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探索清朝的花翎制度

探索清朝的花翎制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549 更新时间:2024/1/13 2:38:21

花翎是清代官员的冠饰,用孔雀翎毛饰于冠帽后,以翎眼多者为贵。翎管,就是用来插孔雀翎子并使之与冠帽连接的附属饰件。要了解翎管的价值,就有必要先了解清代的花翎制度。

清朝看重花翎,如同古代的“珥貂”一样,例应随官秩(官职高低)戴翎。宗室中,以贝子戴三眼花翎最为尊贵;镇国公戴双眼花翎为稍次,镇国将军等戴单眼花翎,而亲王、郡王虽然爵位比以上更为尊崇,非蒙皇上特赐是不能戴花翎的,而且已经赐有花翎者,遇到朝冠晋见时仍不能戴用。凡是由皇子分封的亲王、郡王都不赐戴花翎,这是因为戴花翎是“臣僚之冠”,而亲王、郡王、皇子等乃宗室贵位,戴翎子有“纡尊”之嫌。

清代有品位的官员之例有花翎者,内廷王、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直省将军、内大臣等以及领侍卫府官、满员(满族官员)五品以上皆冠戴孔雀花翎,六品以下者只能戴褐羽蓝翎,也就是俗称的“野鸡翎子”了。清代的亲王、郡王中赏戴花翎的,仅见于乾隆朝。当时顺承勤郡王名叫泰斐英阿,因为当了前锋统领,便向皇祖乾隆乞赐花翎。乾隆说,花翎是贝子之制,诸王戴了就会失制。军机大臣傅恒就代为说情:郡王年幼,想戴花翎玩儿,以为美观。乾隆这才答应了,同时赐给另一位皇孙三眼花翎,说:都是孙辈,以为美观可也。可知当时诸王想皇上赐戴花翎,并非为了追赶时髦。

清代勋臣中,功勋卓著或恩宠有加者,才能得到皇上赏赐的双眼花翎,比如贤相傅恒、权相和坤、福康安(傅恒之子)等。而且,清代定制,外任文职官员无赏花翎者。只是到乾隆朝,有一位叫方承观的直隶知府,受到皇上特别眷爱,古北口大阅兵时,就特乞皇上赏戴花翎。此后,外任各省总督、巡抚等大员,也就屡有蒙恩赐花翎的事情。

外任武臣中,非军功卓著不可蒙赐花翎。康熙时,福建提督施琅收复台湾,诏封靖海侯,子孙世袭,而施琅却上疏辞侯,恳请皇上赐花翎。当时,在外领兵的将军、提督都还没有赐给花翎的先例。康熙乃特旨赐施琅戴花翎。可见在当时文武臣僚小目中,赏赐花翎比封侯还要荣耀。

正因为此,后来的清代文官对奖戴花翎特别重视。除军功外,非“异常劳绩”不得褒奖花翎,而且,限定每案不得超过三名。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因修皇族的族谱“玉牒”造成,提调官增庆被奏赏花翎,这是首开军功之外的“别项劳绩保翎”之例。从此诸如皇上山陵奉字、海运事宜、劝捐、抽厘之类,都相率保荐花翎。光绪初年,大保案迭兴,加官加衔,各种新奇花样不可胜举,戴花翎者,满街走了。

此时的花翎身价尽管已大不如前,但在吏部引见外地赴任低级官员时,在冠服方面仍有严格规定。若有花翎、蓝翎人员,其翎管不准用白玉,若用翡翠或带皮子玉者,都要以违例论处。

清末,捐例大开,用钱也可以买到花翎戴,保案内就再没有保花翎者。最早用钱买到花翎的,是广东洋商伍荣耀、潘仕成。二人各捐十数万金,朝廷无力嘉奖,于是就破例赏戴花翎,一时荣之。鸦片战争中,就有捐翎之例:花翎每枝实银一万两,蓝翎五千两;而且参照捐官之项进行折扣。这样实捐银较少,捐翎者遂多。咸丰九年(1859年)又改为实银。不准折扣:花翎每枝七千两,蓝翎四千两。到了后来,每枝花翎仅用两百元就可以捐到。这是清代花翎之制的穷途末路了。

