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功高震主被冤杀,身死家灭只留下三十六计流传后世

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功高震主被冤杀,身死家灭只留下三十六计流传后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691 更新时间:2024/1/10 23:12:30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将领,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功高震主被冤杀,身死家灭只留下三十六计流传后世。

东晋末年局势动荡,天下豪杰逐鹿中原,残酷的战争让很多底层百姓流离失所,然而战争却是一代名将大展神威的好时机,檀道济正是在一次次的战争磨炼中走上“神坛”,檀道济出身贫寒,甚至连确切的出生日期都无从考证,为了活下去,檀道济投身北府兵,跟随刘裕四处征战。

在那个时代当兵也要看出身的, 檀道济的悲惨身世注定了在军营当中,他所面对的困难要比其他人更重,公元404年,檀道济无路可走之下,跟随两个哥哥一起投身刘裕,最初的想法只是为了在乱世当中活下去。

众所周知无论在哪一个时代当兵都是最危险的职业,但是乱世当中很多人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参军入伍运气好的话不仅能活下来,还能功成名就闯出一番事业,檀道济就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毅然决然地参与到军营当中,后来证明这个决定无比正确,参军之后檀道济的军事才华得到了充分展现,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一路做到辅国参军、南阳太守的高位。

后来在刘裕论功行赏的时候,又被封为冠军将军,当时郭寄生领兵作乱,檀道济兵出险招,一举击溃叛军,此后连战连胜因功加封食邑上千户,有人说檀道济是运气好,抱上了刘裕的大腿,只能说这一切都是造化罢了,如果没有檀道济刘裕或许依旧能建立政权,只不过没有这样容易罢了,檀道济在刘裕军中始终扮演者开路先锋的角色,先后平定兖州、长安等军事重地。

檀道济的不懈努力最终迎来了曙光,公元420年,刘裕顺利称帝,檀道济作为开国功臣加封散骑常侍,特地准许其能直接进入殿省,之后皇帝由将檀道济封为永修县公,此举无疑让檀道济在众人当中脱颖而出,备受重视。

这么多年的奋斗终于让檀道济出人头地,按理来说此时功成名就,作为集团创始人之一的檀道济身份尊贵无人能比,很多人看重了檀道济的话语权,多次拉拢,当时徐羡之想要联合众多大臣废黜少帝刘义符,起初檀道济并不同意,但是刘义符这个皇帝十分贪玩,根本没有管理国家的能力,几个人多次商量终于决定由檀道济带头,带兵闯入刘义符的寝宫,武力威逼刘义符退位,废其为营阳王,改立刘义隆为宋文帝。

这边檀道济刚刚平息内乱,刘义隆就决定出兵北伐,檀道济因为曾经战功出色,因此被推上总督的位置。

公元430年,刘义隆出师北伐,任命檀道济总都督各路军事。战事刚开始顺风顺水,二十多天里和北魏军战了三十多场,场场获胜,对手将领长孙道生和叔孙建都被打得狼狈不堪。可好汉架不住人多,长孙道生和叔孙建单打独斗打不过檀道济,就打起了配合。宋军有一次正在和长孙道生大战,叔孙建就顺势一把火把宋军的粮仓烧了。尝到甜头后,他们俩就开始相互掩护,檀道济来打一个,另一个就骚扰,这样一来檀道济就受不了了,被拴在了历城。

期间传来了前线重镇滑台失守,檀道济前进就没有了落脚点,又加上粮食真的不多了,只有回头撤到衮州。这种尴尬局面檀道济感觉到了,他手下的士兵也感觉到了,部分士兵就觉得此次凶多吉少,不如早点投降,说不准既能保住脑袋,还可能因投降早而立功当官呢。将军的最怕士兵叛逃,影响军心,还会泄露情报。叛逃的宋军刚到叔孙建的军营就告诉了他们宋军已经快没有粮食,撑不了多久了。于是,叔孙建就派大军,想把檀道济围住,饿死他。

名将果然是名将,面对如此棘手的局面,檀道济采取了非常之法。檀道济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心腹大将们听到命令都蒙了,这后有北魏大军围追堵截,自己还缺粮,不加快逃走,原地休息不是找死么?可将军命令不敢不听,只得停下休息。当天晚上,檀道济忽然把心腹战将召集到帅营,他把自己的想法给他们通了一下气,大家听后无不心悦诚服。只见不一会儿,檀道济亲自带领一批管粮的兵士在一个营寨里查点粮食。一些兵士手里拿着竹筹唱着计数,声音很高,也很明快,而另一些兵士用斗子在量米,运作轻盈干练。宋军看到有那么多白米,心都安定了。

