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卢植为何被称为“完人”?卢植一生有哪些功绩?

卢植为何被称为“完人”?卢植一生有哪些功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868 更新时间:2024/2/21 17:54:10

卢植是东汉末年著名大臣,卢植为人刚毅,又有匡扶社稷之志向,所以很多人都十分敬佩卢植。卢植文武双全,即是朝廷重要的经济学家,又能担任将领指挥军队打仗,所以有人把卢植称为当时唯一一位“完人”公孙瓒和刘备都是卢植门下弟子,而范阳卢氏此后也成为了名门望族。可能还有很多朋友并不了解卢植的生平,这次就为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卢植一生究竟有哪些功绩。

今天咱们既不谈文臣也不说武将,来说说三国时期顶级名士——卢植。卢植文武兼备,性格温厚,为人正直,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早期唯一的“完人”。相比之下,曹操太过自傲、孙权优柔寡断,刘备则仁慈过度。

卢植,字子干,东汉末年经学家,汉昭烈帝刘备之师。卢植与刘备都是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不过家境比刘备要好上许多,出身范阳卢氏,祖上乃是五经博士,年幼之时就拜太尉陈球与经学大儒马融为师。卢植跟随这两位学识渊博、地位显赫的老师学习数年后,无论是学识还是人脉都收获颇多,再加上自身才智过人,很快就声名鹊起,为世人所称道。

当时外戚窦武因拥立汉灵帝刘宏有功,汉灵帝意欲加封其爵位,卢植认为窦武功绩配不上如此重赏,便以布衣身份劝告窦武拒绝封赏。谁知好大喜功的窦武不仅没有接受卢植劝告,还对其大加讥讽嘲。窦武封侯不过两年,就因得罪宦官内侍而死于非命,此事也让卢植声名远扬。

卢植征辟入仕后,先后出任九江和庐江两地太守,为政期间多施仁政,领兵平息蛮族叛乱,得到了当地百姓与朝廷的一致表彰。在此时期,同郡乡人刘备拜入卢植门下,跟随其学习经典。光和七年(公元184年)二月,钜鹿郡“太平道”创始人张角伙同信众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发动起义,很快就遍及北方。见事态紧急,汉灵帝连忙任命卢植为北中郎将,率领北军五校将士前往冀州平叛。文武双全的卢植面对黄巾军这一群乌合之众,自然是连战连胜,张角等人无奈退守广宗县。

就在卢植率军包围广宗,准备挖掘壕沟大举攻城之时,黄门侍郎左丰奉皇命视察前线。左丰乃是内侍,贪婪成性,此次视察为的就是索要钱财、牟取私利,为人正直的卢植不肯行贿,左丰回宫后便连同其他内侍向汉灵帝进谗言诋毁。卢植很快就被撤职罢官,押送回京,黄巾军也因此获得喘息之机。灵帝刘宏随后擢升董卓为东中郎将,接替卢植负责平叛。谁知董卓接连战败还损兵折将,最后还是卢植好友——左中郎将皇甫嵩出马,才勉强剿灭黄巾主力。

事后皇甫嵩以战功担保,卢植得以出狱官复原职。卢植经此一难,依然不变其正直性格,在董卓乱政扬言废黜少帝刘辩时,群臣不敢反对,只有卢植悍不畏死地辩驳,力保少帝皇位。董卓气急败坏,本想就此诛杀卢植,幸好李儒顾忌卢植是天下敬重的海内大儒,及时劝下董卓,若是卢植被骄横跋扈的董卓所杀,恐怕天下士人都会站出来反对董卓擅权。卢植虽然免去死罪,但也被董卓下令解职。被罢黜后,卢植连忙抄小路返回家乡,以此躲避董卓暗杀,晚年一直隐居于上谷军都山,过着不问世事的隐士生活。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四世三公”的大诸侯袁绍曾拜卢植为师,希望卢植能够出山辅佐自己成就大业,卢植最终还是没有答应,继续隐居山林。两年后,卢植于家中逝世。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伐乌桓途中还专门为其扫墓,并以汉献帝刘协的名义下发通告予以褒扬,称赞他“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此后,统治者时常追封堪称一代完人的卢植。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唐太宗诏令历代先贤先儒二十二人配享孔子,其中就包括卢植;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宋真宗追封卢植为良乡伯,仍从祀孔庙。

