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神秘预言《乾坤万年歌》真是姜子牙所作吗?它是如何流传至今的?

古代神秘预言《乾坤万年歌》真是姜子牙所作吗?它是如何流传至今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695 更新时间:2024/2/12 4:28:29

本期开始我们秉承着对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态度,解读一下周吕望《乾坤万年歌》

《乾坤万年歌》算是网络上热度比较高的“预言”之一,有人解读说它预言了未来的一万年,我们不禁要打一个问号,真的吗?那就一起来找找答案,先从作者说起吧,周吕望是谁呢?周指周朝也就是西周,吕望就是姜子牙。姜子牙姓姜,名尚,字子牙,但是古代姓和氏是分开的,他是姜姓,吕氏,所以,如果您听到“吕尚”也不要意外,其实就是指姜子牙。当年,西伯侯姬昌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认为姜是圣人,称其为“太公望”,因此,也就有了“吕望”的名字。姜子牙是西周的开国元勋,齐国的缔造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司马迁在《史记》中称赞其谋略过人,堪称中华民族韬略理论的开山鼻祖。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纵横家于一身,一部《封神演义》更是让姜子牙家喻户晓,传说更是在民间广为流传。那么,《乾坤万年歌》的作者真是姜子牙吗?

我们来看看《乾坤万年歌》是何时出现的?如果作者真是姜子牙,那么距今已有3000多年了。这3000多年它是怎么挺过来的?它是被刻在龟甲兽骨上、石碑上还是写在竹简上呢?很遗憾!查询一番,没有答案。可以找到的文字资料显示,它最早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已是民国了。根据民国四年(1915年)清溪散人所编《中国预言七种》一书中所载“周吕望著乾坤万年歌”可知,其内容与今天我们看到的《乾坤万年歌》内容相同。在原标题下标有“汉严光注”,原文中每一句下面都有根据诗句内容结合历史作的注释,而注释标注到明朝结束清朝开始就停止了。

写注释的这位“汉严光”又是谁?网传其是清代的才子,姓汉,名严光。汉作为姓是比较罕见的,如果此人真是才华出众,总会留下点什么。可是依旧很遗憾,找不到清代能匹配的人物。但是如果将“汉”看做朝代,“严光”看做姓名,倒是真能在历史中找到一位,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又名遵,字子陵。他与东汉光武帝刘秀是同学,刘秀即位后,多次邀请他,均被拒绝。而后严光隐居富春山。他不图名利,不慕富贵一直被后世称颂。这个东汉的严光和西周的吕望相隔1000年,一东一西,一光一望,没啥联系。感觉两个人八竿子打不着。最多也就是“字”里都有一个“子”,姜子牙和严子陵仅此而已。原本以为就是这样了,没什么结果。不承想宋代诗人郑思肖的一首诗《独钓》却将“周吕望”和“汉严光”拉到了一块。来看看这首诗:

《独钓》宋 郑思肖

高兴一丝在,清风万古长。

不为周吕望,愿似汉严光。

天下皆秋雨,山中自夕阳。

后来有孺子,终久辨沧浪。

原来二人在宋朝时就“结伴”而行了,西周到东汉,东汉到大宋,都是相隔1000多年,还真算是千年等一回呀!这样看来民国四年的“乾坤万年歌”所写的“汉严光注”似乎不是巧合,更像是有意为之。即便如此也不能证明《乾坤万年歌》的作者不是姜子牙。那我们就来看看从内容上能不能找到什么线索。

一、《乾坤万年歌》全文使用白话,用词比较浅白。姜子牙所在的周朝,使用甲骨文,很多文字在当时所代表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所代表的意思完全不同,比如:“苑”这个字,如今在很多城市的住宅小区,都会看到如“XX苑”,“XX佳苑”等小区名称。而“苑”字的本意是指养禽兽的园地,古时有些地方特指猪圈,后来指圈养动物种植林木的地方,再后来用以指皇帝和诸侯游乐打猎的地方。其含义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我们这些现代人读起3000年前的诗句竟然毫不费力,真是太神奇了!我们在前面的《太白山碑文的第N种解法》中曾提到过元末明初时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一本工具书《老乞大》,当时民间的口语表达与我们今天的日常对话几乎无异,我们都可以读懂意思。可是明朝是公元1368年,而周朝是公元前1046年,相隔2400多年,说它们没有区别,您会相信吗?

二、《乾坤万年歌》是由七言绝句组成,比如开头的前四句,“太极未判昏已过,风后女娲石上坐,三皇五帝已派相,承宗流源应不错”,过、坐、错就很是押韵。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公元479年—502年)、梁(公元502年—557年)时代就已出现。而绝句的流行是从唐代(公元618年—907年)开始的。姜子牙卒于约公元前1015年,一个公元前,一个公元后,相隔一千四五百年。这作者怎么会是姜子牙呢?

三、《乾坤万年歌》中的诗句有些用词很有意思,比如“风后女娲石上坐”这一句,“风后”是什么意思?网络上有人解读说是“风”代表伏羲,因为伏羲是风姓,“后”指伏羲的皇后,这种说法过于牵强,因为女娲和伏羲两人都是风姓。西周所在的先秦时期二人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当时人们带有原始母系社会女性崇拜观念,因此,女娲被称作,风皇、娲皇、女皇、女帝、阴皇等,民间皆称其为“皇”或“帝”,但不会称其为“后”。直到500多年后的汉代二人才被赋予了 “夫妻关系”,而后400多年的唐代,二人又被赋予了“兄妹关系”。此后在民间二人被叫做“伏羲至圣人王天皇”和“女娲忠圣天皇娘娘”。而“风后”这个词就是来源于“天皇娘娘”,所以《乾坤万年歌》并非出自西周,当然作者也不会是姜子牙。

综上所述《乾坤万年歌》确定是后人伪托之作,并非出自周吕望之手。下一期我们说一说它到底是不是预言?究竟预言了什么?