魏军在宋营有不少探子,他们自以为无人注意,偷偷地向营里望,只见一堆堆米袋都满满的,从袋子里倒出的米也白白的。他们就立即回去高兴的报告主帅,以为获得了对手重大情报。叔孙建得到檀道济粮食满满的情报,顿起疑心,以为前面来告密的宋兵是诈降,就把投降的宋兵杀了。其实,他中计了,檀道济在营里量的并不是白米,而是一斗斗的沙土,只是在沙土上覆盖着少量白米罢了。

第二天,檀道济命令士兵穿上重甲,自己也披上白袍坐上战车,大模大样地从大路上悠闲自在的撤退,还引来了大批魏军观看。檀道济平时很是稳重,今天却如此招摇,叔孙建认为一定有埋伏,就命令士兵不得主动出击。就这样,檀道济大摇大摆的撤回了衮州。

凭借这一招,檀道济顺利度过险境,檀道济几次出征都立下大功,尤其是跟随开国皇帝刘裕四处征战的时候,立下了赫赫战功,十几年征战在军中威望极高,加上自己的几个儿子都能力出色,因此在朝中檀道济话语权极高,最终引起皇帝猜忌。

当时,文帝久病不癒,执掌朝政的彭城王刘义康及领军将军刘湛担心文帝晏驾后,难以钳制檀道济,便内文帝屡进谗言,劝其儘早除掉檀道济,以绝后患。

元嘉十叁年(436),檀道济奉诏回京。临行前,其妻向氏说:「震世功名,必遭人忌,古来如此。朝廷今无事相召,恐有大祸。」檀道济却说:「我率师扺御外寇,镇守边境,不负国家,国家又何故负我心」于是坦然入京。适逢文帝病情好转,卧榻召见,文帝慰勉鼓励,让他返阙议事,用心边防。不料檀道济刚要程,文帝病情加剧。刘湛劝刘义康不可放虎归山,即假託王命,以收买人心、图谋不就之名逮捕檀道济,旋加杀害。同时被杀害的还有檀道济的十一个儿子及薛彤、高进之等大将。临刑前,檀道济投帻于地,愤怒地喊道:「你们这是在自毁长城啊!」

檀道济被枉杀,国人痛心。消息传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诸将弹冠相庆:「檀道济一死,吴人无可畏惧也!」

元嘉二十七年,文帝再令众将北伐。东线屡遭困挫,致使魏人南扺瓜步,欲饮马长江。面对一江之隔的劲敌,宋文帝长嘆一声:「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可此时檀道济已屈死十四年了。

历史评价

刘义隆:“檀道济虽有干略,而无远志。” ;“小丑窃据,河南修复,王师再屈,自别有以;亦由道济养寇自资,彦之中涂疾动。”

檀道济被杀,时人编出歌谣说:“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檀道济任江州刺史)。”

檀道济死后,魏人都说:“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

刘义隆询问殷景仁说:“谁可接替檀道济?”殷景仁回答说:“檀道济因屡立战功,所以有威名,其他职务未必能够胜任。”刘义隆说:“不然,西汉时李广在朝廷,匈奴不敢南侵,能够接替他的还有谁?”

《十七史百将传》:“孙子曰:‘将军可夺心。’道济谓晦悉臣勇,果不战而自溃。又曰:‘强弱形也。’道济唱筹量沙而却魏军是也。”

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济”。 及至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檀道济。 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檀道济亦位列其中。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钟会:三国后期最出色的谋士 聪慧过人 文武双全 为司马家族立下汗马功劳 最后却举兵反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

    钟会是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出身颍川钟氏,才华横溢,精通玄学。出仕魏国,官居要职。在魏灭蜀之战中立下大功,因此不愿再屈居人下,加之猛将精兵都控制在自己手中,便举兵反叛。最后在监军卫瓘的谋划之下,钟会死于乱兵之中。少年得志钟会是大臣钟繇的小儿子,名公之后,少年闻名。有一回他和哥哥钟毓趁老爸午睡时偷酒喝。

  • 文鸳:三国后期横空出世的旷世猛将 在敌阵中七进七出毫发无伤 结局悲惨被人们所遗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

