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的和亲有何特殊意义?汉代究竟有过多少次和亲?

汉朝的和亲有何特殊意义?汉代究竟有过多少次和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656 更新时间:2023/12/25 3:25:43

和亲,也被称为”和戎“、”和番“,是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或者外国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几乎每个朝代都有次数不等、缘由不同的和亲。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这是宋人王安石以汉代著名和亲远嫁者王昭君为素材而写作的怀古之作。粗浅看来,王安石对昭君出塞的认识与我们大多数人对此事的印象是一致的。但作为一位政治家,王安石其实比我们把事情看得更清楚:汉代的“和亲”并非简单的“和亲”,昭君出塞也不是单纯的出嫁。

一、此“和亲”非彼“和亲”

对于汉代和亲政策,很少有人会觉得陌生。毕竟在中学时,一说到汉代的对外政策,老师们就一定会提起“和亲”。可虽说已知晓“和亲”很多年,我们许多人或许却并不清楚和亲的真正含义,只以为就是将汉代公主(至少是名义上的公主)远嫁给匈奴单于作妻子。

事实上,汉代的“和亲”并非是单纯的不同民族间的政治婚姻。1929年,王桐龄先生较早地提出了“和亲”的释义:“和亲政策者,汉族皇帝以本国公主嫁与外国君主,与其讲求婚之谓……白登败后,高帝无力退敌,乃用敬之议,欲遣公主嫁匈奴冒顿单于,吕后不可,乃以良家子为长公主,代往”。

在王桐龄先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海内外的学者对“和亲”都作此理解。可细究汉代史料,若把“和亲”之“亲”简单地理解为现代意义上的“姻亲”,那么和亲背后的汉与匈奴两个民族间的民族关系形态就被忽略殆尽了。两族间的关系显然又是汉代和亲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和亲”的真正含义不应当省略这一层含义。

那么怎么解释“和亲”才是更合适的呢?今人葛亮提出了一个建议。在汉代史料中,“和亲”时常与“兵”、“击”相联系,譬如“常言与胡和亲,无起兵”,“有修文而和亲之矣,有用武而克伐之矣”。而在开汉代和亲之先河的刘敬口中,“和亲”只是“和约匈奴”、“外和匈奴”。所以可以推测那时的“和”就是今日的“和亲”。

而“亲”字在汉代的涉外文献中其实非常常见,往往有“亲附”、“亲睦”之意。有时“亲”字甚至直接用“附”字替代。诸如“离兄弟之亲,汉以故不和,邻国不附”的“附”就是“亲附”。所以综合来看,汉代的“和亲”应该是指“一种特定的民族关系形态,即由战争向和平的转化,建立和平、友好、亲睦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在汉代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刘敬口中的“和”,也就是将公主嫁给匈奴为妻。

二、和亲公主与和亲任务

其实远嫁者既然顶着大汉公主的名号,我们也就不难料想她们的任务不会只是简单地为人妻子。就像唐代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给西藏带去更先进的文化,并缓和两国关系一样,汉代和亲公主其实也肩负着外交重担。

汉代与匈奴的第一次和亲发生在建国初期汉军于白登战败后。作为战败方,汉代嫁出公主无疑是一种妥协。那位代替真公主出嫁的宗室女子,也就不仅得作匈奴之妻,还得作大汉使者,缓和匈奴与汉的关系。

而根据刘敬的观点,“和亲”只是汉代在对外政策中的短期策略。相比于大动干戈,彼时军事实力并不如外族的大汉用和亲的手段显然比动武“性价比”更高。在长期策略中,刘敬另提到为促进民族融合,以实现真正的“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朝廷应再推动不同民族间的联姻。这反过来亦证明了汉代的和亲者需要承担较重的外交责任。

三、汉代到底有多少次和亲

既然我们将和亲视作一种重要的外交手段,又把和亲公主当作“外交官”,那么汉代到底有多少这样的政治活动呢?参考《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并将新皇帝、新单于对原有和亲行为的重申或承认另视作一次和亲,那么这一数量可高达二十九次。

汉高祖至吕后摄政时期,大汉与匈奴三次和亲。汉文帝至汉景帝时,大汉七次与匈奴和亲。汉武帝至汉昭帝时,大汉与匈奴和亲三次,与南越和亲一次。汉昭帝至王莽新朝时,大汉三次与匈奴和亲。后来,卢芳、彭宠、李兴、马援主导了九次与匈奴的和亲。东汉时,汉光武帝与汉明帝分别与匈奴和亲。永寿年间,张奂与羌人和亲。建安初年,袁绍与乌桓和亲……

