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将相和的故事我们都学过,但廉颇与蔺相如的结局,课本可没告诉你

将相和的故事我们都学过,但廉颇与蔺相如的结局,课本可没告诉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779 更新时间:2024/1/19 7:47:15

自古以来,将相和都是明君的心愿。外有战斗力超群的良将,内有一心为国的贤相,两人共同辅佐国君,自然是一件令人羡慕的事情。可是如今我们才知道,将相和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还得遇到一位明君。

[var1]

如果是遇到昏庸无能、多疑善妒之辈,就算再多的忠臣良将也是无济于事,国家最终还是会走向灭亡。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在课本里完结了之后,在历史上两人各自又有怎样的发展呢?两人的结局如何呢?课本上没有写,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

“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的时候,廉颇已经是一位老将,而蔺相如也是一位老臣了。廉老将军身经百战,虽然已经进入暮年,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力。而蔺相如虽然垂垂老矣,但是还是希望为赵国献计献策,让赵国更加强大。可惜,两位老臣的心愿没能实现。

[var1]

赵国还有一位战将,名叫赵奢。要论战斗力,赵奢可比廉颇还要强。当初赵国破秦军的时候,就是赵奢担任主将的。而那时候,廉颇只是他麾下一名偏将而已。转眼间赵奢老了,不过他倒是有一个儿子也很有名,叫做赵括。这个赵括自幼熟读兵书,说起理论知识他爸都说不过他,不过就是没怎么实战过。对,这个人就是纸上谈兵那个赵括。

赵武灵王时期,廉颇在军营中青云直上,五国伐齐的时候廉颇声名大振,在阳晋之战中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并且在后来的赵国军事体系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var1]

那个时候,蔺相如也在外交方面有着非常好的表现,比如完璧归赵,比如渑池会盟,这两个大事件中,蔺相如都表现得不卑不亢,充分展示了赵国的风度,同时涉及到本国利益的时候,寸步不让。蔺相如的表现受到了赵王的认可,他也一跃而成为赵国的国相。

两人都成名之后,就发生了我们都学过的将相和的故事。将相和是两人关系的结局,但绝不是两人命运的结局。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两人互相配合,赵王充分信任,赵国在他们的治理下井井有条,国力日益强盛。这样的局面一直维持到长平之战爆发,两人的命运与赵国的命运都发生了转折。

[var1]

当时赵奢已死,赵王使用廉颇作为主将。尽管赵国的军事实力当时已经有了不错的发展,但是与几代明君积攒下来,实力最强大的秦国相比,赵国还是比较弱的。秦赵两国交战不久,赵国就显得后劲不足。身经百战的廉颇决定据守不出,等到时机合适的时候再与秦国决战。

可是心急又多疑的小赵王在奸臣的引导下,以为廉颇年老不敢再战,于是临阵换将,换成了赵括。其实使用赵括,小赵王也是有疑虑的,但是一来秦国使出计策,让人在赵国散布流言说最怕赵括将军,二来赵括为赵奢之子,想来虎父无犬子,应该实力不差。可惜,赵括一战就葬送了赵国几十万将士性命,自己也死在了战场上。

[var1]

这时候,燕国又想来踹一脚,捞点好处,小赵王再次想到廉颇。廉颇率兵将燕军赶回去,并一直打到燕国都城,燕国只好割让城池求和。赵国再次在各国中显了一把精神,廉颇也因此走上人生巅峰。

只可惜,后来赵国国君更替,政局大变,廉颇被新国君深深忌惮,只好去了别国。尽管后来他心系赵国,但是最终还是死在了他乡。

[var1]

而蔺相如早在长平之战时期就担忧赵括的能力,但是劝谏的话没有被采纳,在对赵国命运的担忧中,这位老臣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我们都知道《将相和》这篇文章出自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但我相信绝大多数读者听起《史记》这本书绝对是很头疼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是文言文,上学的时候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被文言文支配的恐惧,所以笔者非常理解大家这种感受。

[var1]

但是最近我再次拿起《史记》的时候突然灵光乍现,那就是我为什么非得去读文言文版呢?读起来费劲还拗口,而且就我这个文言文水平,看了注解也是一知半解,于是我就买来了《史记》翻译版,直接读翻译后的白话文,然后我惊讶地发现,我所理解的水平还不如翻译后的呢。

而且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我们了解历史就是为了图个乐,因此去读拗口的文言文实在是没有乐趣,自从直接看翻译后的《史记》,我再也不恐惧了,速度也快很多,《史记》中的历史故事实在太精彩了,而且了解完中国朝代的更迭后,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也会变得更广。

[var1]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喜欢历史,但是怕文言文,就点击下方购买这本原文注释白话文对照版的《史记》,书里有原版的文言文,也有翻译后的对照,而且难句难词都做了注释,想看哪种都可以。

有兴趣的朋友点击下方商品购买哟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今天:孔子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相传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意为头顶凹陷),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var1]孔子早年在鲁国为官,后因鲁国内乱前往齐国避难,内乱结束又回到鲁国。公元前497年至前484年,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卫曹、宋

