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有3大创举,其中一项领先世界1800年,我们至今仍在受惠

曹操有3大创举,其中一项领先世界1800年,我们至今仍在受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736 更新时间:2024/2/13 11:48:49

但其实,历史上的曹操文武双全,是个十分了不起的人物。他求贤若渴,效仿“周公吐脯”,年迈之时仍满怀豪情,写下了《龟虽寿》这样的千古佳句。

不仅如此,他在统治时期还曾创下三大举措,其中一项人们至今还在受益。

选贤任能

曹操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从小就因为身世原因受到了许多轻视,体会到了底层人民的艰辛。也正因为这样,后来曹操在用人时不拘一格,很乐意给那些出身不好,但有真才实学的人一个机会。

在曹操手下,有许多有名的大将来历都令人咂舌。就比如说名将张辽,张辽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追随在曹操身边的。

起初,张辽在雁门担任郡吏,后来时局动荡,张辽这个郡吏也没能做多久。离开雁门后,他先后追随了丁原、董卓和吕布等人

要知道,曹操和吕布之间可是结怨已久。建安三年,曹操亲自领兵征讨吕布。由于曹操在军事上的谋略过人,吕布不敌,只得被大军围困在城中。城外,曹操水淹城池,逼得吕布不得不现身。

抓到吕布后,曹操毫不犹豫地将他就地斩杀,随后便劝降了吕布手下的几名将领,这其中就包括张辽。在曹操劝降张辽之前,两人因为所处敌对的阵营,张辽还曾有过几次奉命追杀曹操的经历

照理说,曹操杀了吕布后,应该会把这个曾经想要杀了自己的“死对头”赶尽杀绝,要么就囚禁起来慢慢报复。

但曹操却做出了最危险的选择,给了张辽一个重新效力的机会。

曹操劝降倒张辽不是虚情假意地留他一命,从而博个惜才的好名声,而是真心地想要重用张辽,让他掌管东南重地。

事实证明,曹操看人的眼光确实十分毒辣。张辽武艺高强,经常和关羽一起作为先锋出战。

在合肥之战中,孙权有十万大军压阵,而张辽手里不过才七千多人。双方之间的兵力如此悬殊,几乎所有人都以为这场仗的结果已成定局。

为了鼓舞士气,张辽亲自带了几百士兵冲在最前线。将士们受到他的感染,也纷纷燃起了斗志。双方之间展开激烈的交战,从早上一直厮杀到中午,张辽带的军队竟奇迹般地将孙权的大军一点点地逼退了

曹操手下除了张辽,还有徐晃张郃等人也是劝降而来的,同样为曹操赢得了许多战争的胜利。

曹操也确实是个惜才的人,有意效仿“周公吐脯”。在他建立政权后,对于选拔人才制度进行了改革。他在《求贤令》中写道:唯才是举。

对于曹操来说,只要来人有真才实学、对他足够忠心,他就一定会委以重任,其他外在身份和名声之类的,他统统都不在乎。

变法

曹操曾因讨伐徐州,将手下夏侯惇留在了大本营。不料,吕布趁虚而入,策反了陈宫张邈等人,直接攻下了兖州,还抓获了留守的夏侯惇。夏侯惇在军中的地位很高,绑了他之后,吕布直接大摇大摆地向曹操索要金银珠宝来赎人

按照上文所述,曹操此人十分爱才、惜才,如今吕布绑了夏侯惇作为人质来威胁曹操,曹操必然不会坐视不理。果然,夏侯惇被作为人质时,双方的之间的氛围变得十分紧张,没有人敢轻举妄动。

就在这时,曹操手下一个叫韩浩的人站了出来,他建议曹操直接攻击劫匪。劫匪只是求财,不想因此搭上自己的小命,连忙跪地求饶。随后劫匪直接放了夏侯惇,落荒而逃了。

韩浩的做法看似莽撞,实际是十分明智的。敌人挟持人质想要以此来获得好处,是因为人质本身存在可以交换的价值。如果受胁迫的一方压根不在乎人质,人质也就失去了价值,这种威胁也无法成立了。

夏侯惇获救后,曹操也明白了韩浩的深意,当即下令修改律法:今后如果碰到绑架案,就效仿今日的做法。

此后,曹魏境内就很少发生绑架事件了

屯田制度

三国时期时局动乱,各地大小战争不断,尸横遍野、民不聊生,曹操在建立政权统一中原后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恢复生产力

这可是一个十分令人棘手的问题,稳定百姓需要粮食和耕地,而建设军队也也同样需要粮草和银钱。在这二者之间发生了冲突,但百姓和军队都是国之重本,不可舍弃其中任何一个

在这紧要的关头,曹操创造性地推出了屯田制度。根据屯田制度的规定,屯田可分为民屯和军屯两种。

屯田百姓要和国家分一年的收成,有的是四六分,有的是对半分,并且他们不得随便离开屯田。如果是军屯的话,士兵们则要一边驻守一边屯田

用百姓的粮食和土地来养活军队,军队再以武力驻守,保障百姓们能够安心从事生产。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很好地解决百姓和军队之间的矛盾,还能够促成二者之间的良性循环,实在是一举两得。

在屯田的推行和实施下,粮食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就做到了“仓廪充实,百姓殷足”。同时,军屯的推行也将战后大量的流民和黄巾起义中的数万降兵,组织到了田地里进行生产建设

屯田令的实施意义十分重大,对后世影响也很深。到了南北朝时期屯田令依然在国内推行。虽然后期在高度集中的专制皇权下,屯田的百姓们受到严重的剥削,屯田制度渐渐地没落下去了,但屯田制度本身确实对生产力恢复十分有利

