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七雄之一,周初就已建国,八百年内却只出了一位雄主

战国七雄之一,周初就已建国,八百年内却只出了一位雄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993 更新时间:2024/2/11 12:16:29

自然法则是残酷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春秋战国的大争之世也是在淘汰弱者,能够传承下来的诸侯国,除了卫国、越国依靠地利之外,其他国家往往都拥有强大的实力与不时出现的雄主,但有一个诸侯国非常特别,基本是长期不强、后继无人,在八百年历史上只爆发过一次,也只出现过一位雄主。这就是风萧萧兮的燕国。

[var1]

01:王者的开局

武王克殷过程中,功劳最大的三位功臣是姜子牙周公旦、周召公,姜子牙被封于齐国,周公旦被封于鲁国,周召公被封于北燕。周武王将三位重臣分封到帝国边缘地带,不是贬低他们,而是另有目的,齐地、鲁地、燕地都存在大量商朝残余或同盟势力,武王希望三位重臣能够肃清反抗力量。

燕地,处在中原和东北交流的关键通道上,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周武王将周召公封于燕地,自然不是让周召公去送死,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目的,想让召公在燕地建立一个军事桥头堡,既可打压商朝残余势力,又可抵挡草原与东北异族的入侵。

显而易见的是,无论从周召公本人地位,还是从周武王对燕地的重视,都说明燕国在开国之初备受周朝重视,自然会给予多方面支持,可谓是一个王者的开局。然而,燕国接下来的表现却让人不忍直视,在700余年时间内竟然一直是青铜的表现。

[var1]

02:青铜的表现

周召公之后,燕国就进入了200多年的空白期,如果不是考古发现周初燕国都城,以及燕侯盂等刻有“燕侯”铭文的青铜器,人们都要怀疑西周可能不存在一个燕国了。

从燕国之初到燕惠侯,《史记·燕召公世家》仅记载:“自召公已下九世至惠侯。燕惠侯当周厉王(?―公元前828年)奔彘,共和之时。”其他史书也没有燕国这一段时间内的记载,相当于燕国在建国200多年内神秘消失了。原因非常简单,结合燕国在春秋时期的“外迫蛮貉”记载,不难猜测燕国不强,狄戎阻断了燕国与中原的通道,燕国无力打通联系通道,不得不龟缩于一隅之地,于是就出现了一段空白的燕国史。

燕惠侯之后、燕王哙(?—公元前314年)之前,《史记》记载的燕国史依然非常简略,几乎相当于燕国国君列表,甚至部分国君连名字都没有记载。春秋战国之后,列国交往频繁,这时史书记载的越简略,通常说明这个国家越没什么出息,更没有什么雄主,对比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的史料,史书上的燕国近乎一片空白的原因不难理解。

燕国之惨、之弱,还有三件事足以说明问题:一是无力抵挡山戎入侵,公元前706年山戎“越燕而伐齐”,无视挡在路上的燕国,不怕燕国背刺山戎,直奔齐国而去;二是迫于山戎入侵,燕国不时迁都,前后迁都五次;三是战国中期(公元前316年—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子之之乱,结果国土被齐国、中山国攻破,燕王哙自缢身亡,燕国几乎亡国。

总之,从西周之初到公元前314年,长达700多年的时间内,从史书记载来看,燕国不仅国力很弱,让人很难与战国七雄的霸主身份相联系,而且也没有出过什么力挽狂澜、革新强国的雄主,标标准准的是青铜表现。

[var1]

03:否极泰才来

或许真是否极泰来,在近乎亡国之后,燕国迎来了一次绝地大翻身。

公元前316年,崇信儒家禅让之说的燕王哙,废掉太子姬平,禅位于国相子之,由此引发燕国内乱,史称“子之之乱”,持续了数月之久,《史记·燕召公世家》说“因搆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

齐宣王听说燕国内乱,于是就发兵攻燕,很快攻占燕都,燕王哙自缢身亡,子之被擒杀,齐国还“毁其宗庙,迁其重器”。与此同时,中山国也乘机攻占燕国城池数十座,燕国几乎亡国。如果没有外力干扰,燕国将就此灭亡,战国七雄里也就不会存在燕国的身影了。但赵国一直想吞并中山国,不愿中山国变强,也不愿燕国就此灭亡,于是赵武灵王见燕国无王,就把流亡在韩国的公子职请到赵,立为燕王,派将军乐池送回燕国,这就是燕昭王(上图,剧照)。

