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和珅家被抄后,房子去哪了?

和珅家被抄后,房子去哪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366 更新时间:2024/2/29 13:17:55

乾隆四十一年时,刚刚晋升为内务府旗兵总管的和珅来到了什刹海“物色”宅地,和珅并非是要买宅子,而是在平地建立起宅子,这一年的和珅意气风发,或许内务府里的一个总管并不算什么,但和珅才26岁,乾隆更是对他颇为看重,他自知前途无量。

也是在这次考察下,和珅选中了一大块“宝地”,这块宝地,正是如今北京著名景点“恭亲王府”的所在地。

年轻时的和珅,并不贪婪,他担任乾隆的侍卫多年,为人处事一直小心翼翼,因为他是靠着皇恩一飞冲天的,所以他深谙不能得罪乾隆的道理,期间有多少大官、贪官想要巴结和珅,为的就是让和珅能在乾隆面前美言几句,和珅一律当作没听见。

也是这种克己的秉性让乾隆越发看重和珅,于是在乾隆四十五年时,乾隆下诏让自己心爱的十公主和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缔结“娃娃亲”,这个安排对和珅的地位而言,可以说是比给和珅安排任何官都要来得实在,世人皆知,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的最爱之女,既然选了和珅一家作为“驸马”,那么这一家的前途必定不差。

和珅从奴才晋升为了“亲家”,虽然平时仍旧自称为奴才,可与一般的奴才却有大不同。

比如乾隆开始考虑和珅的“钱袋子”里有没有钱,住的房子够不够体面,因为和珅还是他宝贝女儿的家公,按理来说,固伦和孝未来的生活过得如何,完全取决于和珅的生活水平。

所以乾隆四十五年时,乾隆派和珅跟着刑部侍郎喀宁阿到云南“彻查”云贵总督李侍贪腐一案,在和珅归来后,乾隆下令将李侍尧的部分财产和在京城的房子割让给和珅,也是在这次“贪腐案”中,和珅第一次完成了大型的贪污,这一切乾隆不可能不知道,不仅知道,而且还是乾隆刻意培养的。

丰绅殷德与十公主订亲后,和珅开始给“和第”加料,继续打造成豪华的公主府,此前和珅装修位于什刹海的这座新宅,规格只能以二品大员的上限来安排,但有了公主这位儿媳妇,和珅有资格将新宅的规格提升到“多罗郡王”的规格,而十公主又不是一般的公主,所以和珅的新宅,本质上要比一般亲王更豪华。

给新宅加料,又花了和珅六年的时间。

要知道,古代的建筑不是什么高楼大厦,更没有复杂的水电入户,所以只要人力充足,修起一座宅子的时间其实是不长的,而和珅的这座府邸前后投入了近十年的时间,可见这座府邸的含金量多高。

乾隆五十四年,丰绅殷德和十公主如约成亲,两人虽是政治联姻,但本来也是青梅竹马,感情一直很好,十公主嫁入新宅时,带的嫁妆和家具、珍宝都是当世一绝,于是和珅的大宅开始成为了公主府,也是著名的“和府”,再加上乾隆动不动地赏赐,和珅的宅子就成为了当时的“明星豪宅”。

而和珅后来做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他继续贪腐,对钱财和权力不断追求,和珅的家里成为了他的藏银地,这里面到底有多少地契、白银、古玩等等价值不菲的东西,没人知道。

也是这个时候开始,大家开始讨论起和珅这座宅子的风水,胆小的人就说这座房子格局远远胜于京城的其他宅子,所以和珅风生水起,而胆大的人直接就说,和府共用了京城的“龙脉”,当时京城有两条龙脉,一曰土龙,这是北京的中轴线,二曰水龙,刚刚好就被和珅压住了。

这种言论对和珅的“打击”还是很大的,因为在乾隆禅让皇位后,嘉庆也着实被和珅压了一头,朝廷百官不听嘉庆听和珅,嘉庆对和珅早已经恨之入骨,所以在乾隆驾崩后,嘉庆紧接着动手弄死了和珅。

和珅一倒,嘉庆吃饱。

关于抄和珅的家到底抄了多少钱,这个问题在历史上根本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有的大清官员在日记里写八个亿的白银,写得世人对和珅的倒台拍手称快,这很有可能就是夸大事实抹黑和珅的,也有人在日记里写没那么多,就几千万而已,这可能是和珅的党羽之一,唯恐惹火上身。

