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书荐丨《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从夏朝到周灭商,跨度一千余年,重述华夏文明的萌生与转型!

书荐丨《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从夏朝到周灭商,跨度一千余年,重述华夏文明的萌生与转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69 更新时间:2024/1/22 17:08:39

《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

李硕 著

一頁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从这本书开中国史的阅读!“李硕中国史”开篇之作。

本书主要讲述华夏文明的萌生与转型。从距今四千年前夏朝(二里头文化)的出现,到三千年前商朝的灭亡、西周建立,时间跨度一千余年。

从新石器时代以来,华北地区形成了杀人献祭的原始宗教。第一王朝夏朝(二里头)也沿袭了这种人祭文化,并在随后的商朝登峰造极。周族僻处西部,本没有人祭传统,但他们曾投靠商朝,为商朝捕猎用于献祭的羌人。周文王因受到商纣王怀疑,被作为人牲拘禁在殷都,最后,文王的长子伯邑考被纣王献祭。文王学习了商人的易卦占算技术,发展出《易经》的卦、爻辞体系——记录周文王亲历和认知的诸多事件,最终目的是推算“翦商”的战略。

武王灭商后,曾模仿商人的人祭行为;武王死后,由周公辅政,彻底禁绝了人祭宗教,销毁了有关商代人祭的文献记录,并制造出一套没有人祭的理想化历史叙事,以及基于“德”的世俗政治与道德体系。

周公的这些举措,开创了新的华夏文明。五百年后,孔子编辑儒家“六经”,系统整理周公的理论成果。周公和孔子塑造了儒家学派,其影响一直持续到现代。

概而言之,本书借助考古材料和传世文献,梳理了上古人祭风俗产生、繁荣和消亡的全过程,以及人祭与华夏早期文明从伴生到分离的伟大转折,再现了古人(周人)为终结商朝和人祭风俗付出的巨大努力,使我们对华夏文明的起源有了全新的认知。

◎编辑推荐:

※界碑:从这本书开启中国史的阅读!“李硕中国史”开篇之作

※数学家的逻辑,文学家的想象

※用考古成果读懂玄奥文献,重构武王伐纣的历史认知

在传统的上古历史叙述中,商周易代的面目是模糊的。对于背后的细节,我们知之甚少。纣王“无道”的表现有哪些?商朝王室的贵族生活是怎样的?商朝人究竟是什么人?他们的日常生活与祭祀之间有何秘密?本书运用大量现代考古发掘的成果,对应甲骨文卜辞及《易经》卦象,将费解的言辞重新释义,为读者揭开了华夏上古历史中重要的一页。

※再现人祭与华夏早期文明从伴生到分离的伟大转折

第一王朝夏朝(二里头)沿袭了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杀人献祭的风俗,并在商朝登峰造极。周文王因受商纣王怀疑而被作为人牲拘禁在殷都,长子伯邑考也被纣王献祭。此后,文王发展出《易经》的卦、爻辞体系,并记录了周文王亲历和认知的诸多事件,最终目的是推算“翦商”的战略。

武王灭商后,曾模仿商人的人祭行为;武王死后,由周公辅政,彻底禁绝了人祭宗教,销毁了有关商代人祭的文献记录,并制造出一套没有人祭的理想化历史叙事,以及基于“德”的世俗政治与道德体系。

※发掘上古时代的人文精神,追忆华夏文明的启蒙熹光

向起源回溯,商周易代正是华夏新生的起点。这并非一次简单的朝代更迭。周朝所开启的礼乐文明,取代了商朝的鬼神文化;周公和孔子的人本主义,战胜了武丁与纣王的“宗教神秘主义”,为中国人的信仰奠定了基石。

※青年历史学家、《南北战争三百年》作者李硕重磅新作

李硕著有《南北战争三百年》《孔子大历史》等有影响力的历史著作;本书则深入上古史,用鲜活的叙述,深入探索了商人与周人的民族起源、信仰习俗、战争军事与日常生活,将故纸堆与遗址变成了生动的情节故事,用史料赋神话中的人物(姜太公、周文王、商纣王……)以血肉。

◎作者介绍:

