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甲骨文考生”黄蛉,被川大破格录取,导师:宁愿辞职,也不教他

“甲骨文考生”黄蛉,被川大破格录取,导师:宁愿辞职,也不教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947 更新时间:2024/2/12 13:17:59

在阅读此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作为以青铜器为主要材料生产对象的商周时代,其不仅为后世留下了璀璨精美的青铜工艺品,也将文字推了新的台阶。

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逐渐没落,更为简易的金文开始成为时代热潮。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汉字的书写越来越简单,但谁都没有料到,一个生在先进时代的高中生,其文字水平却定格在了夏商周,因为他落在2009年高考作文卷上的,是一篇用甲骨文所写的小哥。

这个神人就是黄蛉。

一顿颇为绚丽的操作让黄蛉迅速走红网络成为舆论的津津乐道,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不仅破格录取,甚至为了他返聘回了一名历史文化学教授。

伯乐与千里马的强强结合让人寄厚望,可是不过数日,导师就双手递上了自己的辞呈。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黄蛉又是做了什么,才会这般伤害导师的心?2009年高考卷面上的不走寻路,黄蛉又是为了什么?

成名的代价

“蛉哥,你给我说说我名字用甲骨文应该怎么写?”

“不好意思,其实我对甲骨文也不是很熟悉。”

简单的两句话,却让周围嘘声一片,乌泱泱的人群顿时如鸟兽般散开,留下了一句句的“装什么”。

对于这般的场景,黄蛉已经习惯了,黄蛉的室友也已经见怪不怪,谁让他是学校里的红人。

黄蛉

毕竟在2009年的高考,黄蛉用一篇甲骨文所写的小哥让中国多了几百万人知道他的名字,正因这样,黄蛉用“我也不是很熟悉甲骨文”拒绝别人的时候,旁人的反应才会这么大。

但黄蛉是真的不会吗?

答案或许不是这样,毕竟他对甲骨文的爱是从一而终的!

1989年黄蛉出生在四川绵阳的一户普通家庭,父母在其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在“留守儿童”这个词还未兴起的时候,黄蛉已经成了被留下来的那个。

黄蛉

或许是因为缺乏父母的重视和监督,或许是天分和努力不够,2008年的高考,黄蛉落榜了,黄家也因此爆发了一场血雨腥风。

“二本怎么了,要是你复读一年,成绩还不如现在可怎么办?你在大学里好好学,一样能有出息”。

可不管父母怎么说,仅仅因为几分就与一本失之交臂的黄蛉就是要复读,父母总归拗不过倔强的他,在金秋九月目送他进了高四复读班的大门。

日后的很多年,黄蛉都在感慨自己这一步走对了,倒不是因为他真的考上了一本,而是因为他遇见了命中的贵人——他的语文老师蒲体超。

对于蒲体超这个人,学生的评价是属于高度两极分化的。

有人说“蒲老师说话文绉绉的,感觉知识底蕴特别深厚”,但也有人说“这老头说话装腔作势的,总给人高人一等的感觉”。

幸运的是,黄蛉是蒲体超狂热的“追随者”,虽然为人师表应该一碗水端平,但是每个老师心里都有一个比较喜欢的学生,对于蒲体超而言,深得他心之人正是黄蛉。

黄蛉

因为二人有着古文字方面共同的爱好。

备考宝贵的休息时间,黄蛉不会跟同学一同去操场挥洒汗水来放松,而是一有空就跑到蒲体超的办公室,两人对着一沓沓的古书看的如痴如醉。

“老师,您知不知道上海复旦大学的钊教授?”

