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灭掉六国之后,秦始皇为何唯独留下卫国?原因其实很简单

秦国灭掉六国之后,秦始皇为何唯独留下卫国?原因其实很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503 更新时间:2024/2/9 18:23:45

最近《大秦赋》大火,秦国这个千古帝国再次走向人们的视野之中。从春秋战国以来,各地战乱不断,天子形同虚设,诸侯兵戈相向,中原大地民不聊生。后来秦嬴政横扫六国,天下归一,很多人都认为战国所有的诸侯国都被消灭,强秦一统天下了。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战国之中还有一个卫国并没有被消灭,为何秦王要单独留下卫国呢?

[var1]

卫国的先祖是谁?那可是周武王弟弟康叔的后裔,所在的封地也是周朝要地,位处河南北部,那可是周王朝的门户。卫国作为拱卫周朝的重要诸侯,常常随着周天子一起平定叛乱,曾经也算是众多诸侯中声望比较高的。

[var1]

但是在东周时期,卫国国力逐渐衰败,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因为卫国国君无能,第二个原因则是地理位置的原因。卫国地处中心,要是中原大乱,自己四周肯定少不了战事,再加上狄人的袭扰,使得卫国常年不得安稳。

[var1]

为了保证自己不被卷入战争,卫国的对外政策也比较明朗,那就是谁厉害就认谁做大哥。当年魏国强的时候依附魏国,赵国强的时候依附赵国,秦灭魏时又依附了秦国。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来日益强大,经过六世奋斗有了一统天下的实力。整个横扫六国的过程虽然遭遇了不少顽强抵抗,但是都被秦军一一拿下,楚、赵、齐等强国都不是秦国的对手,横扫一个小小的卫国岂不是信手拈来的事情,但是嬴政却没有选择消灭卫国,这是为何?

[var1]

第一个原因是卫国小,不造成任何威胁。卫国从春秋战国以来基本上没有什么野心,历代君主想的不是如何扩张,而是如何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秦国统一六国的时候,卫国早早的投降了秦国,嬴政也妥善安置了卫国国君,宗庙保留。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淇澳》

第二个原因则是为了名声。卫国虽然国土不大,但是从来不和他国争锋,所以化繁盛,“盛产”君子。秦国横扫六国之后,觉得卫国很小,没有任何威胁,再加上卫国读书人比较多,不想被读书人嚼舌根,把自己的名声搞臭了,所以秦国并没有为难卫国。

[var1]

第三个原因就是卫国国君比较明智。以卫国之力,想要抵御强秦,那无异于痴人说梦,卫国国君很懂这点,所以早早降了,而且不再以王自居,先是把自己贬称爵,后来干脆称君。所以嬴政觉得,这个卫国国君想要的只是偏安一隅,没有多加为难。

[var1]

最终小小的卫国还是被秦二世给消灭了,卫国国君被贬为庶人。秦始皇从来没有想过要彻底消灭卫国,这也得益于卫国国军懂得自保。

当年国旗征集时,五星红旗仅获得15票支持,最后如何逆转中选的?

最高军衔家庭:她是中国首位女中将,丈夫是上将,父亲是元帅

古代士兵不打仗也吃饭,可为何一开战,粮草就不够吃了呢?

她曾与太监谈恋爱,被状元拒婚,唯一向现代舞鼻祖学过舞的中国人

周总理三问蒋介石,蒋介石坦白说:他是我的学生,是我下令杀掉的

《古风·秦王扫六合》、《淇澳》、百科资料等

题/秦国灭掉六国之后,秦始皇为何唯独留下卫国?原因其实很简单

文/鲸鱼

配图声明/本文所用图片均源于网络,侵删

盗用警告/本账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做伸手党!

更多文章

  • 秦国灭掉六国后,秦始皇是如何处置六国国君的?6人无一幸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赵王迁如果秦始皇消灭六国的顺序要按照个人的仇恨来排的话,赵国必定是第一位。秦始皇从小就生活在赵国,他的父亲是作为人质抵押在赵国,所以秦始皇在赵国受了很多侮辱,特别与赵王偃的关系非常糟糕。[var1]只不过秦灭赵国时,赵王偃已经死了,他的儿子赵王迁当政。赵王迁是一个昏庸无道的君主,赵国本就国力衰退严重

  • 宋太祖赵匡胤为何乱点鸳鸯谱:让功臣儿子休妻再娶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王审琦是赵匡胤的好哥们,当初陈桥兵变的时候他就和石守信一样心向赵匡胤,陈桥兵变后两人里应外合,控制了开封城内。 这样的好哥们,赵匡胤自然是要拉拢的,五代乱世皇位更迭频繁,皇室与勋贵结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就娶了后周世宗柴荣的小姨子符氏,赵匡胤的妹妹原嫁米福德,后来米福德去世由赵匡胤

