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智氏家族在晋国最有势力,为什么会灰飞烟灭?

智氏家族在晋国最有势力,为什么会灰飞烟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598 更新时间:2023/12/11 2:29:03

智瑶的思路仍然是智氏家族的祖传秘方:直接伸手向某一家去要土地,给土地的话就算了,不给土地就发挥其龙头老大的作用,引诱并且胁迫其他家和自己一起去夺。此招在历史上屡试不爽,智瑶自信在他手里定会发扬光大。

[var1]

智瑶先向韩氏家族掌舵人韩康子要地,韩康子肯定不想给,但他的家相段规说:“智瑶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一定讨伐我们,不如姑且给他。他拿到地更加狂妄,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他必定向人动武用兵,这样我们就可以免于祸患而伺机行动了。”韩康子说:“好主意。”便派了使臣去送上有万户居民的领地。

智瑶自信满满,接着又向魏氏家族掌舵人魏桓子提出索地要求,魏桓子当然也不想给。但他家相任章说:“智瑶无缘无故强索他人领地,一定会引起其他大夫官员的警惧;我们给智瑶地,他一定会骄傲。他骄傲而轻敌,我们警惧而互相亲善;用精诚团结之兵来对付狂妄轻敌的智瑶,智家的命运一定不会长久了。《周书》说:‘要打败敌人,必须暂时听从他;要夺取敌人利益,必须先给他一些好处。’主公不如先答应智瑶的要求,让他骄傲自大,然后我们可以选择盟友共同图谋,又何必单独以我们作智瑶的靶子呢!”魏桓子说:“对。”也交给智瑶一个有万户的封地。

韩氏家族和魏氏家族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智氏家族更加膨胀。一个人只要一自我膨胀,就肯定会出现破绽。韩氏家族掌舵人和魏氏家族掌舵人强压着心中的怒火,静静地等候时机。

[var1]

智瑶看到韩氏家族和魏氏家族都乖乖地给土地了,心里想我龙头老大还是有威望的,又向赵氏家族掌舵人赵襄子提出要蔡和皋狼的地方,没想到这个赵襄子竟然敢驳他龙头老大的面子,坚决不给土地。智瑶大怒,祭出了拉一派、打一派的祖传秘方,引诱并且胁迫韩、魏两家甲兵前去攻打赵家。智瑶、韩康子、魏桓子三家围住赵襄子所在的晋阳,引水灌城,破城已是指日可待。然而韩康子、魏桓子两人看到这个情况后却忧心忡忡,因为他们很清楚,赵氏家族若灭亡了,下一个灭亡的肯定就是他们了。

赵氏家族掌舵人赵襄子显然也清楚韩、魏两个家族的忧虑,就派张孟谈秘密出城来见韩、魏两个家族的掌舵人韩康子、魏桓子,希望三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智氏家族。张孟谈说:“我听说唇亡齿寒。现在智瑶率领韩、魏两家来围攻赵家,赵家灭亡就该轮到韩、魏了。”韩康子、魏桓子哪里不懂这个道理,就说:“我们心里也知道会这样,只怕事情还未办好而计谋先泄露出去,就会马上大祸临头。”张孟谈说:“计谋出自二位主公之口,进入我一人耳朵,有何伤害呢?”于是两人秘密地与张孟谈商议,约好起事日期后送他回城了。

到了起事那天,韩、魏、赵三家联合行动。先是赵军派人杀掉智军守堤官吏,使大水决口反灌智瑶军营。智瑶军队为救水淹而大乱,韩、魏两家军队乘机从两翼夹击,赵襄子率士兵从正面迎头痛击,大败智家军,于是杀死智瑶,又将智家族人尽行诛灭。于是,晋国四大家族的龙头老大智氏家族就此彻底覆灭,倒在了战国时代的大门前。

[var1]

智氏家族在晋国最有势力却灰飞烟灭,司马光认为是由于智瑶有才而无德,终致丧失人心,成为众矢之的。这话说得当然有道理。我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的是:其实智瑶的“才”也是很低水平的才。为什么这么说?各位想想,你智瑶在很短的时间里先后向韩、魏、赵三家索要土地,吞并三家的意图昭然若揭,四面出击,四面树敌,人家不联合起来收拾你才怪呢?可以说智瑶一点兵法都不懂,不仅无德,也无才。有这样的人来掌舵,智氏家族不灭亡那才是怪事呢。