事实上,在这二十九次和亲中,有十七次我们是难以从史料中找到和亲公主的身影的。换句话说,这十七次和亲可能只是彻底的外交举措,完全不涉及婚姻。

和亲没公主,这虽然听起来不可思议,却又极可能是多数汉代和亲的真相。和亲公主不仅是新妇,更是大汉的外交使者,亦不同于一般民族间联姻的出嫁者,这或许才是我们所误解的汉代和亲的真相。

标签: 和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隆基执意除掉太平公主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李隆基执意除掉太平公主的原因是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幼女,唐玄宗李隆基的姑妈,叱咤风云于中唐的一位女性,风华绝代的一位佳人。她曾与李隆基联手铲除“韦后势力”,从而推睿宗李旦重新登上皇位。可是,二人终归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太平公主也想如母亲武则

  • 古代方士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方士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古代方士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方士在古代是什么意思?方士在古代是一种很神秘的职业,方士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在商朝,后来这些人渐渐的多了起来,大概在战国末期的时候,他们自称为“方仙道”。在那个时候巫术很盛行,人们信奉巫祖,于是方士就借着信奉巫祖为名,利用巫术开始进行

  • 关羽为何会贸然出兵攻打襄樊?刘备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从荆州起兵,攻打襄樊。这一役,成为关羽一生征战生涯的绝唱,也成为刘备集团由盛转衰的契机。在这一仗中,关羽先是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接下来是曹操的援军由徐晃率领赶到前线,挫败了关羽的攻势。而东吴则趁荆州空虚,袭取了荆州。关羽遭到两面夹击,最终全军覆没,他自己也在逃往西川的途中被东吴擒获

  • 历史上卫国为何能从战国坚持到秦朝时期才正式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卫国是周朝的姬姓诸侯国,首都朝歌,立国前后共计907年,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根据《战国策》、《史记》等史料的记载,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并非只有以上七个强

  • 蒙古骑兵令人闻风丧胆,为何南宋能在铁骑下坚持那么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蒙古骑兵,历史解密

    蒙古骑兵由成吉思汗创建,是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战术灵活、智勇兼备、令人生畏的旋风部队。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兴衰不断交替的历史长河中,恐怕没有哪个世纪,如十三世纪一样,让人现在想起来也如芒在背。这是因为,十三世纪是一个属于蒙古人的世纪。自整个蒙古草原归于一统,蒙古铁骑近

  • 武则天称帝后连国号都改了 唐朝为什么还不算是改朝换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对武则天和唐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何之后还是唐代,这不就是改朝换代吗?为什么武则天改变了他的王位?为什么他继续是唐代而不是王朝的改变?李的儿媳也是李的家人。虽然周代成立,朝廷仍然是李和唐代的阶级。武则天看上去很威严,其实,在一两件物品上,本来应该为死

  • 诸葛亮用兵谨慎,他有没有过用过险兵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故事,或许大伙儿都能耳熟能详。诸葛亮道号卧龙,有匡扶天下之才,经天纬地之智,当年刘备势弱,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之诚心所打动,于是答应下山帮助刘备一同兴复汉室!诸葛亮下山过后,担任刘备的军师,平日在校场操练兵马!并且很快便制定了“博望火攻”及赤壁之战的总战略。诸葛亮初次下山,便将《

  • 唐玄宗曾一日杀三子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唐玄宗曾一日杀三子是真的吗?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但同时他也是一手酿成了安史之乱,彻底终结了繁华无比的大唐,让唐朝从高空直接跌到了地狱,堪称断崖式下跌。他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也因为一首《长恨歌》而名流千古,唐玄宗那肝肠寸断多情男儿的形象,可以说是深入人心,同时他也是一个多

  • 明末时期,张溥和张采是如何创立复社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复社,明末,历史解密

    张溥和张采同为明末时期学者、文学家,二人齐名,合称“娄东二张”,二人也同为复社的领袖。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娄东人,1620年张溥成为博士子弟,声名鹊起;1630年,张溥考中举人,次年考中进士。张采(1596-1648),字受先

  • 道教为什么会在汉朝产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道教为什么会在汉朝产生?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一个宗教的产生,必然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一般认为道教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东汉末年祖天师张道陵创建的五斗米道横空出世。为什么道教会在汉朝创立?这是因为东汉末年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首先,东汉末年产生了深重的社会危机,民不聊生,为道教产生提供了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