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郑国与周王室的矛盾使周王室一蹶不振,开启乱世序幕

郑国与周王室的矛盾使周王室一蹶不振,开启乱世序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56 更新时间:2024/2/28 5:58:48

这样,郑国很快就步入强国行列。郑国的走强,使周王室感到其统治受到威胁,这就造成了周郑之间潜在矛盾的爆发。

“周郑交质”,矛盾初现

春秋初期,国内外形势都对郑国的对外扩展十分有利。

在当时,西边的秦国正在与戎人酣战,无暇东顾;晋国内部权力争夺不断,同样无暇对外扩张;当时楚国也正忙于扫荡汉阳诸姬的小国;东方大国齐国,齐襄公昏庸无能,内部矛盾重重,国力不强,同时还受到西边“公车千乘”、“公徒三万”的鲁国的有力阻挡。

所以,在当时阻碍郑国称霸的真正力量,只有东边的宋国和北边的卫国。足智多谋的郑庄公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联合齐、鲁夹击宋、卫,成功地战胜了宋、卫,制服陈、蔡,并打败了北戎。

郑庄公是郑国的第三代国君。他是一位足智多谋而又权力欲极强的人,在周王室做卿士时,凭借着自己国家的强大,独揽王室大权。由于郑的专权,使得周王有所忌惮,于是周平王就想任命虢公任右卿士,以期分散郑庄公的权力。

郑庄公

周平王五十一年(前720年),周平王打算分政于虢公来削弱郑庄公的权力。郑庄公在得知消息之后,就立即去质问周王,但平王对这件事情矢口否认,并不承认。但是在当时,作为天子的周平王怕得罪郑庄公,就提出交换儿子作为“人质”,用来消除庄公的怀疑,为了表示彼此的信任,双方互相派质子,史称“周郑交质”。“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但是,周、郑之间原有的信任显然已不复存在,仅仅维持着表面上的尊重。同时,这一事件的发生,也使得周天子的地位在当时诸侯国中一落千丈,虽然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但实力大不如前。

周郑矛盾公开化,不断加深

为了消除郑庄公的疑虑,周王朝和郑国之间相互交换质子,才平息郑庄公的熊熊怒气,而这件事情对于心胸并不宽阔的平王来说,给他精神上带来了极大的打击,以致他在不久之后便一病不起。

郑庄公连忙派人护送太子狐回京师。却不料天不如人愿,在太子狐还没有赶到洛邑时,平王便撒手而去了。太子狐因不能亲自为父王侍疾含硷,十分痛心,也可能过于大悲大痛,造成情绪不稳,心肌梗塞,刚到洛邑不久便薨逝了。

因此,平王的孙子继位为周桓王。郑庄公又因为当时郑国国内局势紧张不敢分身,就没有去京师当面朝贺。桓王本来因先前之事就恨透了郑庄公,再加上他如此失礼,周桓王就又旧事重提,下定决心将政务委任虢公。“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这个举动再次惹怒了郑庄公,因此对此事也是耿耿于怀,心有不满。

祭足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周桓王将这种举动视为大逆不道,想要兴兵声讨。周公黑肩则以王位交替之际,不宜大动干戈,劝说桓王将这两件小事当作边民纠纷处理。桓王只得听之任之。“周郑交恶”,双方关系逐渐恶化。郑庄公自身感到理亏,就想要亲自上朝谢罪,但是,因为担心叔段闹事,又没有去成。

周桓王三年(前717年)冬,周室派人到曲阜告饥,鲁隐公急忙向宋、卫、齐、郑等诸侯国“请朵”。这才使得郑庄公腾出几天时间赶到洛邑亲自朝见周王,但那时桓王已经登基三年。

根据周礼,周王在正式就位之时,各诸侯必须亲自前去朝贺。但是,郑国却迟了三年,虽说并不是唯一“失礼”的诸侯国,却仍是不可原谅的。再加上郑“取成周之禾”,还让周王室派人去当人质,桓王对郑庄公的接待便十分冷淡。

