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真的有蒙汗药吗?为何现在没有了呢?

古代真的有蒙汗药吗?为何现在没有了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174 更新时间:2024/1/1 9:09:25

相信大家在各种古典白话小说中,会经常看到一种名叫“蒙汗药”的迷药。蒙汗药无色无味,正好可以放入水中或者酒中,喝了便会被迷倒,感觉麻醉效果是立竿见影。那在历史上真的存在蒙汗药吗?实际上这应该是一种杜撰出来的物品,如果古代真有这么厉害的麻药,那在医学方面的成就可能会更大,而不是单纯拿来做坏事。下面就为大家揭秘蒙汗药在古代小说中的来历,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的蒙汗药是一种神奇的药,在古典小说中大量出现。甚至近代的一些武侠小说中,也多次见到它们的活跃的身影。

那么,蒙汗药是一种什么药?为什么会那么神奇?古代是不是真的有这种药?如果有,为什么现在我们没有见过?如果没有,为什么在古典小说中又反复出现呢?

我们首先需要明白的是,在正史记载,是没有蒙汗药这种东西的。当然了,正史记载中没有蒙汗药,并不表明蒙汗药就不存在。因为古代的正史所要讲的,都是修身齐家、治国安邦的道理。对人“下药”,显然是违背古代伦理要求的道德训诫的,显然是不足取的。

不过,正史上也记载了很多阴谋诡计的事情,虽说正史是带着批评的眼光写这些阴谋诡计的,但毕竟记了下来。在这些阴谋诡计中,也写过很多下毒的事情。鸩毒鹤顶红什么的都有,不过没有一种是蒙汗药。

当然了,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因为宫廷斗争里下毒,都是毒死,并不是为了麻醉,所以不会选择蒙汗药。

这话似乎也有道理,因为蒙汗药的功能,确实只是麻醉。比如《水浒传》“智取生辰纲”中,晁盖等人目的是为了获得杨志他们押送的“生辰纲”,并不是为了要杨志他们的命。孙二娘用蒙汗药,而不用毒,一方面,是为了在麻翻客官后,先确定客官的身份。如果是十恶不赦的,直接砍翻做人肉包子。如果是英雄好汉,再用解药把他解救。除此以外,还有一个目的,就算是砍翻做人肉包子,下毒也是不可取的,因为人肉有毒,就不能做包子馅了。

正史上没有蒙汗药的记载,各种笔记文献上,倒是有与蒙汗药功能相同麻醉药的记载。比如,《宋人轶事汇编》中记载:“五溪蛮反,杞以金帛官爵诱出之,因为设宴,饮以曼陀罗酒,昏醉,尽杀之,凡数千人。”五溪蛮是生活在湘西及黔、渝、鄂三省市交界地的少数民族。当年刘备在发动夷陵大战的时候,就曾让马良前往联合他们,借用他们的兵力攻打孙权。不过,《宋人轶事汇编》中说的这个杜杞,却用阴谋诡计把五溪蛮欺骗出来,给他们饮用曼陀罗酒,等他们昏醉以后,杀掉他们。

杜杞是宋仁宗时期的官员,湖南转运副使。他之所以用曼陀罗酒,大概是因为曼陀罗汁可以很好地溶解在酒中,喝的时候不注意,喝过后呈现出一片“昏醉”的样子,就像喝醉酒一样,不会引起喝酒者的注意,因而杀起来比较方便。

明代的魏浚在《岭南琐记》,以及清代的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中,都有关于“风茄”的记载。说的是把“风茄”做成一种粉末,溶解在酒里,人喝了以后,也会呈现出一种“昏醉”的状态。

虽说有“曼陀罗酒”“风茄”这样的记载,但是,并没有任何一种文献说明蒙汗药就是这样一些东西。要知道,古代的笔记文献和古典小说是同时存在的。但是,他们好像互不借鉴。笔记文献没有站出来解释什么是蒙汗药,古典小说也不换一种“曼陀罗酒”“风茄酒”之类的麻醉药来使用。

关于蒙汗药的解法,古典小说中,一般说的是喷一口冷水就解了。不过,笔记史料中对这个问题有特别的说明,孙思邈的《千金方》里提到“甘草解百药毒”,似乎是一种解毒药的办法。《水浒传》里写了很多蒙汗药,似乎并没有说解救的办法,清朝程穆衡的《水浒传注略》是一部解读《水浒传》书,里面提到蒙汗药的解法是“急以浓甘草汁灌下,解之”。

古典小说包括武侠小说中多处提到蒙汗药,正史野史都基本上没有记载,我认为,蒙汗药在古典小说那里,可能就并不是一种实际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的意义。这就像《西游记》里面写的定身法一样。无论是定身法,还是蒙汗药,都不过是暂时让一个人失去行为能力,但是并不会对这个人造成大的伤害。这种做法,在江湖的残酷厮杀中,显然增加了一抹温情和俏皮,也算是古典小说中一处温暖的笔墨吧。

