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走后,清朝有多乱?大臣:兵部行印不见了,皇帝当场吓出冷汗

乾隆走后,清朝有多乱?大臣:兵部行印不见了,皇帝当场吓出冷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533 更新时间:2024/2/17 16:41:56

其实,“嘉庆中衰”也不是说说而已,从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清朝开始走下坡路。我们都知道,“传国玉玺”等印鉴作为古代帝信物,是非重要的东西,但在嘉庆时期就曾发生过“当官的把印丢了”的事,甚至还隐瞒半年之久。

▲嘉庆时期曾发生过“当官的把印丢了”的事件。(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首先,我们必须回顾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在乾隆时期,清朝已经出现了一条非常明显的分界线,它的发展开始呈现出两面性。一方面,乾隆时期是清朝疆域最广、国家最富有的时期;另一方面,国家财政开始出现困难,腐败愈演愈烈。在这种背景下,嘉庆继位后,清朝的衰落趋势愈发明显。

清朝嘉庆二十五年三月初八,发生了一件朝廷大案,当日嘉庆从北京出发前往清东陵拜谒乾隆的陵寝。走到山行宫的时候,突然接到兵部侍郎的奏折,而嘉庆一看到奏折,竟然吓出了一身的汗,原来奏报中说兵部的“行印”不见了。

清朝的兵部“行印”有临时调动军队、更换将领之权,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落入心怀不轨之人的手中,完全可以趁嘉庆外出拜谒清东陵之机,调动军队在京城发动政变。嘉庆当下命人将兵部负责看管人员监押审讯,另派朝中大员彻查此案。

▲清朝的兵部“行印”有临时调动军队、更换将领之权。(示意图/翻摄自北京故宫博物院官网)

经过调查,事情的真相愈发触目惊心。原来,兵部的行印早在去年的“木兰秋狝”时,就已经丢失,而当时负责保管兵部行印的官吏们竟然没有报告。他们还采取了掩饰手段,用一个备用的印匣,放入1500钱,假装有相似的重量,瞒天过海。

令人惊讶的是,兵部的官员们为了隐藏这一严重失误,竟然上下串通,相互包庇。每当需要用到行印的时候,他们便用其他印章顶替,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嘉庆皇帝亲自要用行印时,整件事情才曝光。

更令人气愤的是,兵部的官员们为了掩盖失印的事实,上下串通,互相贿赂,彼此之间装聋作哑。当需要使用行印时,他们就用其他印章顶替。直到这次嘉庆皇帝要使用行印,整件事情才被曝光。然而,到了最后,行印到底被什么人偷走?偷去的动机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成为了一个千古迷案。

从这起兵部行印失踪事件,我们不难看出清朝官场内部已经腐败透顶。朝廷大员们道貌岸然,却肆意贪污腐化;他们对国家政治机密漠不关心,甚至背叛国家利益。这种腐败道德沦丧,无疑是清朝走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腐败问题外,清朝在嘉庆时期还面临其他严重问题。国家财政状况不佳,征收赋税繁重,百姓生活困苦;民族矛盾逐渐加剧,外部侵略势力蠢蠢欲动,国家安全面临严峻考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嘉庆皇帝无法像乾隆那样展示出强大的领导能力,这也导致了清朝的衰败。

综上所述,清朝在嘉庆时期开始走向衰败,原因有很多。兵部行印失踪这一事件,揭示了清朝官场内部严重的腐败问题。此外,国家财政困境、民族矛盾、外部侵略等问题,也使清朝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嘉庆皇帝的统治能力有限,无法挽回这个濒临崩溃的王朝,从而使清朝走向衰败

参考资料:《清史稿》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后周军事强大,为什么没有迫使北汉投降,而宋太宗做到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后周和北汉,北宋取代后周的重要事件是什么,后周为什么被宋取代

    北汉是在宋太宗时期,由宋军将其击败,使得北汉皇帝出城投降了。难道是后周军事实力不如北宋吗?显而易见并不是这样,北汉投降宋军的原因有两点。1、北汉没有投降后周北汉没有投降后周,使得北汉势力还继续在北方存在。那么北汉为什么没有投降后周呢?其主要原因是北汉与辽国联盟了。后周军虽然强大,但是他们却忽略了辽国