但不管多少,都被嘉庆吃了,而且嘉庆表示确实吃得很饱,和珅是击败白莲教起义的重要人物,因为和珅把自己的财产全“贡献”出来了,当然啦,他自己是不愿意的,嘉庆也不可能感谢他。

说回宅子,因为宅子是搬不动的,而且里面还住着十公主和驸马,虽然嘉庆痛恨和珅,但对于妹妹,嘉庆也是疼爱无比,于是在十公主的求情下,丰绅殷德活了下来,于是两人还在这座宅子里住了一段时间。

可没过多久,就有人“盯上”这座宅子了,他就是乾隆的十七子:庆郡王永璘。

出于培养自己的势力,也出于对弟弟的照顾,嘉庆将和珅的宅子赐给了永璘,而可怜的妹妹只能是搬出去住了,关于这件事情,永璘到底有没有拒绝过,十公主到底有没有反抗过,历史的细节我们不得而知,但站在嘉庆的角度来说,一个能参政的弟弟总是比一个只能当花瓶的妹妹有用得多。

自此,和珅的府邸开始变成了“庆郡王府”。

大清的历史也由此转入了“中下半段”。

永璘入住新宅,其实是占了大便宜,因为他享受的是和珅与十公主多年的“经营”,说白了,就是和珅贪污来的钱,乾隆偶尔给的赏赐,一部分都融入了这个宅子,而这个宅子现在到了永璘的手上,永璘相当于一点骂名都没背负,就享受了乾隆与和珅一起打造的豪宅。

而永璘这个人的表现中规中矩,总的来说还算是受到了嘉庆的宠爱,嘉庆二十五年,永璘病重,嘉庆看出弟弟只剩一口气了,便给他晋升为亲王爵位,不久之后,永璘在这座宅子去世,而继承永璘爵位的,乃是他的第三子绵愍,也就是跟道光是同一辈的。

绵愍跟他的父亲一样,没什么太突出的才华,做事中规中矩,有着大伯和堂兄弟的介绍,先后担任了镶黄旗汉军都统、正红旗蒙古军都统,最高担任内大臣之职,他本身又还是庆郡王,所以地位还是很高的。

可绵愍有一个巨大遗憾,他没有儿子可以给他传承家产和权力,所以在绵愍去世后,道光皇帝安排了乾隆第八子永璇的孙子:奕彩继承庆郡王的爵位并且继承庆王府。

其实永璘不是没有其他儿子,但道光就是没让永璘的其他儿子继承郡王之位,行为很古怪,可也没人会反对。

奕彩成为了庆王府的新主人,可奕彩这个人有点“狂妄”,他继承庆郡王爵位后自认为尊贵无比,还想着逾越一切规则,在他母亲去世服丧期间,奕彩竟然还纳妾生子,这件事可谓是冒犯了大清最痛恨的底线,所以奕彩立即被废掉了庆郡王的爵位,回到了自己的本支。

既然又废掉一个,那么又得继续找人来住这个宅子,而之前没有选永璘的后裔本就说不过去,现在必须得回到原来的传承轨迹,于是永璘的五子绵悌又成为了庆王府的新主人,但要注意的是,绵悌不再是什么庆郡王了,他的爵位只是镇国将军,朝廷找他住进庆王府,只是为了让他给永璘祭祀罢了。

所以绵悌在宗室里是个“小透明”,可他又住那么豪华的宅子,这种反差的生活大致是痛苦的,过了七年,绵悌也去世了,而他没有生下孩子,庆王府又得麻烦朝廷另外找人来住。

于是这就轮到了永璘六子绵性这一脉,绵性的儿子奕劻,成为了庆王府新主人。

其实奕劻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厉害的,能力比起奕䜣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奕劻最初只是一个“镇国将军”的爵位,如果再过两代,他的后代们就只是稍微沾点皇族血统的普通满族人而已,可奕劻很努力,在咸丰、同治时代逆袭为了铁帽子王,重新恢复了“庆亲王”的爵位。

可那也是后来的事了,在道光年间,奕劻还是要给道光的儿子让路,道光二十九年,奕劻被“赶出”了庆郡王府,奉命挪窝,而庆王府则是被道光的爱子奕䜣住了进去,因为奕䜣后来是“恭亲王”,所以和珅的宅子又变成了“恭王府”。

