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平天国曾给各省“改名”,一个比一个搞笑,你家乡被改成啥了?细数广东人那些奇怪的饮食习惯

太平天国曾给各省“改名”,一个比一个搞笑,你家乡被改成啥了?细数广东人那些奇怪的饮食习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238 更新时间:2024/2/7 0:29:26

主持太平天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是洪秀全的族弟——干洪仁玕。此人曾在香港居住多年,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有所了解。他所写的《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但因为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思想和阶级条件,所以未能实现。总体来说,洪仁玕想法很好,但却缺乏可实施性。同样的,他在主持太平天国的行政区划改革时也一样不切实际。

清朝原本设“省、府、道、县”4级,太平天国改为省、郡、县3级,并将原先的22省改为25省。

在太平天国所管辖领域内一律实行避讳制度。 “南王”冯云山,在他所管辖的地域,但凡是涉及到“云”和“山”的地名统统需要改。云南、山东、山西,分别被改成了“芸南”、“珊东”、“珊西”。

“西王” 萧朝贵所管辖的地域,贵州省则为了避的讳,改名为了“桂州省”。广西改为了“桂福省”( 福字的“示”字旁还必须变成“衣”字旁)。

为避讳 “北王”韦昌辉,武昌改为五仓。

不知是与太平天国哪位王的“江”字重了,浙江、江西和新疆三省,于是江西变成“姜西”、浙江成为了“浙姜”,新疆改为了“新姜”。

改得浓浓的蔬菜味,还有台湾加了个草字头变成“苔湾”,云南加个草字头变成了“芸南”。

为了体现与清朝对抗到底的决心,太平天国还把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直隶省改为“罪隶省”,而天津的“天”也因与太平天国的“天”相同,于是被改为了“添津”。 奉天省就变成了“奉添”。

黑龙江省则被改成了“乌隆江”, 四川改“巴蜀”、大连改“滨城”、乌鲁木齐改“迪化”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竟成了唯一一个“因祸得福”的城市,由于太平天国建都南京,所以南京也被改为了“天京”。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领袖,为了与以往的“皇帝”区分开,他自称“天王”,于是“王”成了最尊贵封号。此外,洪秀全本名洪火秀,为避免与上帝“邪火华”之名产生交集,他又改名为“洪秀”,后来又改为“洪秀全”。所以说,洪秀全从根上就十分在意“名讳犯忌”的问题。就这样,只要是太平天国占领的地区,洪秀全不允许有人姓洪,所以他们不得不改姓为“童”。姓“王”的人就要改姓“黄”。

事情还不止于此。在太平天国统治区,连 “君”、“王”、“臣”、“后” 、“主”、“督”这样的字,也因为代表了尊贵和权力,居然也成了避讳。“君”字要用“上”来代替,“臣”字要用 “下”来代替,“天后”改“添後”、“天厚”。不但这些尊称是避讳,连“京”、“都”、“宫”、“阙”、“殿”、“府”这样贵族、官员居住的地方,也不许在文字中直接提起。

很多从北方来的朋友

对于广东的饮食习惯

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比如:

“你们广东人,吃饭前为什么要涮碗?”

“为什么广东人吃饭一定要有青菜?”

其实呢,

广东人喜欢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讨些吉利,

引得大家一天都开开心心的。

吃饭是人生大事,年年月月流传下来的习俗,

自然讲究就会比较多。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

广东人那些看起来“奇怪的”饮食习惯~

1

吃饭必须有青菜!

说到广东和北方饮食习惯的差异,就不得不说广东人吃饭必须要有青菜了!广东人吃啥最后都爱带点绿色,很多北方的朋友实在难以理解。

曾经网友还因为吐槽南方人爱吃青菜,上了微博热搜,还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疯狂跟帖。

如果说“广东人吃福建人”听上去还怕怕的,那么吃青菜是怎么了?我们不过是每一餐都必须点一个或者几个绿色的叶菜而已,这也人畜无害嘛。

北方人喜好吃肉,所以点菜的时候青菜可有可无,而广东人喜清淡,吃饭最后必定要点个青菜,一个不够再来一个!

