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的进士科有多难?仅有才华没用关键得靠“行卷”

唐代的进士科有多难?仅有才华没用关键得靠“行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618 更新时间:2024/1/18 19:51:56

然而,唐代的进士科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并不公平公正,考生的水平不是决定因素,关键取决于是否有人推荐。这就形成了科举制度史上一种独特的社会风气——行卷。

谓行卷呢?就是考生通过投献章、馈送礼物等方式拜谒主考官的相知亲友、熟知的达官贵人,这被称为“求知己”,“求知己”的主要途径就是“行卷”。“行卷”是应考进士科的考生将自己平时创作的诗文作品择优编成文卷,投献给当时主考官的相知亲友、熟知的达官贵人,希望得到他们的推荐,最终被主考官看中并录取,进而实现金榜题名的梦想。

行卷是唐高宗时出现的一种社会风气,是应试进士科士子的必修课。士子们行卷的忙碌身影成为京城长安的一道美丽风景线,唐代诗人翁承赞写了一首回忆当年应考的诗:

雨中妆点望中黄,勾引蝉声送夕阳。

忆得当年随计吏,马蹄终日为君忙。

与行卷相关的故事也成为唐代笔记资料中见的题材,情节生动的行卷故事至今读起来仍颇有趣味。其中有一则记载白居易行卷的故事。白居易是中晚唐诗坛的代表性人物,贞元十五年(799),白居易顺利通过宣州府的解试,获得了到长安参加考试的资格,这是白居易第一次到京城。

白居易到达长安后,他决定诗坛前辈顾况行卷。拜见顾况之后,白居易毕恭毕敬地将信和行卷一起呈送顾况,让白居易没有想到的是,顾况看到他的名字后,不无轻视地用嘲笑的口吻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顾况将白居易的名字中的“居”和“易”都用上了,再加上他姓“白”字,那么字面上的意思是,现在长安的物价水平这么高,要勉强住下来都非常不容易,你还想白白地居住下来,谈何容易啊!

联系白居易要应进士科,顾况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长安城里确实人才济济,来参加进士科的人都是个顶个,不少还是名气很大的人物,而进士科录取的名额又非常有限,你白居易有什么样的超凡本领就像获得一个难得的进士名额?

但是,当顾况打开行卷,读到“离离原山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后,不由拍案叫好,并说:“道得个语,‘居’即‘易’矣。”也就是说,在顾况看来,白居易能写出这么出色的诗句,有这样的文学才华,考中进士,实现金榜题名是轻而易举的事。

在顾况的鼎力推荐下,白居易声名大,信心满满地参加了进士科考试,以第四名的成绩顺利地考中进士,成为这一次十七名及第进士中最年轻的一个。他在长安大雁塔下题名说:“慈恩塔题名处,十七人中年最少。”可是这个自称“年最少”的白居易当时已经是二十七岁了。如果放在明清时期,这个年龄中进士根本不值得炫耀。

进士科之所以难考,主要原因是录取人数太少,每次全国的录取人数在二十五人左右,而报考的人数则往往在一千人左右,录取率仅有2.5%。白居易算是幸运的,如果达官贵人都能像顾况那样认真对待行卷,那么“诗圣”杜甫也就不会落第了。

相比白居易,杜甫的科举经历就坎坷多了。他几次参加进士科考试,也找了不少达官贵人,但都没有考中。他在自己的诗中说,三十年来,一直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天还没亮就等在达官贵人的门口,趁他们没上班,鼓起勇气去敲他们的门,等待他们的接见,这种处境让他心中痛苦万分。

从杜甫行卷这件事,可以看到唐代科举的一个重要现象,即无论多么有才华,如果没有适当的人向主考官强有力的推荐,考上进士的难度也会明显增加,甚至完全没有考上的可能。

更多文章

  • 贵霜帝国曾与东汉进行战争,后因内部发展不平衡而分裂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贵霜人的身份谜团贵霜人的起源也可以说是历史常识。基本上所有提到贵霜的资料都会告诉大家,贵霜是大月氏西迁之后在印度建立的国家,所以贵霜人就是大月氏人的后裔。而现代一般观点认为,大月氏最早发源于甘肃省张掖到敦煌的河西走廊一带。早期曾异常强悍,甚至曾逼迫匈奴对其臣服,并强令匈奴向其派遣质子。但在前3世纪末

