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夷陵之战”——刘备怒而兴兵的一场战争,却几乎断送蜀汉。

“夷陵之战”——刘备怒而兴兵的一场战争,却几乎断送蜀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657 更新时间:2024/2/11 20:06:30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一面向曹魏称臣,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战前两方兵力及战将:

东吴前线的总兵力:约5万人。

刘备前线的总兵力:约8万人。

夷陵之战刘备一方的参战将领有:黄权、吴班、冯习、张南、陈式、辅匡、廖化、傅肜、向宠、沙摩柯、赵融、杜路、刘宁,谋士有马良

陆逊一方参战的将领有:孙桓、朱然、潘璋、徐盛、韩当诸葛瑾骆统周胤步骘、李异、刘阿。

从阵容上看,东吴将领的知名度远远高于蜀汉。,刘备阵营没有名将,只有大将,而且多是中基层骨干将领,而东吴阵营既有大将,又有名将,大将与名将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只是名气比刘备那边大了一些,论战斗力双方是差不多的,至少夷陵之战初期,蜀将一直进展顺利,只是刘备在夷陵犯了大错误,才导致蜀军战败,并非蜀将作战不利失败的。

战前两方实力:

刘备方面,早期也是人才荟萃,有诸葛亮、庞统、法正、关羽、张飞、赵云等,丝毫不逊曹操方面。虽然蜀国地方狭小,只有汉中盆地、成都平原和巴东河谷,由于长期偏安一隅,没有受到战乱搅扰,资源倒也丰富。后来诸葛亮南征取胜,获得云贵及广西部分地区,这些地方在物产上,特别是金属资源以及滇马等作战物资供应方面,有效地与成都形成互补。且蜀道艰难,易守难攻。蜀汉盛时,若刘备守险以待,似可与曹操一争短长。

孙权方面占据江南,是富饶的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下游南北地区。人口多,气候好,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且有长江天堑可供凭依。可供依赖的人物,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虽不及曹操和刘备(强盛时期)方面,但也足以与曹刘抗衡。

战争过程:

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数万人,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当时,两国的国界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张南率领约三万人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秭归。为了防范曹魏乘机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又派侍中马良到武陵活动,争取当地部族首领沙摩柯起兵协同蜀汉大军作战。

孙权在面临蜀军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奋起应战。他任命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人开赴前线,抵御蜀军。

陆逊上任后,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的仔细分析,指出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耐心说服了吴军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御,遏制蜀军的继续进兵。并集中兵力,准备相机决战。这样,吴军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长的山地留给了蜀军。

两军相持半年之久。时至盛夏暑热,蜀军无法急战速胜,兵疲意懈。蜀水军又奉命移驻陆上,失去水陆两军相互策应的主动权。蜀军深入敌国腹地,延绵数百里山川 连营结寨,因战线过长,运转补给发生困难。 六月,陆逊决定适时转入反攻,先以火攻破一蜀营,遂令诸军趁势发起进攻,迫使刘备西退。张南从夷道北撤,被朱然、孙桓南北夹击,战死。陆逊命水军封锁长江,孙桓扼守夷道,将蜀军分割于大江东西,遂行各个击破。吴军继施火攻,火烧连营40余寨,蜀军死伤惨重,蜀将杜路、刘宁投降,都督冯习及沙摩柯被杀。刘 备败退至马鞍山,依险据守。陆逊即集中兵力,四面围攻,歼灭蜀军数万。

刘备趁夜突出重围,后卫将军傅彤战死。刘备逃奔秭归,令在险道上焚烧铙铠,以阻塞吴 追兵道路。 此时,陆逊为防曹魏乘机袭吴,仅派李异、刘珂部追踪刘备至南山(秭归南岸山),而未行大举追击。黄权部被吴军截断归路,被迫降魏。刘备收集败将残兵,退回白帝城,于次年四月病亡。

战争影响:

夷陵之败让新建的蜀汉政权受到沉重的打击,不仅损失大量士兵与物资,还有多名将领阵亡。而隔年君主刘备的死亡更让这个建立在他名望之上的国家摇摇欲坠,国内叛乱四起。丞相诸葛亮花了约5年的时间才能重建军队与弥平这些叛乱,并让国力提升到可以对外出兵的地步。

这场战役之后近40年的时间内,三国互相之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吴汉重修于好的联盟再也没有发生动摇,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彝陵之战也因此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

