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孙权是于何时称帝?周瑜、鲁肃扮演着什么角色?

历史上孙权是于何时称帝?周瑜、鲁肃扮演着什么角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606 更新时间:2024/1/16 9:58:12

孙权,字仲谋,,生于下邳。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文章。

曹丕公元220年篡汉称帝,刘备紧接着在221年在成都称帝,而孙权则是一直“隐忍”到了公元229年才称帝。虽然孙权最晚称帝,但周瑜、鲁肃两位“野心家”,早在公元200年左右就已经有辅佐孙权称帝的计划。

周瑜——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

后权称尊号,谓公卿曰:"孤非周公瑾,不帝矣。"——《江表传》

这段记载出自《三国志·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意思是说孙权称帝时,对公卿百官说:“如果不是周公瑾,我是不可能称帝的”。周瑜210年去世,当孙权称帝时,周瑜已去世19年了,而孙权能这样说,可见周瑜对于孙氏立国江东的谋划与贡献。

真实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性度恢廓”的文武全才,并非如《三国演义》里所描写的那样小肚鸡肠。周瑜辅佐孙策扫平江东六郡,赤壁之战击败曹操,江陵之战逼走曹仁,绝对算得上一代英才,当然这些都是明面上周瑜的贡献,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周瑜对江东立国的谋划。

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谓肃曰:"昔马援答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今主人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且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天符,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骛之秋。吾方达此,足下不须以子扬之言介意也。"肃从其言。——《三国志·鲁肃传》

这段记载出自《鲁肃传》,周瑜与鲁肃交好,当时鲁肃的好友刘子扬劝说鲁肃投奔巢湖大盗郑宝,鲁肃准备前往。结果周瑜已经提前把鲁肃的母亲送到了吴地,周瑜为了劝说鲁肃投奔江东,说了这样一番话:

当初伏波将军马援回答光武帝刘秀:当今天下,不只是君择臣,臣亦择君。现在江东孙权招贤纳士,而且我听有智慧的长者秘密谈论,承接天命代替刘氏的,一定会兴起于东南,推算历数观察形势,最终会奠定帝王基业,与天命相符合,也正在东南。

现在正是有识有志之士归附英杰之时,我刚体会到这个道理,你不需将刘子扬的话放在心上。鲁肃听从了周瑜的劝说,于是和周瑜一起南下江东,投奔孙权(当时孙策已死,孙权初执掌江东)。

我们看周瑜劝鲁肃的这番话,可以说是振聋发聩的,要知道当时才是公元200年,天下局势尚未明朗。而周瑜已经有了自东南兴起帝业的谋划,袁术称帝后迅速灭亡的局面看来没有让周瑜产生什么感觉。而鲁肃一听周瑜这么说,估计一下子感觉遇到了知音……

鲁肃——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权称尊号,临坛,顾谓公卿曰:"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於事势矣。"——《三国志·鲁肃传》

看来孙权称帝时,发表“获奖感言”不止感谢了周瑜,也感谢了鲁肃。孙权对公卿大臣们说的是:“当初鲁肃早已经谋划了今天这样的局面,他实在可以说是对时势最为清楚的人。”孙权为何这么说呢,因为鲁肃第一次见面就给孙权规划好了称帝路线。

肃对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唯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三国志·鲁肃传》

周瑜把鲁肃“忽悠”到了江东,极力向孙权推荐鲁肃,于是孙权立即召见他,两人之间的对话有人称为“塌上对”,比诸葛亮的《隆中对》还要了早了七年的时间。我们来还原一下两人当时的对话:

孙权:“当今汉室如大厦即倾,四方纷乱不已,我继承父兄创立的基业,企望建成齐桓、晋文那样的功业。既然您惠顾于我,请问有何良策助我成功?”

鲁肃:“过去汉高祖耿耿忠心想尊崇义帝而最后无成,这是因为项羽加害义帝。如今曹操,犹如过去项羽,将军您怎么可能成为齐桓公晋文公呢?以鲁肃私见,汉朝廷已不可复兴,曹操也不可一下子就能除掉。为将军考虑,只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变幻形势。”

“天下局势如此,据有一方自然也不会招来嫌猜忌恨。为什么呢?因为北方正是多事之秋。您正好趁这种变局,剿除黄祖,进伐刘表,尽力占有长江以南全部地方,然后称帝建号以便进而夺取天下,这有同汉高祖建立大业啊!”

孙权又说:“我如今尽一方之力,只是希望辅佐汉室而已,你所说的非我所能及。”年仅18岁的孙权或许是在掩饰什么,或许真的如他自己所说没有想得那么远,但鲁肃的战略宏图却真的是让人非常惊艳!