  • 宋太宗赵光义制定重文轻武的国策,贯穿了整个宋朝,是否正确?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宋太宗赵光义从宋太祖赵匡胤手里接过政权的时候,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力量还小,根本没有抗衡大宋朝的能力,南方的几个残余政权,被赵光义很快消灭,结束了唐以后近60年的混乱局面,中原出现了太平,也应该到了休养生息的时候,宋太宗赵光义这时采取重文轻武的国策,还是蛮符合国情实际的,一时,出现了盛世繁荣,到了宋

  • 宋太宗二次北伐,举全国精锐部队,为何还被契丹杀得大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太宗第三次北伐,契丹的简介,老梁揭秘契丹

    赵光义在哥哥死后,马上收复了北汉,其意义重大,终于结束了中原地区多年的割据局面,中华大地终于回归一统。宋太宗赵光义好大喜功,为了名誉地位,在北汗收复之后,马上进兵燕云十六州。公元936年,燕云地区在后晋石敬瑭的妥协下,送给了契丹,至此中原大片领土无险可守。 且北宋都城开封同样是广大平原地区,游牧

  • 韩先楚营长等了2天2夜,激战5小时,全歼敌人,战后升团长!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韩先楚打鞍山和海城是哪一集,军长接韩先楚归队是哪集,旋风司令韩先楚东北战场

    韩先楚是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人,1930年,16岁的韩先楚带领家乡的十多个小伙子投奔了红军的游击大队,然后从副班长、班长、排长、连长到营长,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成长为优秀的军事指挥员。[var1]1935年9月中旬,长征到达陕甘苏区的红25军与红26、红27军合编为红15军团,军团长徐海东。国民党第6

  • 大明朝最雄伟的建筑,里面藏宝无数,光是点灯每晚就要64斤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永乐十年(1412年),朱棣下旨修建报恩寺塔,不过,修建工期超过了朱棣的预期,工程量惊人,前后花了19年,最为遗憾的是,朱棣生前并没有看到此塔的建成,直到他的孙子朱瞻基当皇帝的宣德六年才完工。如此巨大的工程,需要的人力自然非同一般,据史料记载,当时参与修建的人有10万之巨。参与报恩寺塔建设的主要是两

  • 春秋战国的四大奇人,商鞅都不能上榜,其中一位至今不知去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上商鞅真实情况,战国时期商鞅有后人吗,历史上真实的商鞅是怎样的

    在中国历史上,乱世总是奇人辈出,而追溯历史,最传奇的一段乱世想必还是春秋时期。在这个传奇的时代,有四人可谓是当时的精英人物,连商鞅都无力赶及这四人,有一人则是离奇不知去向。[var1]鬼谷子此人可谓是春秋时期的一大奇人,虽然他以纵横家身份示人,但是他头上却同时具备多重头衔。鬼谷子一书中便不只纵横之术

  • 大明朝最重要的财产,神秘的藏在了一个小岛之上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所谓黄册,就是全国户口的总清册。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令全国各府县编制黄册,方法是以110户为里,每里之中推选丁粮多的地主十人为里长,其余一百户分编为十甲,十甲编定为次序,轮流应役。甲中男子年满16岁的为成丁,成丁就须服役,至60岁才免。在每个十年里,各甲轮一次,为一周期。这样,每甲在十

  • 古代厕纸大盘点:汉代用竹简、明代用丝绸、民国最奢华用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古代各个国家的厕纸,中国古代竹简收藏推荐,东汉已有纸为何三国还是竹简

    在芒砀山汉墓中发现的一间两千多年前建造的厕所,边上有一堆小竹片,这就是古代的手纸。名字起的很文雅:厕简。将木片或竹片削制成三五寸长,打磨光滑就可以了。有点像没掰开的方便筷子,更像古代记事的竹简。《南唐书·浮屠传》说李煜帮和尚削棍,怕有刺便亲自用脸试爽滑度,“后主削僧徒厕简,试之以颊,少有芒刺,则再加

  • 孔子被弟子气得说了句“脏话”,流传到现在,成了老师们的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孔子随口骂的什么脏话,孔子是否对他的弟子行礼,孔子有句脏话藏了2500年

    [var1]有一次孔子和弟子们在谈论守孝这个话题,众所周知孔子是非常注重孝道文化的,所以对守孝这件事的看法一直非常认同。在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需要为父母守孝三年,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达官显贵都是如此。[var1]但是宰予竟然说只需守孝一年即可,连续在家披麻戴孝三年简直就是荒废时间,宰予的这番话可把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