周公黑肩就劝桓王:“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况不礼焉?郑不来矣!”但是桓王不听劝说,并且解除了郑庄公左卿士一职,交由虢公接替。回国之后,郑庄公就私自与鲁国交换了许国的田地以示抗议。这是不允许的,属于他违反了周朝的礼法了。因为当时实行分封制,土地属于天子和诸侯,但是不允许私自交换和买卖。“五年,郑怨,与鲁易许田。许田,天子之用事太山田也。”三年之后,桓王又夺取郑国四邑,而将原来属于郑国的等十二邑封给其他人,以此分裂并削弱郑国。郑庄公对此举甚为不满,索性不再朝周王。周郑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周郑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兵戎相见。

繻葛之战,周郑决裂

在周桓王十三年(前707年)秋,周桓王率王师以及和陈、蔡、卫三路诸侯国的军队大张旗鼓地准备讨伐郑庄公,而且“御驾亲征”。任命虢公为右军,统率蔡卫两路兵车;周公黑肩为左军,统率陈国兵车;桓王自为中军,阵仗庞大,声势也不小。

郑庄公

郑庄公在得到消息之后,急忙召集群臣进行商议,分析当时郑国需要面临的形势,并指出三路诸侯大都出于周王威胁不得不跟从,军队战斗力不足,应不难对付。“郑子元请为左拒以当蔡人、卫人,为右拒以当陈人,曰:‘陈乱,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王卒顾之,必乱。蔡、卫不枝,固将先奔,既而萃于王卒,可以集事。’”

郑庄公就命公子突率领右路兵车牵制蔡卫的军队,命祭足统率左路兵车全力攻击陈军,命原繁、高渠弥作为自己的助手统率中军对付王师,摆出“鱼丽之阵”,在繻葛(河南长葛县北)展开一场战斗。

结果,不出郑庄公所料,蔡卫陈三路兵车都被击溃,王师大乱。郑军合力围攻,桓王肩上被祝聃射中一箭,指挥失度,王师大败。“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

祝聃想乘胜追杀,郑庄公制止说:“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

当“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这场讨伐战就此结束。这一战使周王室的威信扫地,其在诸侯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这是周王室在东迁后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主动号令诸侯用兵,但是,周王室所受到的打击和影响不亚于西戎攻陷镐京。周桓王十五年(前705年),盟、向等邑不服于郑,郑庄公联合齐、卫出师讨伐。桓王只得将盟、向的百姓迁移到置于自己的羽翼之下。这更加暴露周王已经无力维持其权威了。从此周王的威信和地位大大下降,实力一天天削弱,再也没有能力主动同诸侯打仗了。

繻葛之战形势图

繻葛一战,郑国在诸侯中的威望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击败北戎,有攘夷之功,故而郑国被视为春秋初期之小霸。郑国可谓是春秋称霸之先声,但郑国的威势并没有维持多久。在郑庄公死后,郑国就陷入争权夺位的内乱。郑庄公二个儿子郑昭公郑厉公曾几次交替登位。此乱长达二十余年,郑国在该事件影响之下,国势不断走衰,威望锐减,从此一蹶不振。同时,各大诸侯国经过长时间的经营和发展,纷纷崛起。

郑国虽然在春秋初年利用其在王室为卿士这一优越的政治地位以及靠近王室的地理优势,经常打着周天子的旗号,在春秋初期活跃了一阵子。并打响了公开反抗周王室的第一枪,但由于其国家较小,附从的诸侯国也不多,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郑国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下“霸主”。但周王室却因此一蹶不振,开了乱世的序幕。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商代墓地的发现与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西吴壁遗址位于绛县县城西北约5公里处,是一处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的商代墓地。该墓地建于商代晚期,是一处重要的商代文化遗址。该遗址于1995年被发现,经过数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已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西吴壁遗址的发现始于1995年。当时,当地村民在建设西吴壁小学时意外发现了这一地点。随后,山西省考古研

  • 启功:妻子临终前,告诉他家有宝贝,启功看到宝贝,泪眼盈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启功是雍正帝第九代世孙,我国当代学者、画家和书法家。1932 年,21 岁的启功娶了 23 岁的章宝琛。由于是包办婚姻,婚前他们只见过两次面,说过几句话,属于典型的先结婚后恋爱。章宝琛进门后,每天从早忙到晚,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把老人照顾得体贴细致。家有贤妻,启功无需操心家里。启功虽是皇族后裔,但