[var1]

燕昭王继位之后,励精图治,发愤图强,决心兴复燕国报仇雪耻,采纳了纵横家郭隗建议,招贤纳士,“卑身厚币以招贤者”,筑黄金台,“千金买骨”,吸引了一大批贤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乐毅、邹衍、剧辛。很快,燕国就从一个弱国,变成了北方一个强国。

接下来的历史,网上都说烂了,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赵、楚、魏等国伐齐,五年内连下齐国70余城,齐国仅剩二城未被攻克,报了当年齐国入侵燕国之仇。

但鲜为人知的是,乐毅在齐国五年,很多人在燕昭王面前诋毁乐毅,认为乐毅可能会叛变称王,围二城而不打是别有用心,燕昭王却一直不予理会,依然信任乐毅,这才是雄主的风采。

反观后来的燕惠王,上台之后就中了田单的反间计,要以骑劫替代乐毅,结果乐毅害怕被杀而逃到赵国,燕国大好局面就此毁于一旦,田单因此名显天下。

可以说,燕国之所以能名列战国七雄,就在于燕昭王,但燕昭王的“强燕”只是昙花一现,之后燕国又恢复了“弱燕”的局面,最终燕昭王死后57年,秦始皇派王贲灭亡了燕国。燕昭王之后,除了燕惠王召回乐毅毁坏大好局面让人印象深刻之外,还有一个就是燕太子丹策划的荆轲刺秦王。

[var1]

04:弱燕与强燕

秦国位于西陲,周围狄戎众多;楚国位于南方,局面更为复杂;齐国位于东方,姜子牙就国路上遇袭.......秦国、楚国、齐国立国之初都非常艰辛,最后都能成为实至名归的霸主国,但为何燕国一直国力弱小?笔者认为,固然有缺乏雄主的原因,但也存在一些客观因素。

燕国以农耕为主,但《禹贡》里记载冀州属于“厥土惟白壤”,也就是盐渍土,低洼地带水流不畅,水位过高的地下水造成了土壤盐碱化。也就是说,燕国先天地理条件就不好,农耕产量非常低,能保持基本温饱就不错了,很难强国。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近代河北的农耕。

与此同时,燕国位于河北北部,地处农牧交错带附近,东北有强大的东胡,草原上又有其他游牧民族,尤其一旦天气变冷,异族就会南下。春秋时期,燕国紧挨着晋国、齐国,而这两个霸主国几乎让其他国家窒息,齐晋也不允许燕国安心发展而强大起来。

因此,燕国经济条件不行,又时刻面临中原与异族的双重挤压,的确很难强大起来,恰如史书记载的“外迫蛮貉,内措齐晋”。

[var1]

那么,燕昭王时期,燕国为何能从“弱燕”变成“强燕”呢?实际上,除了个人能力之外,还与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得到改善密切相关。

春秋时期,齐国、晋国先后称霸,所打的旗号是“尊王攘夷”,对周边狄戎强力打压,进一步缓解了燕国“外迫蛮貊”的窘境。燕国遭到山戎入侵时,齐桓公劳师千里击败山戎之后,还将山戎曾经占据的河北沧州至天津一带交给燕国,要求燕国尊王继续向周王室进贡,这不仅拓宽了燕国空间,还打击了山戎。不过,从燕国将军秦开早年在东胡做人质来看,至少在燕昭王初期,北方狄戎还非常难缠。之后,秦开大破东胡,迫使东胡北退千余里,还曾渡过辽水进攻箕氏朝鲜,取地两千余里,由此大大改变了燕国的外部环境。

战国时期,随着冶铁业的进步,各国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开始上马,一些贫瘠之地慢慢变成了膏腴之地。督亢之地(河北涿州、固安、新城一带,见上图),在战国之前农业条件一般,只是比燕国其他地方农业环境好一些,但在战国之后就成了燕国的膏腴之地,给燕国崛起打下了经济基础,荆轲刺秦王时要献的就是督亢之地。

当然,燕昭王之后的燕国,之所以再一次变成“弱燕”,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君王自身。

[var1]

燕国之奇葩,在秦末起义中又一次得到体现。陈胜吴广起义之后,齐、楚、韩、赵、魏的王族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复国运动,但唯独燕国王室后裔不见踪迹,燕国贵族反而将赵国上谷小吏韩广立为燕王。燕国有没有存在感,是不是非常奇葩,这件事体现得淋漓尽致。