李硕

青年历史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和清华大学历史系(硕士、博士),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历史地理研究。

著有《南北战争三百年》《孔子大历史》《楼船铁马刘寄奴:南北朝启幕战史》等,在《学术月刊》《历史地理》《敦煌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名家推荐: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作者以流畅的文字和专业的视野,从人祭开始,讲述了商朝的祭祀与战争为何有如此紧密的联系,以及殷周之变是如何发生的。

——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本书带有界碑性质——作者攀爬到了该研究领域的顶端,还将是同类研究和写作绕不过去的作品。同时,它还设立了一个出发点:凡对古典中国思想、信仰、伦理、心态、风俗,以及军事、政治、制度、规则有兴趣的研究者或普通读者,可以先从这本书开始你的探索。该部作品还是过往几十年社会承平和财富积累的结晶,让我们再次进入幽暗的历史通道前,一窥我们这群人何以如此,何以至今。它将予我们鼓励,认识自己,直面未来。

——刘苏里 万圣书园创办人

王国维之后,商周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已深入人心;而李硕则把这一重要性,形象生动地描画了出来。

——罗新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一部好的历史著作,不仅要数学家的逻辑,还要文学家的想象。由此观之,李硕的《翦商》,宏大处堂堂正正,细微处绵绵实实:详述了人祭现象在早期华夏文明的出现和消失,以及为什么“武王克商”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政权更替,更是华夏文明形成史上的里程碑式的革命。因此,我愿意以“商周变革”来归纳李硕的洞见:对于华夏文明而言,这场变革比两千年后的唐宋变革的意义更深、更远!

——杨斌 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西泠印社社员,《海贝与贝币:鲜为人知的全球史》作者

◎目录:

代序:我们陌生的形象

引 子

第一章 新石器时代的社会升级

第二章 大禹治水真相 :稻与龙

第三章 二里头 :青铜铸造王权

第四章 异族占领二里头

第五章 商族来源之谜

第六章 早商 :仓城奇观

第七章 人祭繁荣与宗教改革运动

第八章 武德沦丧南土 :盘龙城

第九章 3300 年前的军营 :台西

第十章 殷都王室的人祭

第十一章 商人的思维与国家

第十二章 王后的社交圈

第十三章 大学与王子

第十四章 西土拉锯战 :老牛坡

第十五章 周族的起源史诗与考古

第十六章 成为商朝爪牙 :去周原

第十七章 周文王地窖里的秘密

第十八章 《易经》里的猎俘与献俘

第十九章 羑里牢狱记忆

第二十章 翦商与《易经》的世界观

第二十一章 殷都民间的人祭

第二十二章 纣王的东南战争

第二十三章 姜太公与周方伯

第二十四章 西土之人

第二十五章 牧野鹰扬

第二十六章 周公新时代

第二十七章 诸神远去之后

尾声 :周公到孔子

后 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弟子集体批判政治家管仲,孔子以一人之力对抗众弟子,几句话完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孔子与徒弟讨论管仲,孔子评价管仲的作文,孔子对管仲的态度是

    [var1]我们都知道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从而使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管仲在政治上曾提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其观点的提出与后来孔子的先富后教的主张不谋而合。可见管仲思想的超前性。同时延续历史几千年的士农工商也是管仲所提出的。在军事上,大家肯定

  • 郭麒麟《赘婿》古代地位低下 姜子牙是最早的赘婿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郭德纲公子郭麒麟主演的电视剧《赘婿》,以虚构的武朝为时代,真实的江宁为背景,以搞笑剧形式来说故事。历史上有江宁,无武朝。这个武朝自然是臆造的,编导的目的是不让你对应明确的朝代,这样不局限某朝某代,可以任意发挥。【图1,《赘婿》剧照】郭麒麟扮演的宁公子,穿越来到武朝,成为苏氏布行小姐苏檀儿的倒插门女婿

  • 她,战国三夫人,枪术过人,嫁给表哥,十二岁生子,为家族做人质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阿松生于尾张国,其父在战争中牺牲,其母再嫁人,于是把她送给了姨夫——前田家收养,并被收为义女。从小在姨夫家和哥哥前田利家生活在一起。后,两人日久生情,在阿松11岁的时候,嫁给了哥哥前田利家。前田利家我们都是知道在其15岁的时候,就出仕织田信长,20岁时,因为枪术过人,被称为“枪之左”。[var1]婚