    文鸯是魏末晋初名将,专善战,长于征战,带兵对阵,破敌平叛,能所向披靡,战功累累。但是这么一位英勇万人敌的大将军,文鸳没有战死沙场,却死在了与文官的政治斗争中。罗贯中先生的小说《三国演义》脍炙人口,但随着诸葛亮之死,这一幕英雄的史诗也逐渐落下了帷幕。由于前期的名将都凋零殆尽,没有了名将之间的斗智斗勇,

  • 元朝最后一任皇帝元顺帝 传言是南宋末代皇帝赵显的儿子 好不容易登上帝位 却拯救不了衰亡的趋势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元惠宗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是元朝第十一位皇帝,也是元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亲政初期,他勤于政事,任用脱脱等人,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统治危机,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积弊已久的社会问题。公元1368年,明军进攻大都,妥懽帖睦尔出逃,蒙古退出中原,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元惠宗,孛儿只

  • 西北叛乱时有发生 清政府历经三朝 近70年平定了西北边疆的叛乱 割据势力 功泽流传后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

    乾隆利用清朝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两次平定西北的准噶尔部,一次平定新疆回部,密切了中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加强了中央集权。保障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和国家的统一,在这一点上,乾隆的功绩不可抹杀的。乾隆皇帝自诩“十大武功”乃众所周知,平心而论这“十大”水分不少,但其中“两平准噶尔”和“平定回部”

  • 吕泽:吕后的哥哥 刘邦的大舅哥 汉初最神秘的人物 帮刘邦打下半壁江山 历史却没有详细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吕泽是吕后的哥哥,刘邦的大舅哥。吕泽在正史记载中只有寥寥数笔,但其实他是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的最要功臣之一。在西汉开国史中,他属于“异端”的存在。整个皇廷,一半以上的功臣,不是他的老友就是他的故吏。多疑的刘邦居然对吕泽是绝对信任的,刘邦对吕泽的部下调之即用,吕泽也任其调之。君臣一生,无一丝猜忌。即使是

  • 东吴悍将太史慈:战力不亚于赵云,堪称三国东吴第一猛将,惜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

    说到三国时期东吴的悍将,许多人都会想到张辽和甘宁,但是实际上还有一位比之他们俩丝毫不差,此人就是东吴悍将太史慈,战力不亚于赵云,堪称三国东吴第一猛将,惜英年早逝!太史慈字子义,东莱人。少好学。曾经在郡里任奏曹吏。十分聪明能干。有一次州牧和郡守闹了些矛盾。不知孰非。他们都向朝廷上交了一份奏章。州牧派去

  • 三国法正:一个原本可以改变三国历史的人,若他在蜀汉未必败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

    三国时期有许多著名的谋士,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三国法正,一个原本可以改变三国历史的人,若他在蜀汉未必败。孟达机警,与申耽、申仪商议:“我与法孝直同有功于汉中王;今孝直已死,而汉中王忘我前功,乃欲见害,为之奈何?”在申氏兄弟的唆使下,孟达反水,将上庸献予曹魏,并祸及并导致刘封被杀。诸葛亮的这一计策加大了

  • 白袍将军陈庆之是南朝历史上不败的战争神话 七千白袍大破五十万北魏军 留下了名军大将莫自牢 千兵万马避白袍的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陈庆之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名将,身体文弱,难开普通弓弩,不善于骑马和射箭,但是却富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以7000人北伐,击败50万大军,140多天攻下32座城池,是一位深得众心的儒将。中年出阵,大器晚成陈庆之自幼就是梁武帝萧衍的随从,从身份上来说属于书童一类。萧衍是个棋迷,常常喜欢通宵下棋,其他

  • 乾隆皇帝活了多大的岁数?为什么他如此长寿?概因这点秘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

    在清朝历史上,乾隆作为最具争议的皇帝之一,他的长寿也是赫赫有名的,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乾隆皇帝活了多大的岁数?为什么他如此长寿?概因这点秘诀。乾隆是出生于和平时代的天子,但是有一点却和十分相似,那就是对平民百姓十分仁慈;在乾隆执政期间,他非常重视农民,对于赈灾更是不遗余力。一个太平天子为何如此关心农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究竟有多伟大?他的成功有她一半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在我国近代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究竟有多伟大?他的成功有她一半功劳。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其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这也为袁隆平从小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1953年时,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之后又被分配到了安阳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