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山东发现一批竹简,内容重塑历史,学者:请不要再污蔑姜子牙了

山东发现一批竹简,内容重塑历史,学者:请不要再污蔑姜子牙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395 更新时间:2024/2/12 7:27:55

在兵学方面,姜子牙具有开拓性的贡献,因此被历代朝廷视为“武神”,并被追封为武成王(小说里黄飞虎倒成了武成王)。据传,姜子牙曾亲笔撰写兵书,是为《六韬》。《六韬》共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六卷,分为60个章节。这本书是历代兵家的必修教科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宋朝以前,《六韬》作者的身份是确定无疑的,就是姜太公。但到了宋朝,疑古之风大盛,《六韬》开始成为学者们的质疑的焦点。

首先,宋朝学者罗泌认为,《六韬》这本书最早收录于《隋书·艺文志》,而在《汉书·艺文志》中却毫无记载。因此,罗氏认为《六韬》是楚汉之际好事者,搜集春秋战国兵家之说汇集而成,实际就是托名姜太公所撰写的伪书。

罗泌的观点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者们纷纷提出自己观点,对《六韬》群起而攻之。宋人戴埴认为,周文王、周武王以及姜子牙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贤君、贤臣。而在《六韬》中,全都是见不得人的阴谋诡计。姜子牙是真正的治国之才,肯定不会施展这些毒计。而以周文王、周文王之明,也绝不会采用这种“倾覆人国”的鬼谋。

还有人认为,《六韬》所言制度与战国时代不符, 故为战国以后人伪撰。这是为什么呢?以骑兵为例。作为一种新兵种,骑兵至战国时才兴起, 而《六韬》言骑战最详, 不符合殷周时期以车兵、步兵作战的社会现实。还有“避正殿” 、“将相分职” 之语, 乃战国以后之事,“将军”二字始见《左传》, 周初亦无此名。而这些在《六韬》中皆已出现, 显然不可信。

到了清代,纪晓岚等学者开始从文章本身的角度,质疑《六韬》的真实性。纪晓岚认为,《六韬》“其辞鄙俚” , “术浅文陋”,不符合西周早期古雅、简洁的文风。因此纪晓岚等人认为,《六韬》应当是南北朝、隋朝的好事者伪造的。

就这样,在历代学者的层层加码下,《六韬》成了真正的伪书,几乎没人相信本书为姜太公所作。而《六韬》的撰写时间,也由殷商时期,提前到了隋朝。

然而到了最近,随着一大批文献的出土,我们惊喜的发现,《六韬》或许并不是伪书。1972 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前期墓葬出土了一部分《六韬》竹简, 其残简的内容与今本的《文韬》、《武韬》、《龙韬》的篇章吻合。

学者们推断, 此墓葬的时间应该在汉武帝元狩五年, 即公元前118 年, 竹简的书写年代应早于墓葬时间, 这批竹简避讳不严, 有时似避“邦”字讳, 有时又不避讳。同时从字体来看,应是文、景至武帝初这段时期抄写成的。由此。学者们断定,此书在西汉以前就广为流传, 其成书年代必在先秦战国之时。这个发现有力的驳斥了《六韬》始于陈、隋时期的说法。

1973年河北省定县 (现定州市) 八角廊40号汉墓 , 即西汉中山怀王刘修墓, 发掘出土了一批竹简。而这批竹简也同样包括了《六韬》。此汉墓葬于约公元前55 年, 这为《六韬》在汉以前就流传又提供了新证。

由此,学者们推断,为《六韬》为汉代以后托名太公而作的伪书说被推翻,其为先秦时期的兵书作品无疑。

在笔者看来,若无确凿证据证明《六韬》非姜子牙所作,就应将本书的作者归于姜子牙。若按照疑古者的观点,西方的《荷马史诗》也可归结为伪书,毕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此书是盲眼诗人荷马撰写的。

按照通例,古籍在流传中普遍有“成长”的过程。也就是说,古籍在传抄时,经常有增、删的现象。就如晚清学者谭献所说:“兵家传授, 或有损益”。因此,《六韬》中才会出现商周时期所无的骑兵的内容。

此外在古代,兵书往往秘密相授, 不公开,真实性很容易受到怀疑,例如春秋时期的孙武和战国时期的孙膑往往被视为同一个人。然而同样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失传2000年的《孙膑兵法》重见天日,证明孙膑和孙武完全是两个人。

作为兵学的开创祖师,周朝的创始人之一,姜子牙的思想没理由不保存下来。而《六韬》一书若不是涵有太公丰富雄浑的哲学思想, 根本不会保存下来。作为书写工具,简牍非常昂贵,因此许多文人才会用背诵的手段,将书默写出来。因此,先秦诸子的每一部经典都是经过了无数的雕琢修,硬要说是谁完全创作是不可能的。比如孔子的《论语》, 是由其弟子整理,并非出于孔子亲笔撰写。若以《六韬》为标准,难道《论语》也是伪书?