黄蛉突然间的没头没尾发问让蒲体超有些吃惊,不过他很快回过神来,说了一句“略有耳闻,我听说他在甲骨文的研究方面造诣颇高,曾经还破格录取过一名在山轮车上研究甲骨文但只有高中学历的车夫做自己的学生”。

一听这话,黄蛉的眼睛立马就真实。

既因他心中的理想学府就是上海复旦,也因他悟到了实现梦想的“捷径”。

从这一天开始,黄蛉去找蒲体超了解甲骨文的次数越来越勤,即便高考迫在眉睫,他上课也不再认真听讲,可是一味的用甲骨文写写画画。

同学不理解黄蛉这样做是为什么,他也不解释,只是看着埋头苦学的“同壕战友”,黄蛉的心底滋生出了一丝嘲讽。

黄蛉到底怎么了?

2009年3月7日的高考给出了答案。

卷面上的挥斥方遒

“干还是不干?赌一把还是按部就班?”

两个问题的四种可能在黄蛉的心里不停的打架,可看着奋笔疾书的考生,黄蛉还是咬牙在空白的答题卡上,写下了第一个甲骨文。

在别人还在抢答大题的时候,黄蛉在作文上洋洋洒洒,这一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熟悉”,可沉浸在甲骨文世界的黄蛉却是离这个中心轴越来越远。

回过来神的时候,已经回天乏力。

黄蛉的作文跑题了!

“没联系,这些都是小事,只要我能拿到特权,一起都不是问题”。

繁华的上海在答完语文之后已经成了黄蛉的“板上钉钉”,因为他相信自己会像那个三轮车夫一样幸运,但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其实并不尽然,因为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黄蛉的语文成绩创下史上最低,作文更是只有六分。

黄家父母对于儿子的成绩难以接受,正当他们打算带着黄蛉去2023年查分的时候,身为当事人的黄蛉却在2009年的3月拉着自己的老师蒲体超去了上海。

他要见一个人,一个能改写他命运的人。

那便是刘钊。

看着媒体上的风云人物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刘钊有些吃惊,作为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一名教授,刘钊不知道黄蛉找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

黄蛉

相较于考场上的勇敢,真正见到刘钊的时候,黄蛉还是紧了,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于是将自己的古文字作文塞了过去。

“写的挺好的,我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像你这样在甲骨文领域有天赋的人了”。

一听这话,黄蛉直接喜上眉梢,说出了自己希望破格录取的愿望。

“我很看好你,但学校决定录用谁是要凭高考成绩的真刀真工具来说话,如果你要考复旦的研究生,我一定将你收作我的学生”。

刘钊说的话不长,却在刹那之间让黄蛉的心变得冰凉,他不知道是如从上海回到的四川,在所有人都在翘首以盼录取通知书送达的时候,心如伤灰的黄蛉将自己锁在屋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因为428分的成绩,他不知道有哪个好一点的学校会要自己。

在黄蛉几乎要放弃的时候,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向其抛来了救命一般的橄榄枝,这便有了开头一幕。

但是四川大学对黄蛉的偏爱可不止这一处破格。

要知道,作为普普通通的本科生,学校安排的住宿都是四人寝,但是黄蛉所在的屋子却只住了他和舍友两人,根本不用担心人多吵闹和东西多放不下的情况。

按理说享赋学校的这般重视,黄蛉应该跟同学好好相处才是,可是他为何睁着眼睛说瞎话,直接一句自己对甲骨文不擅长呢?

只能说,刘钊的一席话摧毁了黄蛉心中一部分的不切实际,既然已经进入大学,他便不想活在一时快意下的出名,而是希望甲骨文风波能够早日过去,让自己得以专心投入进学习之中。

可成名从来不是免费的,就像同学们不会停止对黄蛉的好奇,学校也没有放弃对他的栽培。

失望的导师

因为学校不仅将其破格从四川锦城学院这所三本院校转入四川大学本部,甚至还专门为其制定了一套培养方案,为了将人才的价值最大化发挥,学校甚至专门返聘了何崝教授。

这何崝教授可不是普通人,在历史文学界,他说话都是相当有分量的。

能够由这般优秀的人物一对一教导,黄蛉在刘钊那碰的一鼻子灰算是扬眉吐气了,只是可惜他高兴的有点太早。

因为这边一对一的热度还没褪去,那边何崝就对着媒体表示,自己已经再度上交辞呈,不会再教授黄蛉。

这又是为什么?