【乾坤万年歌的第N种解法】连载中,未完待续,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本文出自“乾坤万年歌的第N种解法”由企鹅号“昇斗闲人”原创,发布于腾讯平台,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1972年山东出土《太公兵法》,打破了姜子牙兵法是伪作的千年传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这年的4月10日,就在临沂银雀山的工地刚做好动员、工人们摩拳擦掌的时候,结果地基才挖了不到两米,就出现了一座外观看似平凡却充满了古朴气息的神秘古墓。说实话,当时刚发现的时候,工人们倒也不是太吃惊。毕竟刚好就在那几年银雀山就出现了好几座古墓,工地里早都传遍了。考古队接到消息抵达现场后,发现工人们所言不

  • 封神中,姜子牙若不接受封神任务,会有怎样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对于元始天尊的安排,姜子牙却并不情愿,因此才会苦苦哀求元始天尊收回成命留下自己,封神原文写道:子牙哀告曰:“弟子乃真心出家,苦熬岁月,今亦有年。修行虽是滚芥投针,弟子情愿在山苦行,必不敢贪恋红尘富贵,望尊师收录。”姜子牙的志向就是修道成仙,所以在跟随仙界大佬元始天尊之后,即使每天干的都是苦活累

  • 82岁的姜子牙再婚竟然生了15子1女?说说姜子牙的情感和婚姻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姜子牙一、根据《封神演义》的说法,姜子牙32岁上了昆仑山玉虚宫,跟元始天尊学道,成为阐教的门人。那姜子牙32岁前都在做什么?为什么没有娶老婆生孩子?年轻时的姜子牙姜子牙的出身有两种说法,一是《封神演义》中说他是东海许州人氏,另一是《吕氏春秋》中说他是河内汲人,上无叔伯、兄嫂,下无弟妹、子侄——光棍一

  • 封神中,姜子牙在牡丹亭曾降服过五个妖怪,这五妖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姜子牙奉师命下山辅保明君执掌封神榜,然而,由于刚下山时举目无亲,所以姜子牙便投靠了身在朝歌的土豪大哥宋异人。而对于姜子牙的到来,宋异人不仅用好酒好菜进行款待,之后,还特意为这个老兄弟张罗了一门婚事,也就是让姜子牙娶了六十八岁的黄花老闺女马氏,当然,也正因为姜子牙娶了马氏这个扫帚星,才使得他婚后的生活

  • 山东发现一批竹简,内容重塑历史,学者:请不要再污蔑姜子牙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在兵学方面,姜子牙具有开拓性的贡献,因此被历代朝廷视为“武神”,并被追封为武成王(小说里黄飞虎倒成了武成王)。据传,姜子牙曾亲笔撰写兵书,是为《六韬》。《六韬》共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分为60个章节。这本书是历代兵家的必修教科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宋朝以前,《六

  • 姜子牙为什么没有封神 365位神仙为什么独独没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原来,姜子牙是无福成正果,但姜子牙却能享将相之福。元始天尊知其赤诚、正直,姜子牙在麒麟崖上攻读兵书40余载,有才干,精通六韬三略,所以派他下界顺天道,助周家得主天下,享位极人臣之福。其间元始天尊赐姜子牙打神鞭,封神完毕之后,奉还此鞭,元始天尊念其封神有功,故而不收,并特许他可云游众神部,每去一处,

  • 妲己死后得知纣王被封神,不肯投胎,姜子牙一句话让她甘愿入轮回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不少文人墨客都喜欢借这段时代背景做题材,《封神演义》便是明朝时一位大家借助武王伐纣的时代背景,再加入神、妖、魔等元素后,所创作的一部奇幻小说。为了让如此优秀的文学作品得以展现,已有多位导演将其影视化。在最新的《封神演义》中,导演以妲己和杨戬为两条重要线路,呈现出了一部不同的封神榜。01 妲己与纣王的

  • 原来最初武圣是姜子牙,被废后,关羽才成了武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历代王朝中最早替姜子牙建庙是唐朝,玄宗李隆基开元十九年(731),下另长安、洛阳两京与天下州郡都设太公庙,并以汉太子少傅张良配飨。到了肃宗李亨干元元年(758),太常卿于休烈上书皇帝,指称张良应该要配飨他所辅佐的汉高祖刘邦,而不是配飨与其时代不同的姜子牙。之后,太公庙里就只有正神姜子牙享受祭祀香

  • 古代名人智慧:孟子权变之术败论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中期,齐国稷下学宫汇集了天下有名的学者,齐王给他们以优厚待遇,让他们讲学、辩论,探讨为政之道,讨论治理天下的办法。由于各派观点不一,所以经常发生争论。淳于髡是齐国出名的辩士,他对孟子的一套恪守旧礼制、空谈仁道而治世的学说看不惯,总想找机会驳倒他。这天,机会终于来了。二人在一起讨论男女间关系问题,

  • 【精品推荐】战国青铜矛晒宝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var1][var1]战国青铜矛,它是战国时期一种常规长兵器,在冷兵器时代,矛是一种刺杀式武器,一般装配于木杆之上,能长能短,既是步兵的攻守利器,又是骑兵的冲锋杀器,有百兵之王之称,在古代兵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件矛青铜材质,色泽局部锈色自然,包浆入骨,保存完好,氧化轻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