  • 三国被世人误会最深的名将,明明是文武双全,却成嫉贤妒能的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死得最窝囊五大名将,三国最出名的五大名将,三国历史最倒霉的名将

    要是提到三国当中的知音、对头那我们首先就会想到周瑜和诸葛亮,后世也有“一时瑜亮”的成语流传下来。但是大家可能并不知道,周瑜和诸葛亮并不像演义里面一样为了两派的利益相互勾心斗角,在真实的历史上两人就只是惺惺相惜的知音好友。熟悉演义故事的人都知道,在曹操大军压境的时候,诸葛亮一叶孤舟入东吴,在大殿之上舌

  • 赵国被灭,罪魁祸首是廉颇和赵括?廉颇大喊冤枉,可别被谣言误导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韩国以上党郡十七座城池为代价求秦国息兵,上党郡郡守冯亭不愿,自己则跑过去以十七座城池诱饵求援赵国。.赵国抵不住诱惑,插足了秦韩两国战争,这一做法惹怒了秦国,遂即将矛头对准赵国。赵孝成王自己作死,惹火上身,这也是长平之战的导火线。[var1]廉颇对赵国只有贡献

  • 三国曹操为何偏爱人妻?可能是受到这个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三国的豪杰,人们都十分喜欢曹操的快意恩仇,行事缜密,杀伐果断,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枭雄。这样使得当时天下出名的文人武将都愿意死心塌地的跟随,不过人都是有毛病的,曹操也不例外,三国曹操偏爱人妻的嗜好让人不能接受。在曹操攻打吕布时,关羽就找到曹操,表示自己看上了吕布手下秦宜禄的妻子,所以就让曹操攻破城之

  • 武则天退位时,群臣皆喜唯有此人痛哭不已,一年后没哭的人全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武则天为啥退位不到1年就死了,武则天要抽多少次才能抽到,武则天秘史mv免费看

    然而,在这欢腾的人群之中,唯有一人痛苦地低头哭泣,而这位痛哭流涕的人便是当时的宰相姚崇。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年后,那些没哭的人全死了,而姚崇却安然无恙,这是为何呢?姚崇,出身寒微,却才华横溢。他在武则天时期因其才学和忠诚而得到重用,历任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尚书左丞等要职。当时,许多人都知道,武

  • 刘备死前留下3名猛将,可保蜀汉不灭,可惜2人死于诸葛亮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都说蜀汉缺人才,其实这话并不完全正确!蜀汉好歹也有上百万的人口,这么多的人口里面,怎么可能选不出几个人才?这不符合常理!就说当年刘备去世前,他就留下了3大猛将,但凡有一人能够被重用,那么蜀汉就不会轻易灭亡!遗憾的是,刘备留下的这3大猛人中,竟然有2个都被诸葛亮搞死了!一、李严李严本是刘璋的手下,刘备

  • 东汉末年的一位宦官,皇帝喊他为“父亲”,曹操曾想刺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是否真刺杀过董卓,宦官黄皓,曹操的干爹是宦官

    一具体来说,张让少年时在宫廷中做事,汉桓帝在位时,张让任小黄门。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汉桓帝刘志去世,刘宏被外戚窦氏挑选为皇位继承人,于建宁元年(168年)正月即位。汉灵帝即位后,张让这位获得了重用,被封为列侯。张让与曹节、王甫等人内外一气,威名很大。当然,宦官祸乱朝政,成为百姓的祸害。光和七

  • 东晋自建国后便不断内讧,刘裕为掌握权力而大开杀戒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东晋自建国以后,其实一直处于内讧状态中,原因无他:各股力量争权夺利,呈现出各大家族相互制衡、轮番掌权的现象。最初,晋元帝司马睿能在江东站稳脚跟、建立东晋,出自顶级豪族——琅琊王氏的王敦、王导兄弟居功至伟,他俩一个在荆州镇守,掌握长江上游兵力,另一个在健康城担任宰辅,位居军政要职的同族子弟更是不胜枚举

  • 刘备一生失误:错信一小人,忽略一草包,高估一兄弟,低估一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俗话说的好“得民心者得天下”,可是也不尽然。三国时期,刘备和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刘备由于有着一颗仁义之心,所以备受百姓的爱戴。因此,有很多人前来投奔刘备,他虽然知人善用,这一生却也有过很多的失误,致使其没能夺得天下。错信一小人:吕布吕布出生年月不祥,他是东汉末年的名将,最先在丁原的手下效力,此后又成

  • 看看正史记载就知道,三国真正的猛将,只有这“三个半”!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导语:三国作为非常混乱的一段时期,在长达100年的战乱史中涌现出了非常多的谋臣武将,三国演义里面也用艺术的形式表达了出来。比如才华横溢的周瑜,奇谋无双的郭奉孝,智冠天下的诸葛亮,他们都以自己逆天的智商辅佐君主成就霸业。在比如人中吕布,手持方天画戟坐下赤兔马可以披靡天下任何诸侯,赵云白马银枪而且怀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