按理说生气的应该是黄蛉,可何崝也没有高兴到哪去。

作为一名专心求学探索的教授,他原以为黄蛉真的是个值得培养的人才,所以才会在退休之后接受学校的返聘,他为的从来都不是热度,而是希望古历史和古文字真的后继有人。

遗憾的是,黄蛉不是。

“他说自己熟读《文心雕龙》,可我明明教他的是先秦文献以及古文字方面的东西,他这么说就是在过度吹捧,这般的行为根本就是认真做学术的态度”。

或许有人说适当的夸大没有错,可就认认真真做学术的何崝而言,历史容不得轻视和夸夸其谈,浮躁之风更不应该吹向学术界。

何崝原以为自己遇到了千里马,可真正接触之后,他却愈发觉得黄蛉是“冒牌”的,再联想到他高考作文有的甲骨文不会写就自己创字的说辞,他愈发觉得这并不是自己想要教授和值得自己教授的学生,所以才会愤然提出离职。

这边黄蛉的日子也不好过。

再一次从云端直直坠落,接二连三的遭受出名和落寞的打击,黄蛉毕竟还只是一个刚成年的孩子,无所适从的感觉是自然的,不过在沉寂一段时间再度出现在公众视线的时候,黄蛉表示自己对踏踏实实的往研究生方向发展。

至2023年的当下,“甲骨文考生”考生的热度才算渐渐从黄蛉的身上淡却,他妄想“脱轨”的人生最终还是在经历短暂的峰值重新回到了按部就班,在大学毕业之后成为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但是,这件事情在每年的高考日都会重新收获一波热度,因为在高考中“作妖”的不止黄蛉一个。

2006年高考,南阳女孩蒋多多试题一字不答,整场考试用洋洋洒洒的八千字抨击了“中国式”的教育制度,借此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和不满。

蒋多多

或许有人说这样的他们是“新时代的英雄”,但结果真的是这样么?

其实不是!

理想是时尚的,现实却总是骨感的,无论是黄蛉还是蒋多多,他们都是因为一时的狭隘才走上了“弯路”。

或许在2023年的黄蛉再度被问起自己在甲骨文方面是否有天赋的时候,他不会在凿凿且得意的点头,而是谦虚的说出一句“我这应该只是爱好而已”。

不要因为自己透过自己视角看到的东西只有这么多,就断然的宣称世界就只有这么大,因为稍有聪明的人一旦被抬得很高,他就会在“巧言令色”中迷失自我,而忘了真实的自己,以及自己寒窗苦读时的道路。

高考是公平的,对于这一用努力换来的可以改变人生的平台,最好还是要好好把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独尊儒术”是在文化上的大一统措施,但汉武帝并未彻底废黜百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司马光评价汉武帝所说的“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是对他肯定儒学的政治指导地位的政策的赞扬。从轻儒到重儒的转变1、从黄老学说到儒学的实践汉武帝时代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变化,就是空前抬高了儒学的地位。汉高祖刘邦曾经特别瞧不起儒生。刘邦打天下时,引兵过陈留,郦食其到军营前求见,刘邦问通报者:“何如人也?”答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为刘秀夸奖冯异之语,“东隅”多表示东方或早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冯异是东汉光武帝的开国大将。其为征西大将军剿灭赤眉,邓禹邓弘不听调遣,兵挫华阴。冯异弃马步行返“回豀阪”,使计大败赤眉于“黾池”。于是刘秀“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豀,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这是把冯异比作“大鹏鸟”,以“垂翅”喻暂时挫折,用

