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战争规矩:并非单纯的迂腐或礼节,是实在的利益行为

春秋战争规矩:并非单纯的迂腐或礼节,是实在的利益行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973 更新时间:2024/1/23 20:05:13

宋襄公因为遵循这个周礼,坚持不攻击半渡的楚军,导致自己战败负伤,并且因伤死亡,成为历史上的笑柄。宋襄公是真的迂腐,真的傻吗?

我们看春秋的历史,宋襄公虽然没有齐桓公晋文公的霸主地位牢固,但论五霸的话,宋襄公是排名前五的人选,至少前七名的位置肯定是有的,也是公认的五霸之一。

齐国、晋国、楚国和秦国都是典型的大国,宋国作为一个小国,并且是商朝后裔受备受歧视的国家,靠宋襄公混到这个位置,宋襄公能是傻子吗?

[var1]

这里首先要解释一下,在那古代长期“霸”和“伯”是通用的,当时的叫法是伯,伯这个字有长者、老大哥的意思。我们今天霸这个字代表蛮横霸道的意思出现的很晚,《水浒传》里揭阳陵三霸的时候才有我们现在的意思。

要解释这个问题的根源还是要回到西周初年。

西周实行分封制,以各个诸侯带着少量国人散布在各地分封建国,统治当地大量的野人。

国人虽然在人数上处于劣势,但是由于周公的宗法制、分封制、周礼、井田制等一系列制度建设,使得周天子与各个诸侯国形成了战略同盟,共同对付野人稳固自己的统治,而周天子成为整个系统的纽带。

各地的野人虽然人数众多,但文化和战略都处于分散状态,虽然反抗不断,但总体上处于不断被消灭和融合的不利境地。

从第一个层面看,周平东迁后,周天子的影响力大减,纽带作用急剧下降。野人的反扑有抬头的趋势,北方山戎、犬戎、白狄等蛮族不断进攻各个诸侯国;南方的楚人不服周的体系也开始北上扩张。

[var1]

所谓的春秋五霸就是在这个局面下崛起的:

齐桓公击败山戎挽救燕国,接着存邢救卫击败白狄,又南下制止楚国的进犯,并召开诸侯会议,在治理黄河、诸侯继承、通商等问题上达成一致。

宋襄公在齐桓公死后齐国大乱的情况下出兵齐国,平定齐国内乱,并召开诸侯会议维持齐桓公的盟约,打击楚国的北侵势头。

晋国与秦国的霸业虽然没有齐宋典型,但基本上也是围绕着这个逻辑进行的。而南方的楚国、吴国和越国相对不怎么讲规矩,是当时的非主流。

这里面的逻辑就是周天子不能维持局面了,强大的诸侯站出来替周天子维持局面,一方面抵御异族的入侵,另一方面维护内政,同时霸主的国家自然享有一定的特权和好处。所以被称为“霸主”或者“伯”,就是老大哥的意思,周天子是名义上的老大,霸主是实际上的老大,尊天子以令诸侯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

宋作为小国,国力本身不足威慑力不够,又要玩霸主这一套,只能在尊王上做文章以赢得中原各诸侯的支持了。如果玩横的玩阴谋,以宋的国力显然不具备这个条件,你阴楚国一次顶多一时得意,但楚发狠一次宋就完了。

宋襄公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当上的霸主,实力不够但是仁义够的。而且宋做到这个份上楚国还怎么好意思冒天下之大不韪灭宋?楚国真要灭宋也会面临诸侯的道德谴责和军事上的围攻。

宋襄公其实这个做法是政治上的极大得分项,不仅有利于下阶段跟楚国的和谈,这也是一个国家的道德资本,这种资本是无形而无价的。一直到战国时期,楚国想灭宋,墨子带着弟子嗷嗷叫就要跟楚国拼命。齐国贸然灭了宋国,很快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

而宋国这套“仁义”的做法为啥会有诸侯的认同呢?难道他们都说迂腐之徒吗? 其实想明白当时天下趋势道理就很简单了。

因为当时天下局势空前的混乱,各地的野人还没有摆平,各国少量的国人还要跟野人去融合内斗;边境的蛮族还在入侵,需要诸侯去驱逐,尤其弱小的诸侯国需要联合和大国的支持才行;而周天子已经没有这个能力维持局面,有个霸主出来虽然有自己谋利的成分,但还有很大的成分是为了天下的局面。

为啥春秋时期的战争没有那么残酷,这绝对不能用仁义这种幼稚的观点去解读。其实主要问题就是各个诸侯国内有庞大的野人群体需要控制和融合。

他们在边境问题上有矛盾,该吵架就吵架,该打架就打一架,但是核心的问题还是内部的国人与野人问题。边境问题只是局部利益问题,内部的野人问题才是生死存亡问题。

所以他们的战争都是低烈度的,决出胜负就可以了,打败的认栽吃点亏得了,战胜的有面子再有点好处就行了,也不会追杀到底。

因为他们的军队都是国人组成,你可以简单理解为都是贵族,他们都要回国内统治野人的。如果你把邻国的贵族收拾干净了,邻国的野人乘机崛起,再跟你本国的野人联合起来反对你,那绝对是血亏的买卖,所以邻国的贵族战败了是不能追杀到底的,因为他们是有共同的阶级利益的,这才是春秋时期战争讲礼仪的根本原因。

[var1]

