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水命”清朝灭“火命”明朝的风水

“水命”清朝灭“火命”明朝的风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510 更新时间:2024/1/19 7:38:11

相生相克

这么金、木、水、火、土研究起来,中国古代的历史倒真的像一部周易。邹衍的“五德终结”学说,虽然各朝各代给出的解释均有差异,但说到底仍在被各朝各代不弃不离地实践着。最后,是“清水”灭了“明火”。

1、“清水”终灭“明火”

明代属火,“明”这个国号有传说指出就是“三重火”。第一,明是火德,此为一火;第二,明朝天子姓朱,朱是赤色,赤色属火;第三,明字拆开是日月,日者阳之极也,日配朱色,也成一火。

明朝时塞外长白山一带活动的女真族,借助长白山阴养龙脉的能量,建国号后金,屡次南犯山海关,威胁大明朝,均遭失败。按照惯例,火生土,明朝的下一朝当是土德;然而或许是因为明朝有三火,火气过旺,只能克,不能生,于是反明的人不约而同地扔掉沿用了千年的“五德相生说”,重新捡起了满是灰尘的“五德相克说”。比如闯王李自成打进北京以后建立大顺朝,登基称帝,就宣布自称为水德王,以水克火。

而真正灭掉明朝的满清,对此则早已准备周全。皇太极早在关外就改族名后金为满洲,改国号为清,意以三个水德,克服明朝的三个火德。民国初年续修的《仪封县志》还有记载,村民们曾经在十堡村火神庙前挖出来一具铁牛,上面的字被侵蚀得很难辨认,只能看到前面写着“水德”,末行有“大清”字、“乾”字、“四十四年”字。这也算是趣话之一,足见清朝对于中原大地的种种规矩、制度、历法等的研究狠下了工夫。

公元1636年,满洲人励精图治,走出长白山。清字五行水旺,前面讲秦朝的时候说过,水的五行本色是黑色,改官服军服全是黑色。1644年,清由山海关进入北京城,建立大清王朝。后来多少人反清复明,只是汪洋大海中的星星之火。

传说中,太平天国红衣红巾闹起义,占领南方半壁江山(南方属火),也终因火被水克而失败。从太平天国的五行寓意中也略见端倪,太平二字虽然是火生土,耗些大清国力,但暗含水的根基,“天国”二字金旺又生水。洪秀全的“洪”字,是火生土克水,预示必有此祸乱,使社会动荡,人民备受战乱之苦。其北伐军受困于大水,石达开全军覆没于大渡河畔。直到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才推翻了大清王朝,其原因是“中山”二字乃大山之土,可做堤防。五行乘旺,土克水没,这样才有了封建王朝的彻底覆灭。

2、终被历史淘汰

然而,这些明代传说,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五德学说的回光返照。明清两代对五行学说还算是非常痴迷。比如朱元璋就将自己的后代事先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起好名字,朱棣这个辈分的都属木德;他儿子朱高炽,属火德;其孙朱瞻基,属土德;曾孙朱祁镇,属金德;玄孙朱见深,属水德。到了清朝,护卫北京的八旗就是按五行相克确定居住方位,东方属木,金克木,而金色尚白,于是正白旗和镶白旗都拆迁去了东直门和朝阳门。

但是这些都属于五行上的应用,而事关王朝国祚的五德则不再被两朝皇室当做一件大事来看待,从此五德终结学说日渐式微,终于不再像当年那样威风八面万民仰止了。

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建立,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一朝毙命,“五德终始说”本该正式走到尾声。但正如你所知,历史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不断地和国人开玩笑,不久就冒出一个袁世凯,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登基称帝大搞封建王朝复辟活动,还给自己定了年号洪宪。

据说这“洪宪”来源颇值得玩味,袁世凯本来最初用的年号是昭武,后来有人说这是吴三桂当年造反用过的,吴三桂最终失败了,所以不吉利。于是就有高人出现,说不如用“洪宪”,明朝开国年号洪武、清朝心腹大患洪秀全、武昌起义首领黎元洪,皆带一洪字,大是吉利,于是袁世凯大喜。这个洪宪朝,传说也确立了自己的德性,袁世凯上下五千年苦苦寻觅,决定和三国时期的袁绍袁术攀上亲戚关系。当年,袁绍、袁术兄弟自称大舜后裔,舜是土德;而按正规的“五德相生”,土德其实恰好克清水,袁世凯于是就以这个原因而应了土德。

不过,袁世凯的复辟不过是封建王朝的回光返照,瞬间倾覆,关于“洪宪”的德性问题,我们也找不到太多可靠的资料。袁世凯之后就是民国,那是个现代思想初开、国人开始抛弃封建礼教的时代,既然没有了皇帝没有了王朝,也就顺带消失了所谓的“五德终始说”。有一个小故事,说有次林语堂拿中华民国的青天白日旗开涮,说这旗尚青,那民国合该应木德,正好与前面袁氏的土德配了个正着。不过,林语堂此时这么说,不过是为了博人一笑,与封建官吏为君王统治合法性处心积虑地献计献策绝不相同。“五德终始说”这一中国封建制度催生的特定产物,终于随着最后一个王朝的土崩瓦解而成为历史云烟。