生菜又寓意“生财”,是广东人最喜欢吃的青菜之一。北方的朋友来广州玩,点完菜后一定要装模作样地说:“再加个生菜啦,白灼”,这样才算是真的融入了这座城市。

不过,论起广东人奇怪的饮食习惯,那可不止爱吃青菜这一项,饭前还有一项仪式感超强的全民运动!

2

饭前要用开水涮碗

那就是!饭前必须用开水涮碗!不用开水烫下碗,这饭就没法吃了!

在广东,饭前用开水涮碗,已经成了一种全民共识。不管大排档还是星级酒店,甚至开在外省的广东酒楼都有这样的传统。

但这个广东人眼中神圣的仪式,在北方人看来可能有些奇怪,而且很容易引起服务员的吐槽:“我们的碗筷很干净!”

其实,用热水烫碗是源于广东的茶文化。在我们看来,不烫涮碗筷就吃饭,总感觉哪里不太干净。只有当手感受到餐具的温度的时候,才能定下心来吃饭。

所以以后在广东吃饭,看到桌面摆一个小玻璃盆,千万不要以为是用来洗手的,那是用来收集洗碗水的!

3

碟子用来装骨头

北方朋友到广东吃饭,还有一个差别很明显的习惯!北方人在餐厅吃饭,都是用碟子装菜吃的。

可是广东的碟子都是用来装骨头,广东的餐桌上,碗筷套装有两个碗、两个碟子、一个杯子,一个勺子,这都是拿来干啥的?

其实,一个碗是拿来喝汤的,一个是拿来盛饭的,碟子是用来装骨头的,杯子是用来喝茶的,喝酒还要另外拿杯子。而北方的碗就是盛饭的,杯子是喝酒的!

说到底,我们大广东就是两个字,讲究!

4

宁可食无肉,不可食无汤!

饭前必定喝汤!广东人吃饭前必须要先喝老火靓汤,这在北方人看来:先喝汤不就很容易饱肚子?后面的菜怎么吃得下?

但无论如何,老火靓汤是每个广东人的饭前必备,广东人对于煲汤的热情,在一些外地人看来,已经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哪怕吃快餐,也不忘点个靓汤。大家都相信,最大的营养,就在文火慢炖的汤里。

至于北方的紫菜蛋花汤等等,在广东人眼里,根本不叫汤.....

你如果到广东人家作客,他们一般会招待你煲好的汤,如果是炖的汤,那么应该是很隆重的。

5

无鸡不成宴

广东人的餐桌上除了汤之外,还有个少不了的座上宾客——鸡。在广州,你随便走进一个餐馆,无论是广州酒家类的老字号,还是大排档,只要有广州人,这桌上就一定有鸡:豉油鸡、白切鸡、姜葱鸡或者盐焗鸡……

如果你问广州人为什么桌上一定要有鸡,他一定会笑呵呵的回答你“因为好吃咯”,然后内心暗暗骂一句“哩个人系咪痴线来噶”。

但是北方人就很不能理解广东的白切鸡,就不能好好把鸡肉弄得色香味俱全吗?脱这么光真的会没味道吧?还是更喜欢北京的炸鸡、小鸡乱炖~

6

早上叹早茶

虽然,广东的茶文化如今已经发扬到全国各地了。但是,早上叹茶这种事情,在很多北方人眼里仍然是难以理解的。更不用说,早上6点就起来排队叹茶的,那更是无法理喻了。

早晨六七点,全家老小走进茶楼,围坐一桌饮茶。也有老人家点上一盅两件,便拿着报纸,慢悠悠地看一上午。

叹早茶,就跟吃饭睡觉一样,早就成了广东人的生活习惯。

7

凉茶当饮料

广东的凉茶,可不是指放凉了的茶,而是用中草药熬出来的植物性饮料,相当于北方生病时才喝的中药。

而广东人天生敢闯敢拼,而且“爱吃苦”。越是苦的凉茶,大家就越觉得效果显著,对身体有好处。

所以,在广东,几乎人人都把凉茶当饮料喝。

8

吃鱼忌翻鱼

除了饮食习惯上有差异,广东人吃饭也讲究吉利。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广东是沿海地区,且内河众多,很多广东人家都保留有渔民习俗。而渔民一般都比较忌讳翻船,所以在广东吃饭,鱼吃完了一面,也不要翻鱼。