参考资料:《史记》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渑池之会,秦国君臣一心,赵国却是蔺相如一枝独秀,为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var1]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

  • 三国中最具争议的谜团,关羽的水军究竟有没有参加过”赤壁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关羽参加过赤壁之战吗,关羽真正看不起的三国名将,陈建斌赤壁遇关羽

    最后的结果就是,在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混战之后,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而在这个过程中,又有三大战役最为关键,它们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其中,“官渡之战”成就了曹操,在以弱胜强击败了强大的袁绍以后,曹操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毫不夸张的说,这场战役是当时中国北部由

  • 三国中最神秘的女将,随曹操南征北战,传说与吕布关系不一般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这位女将名字叫做吕雯,从名字上面来看,就知道她肯定是和吕布有着亲属的关系。没错,她就是吕布的女儿。从书上来看,其实没有记载她的名字,大多数的女子古时候地位比较低下,如果没有名字的话也是很正常的。所以说,关于她名字的记载是在另外一本书上才知道的,但那只不过是民间传说罢了。当年吕布击溃刘备之后,又遭到了

  • 如果蒙恬没有死,秦国最终会不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蒙恬想来很多人都知道,他是战国末期到秦朝时期,秦国的一员大将,秦始皇征战六国,蒙恬也在其中。然而最终,秦始皇驾崩之后,我们也都知道,赵高秘不发丧,改了秦始皇的遗诏,断送了大秦帝国数百年的基业。蒙恬也最终是被赵高害死,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蒙恬坚决反抗,没有被赵高得逞,秦国还会不会这么早就灭亡呢?[va

  • 三国此刺客一剑封喉,不亚荆轲刺秦王,改变三国历史走向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var1]可惜在关羽北伐失败之后,刘备失去了荆州三郡,失去了东面北伐的大基地,使得隆中对之中待机而起,以宛洛为主攻方向,以秦川为侧翼呼应,成为虚话,此后诸葛亮与姜维北伐最终落空。[var1]其实诸葛亮五次北伐之中并不是没有出现过帮手,诸葛亮在前三次北伐都是遇见魏国名将曹真,曹真力挫诸葛致诸葛亮前三

  • 商鞅不听朋友“必死”的警告,5个月后应验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王继位。秦惠王是秦孝公的庶子,他对商鞅的变法并不满意,认为他太过残酷和专制,损害了秦国的民风和礼仪。他想要废除商鞅的变法,恢复旧制,但又怕商鞅的权势和影响。于是,他暗中指使他的兄弟公子虔和公孙贾设计陷害商鞅。他们先是诬告商鞅谋反,又派人伪造秦惠王的诏书,命

  • 【积累运用】人民日报:春秋战国时期的30个典故,你知道几个?(转给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人民日报总结了其中最经典的 30个历史典故,快来收藏学习。 [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var1]▽知乎上有人问:“今人为何要读典故?”有

  • 正史中,三国8位勇士如何排名?吕布赵云未入列,关羽张飞排第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要提到正史记载的的“三国八勇士”,我们必须得界定一个大前提——“三国时代”!从历史的角度看,“三国时代”是在赤壁之战后正式形成的。那么,在《三国演义》中出现的吕布、董卓、孙策等人严格来说都不是三国的将领,他们只能是东汉后期的将领。至于《三国演义》中正直勇敢的赵云,其事迹在《三国志》中记载并不多。如果

  • 让曹操成为一代霸主的三国谋士,却因太过自傲,最终找来杀身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许攸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位智囊,曾效忠于袁绍,后来投奔故有曹操最后让曹操在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也让曹操至此得以翻身,成为一位霸主。官渡之战可以说了一场改变曹操命运的一场战争,当时的曹操凭借自己的七万军队硬生生的打败了袁绍几十万的大军。也正是因为这一场战争让曹操得以稳定自己的势力,在后人评价这场战役的时候,

  • “三家分晋”是怎么回事,曾经的霸主晋国为何会被公卿瓜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家分晋后晋国现状,晋国公子夷吾简介,晋国演义

    [var1] 晋献公“骊姬之乱”,公室衰落、氏卿崛起 晋献公五年(前672)年,晋献公攻打骊戎后,虏获骊姬及其妹妹,从此对其姐妹二人极为宠爱。后来,骊姬想要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于是使计离间了晋献公与申生、重耳、夷吾三公子之间的感情,太子申生最终身死,重耳、夷吾逃往他国。[var1] 原本各诸侯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