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我们都知道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从而使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管仲在政治上曾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其观点的提出与后来孔子的先富后教的主张不谋而合。可见管仲思想的超前性。同时延续历史几千年的士农工商也是管仲所提出的。在军事上,大家肯定很熟悉一个成语——老马识途,此成语就与管仲相关。
[var1]
话说,管仲曾陪着齐桓公讨伐山戎,在讨伐山戎之时,迷路了,大军迷路极其危险。齐桓公当场慌了,而就在这时,管仲在军中找出几匹老马,让老马在前面领路,最终果然顺利地走出来了。可见管仲的智慧不是一般人可比的。在经济上管仲根据齐国的具体国情,发展渔盐业,从而带动齐国商贸业的发展。为了发展商业,他不遗余力,同样为了发展,他又不择手段。管仲曾经为了发展齐国商业,想出了一个办法,以政府的名义,组织了七八百位美女,去招商引资。这招果然奏效,促进了发展,但却极不光彩。这也成为后人对其评说的一个把柄。自从管仲做了这件事,他却成为了几千年妓院的祖师爷。当然这还不是管仲致命的缺点和污点。
[var1]
其最致命的污点,就是后人一致认为的管仲辅佐了一位曾经杀害其主子的仇人,大家都知道,齐桓公叫公子小白,而管仲原来的主子叫公子纠,两人是兄弟俩。然而在政治斗争中,管仲的主子公子纠被公子小白给逼死了。所以齐桓公就是杀害管仲主子的仇人,在当时主子被杀,一般有两条正义之路可选,一条是为主子报仇,二条就是随主子死。管仲不仅没有做到这两点,并且还为自己的仇人服务,这在当时,就是不仁,受到严重批判。
[var1]
所以后来孔子的徒弟子贡、子路都说管仲这人简直太缺德了,主子被杀害了,不但不为主子报仇,还为仇人服务,简直就是不仁。然而,孔子却对弟子的观点不以为然。孔子评价管仲在《论语》中曾有记载,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而受其赐。意思大家很明白,就是管仲给齐桓公做丞相,称霸诸侯,统一和匡正天下,带来的好处惠及现在。
[var1]
孔子还对其弟子说道,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意思是说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不使用武力,全是凭管仲的贡献。这是多么的仁啊,多么的仁啊。这里九指多次,据《左传》上记载齐桓公是十一次召集诸侯。
所以说,评价一个人要看到他的全面,不要片面的下结论。孰人没有缺点,孰人没有优点,但当优点大于缺点之时,还是一个所称道的人。孔子从长远评价管仲,管仲的光芒掩盖了他一时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