更多文章

  • 北匈奴貌似强大,但在内乱和东汉的打击下最终消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初期的北匈奴,之所以显得强,并非真正的强,因为当时东汉刚刚安稳下来,没空收拾它们,可到了中后期,东汉恢复了元气,北匈奴自然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西汉与东汉的北匈奴并不相同经过了汉武帝到汉宣帝几代的打击,汉朝中后期的匈奴已然不断衰微,汉宣帝神爵时代,匈奴的虚闾权渠单于死后,匈奴发生“五匈奴争位”

  • 他才是三国里的大佬,两次出场都平淡无奇,却改变天下大势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中最坑的三个人,三国里隐藏的最牛武将,三国三巨头谁最狠

    谈及此事很多人特别的纳闷:再怎么说,刘备也只是一个外人,怎么知道荆州的地界上,有这么一位卧龙先生呢?要知道,当时的信息极不发达,如果没有经人引荐,打死刘备也不可能知道啊?其实这就牵扯到今天我们要说到的大佬,也就是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当时刘备来拜访,而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就碰到了顶风冒雪的黄承彦。对

  • 秦昭襄王的试探,完璧归赵其实是场阴谋,赵国已是外强中干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秦国君王被称为虎狼之君,这不仅仅是因为秦国强劲的军事实力让其他诸侯国畏惧也是因为秦国君主将帝王权谋之术运用的炉火纯青让人害怕。作为战国最后的赢家秦国,从秦孝公开始到秦始皇连出六位明君,一步一步将秦国发展壮大最终统一六国。[var1]在这六位君主中,超长待机的秦昭王作为除秦始皇外,教科书中经常提到的最

  • 《九章算术》具有天然性和实用性,并采用数形结合的直观把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九章算术》是我国现有传本的古算书中最古老的数学著作,对后世历代数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以算筹为工具,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数学体系的形成。经过春秋战国到西汉中期数百年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九章算术》比较系统地总结和概括了这段时期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的数学成果。这一时期的社会

  • 秦始皇忙于统一六国时,世界其它国家在干嘛?韩国最离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千古一帝秦始皇仅仅只用十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期以来的纷争局面,秦朝实力毋庸置疑。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要快于世界其它国家,秦朝正忙于统一六国,世界各国也都在忙着各自的事。在欧洲,古罗马混得最好,类似于现代的中国,世界上公认最强大的国家就是中国与古罗马。[var1]不过双方并没有发生正面的冲突,

  • 长得帅就能当官,孝顺就能成名!三国时袁绍、曹操是如何当官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涌现出无数豪杰,但是有意思的是在历史记载中,这些青史留名的豪杰们在年轻的时候刚刚起步为官时,大部分都是以孝行为众人所周知,然后通过察举制度进入大汉的官场。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这和大汉以孝立国有关,也和当时大汉用人制度--察举制有关。大汉自从刘邦建汉以来,两汉所有的皇帝中,仅仅

  • 蔺相如拿回和氏璧的后果是啥?老师永远不会告诉你,代价很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关于蔺相如的资料,蔺相如读音,蔺相如完璧归赵签文解释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被称为是天下奇宝,在刚挖出来的时候被命名为“玮”,《战国策》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镇国之宝。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愁,楚有和璞,这个和璞指的便是和氏璧,关于和氏璧的记载在正史中有很多,并且大致相同。后来和氏璧被秦始皇做成了传国玉玺,可惜的是在后唐时期彻

  • 不读三国正史就不会知道:东吴西蜀九大谋士,有八位终生都是武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翻看三国正史就会发现:传说中的东吴西蜀九大谋士,有八位终生担任武职,只有一个改行了——你印象中的文官,其实是位武将,而这也可能就是东吴西蜀打不过曹魏的原因。我们熟知的刘备三大谋士,诸葛亮和庞统一开始都是军师中郎将,诸葛亮当丞相之前是军师将军,法正也当过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刘备进位汉中王,法正水涨船

  • 司马家族一统三国后,为何只存在了一百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到了现在,读了很多的历史以后,小编却对司马懿有了新的认识,其实他才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司马懿并非出身寒门,他的祖宗非常的有名,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重黎,他的家族到了周朝以后,才改我们熟知的司马。他的一个老祖宗更是跟着项羽打江山,最后也是被封了一个王。司马懿小的时候很聪明,他小小年纪就非常有壮志,同时

  • 施耐庵和罗贯中的地理知识有多差?三国和水浒的地理谬误比比皆是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甚至很多初中学历的朋友都会发现,四大名著里面存在很多常识性错误,比如在地理方面,施耐庵和罗贯中就留下了大量的谬误,那么,这些谬误都有哪些,并且从何而来?图片来源于网络:四大名著一、名著中的谬误对于古人来说,这些名著里面的谬误实在算不得什么,大多数古人并没有发现这书上的谬误,不过,在现代人的视角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