  • 武王伐纣后,商朝有25万人神秘失踪,据说东渡美洲,称霸美洲大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记载武王伐纣三个凶兆,关于商朝的最新考古发现,武王伐纣时经过哪些地方

    然而,当时商军主力十余万精锐正由攸侯喜统率大举进攻东夷,大军不及调回,而主力军10万人,林方、人方、虎方等部落的15万人,共计25万人,突然全部失踪,下落不明,成为殷商历史的千古疑案。那么这二十五万军民到底去哪儿了呢?这个问题大学者郭沫若先生给了我们一种值得思考的答案。郭沫若在与日本教授小竹文夫探讨

  • 孔子到底有几个老婆,为什么他会和自己的原配老婆离婚?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孔子几个老婆简历,孔子一生有几个妻子,孔子有多少个媳妇

    [var1]孔子所创始的“孔孟之道”成为了许多封建朝代的治国思想,其可谓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人物,但人们却甚少关注于孔子的私生活,孔子到底有几个老婆,为何他会和自己的老婆离婚却很少有人知晓。[var1]孔子自幼父亲早逝,随着母亲过着清贫的生活,但这也阻挡不住孔子的好学之心,因而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孔子在1

  • 他是姜子牙的后人,就因为2年没进贡,被周天子扔进锅里活活煮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齐哀公的身世其实蛮了不起的,他是姜子牙的后人。周朝灭掉了商之后,将功臣分封到了各个封地,作为异姓王。姜子牙就是被封到了齐国。按当时的国情来看,周天子的权利并不能随便插手异姓王各个诸侯内部的事务。而且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是一起打天下的伙伴,即使分封了,众人的关系也是比较亲密像一个大家庭。可是慢慢地发展

  • 孔子有儿子也有孙子,却没有老婆?孔子的老婆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资料记载与广为流传的故事中,鲜少有谈到孔子家人的,那么孔子的家庭关系是什么样的呢?很多人都知道,孔子的儿子是孔鲤,孙子是子思,却很少有听说孔子的老婆是谁,甚至有人认为孔子没有老婆。也有人说,孔子作为一名思想界的巨人,能够站在文化的顶峰,除了与他自身的学识和领悟能力有关以外,还与他背后的

  • 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为何墨家却在战国后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显学墨家,墨家三嫂和墨家三少,墨家为什么称为墨家

    [var1]而在诸子百家之中,墨家和儒家是当之不让的大学排,在当时,它们被人们并称为“显学”。比如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称墨家和儒家为“世之显学”,儒家核心人物孟子也曾说“天下之言,不归杨(杨朱,道家的激进派代表人物)则归墨(墨子)”,由此可见,墨家思想曾经在中国是何等辉煌。[var1]但是奇怪的是,

  • 他,战国唯一不败之将,一生七十六战,六十四胜十二平,未尝一败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吉川元春是日本战国第一智将毛利元就的次子,不仅有其父的谋略,更是兼具勇武之猛,因作战勇猛被时人称之为“鬼吉川”,可见当时对其惧怕之心。之后,他也成为了毛利家众多战将之中的头号猛将。[var1]吉川元春十二岁时,看到父兄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其也跃跃欲试,想和父兄一起杀敌。而父亲认为其太年轻了,所以拒绝了

  • 北宋时期,洛阳牡丹文化形成,洛阳牡丹受到追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洛阳牡丹的兴盛得益于士大夫们的推崇北宋时期,洛阳牡丹文化逐渐形成顶端创作者大宋趣史牡丹为花中之王,提起牡丹人们一定会想起洛阳牡丹,洛阳牡丹文化形成于宋朝。据统计,《全宋诗》有两百多首描写洛阳牡丹的诗,“洛邑牡丹天下最”“洛阳牡丹为天下第一”,宋朝人诗词中,洛阳牡丹天下第一的说法屡屡出现,可见宋朝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