恭亲王奕䜣是个人才,在能力上比起兄长咸丰要强不少,但咸丰这个人很怕死,猜忌心理也很重,因此经常打压奕䜣,可在打压的同时,什么谈判、打仗等等重要国家大事又都交给奕䜣来处理,所以奕䜣就这样成长起来了。

在辛酉政变后,奕䜣成为了整个大清数一数二的人物,即便后来被慈禧架空了,可奕䜣德高望重,什么人都要给奕䜣几分薄面,所以奕䜣的生活也过得很殷实,富足之余,必然又修缮修缮宅子,恭王府因此越来越豪华,花园越来越美丽。

光绪二十四年,奕䜣去世,他的孙子溥伟继承了恭亲王的爵位,这是大清最后一位恭王府的主人了,在1912年北京变得局势紧张后,溥伟就想着“离开”北京了,所以在隆裕太后宣布大清逊国之前,溥伟拖家带口跑路了,只剩下狼藉的恭亲王府,一如当年和珅被抄家一般。

1912年二月,大清灭亡,除了紫禁城在协议内不去擅动以外,恭亲王府就不再属于朝廷了,而到底属于是爱新觉罗皇族还是民国政府,这个事情一时之间也说不清楚。

一开始,大清皇族觉得还是他们的,所以溥伟的弟弟们就回到了恭亲王府居住,这一住就是十几年的时间,直到1936年,包士杰“起诉”溥伟的弟弟溥儒,争夺恭亲王府的“所有权”问题,而大清的皇族根本不可能在这种问题上取胜,于是恭亲王府正式告别了满族人,成为了辅仁大学的校区。

不久后,恭亲王府被改造为“女子校区”,当时称为“女院”,同时期的大多数王府其实都是同样的命运,纷纷被高校进行改造,成为了新的面貌,迎接了新的时代。

而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恭亲王府就以“学院”和“景点”的身份存在着,那句“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感慨不是夸大,乃是对这座宅子最中肯的评价,当年和珅踏入了这块空地,建起了宅子,将十公主迎进了门,此后都是关于贵族波折或欢乐的一生。

这里面从没有过普通人,而告别了旧时代,这里面坐满了普通人。

随着新中国的不断建设,周总理开始注意到恭王府的“历史价值”以及“观赏价值”,世人总觉得恭王府就是一座老宅,但周总理高瞻远瞩,深知这是半部清代史,加上很多清代的史学家都纷纷认为这里存在着大量“一手史料”,所以周总理在病重的时候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修好恭王府,并且开放恭王府。

这也是文化的力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个新的国家,新的制度打破了旧时代对普通人的封锁,假若在过去的时代,不论恭王府里的主人是和珅,还是永璘、奕䜣,普通人都无权拜访,就连在周围徘徊都是奢望。

而在新时代的力量下,普通人冲破了这道封锁,踏入了以往史书里大书特书的新天地。

恭王府如此成为了著名的景点,任何人都能到其中参观,或许和珅的痕迹已经抹去,但和珅的故事却在大家的心中,这座宅子经历了大清中后期大多数著名的人物,虽然大清已经落幕,余晖也已经暗淡,可故事还在继续。

是关于我们的故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始皇崩于沙丘,对于新生的大秦帝国,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210年七月丙寅,沙丘,残阳如血,远处的夕阳看上去格外圆润,鲜红,绚烂的晚霞在天空尽情绽放,青山,层林浸染在落日余晖中,飞鸟竞相归林入巢,寻找自己的归宿。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最后一抹晚霞被远山所吞没,大地开始陷入寂静,远山如墨,夜幕笼罩大地,寒意入侵,一双如老鹰般的眼睛,看着这落日,眼神沉静

  • “修武夺军”前后,刘邦韩信之间“被遗忘”的一次重大战略争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前204年4-6月,楚汉战争主战场上演了一次大规模决战,项羽在范增的建议下,向刘邦的“荥阳成皋-宛叶”防线发动猛烈攻势,最终取得攻占荥阳、成皋的重大胜利。在此期间,刘邦除了正面顽强防守,主要做了两大重要决策,一是请求彭越出击楚国后方,二是命令韩信张耳迅速率军从赵地来援。彭越由此主动进攻下邳、大破薛公