相传,吃鱼翻鱼会引来翻船之灾,后来引伸为所有不好兆头的开端。

那在广东吃饭夹鱼的时候,怎么才能方便地吃到下面的肉呢?

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先吃干净上面的肉,再从鱼尾处开始将鱼骨提起,分离出下面的肉,再慢慢吃。记住了哦!

9

筷子不可以插饭上

筷子,这个就是吃饭的一种工具。但是在广东,筷子的使用也有一些迷信说法。

如果你和朋友吃饭的时候,把筷子插在饭上,一定会被广东朋友揍。小时候每逢过年过节,家里都会给老祖宗准备一份饭菜,然后把筷子插在饭上,就好像是上香一样。筷子插饭上,寓意祭奠死人,是很不吉利的。

在吃饭时如果中途要放下筷子,最好放在桌子上,或者放在筷子托盘上。如果插在碗里,就会让人觉得你不尊重人,朋友都没得做了。

10

不能用筷子敲碗

还有一个是,在广东吃饭,即使很饿,也不能用筷子敲碗。

你可能会看到调皮的小朋友用筷子敲碗,发出“哐哐哐”的声音,马上就被大人制止了。

因为广东人认为敲碗寓意不吉利,叫花子才会敲碗,用筷箸敲碗会使家族走向衰落。就连筷子掉在地上,也要附带一句吉利话:“筷乐”。打碎了碗就要讲:“碎碎平安”。

11

“食饱”,不是“食完”

另一个迷信的说法是,吃饱饭不说“食饱”而不说“食完”。因为在广东,“食完”有“人生最后一餐”的意思,是比较晦气的表达。

12

敬酒忌高过他人

广东人比较谦虚内敛,敬酒的时候,也尽量将自己的杯放低过对方,以示敬意。如果双方都抢着放低酒杯,那就各自碰碰台面以示平等。

这个习俗其实很好理解,敬酒或回敬时酒杯高过对方,说明你目中无人,自恃高高在上,是对人不敬的行为。

以上只是我总结的

一些比较明显的饮食习惯差异。

广东人“民以食为天”,

还有很多饮食文化,

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更多资料资源,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诗人借酒将歌姬拉出宴席,为何好友纷纷贺他一举三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唐文宗太和七年,李家的宗室之地李翱,被任命为潭州刺史,李翱是李家少有的文学家、哲学家和诗人,著名的“云在青霄水在瓶“,就是出自他的诗句。李翱每到一个地方,都喜欢喜欢结识当地的名人和士人,经常会在家中设下宴席,招待各位宾客。一天,他请了潭州一些较为有名的人物,一起创作诗词歌赋,为了让宴会更热闹,他就请

  • 唐朝时期,契苾家族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什么导致契苾家族走向衰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贞观十四年,何力为葱山道副大总管,率突厥、契苾数万骑讨伐高昌,高昌王途穹归降。龙朔元年,契苾何力被任命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与苏定方、肖嗣业、任雅相等率汉、胡兵水陆分道进击高丽,何力率兵乘冰渡河,鼓舞了士气,一举攻破敌阵。龙朔二年,为铁勒道安抚使,平定九姓之乱。仪凤二年,契苾明接替父职征讨吐蕃。仪凤三

  • 一丑人高中状元,因相貌被刁难,却答出乾隆对子赐探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十大科举落榜名人,因长得丑而被降为探花的状元,海南探花张岳松