标签: 明清历史

更多文章

  • 从李鸿章“卖国”看大清国民的爱国意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清历史

    李鸿章 中国自古至今民众能很轻易的原谅当局执政者,却很难原谅给执政者充当下手的人,两千年的朝代更替,两千年产生了形形色色这样的是,近的先不说,在古代遭受千古之骂的就有两个,这两个人我们都熟悉,那就是秦桧和李鸿章,秦桧可以说是汉奸的代表人物,但是在当时那个封建时代,如果没有皇帝赵构的支持,秦桧不会有那

  • 皇太极宸妃海兰珠到底葬到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清历史

    都说清代的皇帝很痴情,其中尤以皇太极和顺治为最。传说董鄂妃死后,顺治皇帝干脆看破红尘出了家,而皇太极在宸妃海兰珠去世之后,失魂落魄差点马上跟了去。这个宸妃在很多清宫剧中都是缠绵悱恻的女主角,按说葬在哪里不应该是个谜。可偏偏到现在也没人说得清她的墓葬到底在哪。有说法海兰珠葬在昭陵的妃园寝,按《清史稿

  • 九门提督--在清朝政治斗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清历史

    清代,九门提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职位,其掌管的步军统领衙门所承担的任务关系着皇帝的安全和政局的稳定。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甚至可以影响到皇帝的废立。唯其如此,九门提督在清代历次宫廷争权斗争中均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非满人、非心腹重臣,不能担任此职。 清代,京师内城共有城门9座,分别为:正阳、崇文、宣武、

  • 康熙险胜吴三桂,将其骸骨分发各省泄愤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清历史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十九,玄烨谕令,将吴三桂骸骨分发各省。这种发泄仇恨的奇特做法,堪称首创。 对于死了四年之久的吴三桂,康熙竟如此地气急败坏、恨之入骨,因为这位皇帝差一点栽倒在吴三桂手下。 吴三桂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汉奸之一,但是,康熙有相当一段时期,被这个吴三桂逼到墙根,康熙说什么也没

  • 康熙统一台湾各方面策略的得失和利弊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清历史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经历。1662年,郑成功率众进军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了被荷兰人侵占了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清政府统一台湾的战略策略凝聚了上自康熙皇帝下至满汉军政大臣们的群体智慧和不懈努力。经过历史的检验,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不乏失败的教

  • 解密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却不敢瓜分中国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清历史

    有人说,八国联军是一场以微小的力量保护各国使馆人员安全的正义斗争这种掩人耳目的理由无疑是苍白而空洞的。回望历史,关于八国联军的侵略和野蛮的烧杀抢掠行为,令人发指而罄竹难书。4亿5千万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对北京皇城、衙门、官府的大肆掠夺,对大量中国文物和文化遗产(包括故宫、颐和园、西山以及圆明园)的偷

  • 太平天国北伐军最后悲壮的一战:冯官屯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清历史

    1854年4月29日,太平天国北伐军在林凤祥、李开芳带领下,冲破重围,自阜城南下,于5月5日攻克连镇。为接应北伐援军,李开芳又与林凤祥相商,于5月28日统带630余名骑兵南下,次日占据高唐,在高唐与胜保为首的清军相持9个多月。1855年3月7日,僧格林沁攻克连镇,北伐军主力覆灭,旋奉命&ldquo

  • 慈安—晚清比慈禧还厉害的一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清历史

    同治八年(1869)八月,他借到江南置办龙衣的机会,足足地招摇了一把。一路上,他大张龙旗,浩浩荡荡,沿途大肆索要给养,甚至召训地方官。自恃有慈禧这个强硬的靠山,置满朝文武于不顾,特别是将“太监不得出宫”的铁律忘得一干二净。结果山东巡抚丁宝桢一上奏,虽然慈禧有意袒护,但慈安

  • 康熙景陵—中国历史上埋葬规格绝无仅有的帝陵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清历史

    一座陵墓,埋葬了一位皇帝、四位皇后、四十八位妃嫔和一位皇子,这样的埋葬规格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这就是康熙皇帝的景陵。康熙皇帝在位61年,死后葬于清东陵,即今天的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内有顺治帝孝陵、孝庄昭西陵、乾隆帝裕陵、咸丰帝定陵、同治帝惠陵,康熙帝的陵墓为景陵。从空中看,景陵整体上呈半圆形,地

  • 清朝错失八次图强维新的历史机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清历史

    顺治元年(1644年),清迁都北京,入主中原,中国历史开始了一个新的皇朝时代。几乎同时,1649年(顺治六年),英格兰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工业化、资产阶级民主化的新时代。清朝面对世界国际化、工业化、民主化的大潮,虽有“康乾盛世”,出现一段辉煌,却仍恪守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