标签: 明清历史

更多文章

  • 准格尔部:清朝历时三代百年时间才平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清历史

    在今新疆境内,历史上有很多民族在此聚居,清朝时的准噶尔部就是其中之一。17世纪,准噶尔贵族逐步统一卫拉特各部,雄踞天山南北,建立了自己的势力。这一势力与清代的康、雍、乾三朝相持长达近百年,其中发生了很多波诡云谲的事件,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就是其中之一。1、假意投清 消灭对手 乾隆十年(1745),

  • 崇祯--古代帝王使用最长的帝王年号(朝鲜沿用256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清历史

    年号是我国封建帝王在位年间纪年所立的名号。我国建立“年号”,并作为制度传下来,始于公元前140年的西汉武帝刘彻。他在这一年即位称“建元”元年。以后立年号一直沿袭到民国。不过,公元前841年周历王失位,周、召二公共理国事时曾号“共和&rdq

  • 朱元璋明孝陵被下蛊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清历史

    明朝初年,朱元璋坐了龙廷后,曾去江南微服私访,他见原本富饶的江南鱼米之乡因战乱而民不聊生,不由得动了恻隐之心,便当即下诏:“江南久经战乱,朕体恤民情,当年赋税全免。”江南百姓纷纷奔走相告。谁知到了秋收时,朱元璋见江南五谷丰登,心里打起了小算盘:今年风调雨顺,江南获得了罕见的大

  • 明末汉族失天下的主要责任是李自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清历史

    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明末农民起义,因为当时的农民起义军根本无法与明朝的精锐部队抗衡,其主要原因是当时明朝将全国兵力投入到了辽东,这才是的起义军势如破竹的打到北京城,明末实际人口已经过亿,陕西、河南、山东等北方各省由于人口太多,已经超出当地土地的供养能力,而两湖产出的粮食倒是可以供应北方,在

  • 解密清朝皇帝年号所蕴含的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清历史

    1、天命努尔哈赤是清王朝的开创者,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建元“天命”。你知道以“天命”为年号的意图吗?古人以为君权神授,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故谓之天命。努尔哈赤知晓汉文,曾被明廷封为龙虎将军,“天命”二字足见努尔哈赤受汉文化影

  • 大明灭亡于经济崩溃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清历史

    凡是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李自成灭了明朝。但这只是一个表象,明朝的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它的经济的崩溃。而导致明朝的经济的崩溃的导火索就是白银短缺。可是说是白银毁了大明帝国。 在研究明朝灭亡时,大多人将注意力集中在明朝和农民起义以后与后金清的军事斗争上,以及明朝内部的激烈党争上。而忽略了了明朝末年白银的

  • 1909年晚清政府强势收复东沙岛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清历史

    一面鲜艳的黄龙旗在东沙岛的上空冉冉升起,与广海舰上猎猎迎风的黄龙海军旗遥相呼应。震耳欲聋的炮声从广海舰上响起,这是21响的最高军礼,献给刚刚降下了日本国太阳旗、回到了大清怀抱的东沙岛。这是1909年11月19日,宣统新朝的第一年,大清国第一次从列强手中收回了自己的领土。广东候补知府蔡康和日本驻广州副

  • 大清传奇人物--苏麻喇姑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清历史

    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死后葬于孝庄太后昭西陵东,现地面建筑已无存,只剩一个宝顶尚在。历史上的苏茉儿的确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是蒙古族人,出生在科尔沁大草原一个贫苦牧民之家,生年大约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后。最初名字叫苏茉儿,或苏墨尔,为蒙语的音译,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

  • 历代清朝皇族都注视习武骑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清历史

    清代武士 满族人在关外时,主要以畜牧、游猎为生。因此,扬鞭策马,弯弓射箭,几乎是每个成年男子必备的本领。加之努尔哈赤为狩猎和军事行动的需要,创建了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度,骑射更成为每个旗民的必修之课。这种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为清王朝造就了成千上万能骑善射的将士。这些将士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创建清王朝的过程中

  • 盘点近代中国8大屈辱史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清历史

    1、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英国向中国贩卖毒品,每年约45000万箱毒品运入国内,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危机,引起中国人民极大愤慨,清政府派林则徐前往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毒品,人民无不称快。英政府正式派兵侵略中国,48艘舰船和数千英军入侵广东、进犯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