。谁知到了秋收时,朱元璋见江南五谷丰登,心里打起了小算盘:今年风调雨顺,江南获得了罕见的大

  • 明末汉族失天下的主要责任是李自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清历史

    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明末农民起义,因为当时的农民起义军根本无法与明朝的精锐部队抗衡,其主要原因是当时明朝将全国兵力投入到了辽东,这才是的起义军势如破竹的打到北京城,明末实际人口已经过亿,陕西、河南、山东等北方各省由于人口太多,已经超出当地土地的供养能力,而两湖产出的粮食倒是可以供应北方,在

  • 解密清朝皇帝年号所蕴含的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清历史

    1、天命努尔哈赤是清王朝的开创者,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建元“天命”。你知道以“天命”为年号的意图吗?古人以为君权神授,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故谓之天命。努尔哈赤知晓汉文,曾被明廷封为龙虎将军,“天命”二字足见努尔哈赤受汉文化影

  • 大明灭亡于经济崩溃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清历史

    凡是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李自成灭了明朝。但这只是一个表象,明朝的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它的经济的崩溃。而导致明朝的经济的崩溃的导火索就是白银短缺。可是说是白银毁了大明帝国。 在研究明朝灭亡时,大多人将注意力集中在明朝和农民起义以后与后金清的军事斗争上,以及明朝内部的激烈党争上。而忽略了了明朝末年白银的

  • 1909年晚清政府强势收复东沙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清历史

    一面鲜艳的黄龙旗在东沙岛的上空冉冉升起,与广海舰上猎猎迎风的黄龙海军旗遥相呼应。震耳欲聋的炮声从广海舰上响起,这是21响的最高军礼,献给刚刚降下了日本国太阳旗、回到了大清怀抱的东沙岛。这是1909年11月19日,宣统新朝的第一年,大清国第一次从列强手中收回了自己的领土。广东候补知府蔡康和日本驻广州副

  • 大清传奇人物--苏麻喇姑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清历史

    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死后葬于孝庄太后昭西陵东,现地面建筑已无存,只剩一个宝顶尚在。历史上的苏茉儿的确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是蒙古族人,出生在科尔沁大草原一个贫苦牧民之家,生年大约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后。最初名字叫苏茉儿,或苏墨尔,为蒙语的音译,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

  • 历代清朝皇族都注视习武骑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清历史

    清代武士 满族人在关外时,主要以畜牧、游猎为生。因此,扬鞭策马,弯弓射箭,几乎是每个成年男子必备的本领。加之努尔哈赤为狩猎和军事行动的需要,创建了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度,骑射更成为每个旗民的必修之课。这种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为清王朝造就了成千上万能骑善射的将士。这些将士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创建清王朝的过程中

  • 盘点近代中国8大屈辱史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清历史

    1、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英国向中国贩卖毒品,每年约45000万箱毒品运入国内,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危机,引起中国人民极大愤慨,清政府派林则徐前往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毒品,人民无不称快。英政府正式派兵侵略中国,48艘舰船和数千英军入侵广东、进犯厦门

  • 勿忘国耻:八国联军侵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清历史

    辛丑条约1、战争的起因 随着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和京津地区的迅猛发展,外国列强多次胁迫清政府予以镇压。1900年4月,义和团刚在北京近郊发展起来,俄国公使就提出镇压。美、英、法、德各国公使也奉本国政府密令,联合照会清政府“剿除义和团”,并将舰队聚集大沽口进行威胁。5月间,义和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