    这个才子就是著名的刘凤诰。刘凤诰,字金门,家里是江南世家,从小家境殷实。刘凤诰就是现在所说的“别人家的孩子”,家里很注重对刘凤浩的培养,琴棋诗画、文武兼修。特别的对对联,刘凤诰简直就是信手拈来。刘凤诰稍微大点,已经是当地有名的大才子了,人人都知道他有才学,当然官府也不例外,但是因为脸上的疤痕始终没有

  • 《唐朝诡事录》:不一样的大唐,特殊的感觉与探案体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卢凌风的扮演者是杨旭文,他的古装剧我是第四次看了,印象最深一次是看他参演的《钟馗捉妖记》,一个大男孩的感觉。这次感觉完全不一样,很沉稳了,变得成熟稳重了,虽然刚开始觉得这个角色有点傲气,但是看下来感觉他在案件中慢慢成长了,办事也更加干练。苏无名的扮演者是杨志刚,他参演的电视剧我非常熟悉,代表作耳熟能

  • 九品官人制和三省六部制,唐朝官员的品级高低划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三省六部制是指中央政府设立的三个省(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和六个部(吏部、礼部、户部、刑部、兵部、工部),每个部门都有不同的职责和权力。唐朝官员的俸禄也是按照品级高低来划分的。九品之中,品级越高,俸禄越高。例如,九品正一品的俸禄是每年2000贯,而九品员三品的俸禄只有每年50贯。此外,唐朝官员还可

  • 一朝天子一朝臣?李卫是雍正心腹,乾隆却十分厌恶!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雍正登基后,大力改革吏治,改革赋税,处理西北军事。最终又开创了一个雍正王朝。其中他在位期间三大心腹给予了他很多的帮助,也让他在万难中得以改革成功,这三人就是年羹尧、李卫、田文镜。大家比较熟知的就是李卫,那么在雍正去世后乾隆又是如何对待李卫的呢?李卫出生于康熙年间,家里条件比较富裕,但是读书不好考不上

  • 清朝第一美人有多美?黑白照片都难掩盖其姿色,却被慈禧操控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直至晚清时期,照相机传入中国,留下了不少珍贵的老照片,这才让我们看到了满清第一美人的真正影像,即便是一张模糊的黑白老照片,也难掩她清纯动人的容颜,她就是庆亲王的女儿四格格。 出身贵族却成为父亲的青云梯 庆亲王奕劻是晚清政局上举足轻重的“铁帽子王”,其精明干练的为人吸引了慈禧的注意,此时的慈禧正在与恭

  • 唐朝高僧自称皇室后人,60年间容貌无变化,史料记载他活到290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曾有一位耄耋老人亲口承认,他见过这位僧人幽居寺庙六十多年,然而面貌体态竟无丝毫变化。最神奇的是,这位高僧极其喜欢为他人预言祸福,而且从无差错,实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那么,他究竟有怎么样的故事呢?一、前言公元978年,宋朝有位高僧博览群书,佛经圣典无不精通。宋太宗久闻他的盛名,便册封他为“通慧大师”。

  • 唐朝状元奉旨出塞,慰问将士,途中写下一首诗,不料成千古名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后人多知他是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却不知他的边塞诗也是佳作不少。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的一首千古名作《使至塞上》。《使至塞上》王维 〔唐代〕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目前来说,对于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表达的主旨,还存在歧义。一种说法

  • 大清继皇后:乌拉那拉·如懿、辉发那拉·淑慎,历史上最真实的是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12位皇后一览表,辉发那拉·淑慎的女儿,辉发那拉淑慎御舟遇难

    继皇后的出身:《如懿传》中的如懿,乃系雍正皇帝原配嫡后——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的侄女,而且同皇四子弘历青梅竹马、暗生情愫。而《延禧攻略》中的淑慎,为辉发那拉氏,外戚背景非但不强,甚至还处于八旗家族的中下游水平。不过如懿和那拉氏皇后还是有一个小出入。如懿的全名叫做乌拉那拉·如懿,而历史上的继后则是辉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