鲁肃根据当时局势为孙权量身定做了“称帝战略”:第一步,鼎足江东,与曹操、荆州三分天下;第二步,攻取荆州,进取益州,全据长江;第三步,称帝建号与曹操争夺天下。不得不说,鲁肃是可以与诸葛亮相媲美的战略家,其对天下大势的把握与预测,真的是一般人很难做到。

公元208年,曹操在南征荆州之后,把目光投向了江东。面对曹操的威名与几十万大军,江东群臣大多数都建议投降,为何只有鲁肃、周瑜认为不能投降曹操?除了各种客观原因,投降曹操与两人辅佐孙权称帝的谋划不符,所以他们极力主张抵抗曹操。

受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夺取天下的影响,当时的有志之士的最高志向就是能够追随一位明主,逐鹿中原定鼎天下,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从龙之功”。如萧何韩信邓禹等那样,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开国功臣,所以周瑜、鲁肃有这样的志向,其实并不奇怪!

标签: 历史孙权三国

更多文章

  • 揭秘汉朝历史之:汉武帝与神秘的蛊术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揭秘汉朝历史之:汉武帝与神秘的蛊术,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中国历朝历代的史书中,记载着一种神秘的巫术,它不但以其诡异,血腥和残酷的面目出现,有的时候更是影响了朝局,成为其时的统治者讳莫如深的东西。而在民间,关于它的传说更是数不胜数,老百姓们也是谈之色变。这种巫术就是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

  • 汉武帝连陈阿娇和卫子夫都能放弃 汉武帝为何对李夫人始终如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刘彻,李夫人

    还不了解:刘彻和李夫人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彻为何厌弃陈阿娇和卫子夫,而始终喜欢李夫人,其实是政治问题。汉武帝一生有多个女人,无论是陈阿娇,还是卫子夫,都曾经被汉武帝无限宠爱。对陈阿娇,他曾说要修一座金屋来给她住,比现在土豪们说要买一套别墅给女票住,可气派多了。对于卫

  • 比霍去病还牛的名将,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比霍去病还牛的名将,最后结局如何?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霍去病,笔者年幼时听到这个名字觉得很特别,难道他自己很容易生病?又或者他的家人爱生病吗?为什么会叫去病呢?后来才知道,他“去病”的这个名字是汉武帝赐的,当然这里面有一段曲折的故事,今天不多做赘述。说起霍去病就不得不提他民族英雄的事迹

  • 乾隆皇帝最宠爱的五位后妃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古代,清朝

    乾隆皇帝最宠爱的五位后妃分别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近几年,清宫剧非常火爆,几乎每播出一部都能获得极高的收视率。无论是以前的《还珠格格》,还是近几年的《甄嬛传》《如懿传》《延禧攻略》,乾隆和后妃们的故事,人们总是百看不厌。在历史上,乾隆也是一位风流的皇帝,他一生共有41位后妃,那么他

  • 霍去病为什么不给士兵吃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霍去病为什么不给士兵吃肉?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纵观我国悠久历史,有不少名门将相一直被后人称赞,而霍去病,就是其中一位。大家都知道,霍去病是年少成才,虽然只在人间停留了短短的二十四载,但是他留下了许多传奇、引用的故事。提起汉朝,没有人能绕过霍去病。17岁便能一战封侯,放眼整个中国历史,能

  • 后世是如何评价李明的?李明的一生有哪些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李明,唐朝

    李明(?~682年),字为公,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书法家,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四子,母为杨妃。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授曹州刺史,册封曹王, 实封1000户。唐高宗即位,外放治理梁州、虢州、蔡州、苏州,出继巢王李元吉。永隆元年(680

  • 汉朝十大名将之一:窦宪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古代,汉朝

    汉朝十大名将之一:窦宪最后什么结局?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窦宪: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对于功比卫青及霍去病的窦宪,今天的人们了解得实在是少之又少,我作为一个喜欢历史及诗词的普通爱好者,知道他的也仅有两件事,一是“勒石燕然”,此乃不世之功;二是词牌《沁园春》是由他而起,但却是件声名狼籍的丑

  • 刘弗陵作为汉朝的皇帝 刘弗陵的存在感为何那么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汉朝,刘弗陵

    还不了解:汉朝刘弗陵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昭帝刘弗陵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为何存在感那么低?说到西汉的历代皇帝,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以雄才大略著称的汉武帝,然后就是草根翻身做皇帝的第一人:汉高祖刘邦。如果再让大家更深入的想一下,或许还有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汉景

  • “安史之乱”给唐朝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古代,唐朝

    “安史之乱”给唐朝造成了多大的影响?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安史之乱”是唐朝中期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的叛乱,发动这次叛乱的是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突厥人与西域胡人的后代,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仍受到唐玄宗的重用,做了镇守边地的高级将领。特别是安禄山,他是个很会察言观色的人,使

  • 汉末三国的入仕的途径是什么样的?都有哪些世家大族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世家大族,汉朝

    东汉时期选士唯论族姓阀阅,所以世家大族的子弟,在察举、征辟中照例得到优先。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两汉实行察举制,入仕的途径是举孝廉、茂才,这项制度虽然在起初能够发掘品德高尚的人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就形成了“官官相护”的局面。士族之间相互推举、联姻,士族阶级就此形成,一些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