  • 诸葛诞起兵后东吴率兵援助,但司马昭运用心理战将其击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历来权臣篡位其实都不容易,司马家族也不例外,他们在军事领域面临的挑战尤为明显。早在魏明帝曹叡时期,曹魏为了同时抵御蜀汉、东吴的北伐,将重兵屯驻于西北、东南两个方向。其中,西北方向常年由司马懿统帅,自然是党羽遍布,但对于东南方向则无法染指。因此,当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仍选择支持曹魏的东南方面军队连

  • 史上第一奇女,六位君王纳为后妃,48岁唐太宗仍不嫌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萧皇后。萧氏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儿,出生于后梁国都江陵,当时著名的占卜奇人袁天罡曾为她仔细推算了生辰八字,最后得出八个字结论:“母仪天下,命带桃花。”萧氏13岁那年,与隋文帝的儿子杨广完成了婚事,杨广得到如花似玉的萧氏,千般爱怜,万般情怀,也抱着无穷的希望,因为杨广也知道萧氏既然能母仪

  • 诸葛亮首次北伐过于乐观,马谡守街亭也应为仓促之举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但这是战术层面的过失,很容易让人遮蔽战略层次的检讨。诸葛亮本人对此战的检讨见之于他请求自贬的上疏:“臣以弱才,叨窍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怯,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其咎。”诸葛亮的疏文中确实

  • 诸葛亮用兵多求“稳”,虽国弱兵少但仍能屡挫强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作出详细解释:“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幹,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

  • 唐代女子服饰为何大多是半露胸式裙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代卫,唐代抹胸服饰,唐代美女图片

    说起服饰,大家肯定能想到衣袖宽大、洒脱飘逸的汉服,也能想到唐朝时服装的开放、个性,还有清朝时的旗袍等。最令人惊讶的是,唐朝毕竟是古代,竟然流行半露胸式的裙装,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一:唐朝女性地位较高。唐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神奇的一个朝代,不仅是它开放、繁荣的程度非常高,而且唐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

  • 诸葛亮在当时便受到三国人士敬佩,后世同时进入文武双庙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钟会带领20万大军攻打蜀汉的时候,“会径过,西出阳安口,遣人祭诸葛亮之墓。”“秋,魏镇西将军钟会征蜀,至汉川,祭亮之庙,令军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刍牧樵采。”孙权有一次和诸葛恪聊天,将诸葛亮比作伊尹、周公这一类人,“孙权尝问恪:‘君何如丞相?’恪曰:‘臣胜之。’权曰:‘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

  • 诸葛亮以蒋琬为嫡系骨干,加之荆州派支持使蒋琬成为诸葛亮接班人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攻取荆南四郡,成为荆州南部的主人。随后不久,一批荆州精英投靠刘备。代表人物有魏延、黄忠、马良、杨仪、蒋琬等。这些人,后来普遍受到重用,成为控制蜀汉军政大权的荆州派。不过,与魏、黄、马等人相比,蒋琬投奔刘备后的仕途并不顺利。长期不受重用。起先,做了五年的州书佐(吏,不是官)

  • 唐代最隐秘的帝王墓,1200年从未被盗,却被当地村民无意炸开入口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目前唐代最复杂的墓,探访唐朝皇帝墓,唐朝第一大墓在哪

    众所周知,古代帝皇在位期间都会为自己修建陵墓,而且工程量非常浩大,甚至有些帝皇直至死后陵墓都还未修建完成。作为奢侈豪华的古代陵墓,自古代开始都会盗墓贼给惦记着,只因陵墓里的陪葬品能够让他们坐享荣华富贵,为此,有许多帝皇墓和王侯墓以及贵族墓地都被盗墓者洗劫一空,能够幸免不遭他们挖掘的只有那些隐藏着非常

  • 诸葛亮有3宝,第1是八阵图,第2是木牛流马,第3个的攻击力最凶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蜀汉军事实力的强悍,与两个因素密不可分。第一首推人员因素。刘备号称天下枭雄,诸葛亮更是一代人杰,两人都是当时第一流的军事人才。刘备病故前,蜀汉连遭荆州失守、夷陵之战两次大败,形势危急。关键时刻诸葛亮独立承担起蜀汉军政大计,治国用兵一把抓,使得蜀汉在短时期内扭转颓势,转危为安。蜀汉武备强悍的第二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