  • 他被商朝尊为高祖,是第一个经商的人,可惜结局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商汤时期有名的人物,中国历史上公认的三位商圣,商朝纣王简介

    虽然自古中国的商业发展不温不火,但中国商业贸易活动的起源,却是十分古老,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商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商朝的商,和经商的商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呢?确实有关系,开创贸易先河,历史上第一位经商的人,叫做王亥,是大约距今3800多年前的商族第七任首领,当然那会还是夏朝时期,商族只是

  • 垂垂老朽的姜子牙,为西周做了什么贡献,被封国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史记中记载,姜子牙的先祖曾经辅佐大禹治水,立功后在东海边上一个诸侯国为官,虽然到姜子牙时期,由于商朝东征东夷而家道中落,但是这种贵族底蕴让他从小异于常人。失去了经济来源的姜子牙,四处漂泊。然而即使在如此困难时期,姜子牙始终在坚持一件事“学习”,他学习天文地理、学习治国安邦。姜子牙始终坚信自己的诸侯梦

  • 夏朝之前是尧舜,那考古发现的石峁人怎么解释?DNA揭中国人族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石峁文化石峁文化是一个出现在中国北方的古代文化,距今已有约5000年的历史。这个文化的发现是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有人在陕西省宝鸡市石峁村的一个坟墓中发现了一批非常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证明了石峁文化的存在。石峁文化的遗址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西北地区,包括今天的陕西、甘肃和宁夏。石峁文化的遗址中

  • 《武庚纪》纣王反抗天界明知灭亡,为啥还要自讨苦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人与神之间的对抗就正式拉开了序幕,可以说这事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以凡人之躯对抗神族,无异于以卵击石!当纣王开始准备如何对抗神族时,其他地方的诸侯得到消息后纷纷都表示这在找死,就连商朝的臣民都觉得纣王疯了,但是纣王没有疯,他明白如果让神族真的统治了,那么人类就再也没有翻身之日了,那为何他自己也明知道会

  • 夏朝都亡了,商朝频繁迁究竟是为了躲谁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迁都5次 在历史之中商朝的最后一位君王,纣王特别的欢迎吴道,后来则是由商汤率领着众多的不足推翻了夏朝,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商朝,可是自从建立过之后,总共迁都了5次。在建立之前也已经迁都了8次屡次迁都,直到最后迁到了殷地之后,才总算是消停下来,曾有历史学家推测,很可能是为了躲避洪水。所以在不了解地形的情

  • 历史上真实的商纣王是怎么样的?真的是无道且残害忠良吗?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纣王无道宠妲己下半句,揭秘真正商纣王,纣王无道读后感200字

    比干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铮臣能吏,对国家和君主忠心耿耿,对百姓更是关照有加,他甚至被后世封建臣子当作楷模和榜样,可以说比干是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社会作为忠臣的象征。比干的忠心和才能的确是有的,但他的死却不是如各种史书上说的那样,纣王无道,残害忠良,说圣人心有七孔,既然比干被人尊为圣人,那就挖开看

  • 历史揭秘:为什么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逆天而行”反倒取得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王伐纣最难打的仗,牧野武王,武王伐纣的历史真相

    周武王临朝 我们知道,周国在武王伐纣之前还是个诸侯国,虽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文王姬昌也已在“内部”称王,但是周人与商朝的实力悬殊还是很大的,正所谓“商,周之不敌”。周人自文王开始就采取“韬光养晦”的政策,发展自身,蓄势待发。实际上,商纣王帝辛对周人的发展壮大早就心存忌惮。纣王帝辛曾

  • 郑国地缘劣势注定遭攻击,韩郑较量前期郑国略占上风,但仍为韩所灭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郑国也不是谁想灭就灭的。春秋初期,郑国曾一度是中原最强大的诸侯。晋文公曾联合秦国一起侵打郑国,秦兵退去了,晋国也不得不班师。邲之战之前,郑国归附晋国,楚庄王伐郑,连续攻打三个月才拿下郑都。战国时期,长期作为战场的郑国衰落是不争的事实。然而韩国虽然是七雄之一,但是国力却最弱,更何况国际形势风云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