因此,疑古不能随便疑,否则便是侮辱先人。因此,请停止对姜子牙的污蔑。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姜子牙为什么没有封神 365位神仙为什么独独没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原来,姜子牙是无福成正果,但姜子牙却能享将相之福。元始天尊知其赤诚、正直,姜子牙在麒麟崖上攻读兵书40余载,有才干,精通六韬三略,所以派他下界顺天道,助周家得主天下,享位极人臣之福。其间元始天尊赐姜子牙打神鞭,封神完毕之后,奉还此鞭,元始天尊念其封神有功,故而不收,并特许他可云游众神部,每去一处,

  • 妲己死后得知纣王被封神,不肯投胎,姜子牙一句话让她甘愿入轮回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不少文人墨客都喜欢借这段时代背景做题材,《封神演义》便是明朝时一位大家借助武王伐纣的时代背景,再加入神、妖、魔等元素后,所创作的一部奇幻小说。为了让如此优秀的文学作品得以展现,已有多位导演将其影视化。在最新的《封神演义》中,导演以妲己和杨戬为两条重要线路,呈现出了一部不同的封神榜。01 妲己与纣王的

  • 原来最初武圣是姜子牙,被废后,关羽才成了武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历代王朝中最早替姜子牙建庙是唐朝,玄宗李隆基开元十九年(731),下另长安、洛阳两京与天下州郡都设太公庙,并以汉太子少傅张良配飨。到了肃宗李亨干元元年(758),太常卿于休烈上书皇帝,指称张良应该要配飨他所辅佐的汉高祖刘邦,而不是配飨与其时代不同的姜子牙。之后,太公庙里就只有正神姜子牙享受祭祀香

  • 古代名人智慧:孟子权变之术败论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中期,齐国稷下学宫汇集了天下有名的学者,齐王给他们以优厚待遇,让他们讲学、辩论,探讨为政之道,讨论治理天下的办法。由于各派观点不一,所以经常发生争论。淳于髡是齐国出名的辩士,他对孟子的一套恪守旧礼制、空谈仁道而治世的学说看不惯,总想找机会驳倒他。这天,机会终于来了。二人在一起讨论男女间关系问题,

  • 【精品推荐】战国青铜矛晒宝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var1][var1]战国青铜矛,它是战国时期一种常规长兵器,在冷兵器时代,矛是一种刺杀式武器,一般装配于木杆之上,能长能短,既是步兵的攻守利器,又是骑兵的冲锋杀器,有百兵之王之称,在古代兵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件矛青铜材质,色泽局部锈色自然,包浆入骨,保存完好,氧化轻的地

  • 【精品推荐】战国青铜戈晒宝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var1][var1][var1]青铜兵器是古代青铜器收藏中的一大门类,国之大事,在戎与祀,在青铜时代,战争频仍,为了获胜,当时的贵族毫不吝惜珍贵的青铜,铸造兵器。青铜戈是中国青铜时代最主要的常用格斗兵器,横刃,青铜制成,装有长柄,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长柄冷兵器,是车兵作战

  • 姜子牙活了多大?夏商周断代工程揭开端倪,大约是周文王两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地下文物不断挺身而出,以及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不断推进,姜子牙的年龄真相也慢慢浮出水面,让人不得不感慨姜子牙果真是一个传奇。姜子牙出身吕国,是炎帝后裔,曾经做过屠夫,开过酒店,《史记》中还猜测“或曰,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游说诸侯,无所遇”,指出姜子牙可能还做过商朝官员,后来游说诸侯,没有

  • “夷陵之战”蜀吴激烈交锋,乃魏国南下好时机,曹丕为何按兵不动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内部原因:曹魏内部动荡不安,无力发动大规模战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就在“夷陵之战”爆发的前一年,曹魏的奠基人曹操去世,曹丕继魏王之位,同年十月,曹丕迫使汉献帝禅位,篡汉建魏,是为魏文帝。正如《晋书·宣帝纪》中的记载,“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彼时曹魏政权可谓动荡不安。[var

  • 姜子牙是周朝开国功臣,为何后人会被周王烹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正是由于姜子牙的辅助,才有了西周朝的诞生。在姜子牙的辅助之下,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西周王朝。就像是现在的许多传说之中所描述的那样,当年姜子牙正是在怀才不遇、穷困潦倒之际,才碰到了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姬昌。在两者的对话之中,周文王了解到了姜子牙的才能,出于求贤若渴的心思,周文王放下了自己的身份,礼贤下

  • 姜子牙封神时,纣王被封为“天喜星”,这是什么神?主要是干啥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与此同时,仙界也在酝酿着一场巨大的革命,封神榜由此而来。在即将到来的推翻纣王统治的变革当中,许多人将要在这一过程中丧失,死去的人也将在榜上标名成为仙界的一员。两种因果交织在一起,就出现了这样一幕:在姜子牙的辅佐下,周武王率领一众神仙将领,战胜了商汤阵营,而后封神大典开启、万人封神。姜子牙按照封神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