  • 1922年陈炯明叛变,北伐军55天4战翁源,为何最终没能救孙中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1922年6月16日凌晨,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导致孙中山退到广州海面的永丰舰上继续抗击叛军,这就是著名的六一六兵变。同时孙中山火速命令北伐军率师回粤戡乱。然而孙中山55天却没能等来北伐军的回师救援,要知道此时的北伐军正在赣南集结,准备攻打南昌。应该说,五十多天,正常情况下,北伐军回师广州,完全够了!然

  • 豪格的实力和能力均不如多尔衮,故无缘辅政王且被下狱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可就是有着如此强劲实力以及皇太极长子身份的豪格,却也在崇祯十六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后的那场皇位争夺战中败下阵来,不仅没有能够登上大清王朝最高统治者的宝座,就连被委以辅政王、与多尔衮平起平坐的资格都没有获得,以至于在此之后的豪格不断遭到了多尔衮的排挤与打压,并最终在顺治五年(1648年)的时候含

  • 马谡街亭之战的失败,导致诸葛亮北伐的失利,街亭究竟位于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马谡街亭失守冤不冤,马谡王平守街亭进可攻退可守,新三国马谡请求守街亭

    街亭是一个去往长安的最重要的一个地点,称得上是大家必争之地。不过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对于街亭的具体位置。大体上就存在着很多的争议,目前都已经出现了高达几十种说法。不过最为主要的是以下这四种,首先就是有人认为他位于甘肃省秦安县东北陇城镇的街泉亭。是根据众多的史书记载推论出来的,它位于陇山与关山的交汇地

  • 吴三桂向其承诺“绝不动手”,结果暴打人家15年,还断其后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为啥吴三桂能打八年,吴三桂的伤害有多严重,吴三桂打到哪了

    崇祯十七年(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上吊自杀。随后吴三桂打开山海关,迎清兵入关。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可从清初至今,人们一直把吴三桂降清的原因归为陈圆圆事件,但事实并非如此。早在崇祯十五年至崇祯十六年间,皇太极就曾数度致信吴三桂,许诺“分茅裂土”(即封王)。当时鉴于明

  • 汉朝从秦朝的历史上吸取了教训,以秦朝思想为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另一方面,汉初思想家反思前代历史的目的是探寻长治久安的治国之道,而秦为此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历史反思与借鉴的材料。汉人对秦切齿痛恨,故多言秦事,汉初思想家在痛恨之余,不得不冷静思考:秦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帝国为何在短短十余年就崩溃瓦解了?这些惨痛的事实中包含了哪些深刻的教训?同时,汉初的统治者也面临着严峻的

  • 她是康熙少年时的宠妃,排在众妃之首,真实身份是康熙的表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而正史上,康熙确实有过纳“姑”为妃的事,但此“姑”非彼“姑”,这个姑其实是康熙的表姑,在那个表兄妹都可以结婚的年代,娶表姑确实也算不得什么违背伦理的事情!更别说这个表姑还不是嫡系表姑。康熙的这个表姑,姓博尔济吉特氏。是孝庄太后堂叔的儿子的女儿,虽然说辈分是表姑,但其实是很远房的表姑!她可能是孝庄太后

  • 官渡之战时投靠曹操的许攸,为曹操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还是被曹操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曹操听从了许攸的建议,偷袭了袁绍的粮仓,导致袁绍的军粮变成了曹操的军,这样胜利的天平就从袁绍那边倾向了曹操这边。这一战使得曹操一举成名,实力大增。依据常理来说,曹操应该对许攸这个贵人保持无限的尊重和推崇才对,为什么曹操最后还是杀了许?其实,这和许攸是有着很大的关系的,要我说就是因为许攸这个人他太

  • “最美”的清朝格格:一生命运多舛,文静而优雅终生未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末代格格”本名“完颜童记”,又称“立童记”,属于满洲“镶黄旗人”。她的父亲立贤是军机大臣崇厚之孙,母亲则是贝勒毓朗“二格格”恒慧的女儿。立董记出身于名门望族,在众多的兄弟姐妹当中,她身材纤瘦颀长,眉眼精致,皮肤娇嫩白皙,堪称一位清秀漂亮的“格格”。从小受母亲及长辈的规训,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大家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