更多文章

  • 杜甫:见证过时代兴衰的人,最知道什么样的时代最值得怀念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杜甫一生的两个重要时期是什么,绝句杜甫二首,野老杜甫

    在杜甫出生的同一年,李隆基登基称唐玄宗,七年前,宰相张柬之发动政变强行让武则天这位精力过于旺盛的女王退了休,但平心而论,这位女王的精力大多是用在了正地方上的,她在任期间大力打压世家大族,提拔科举入仕的官员,大唐(周)的官场得以焕发活力。杜甫出生前20年,大将军王孝杰与阿史那忠节讨吐蕃,收复龟兹、焉耆

  • 杜甫这首诗究竟有何魅力?一千多年来几乎没有差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杜甫最出色的一首诗,绝句杜甫二首,野老杜甫

    唐肃宗至德元年六月,安史之乱的叛军将唐朝的都城长安攻陷了。这年七月,杜甫得到了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于是将一家老小安置在了鄜[fū]州,自己前去投奔唐肃宗,可是途中他被叛军俘虏了,幸运的是,当时杜甫官职不大,所以没有被囚禁。到了第二年三月,杜甫在长安看到战争带来的萧条景象,深感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

  • 清朝 显谨亲王衍潢 行书杜甫《咏怀古迹》诗手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

  • 《三国演义》纵横无敌的吕布,在正史中是怎么样被记载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之吕布是我爹,吕布的祖籍,三国演义吕布的典型事件概括

    《三国志》魏书吕布传开篇写道: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骁武给并州。开篇就说明了吕布非常骁勇善战,《三国演义》里吕布纵横无敌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而且正史里多次对吕布超强武艺进行了描写。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正史里的吕布也是弓马娴熟,体力超过常人,号称飞将军,而且吕布的坐骑也确实是赤兔马。正

  • 诗圣杜甫诗文十二大名篇: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

  • 刘备两个女儿被曹军俘虏,赵云七进七出长坂坡,为何只救刘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赵云不救刘备的两个女儿,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弃车保帅”。不是赵云不想救,而是真的救不了,在当时那般险境,“操将精骑五千急追之”,赵云一个人被数千骑兵围攻,如果带着4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和孩子,你认为他能逃得了?所以赵云此时能做的就是将刘备最重要的人带走,而在当时最重要的无疑是刘备唯一的儿子刘禅

  • “荷花奖”舞剧《杜甫》将在晋城大剧院激情上演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杜甫舞剧简介,舞剧杜甫全场视频,国家大剧院杜甫演出

    作为国内首部“诗圣”题材舞剧,原创舞剧《杜甫》通过多种艺术手段将诗歌和舞蹈相结合,讲述“诗圣”杜甫颠沛流离的一生,刻画了杜甫“视国家为生命、以民生为己任”的民族大义和气节情怀。舞剧《杜甫》由中国舞坛“双子星”韩真X周莉亚、执行编导李超联袂操刀,先后三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斩获舞蹈界最高奖项第十

  • 为什么汉武帝要变宰相制为三公制,分朝廷为中朝和外朝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皇权、政权是千年来中国政治体制的最基本组成形式。皇帝是国家的唯一精神领袖,是国家的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宰相是政府的首脑,是政府运行的实际负责人。自秦以后,中国结束了春秋以来政权分散的局面,出现了统一的中央政府。同样,统一中央政府的出现,意味着执掌行政权力的宰相权力增大,这对于急着加强中央集权的皇

  •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他是什么“居士”你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同时也是唐朝的官员,封号“少微大夫”。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政治、社会、自然、人生等方面,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杜甫的诗歌艺术也非常高超,被誉为“诗史上的天才”。杜甫出生于一个读书人家庭,家世不错,但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的经济状况不佳,因此他的求学之

  • 汉高祖刘邦48岁起兵反秦,为什么他到48岁才开始有出息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为什么刘邦47岁才起兵,汉高祖刘邦厉害在哪里,汉高祖刘邦为什么叛乱

    按照《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48岁起兵反秦,仅仅用了七年实现了大一统,成为大汉朝的开国君主,换句话说就是,他前面的48年几乎是默默无闻的。即便是按照《汉书》的记载,刘邦起兵时也已经37岁“高龄”了,按照咱们现在很多招工标准,很多工作都已经干不成了,毕竟35岁以上往往不那么受待见。刘邦为什么这么大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