  • 红夷大炮射程约五六里,皇太极见识其威力后也加紧对其制造和购买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红夷大炮炮管长、体量重、射程远、命中率高,是明清之际铸造最优的军事利器。红夷大炮在铸造时,十分注重炮管与炮长的比例。二者比例达到最优时,弹药在炮筒里能够得到有效燃烧,驱使炮弹的动力最大,威力自然远大于中国传统的火铳。明清两朝,中国重型红夷大炮的有效射程大致为3华里,从明末一些具体战役来看,重型红夷大

  • “九子夺嫡”中,众阿哥唯独此人深受康熙喜爱,其他都枉费了心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只是康熙皇帝在晚年的时候,却因为皇位继承人的缘故,而让朝廷内部产生了风波。在最初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二阿哥胤礽会在将来接过皇位,因为康熙极爱他的母亲,所以胤礽才两岁就已经被册立为皇太子,而他成年以后更是文武双全,在康熙对外出征的时候,多次代皇帝监国处理朝政,并且干得还不错。人们都知道只要不出什么意外

  • 历史上有实力的杨家将只传承了三代,到宋神宗后,就已消声灭迹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杨家将是我们大家最熟知且最喜欢的民间故事,尤其故事中的人物,更是如雷贯耳,包括杨继业,穆桂英,杨六郎等人!可真实的杨家将其实并不是故事中所演义的那样!他们之间还是有很多不同的! 下面就由我来告诉大家历史上真正的杨家将到底是什么样,为什么在北宋亡国的时候,没有参与救国? 杨家将,第一代名将杨业!杨业其

  • 民国的时候,木匠为何受到尊敬,因为他有一件“特殊”的法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民国是一个神奇的时代,它是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交汇口,具有重要的过渡作用。也正是因为如此,在社会巨大变革的背景中,生产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释放,百姓的生活方式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与此同时,民间的

  • 为什么明朝建立以后,高丽胆敢不自量力,出兵讨伐明朝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的时候,明朝击溃盘踞辽东地区的元朝残军之后,想着将双城总管府之下的铁岭卫收回管理,但却引起了高丽的不满。原来趁着元末天下大乱,高丽一早侵占了铁岭卫,对于明朝的决定自然气急败坏,那时掌握高丽大权的权臣亲近元朝,因此不自量力,竟然发兵想要进攻明朝。高丽王朝是古代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国家,在

  • ?谁该为清朝的灭亡背锅?并非太后奸臣,而是冥冥之中的它。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经历几次灭顶之灾,清朝历史上最骇人听闻的造反事件,清朝灭亡的三点原因

    对于清朝的灭亡以及那些不平等条约的背后,到底是谁犯下的错呢?有人怪慈禧,没错,慈禧真的是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也是造成不平等条约签订的因素之一。她或许真的是专断跋扈的,又肯定是没有什么治国的才能,但是一个朝代的灭亡真是一个女人可以左右的么?那么多男儿都不能使之逆转,就因为这么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太后似乎有点

  • 为什么清朝皇帝总喜欢下江南?明朝留在这里一个秘密,使之忌惮!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20世纪末有一部非常有趣的戏说清朝的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火了,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调皮的三德子和憨厚的法印,以及那个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大帝。历史上康熙在位六十年,共先后六次下江南,该剧中他微服私访的目的地就是江南地区。康熙之后,其孙子乾隆皇帝也曾前后下过六次江南。要知道那时候出行全靠马车,去一趟

  • 光绪为何不杀掉慈禧,独自掌权?溥仪表示后果他承担不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光绪帝和慈禧有亲情关系。慈禧是光绪帝的生母,尽管两人在政治上存在分歧,但他仍然难以下定决心消除母子之间的亲情纽带。此外,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中,对家庭成员进行草菅人命的行为受到严厉谴责,这也限制了光绪帝的行动。其次,光绪帝可能认为杀死慈禧无法解决问题。慈禧太后虽然在政治上非常强势,但她还是代表着清

  • 万历后,明朝从此一蹶不振,因为它犯了这个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万历以后明朝一蹶不振,明朝万历胡桂芳,明朝为什么灭亡于万历

    大明王朝经过最后一个汉人孕育洗礼过的时代后,变得脆弱不堪,内忧外患的困境让它快要窒息了,这时北方女真的崛起更让它无所适从。今日暂不论张献忠、李自成之人的劳功过失,只讲明朝在战争的最后时刻,究竟犯了哪些错才会让朱由检命丧歪脖子树。在笔者看来,萨尔浒之战是大明衰败的起点和征兆,发生在万历47年的这场本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