  • 三国这位不起眼的武将,不仅生擒了关羽,还斩杀了黄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时期想要飞黄腾达,出身名门或大富之家并不一定有用。举例来说,最终成就帝业的刘备不过织席贩履的没落贵族之后,而关羽、张飞、赵云等名将更是个个出身寒门,在三国乱世,有才能者有着无数机会。马忠并没有鲜明的特色、过人的武勇、丰富的剧情,但却能够立下当时许多顶级武将所难以企及的战绩,实在是令人不禁感叹造

  • 贾诩在究竟算不算得上是三国当中的顶级谋士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贾诩第一次出著名的计谋,让原本放弃抵抗准备退回西凉的李傕郭汜等人杀回长安。这件事让贾诩名声大噪,但得利者除了他自己似乎没有别人。本来李傕郭汜逃回西凉,天下有望太平,但他们杀回来了,李傕郭汜自己最后也是死于非命,惨淡收场。他们如果回到西凉,或许会失去争夺天下的机会,但西凉毕竟大本营,回去后保命不成问题

  • 她是《三国》中的悲惨才女,遭蛮族蹂躏,作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是乱世出英雄的年代,也是流离失所的年代,在这个年代中女性是弱势群体,纵然是书香门第的大户人家也不例外。当时的大文学家蔡邕,有一个掌上明珠蔡文姬,他从小就培养女儿书法、文学、音乐,蔡文姬天资聪颖,9岁的时候就是个才女了。有一天晚上蔡邕在夜间鼓琴,突然断了一根弦,蔡文姬说是第二根,随后蔡邕故意弄

  • 历史悲歌:长平之战后蔺相如和廉颇的命运成为古代军事惨案的缩影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起初,赵国获得了一块绝世宝物——和氏璧。传说中,持有这块玉璧的国家将会得到天下。然而,秦国的国王声称愿意用15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赵国害怕秦国不履行承诺,但相形之下,和氏璧又实在太过珍贵,赵国不得不答应了这场交易。[var1]面对这个情况,赵国决定派遣蔺相如前往秦国。经过多方斡旋,蔺相如最终亲手将和氏

  • 向孔子学敬业 在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立德修业惟诚惟勤,如何提升服务者的个人价值感,国学大智慧与员工职业素养的提升

    孔子是万世师表,他对职业的敬重态度亦足以让现代人效仿。兢兢业业干好小职务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时丧母,二十岁娶亲,次年生下儿子孔鲤,生活的重担压在他一个人身上。[var1][var1][var1][var1]生活的艰辛磨练了孔子的性格,他做任何事情都认真细致。因为这个缘故,孔子获得了在贵族季氏手下当差

  • 三国第一武将:一生勇武非凡,更兼忠义无双,后世尊称武圣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汉代的度制基本为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合现在为:1引=2310cm1丈=231cm1尺=23.1cm1寸=2.31cm1分=0.231cm也就是说,关羽身高 9尺=23.1×9=207.9(cm)这样一个彪形大汉,走在路上有多显眼可想而知,这样一个彪形大汉多大力可以而

  • 三国中最心机的三个事都跟他刘备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有一点几乎是三国迷所公认的,阿斗的弱智低能与幼年的遭受有着很大的联络。大家试想一下,不到一岁的小孩,被虎将裹在怀里,左冲又突,估量早已被震晕过去了。如赵云所说,“适才尚在怀中啼哭,此一会不见动态,多是不能保也。”十分困难逃脱曹军的魔爪,回到父亲的怀有,却又被“掷之于地”太残暴!太残暴!莫说是一个睡梦

  • 夏天借用三国桥段回应仙洋,娜美已私下跟老板签约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夏天借用三国桥段回复仙洋,称魏失郭嘉影响的是一个人,蜀失庞统影响的是一个政权,吴失周瑜影响的是一个天下,郭嘉是曹操前期五大谋士之一,曹操集团最重要的谋士不是郭嘉而是荀彧,荀彧排在首位这是公认的,庞统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实际上当时的名声高于诸葛亮,他出山后先跟的老大是周瑜不是刘备,在周瑜那混了几年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