到了战国时期,诸侯战争越来越残酷,国人与野人的融合也多了,所谓的变法其实就是解决国人与野人的隔阂问题,谁解决的彻底谁就最先强大。

所以主要国家完成改革后,国内的国人与野人矛盾解决了,他们再也没有顾忌,因为没有共同镇压野人的需要了。国人与野人打破隔阂成为利益共同体,消灭对方的国家占领其土地和人口大家都有好处,所以战争开始空前的惨烈起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代茶饮如何走向了边疆塞外?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约 3000 字 阅读需要 8 min唐代边疆游牧民族日常饮食多为乳制品和肉制品,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很高,少食维生素含量高的蔬菜等食物。茶作为一种饮品,有降脂肪、促消化的功效。回鹘、吐蕃、南诏等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原文化接触过程中,各阶层饮茶的风习逐渐普及,越来越依赖中原输入的茶叶以满足迅速增长的消

  • 古代名人智慧:信陵君矫借君命救赵难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七国纷争。秦国为了称霸天下,出兵攻打赵国,围困了赵都邯郸。赵国向盟友魏国求救,魏王派大将晋鄙率兵十万去救授赵国。但秦王派人威胁魏王,魏军于是驻在邺地观望。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因他的姐姐嫁在赵国,所以他数次向魏王请求发兵救赵,百般劝说,但最终无济于事,他只好再想别的办法。信陵君有个

  • 不良人:降臣是怎么得到杨贵妃手臂的?她到底活了多久?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这句话的信息量可太大了,要知道杨贵妃在唐玄宗时期就已经挂了,唐朝也早就已经覆灭了,就连覆灭唐朝的大梁也都覆灭了,那降臣又是怎么得到杨贵妃手臂的?这实在有点匪夷所思,所以就有粉丝认为降臣是在忽悠李星云,但更多粉丝却认为这是真的,并且对此提出了更多怀疑。如果降臣佑胳膊是移植杨贵妃的,那他身上其他部件会不

  • 流传较广的秦始皇画像是照唐代画作《历代帝王图》摹本推演而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始皇画像知乎简画,秦始皇简介,老梁说秦始皇完整版

    不过在不少史料当中,还是能够找到一些这方面的记载的,比如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国大臣尉缭是这样描述的: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有虎狼心。著名学者郭沫若对此问题也有过研究,在他的著作《十批判书》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挚鸟膺”应该是现在医学上所说的“鸡胸”,是软骨症的一种典型的特征

  • 如何从商鞅变法让大秦崛起!规划中华民族崛起的蓝图!走向世界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var1]商鞅三次见秦孝公,前两次都在讲述天下之道。一次讲述圣人之道,一次讲述王道!都被秦孝公给否认,但是最后一次传授霸道被秦孝公视为自己,简单总结来说就是攻防战略的革新。[var1]商鞅变法在防御方面,实行土地私有制。鼓励耕种,重农抑商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来管控国家生存根基的建设,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从

  • 北大教授韩茂莉新著《大地中国》:开启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壮游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4月7日,韩茂莉教授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唐晓峰、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陈晓珊,共同做客北京PAGEONE书店,以“只有理解地理,才能理解历史”为主题,为读者朋友们开启了一次跨越历史时间与地理空间的壮游。[var1]新书分享会现场历史文化发展的每一阶段都离不开地理韩茂莉教授早年曾先后师从历史地理学者

  • 经典历史故事:一只白麋鹿,却差一点导致了楚国的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梦归秋辰:第595期)公元前529年,楚灵王在乾溪流连忘返,蔡国大夫观起的儿子观从为了报杀父之仇,于是进入郢都杀死太子禄并拥立比作为楚国的君王。由于楚灵王平日倒行逆施,因此他的部下纷纷离开了他,楚灵王众叛亲离。最终楚灵王在山中飘零,然后他在心灰意冷中自缢而死。楚灵王后来楚国的君主之位辗转落在了楚平

  • 战国瑰宝青铜戈晒宝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var1]青铜兵器是古代青铜器收藏中的一大门类。“国之大事,在戎与祀”,在青铜时代,战争频仍,为了获胜,当时的贵族毫不吝惜珍贵的青铜,铸造了大量的兵器。虽然经历了战争和时间的消耗,但仍然有遗存。青铜戈即是其中的一种。在中国古代,戈是车兵作战用的一种最常用的、最重要的格斗兵器

  • 被称为“弱宋”,但经济发达,那么宋朝的经济为何这么发达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从根本原因上来看,这得益于宋朝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现在很多学者都认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并不是开始于明朝,而是始于宋朝。当时的国家内部农业、手工业、商业相较于前朝来说都有着明显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国家经济发展繁荣。除此之外,宋朝在对外贸易中也举得了优秀的成绩。疆域狭小虽然限制了宋朝经济的横

  • 历史人物 十六国时期后赵君主,后赵武帝“石虎”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早年经历石虎的祖父石(“勹”里面一个“背”字)邪,父亲石寇觅。石勒的父亲石周曷朱将石虎视为己子抚养。石虎年七岁时,有善相者曰:“此人貌奇有壮骨,贵不可言。”永兴年间,与石勒相失。[var1]永嘉五年(311年)十月,刘琨送石勒母王氏及石虎于葛陂,时年十七岁。石虎性残忍,好驰猎,游荡无度,尤善弹,数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