反而是宋代杜杞用曼陀罗花诱杀五溪蛮,则表明在现实历史中,其实有多么的残酷而冷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为何朱由校还沉迷于木工不理政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由校,明朝,历史解密

    朱由校,即明熹宗,他是明光宗朱常洛长子,明思宗朱由检异母兄,明朝第十五位皇帝。他是历代帝王中极具特色的以为,他的文化程度很低,堪称“文盲皇帝”,对制造木器有极浓厚的兴趣,是个“木匠皇帝”。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说起明朝皇帝,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英明之主不多,大多是奇葩皇帝,可以

  • 鄣国和纪国是什么关系?两者相隔较远为什么鄣国是纪国的附庸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鄣国,周朝,历史解密

    鄣为纪邑,既是《公羊》、《谷梁》之说,比较可信,因二家齐鲁之学,对乡邦历史当有更多口口相传。纪国之鄣不当为东平之鄣,亦不似赣榆之纪鄣,前者为齐鲁所隔,后者为莒所隔,都是区域性大国,纪国再大也算不上方伯,后者尤其不合理(莒国被齐国攻打,莒国国君逃到了纪鄣,如何之前说齐人降鄣)。虽然有可能会跨区域控制,

  • 导致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国民革命,李立三,历史解密

    并肩作战的“同志”缘何会成为捉对厮杀的仇敌?在历史关头国共又何以分裂?历史激荡的潮流中不断洗刷着流于其中的历史人物,历史的车轮在1927年迎来了极大的转变。国民革命军开进武汉国民革命军在北伐开始后势如破竹、不断取得胜利,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经湖南北上攻打吴佩孚的军队,于8 月12日攻占长沙,于1

  • 左良玉坐拥80万大军为什么不去救驾?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左良玉坐拥80万大军为什么不去救驾?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实际上,就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之前,明朝其实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当时朝廷还有一员大将,其名叫做左良玉,左良玉彼时拥兵80万,从兵力上和战力上来看都不弱于李自成大军,可为何左良玉却不去支援崇祯帝,以至于最终明朝江山倾覆呢?大将左良

  • 历史上大月氏国女王为什么拒绝汉武帝联合打击匈奴的请求?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武帝,汉朝,历史解密

    争取外援,便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去联合匈奴的“仇人”大月氏国。当张骞历经艰辛到达大月氏国后,汉武帝联合打击匈奴的请求却被女王一口拒绝,这是为何呢?张骞出使西域途中又发生了哪些事呢?汉武帝即位之后,便雄心勃勃的想要改变汉匈之间不对等的关系,决定武力打击匈奴。可在此之前几十年,汉朝从未真正的打击过匈奴。(

  • 古代的驸马真的不如一个女官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的驸马真的不如一个女官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我们在看宫廷剧的时候,经常看到有人获得皇帝的欣赏,然后把公主嫁给他,从此娶得身份尊贵的公主,平步青云,走上人生巅峰,成功逆袭了。可是,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其实驸马爷的生活跟地位远没有宫廷剧中美化的那么美好。许多驸马爷的地位虽说相比平民是尊

  •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他对三国的哪些人评价很高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前两位是陆逊和陆抗父子两人,陈寿对这两位的评价是“春秋方壮,威名未著,予既奇逊之谋略,有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其实这样的评价已经非常的高了,比起孙坚和孙策父子两人来说是有过之无不及。除了这两位,接下来陈寿还对孙坚和孙策父子进行了评价。我们知道在三国时期,由于董卓乱政,各地诸侯也一起讨伐董卓。虽

  • 刘备临终托孤的时候,为何把兵权交给李严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夷陵之战和官渡之地、赤壁之战一样,对于三国的历史格局形成了重要的影响。经此一战,不仅蜀汉的国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刘备的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在临终前,刘备在白帝城进行了托孤。而提到白帝城托孤,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刘备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的历史典故。不过,在白帝城托孤时,刘备的托孤大臣

  • 曹操集团的政治中心在邺城与许昌,为何他最后在洛阳病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阳。令人奇怪的是,曹操在消灭袁绍集团后将大本营迁到了邺城,此后的邺城、汉献帝所在的许昌成为了曹魏集团的政治中心。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在邺城和许昌之外的洛阳病逝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曹操病逝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而死前的建安二十四

  •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不趁机攻打蜀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诸葛亮,历史解密

    熟悉《三国演义》的人想必都知道,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争斗可谓是热血沸腾,同时很多人会对孔明之死些许有点遗憾。不过可能大家会没注意到,在三国演义中孔明逝世后,重心就到了曹魏吴蜀的政权上了,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了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其实这里要说的就是司马懿和诸葛亮的性格,诸葛亮在白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