如今在我国的边疆地区,还有全国最大的垦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们负责驻守边疆的同时,也有农垦的责任。在这些建设兵团身上,还依稀能够看到屯田制度的影子

结语

在文学作品中,对于一个人物形象刻画往往带有作者个人的主观色彩。历史上的曹操并非奸邪狡诈的小人,从他创立的三大举措当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如果曹操没有实实在在的才能,曹魏又如何能在三国时期笑到最后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白和王维老死不来往,竟是因爱上了同一个女人,这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维为啥和李白没有交集,讲李白王维的书,李白和王维同时同居

    因此,不由让人产生一个疑问,两个名满诗坛的大诗人,为何老死不相往来呢?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好好聊聊他们之间的故事。受同一个女人垂青,俩人成了情敌有人说他俩之所以不相往来,是性格不合,也有人说文人相径,导致两人互相看不上眼,谁也不服谁,可能碰面,估计也是点头之交,最多互相加个微信,从未有过任何的互动,搞不

  • 李广打败仗、被活捉、迷路,到底是运气不好,还是自身能力差?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李广将军名气很大,司马迁对李广将军尤其偏爱。 他在《史记》中赞扬李广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历代文人墨客也对李广赞不绝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一诗句响彻古今!“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是唐朝诗人卢纶对李广的赞赏!

  • 聊李白:他年老时为什么被流放?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是我国赫赫有名的诗仙。为人们所熟知的,是他多如星云般的优秀作品,和他不愿侍奉权贵的洒脱性格。但是鲜少有人知道,李白年老被流放的过程和原因。唐唐诗仙李白并不参与政事,却为何会被流放呢?我们来娓娓道来。力士脱靴,千古传唱李白不负诗仙之名,他创作了许多人口脍炙的诗词作品,例如:“且乐生

  • 《你当像李白长风破浪》:如果能重来 我愿做李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语文课本里的“常驻嘉宾”,这位大诗人的身影从小到大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求学路。即使是没有上学识字的孩子,相信都会背诵那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许多人对李白的诗歌作品也许非常熟悉,但是对李白更深入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比如,为何李白的诗歌中总是出现月亮?他到底是日饮三百杯的

  • 为何曹操下令绞死吕布后,还要枭首示众?多此一举?其实大有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私人恩怨。大家都知道本来曹操和吕布一开始是没有相互争伐的,但是吕布趁曹操找徐州陶谦报仇时,联合陈宫、张邈等人抢了自己的老巢兖州,可以说吕布这种背后捅刀子的行径简直比“夺妻”之痛还痛,曹操怎么可能容忍。曹操与吕布的争斗持续了两年,期间曹操差一点就被吕布所杀,有一次还被烧伤了左手。从这些个人恩怨来

  • 李白一生游山玩水,他的钱从哪里来?真相一点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白为什么有钱去旅游,李白写的最恐怖的十首古诗,李白总资产多少亿

    李白是唐朝的浪漫主义诗人,写下很多浪漫的诗歌,这得益于李白一生游山玩水,去过很多地方,又认识了很多人,但是这一切都需要花钱,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李白的钱从哪里来呢?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李白是一个“富二代”,家中资产很丰厚,他的父亲李客经常按着银子去放高利贷,当时的高利贷利息大概是三四成,放到现在根本不

  • 油车工偶遇李白,出了一个上联,直到第二年,李白才对出下联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的一颗璀璨珠宝,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可以运用在各种不同的场景跟人群,比如文人学士之间用它来切磋学问,各种节日的时候尤其是春节用它来表达节日的气氛等等,因此,千百年来对联一直很受欢迎,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绝对、趣对还有不少有意思的对

  • 三国中真正的牛人,曾用三千兵马,让诸葛亮十万军队拿他没办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禅在诸葛亮临终前问了什么,三国中最神秘的三大高手,诸葛亮陵墓开棺现场新闻

    在我们印象当中,三国里面智谋无双的肯定就是诸葛亮了,他的智慧已经不仅仅只限于三国,甚至是在我们整个历史上都找不出几个比他还要厉害的人来,可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魏国有一个人却能与他所相抗衡。这个人就是郝昭,郝昭利用3000人马20天的时间就将诸葛亮10万兵马逼退。郝昭这个人其实在行军打仗方面还是很有

  • 诗仙李白《将进酒》作于何时何地?他哪来的五花马千金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白将进酒简介,唐代李白的将进酒一共多少首,李白将进酒写于哪一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此时,山顶忽然传来高亢的歌吟声。镜头拉近,原来是有几个人在山顶上一棵苍松下饮酒。其中一人身着一袭白色长衫,腰悬一柄长长的龙泉宝剑,一手握酒杯,一手负于身后,高高站立,似乎是仰望长空,又似乎是环顾群山,正引吭高歌。围坐松下石桌旁的几人中,有一位仙骨临风的道人,

  • 李白《将进酒》一诗封神,无人能敌!多年后李贺大胆挑战,竟超越前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白哪一年写了将进酒,李白对战李贺,李白的诗哪一个能和将进酒比

    唐代的大诗人们,大多都有称号。比如,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王维是诗佛,白居易是诗魔,孟郊、贾岛是诗囚,李贺则是诗鬼。而其中,尤以李白和李贺,两者间的反差最大。他们一个仙气飘飘,一个鬼气森森;一个飘逸豪迈,一个幽艳凄冷。于是有了唐诗史上的这次“巅峰对决”:诗仙与诗鬼,各写了一首《将进酒》,大家不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