至于卢植的后裔,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其子卢毓官至司空(曹魏政权),封容城侯;其孙卢钦,西晋时期官至尚书仆射;其孙卢珽,曾任曹魏泰山太守;曾孙卢皓、卢志,都官拜尚书(西晋)。卢植所处的范阳卢氏,也是中国古代颇具影响力的名门望族,“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龄、“大历十大才子”之一的卢纶都是卢植后裔,唐代更有八位宰相出自范阳卢氏。值得一提的是,范阳卢氏在唐末动乱时有一部分族人远迁至半岛避难,后来发展成当地一大望族,如今人数超过三十万。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吕布为什么会被神话?吕布真实战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其实《三国演义》中神话了很多人物,其中诸葛亮和关羽较为明显,很多事迹都是杜撰出来的。而吕布作为三国第一武将,自然也存在被神化的部分,那吕布的真实战力究竟如何呢?演义中,通过一篇三英战吕布一下子就凸显出了吕布的强大,不过这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一件事,何况对手还是关羽和张飞。但除了这点,吕布的本领

  • 李斯被称为千古一相,为何会被赵高玩弄于股掌之间?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

    李斯是帮助秦始皇灭六国的功臣,也是秦朝著名政治家,有着“千古一相”之称。李斯早年入官,就曾力劝秦始皇灭诸侯,成帝业,可见李斯野心不小。当时李斯用计谋离间各国君王,顺利帮助秦国将其他六国逐一消灭,最后终于完成统一霸业。此后李斯表现出来的思想和制度,大致奠定了此后封建专制时代的基本格局。不过李斯有如此能

  • 赢华和赢驷是什么关系?赢华简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

    史书对于赢华的记载相对较少,实际上他是秦惠文王嬴驷的弟弟,在当时也属于秦国一员猛将。在《大秦帝国之纵横》中,嬴华和嬴疾都是秦国宗室将领,嬴稷有勇有谋,而嬴华似乎少了一些谋略,做事比较鲁莽。不过在秦楚大战中,嬴华为了回救咸阳力战而死,也是帮助秦国解决了亡国危机。可能还有很多朋友不太了解赢华,下面就为大

  • 袁绍简介 袁绍家族如何走向没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袁绍,袁绍简介

    很多人都觉得袁绍没有治理天下的大才,所以才会输给曹操。实际上,多数人都不了解真正的袁绍,他从出身就披着“四世三公”的外壳,其实袁绍也只是袁家的家奴。想要了解袁绍,就必须从他在袁家开始说起,袁氏家族在朝廷一直占有一席之地,但到了袁绍这代,汉室开始出现危机,天下被群雄分割。按理来

  • 司马错一生有哪些功绩?为何他能成为秦国三名将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

    司马错是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经历了秦惠文王、秦武王和秦昭襄王三个时期。司马错原本是一名纵横家,还和张仪有过一番争论,他认为想要消灭楚国就必须先拿下蜀国。秦惠文王时期,司马错率军将蜀国灭亡,到了秦昭襄王时期,司马错又率军南下进攻楚国,最后大胜楚国。或许司马错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如白起、王翦响亮,但他的确

  • 韩愈为何能成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生平简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

    韩愈是唐朝著名文学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实唐朝有很多厉害的文人,但韩愈的影响力恐怕是他人难以比拟的。韩愈一生经历过高潮,也有过低谷,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一生著写的作品影响了无数后人,还同苏轼、欧阳修、柳宗元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拥有这样的头衔,足以说明韩愈在写作方面是

  • 秦朝丞相李斯是哪国人?李斯一生应该如何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

    李斯是秦灭六国的功臣,也是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其实以李斯的才能,他可以获得大好前途,但最后却得了一个夷灭三族的下场。很多人不理解李斯为什么要选择和赵高同流合污,不仅害了自己还害了秦朝。李斯在位期间,参与立法,还统一了文字、车轨,算是为后人做出了不俗的贡献。但李斯却被眼前的利益所蒙骗,导致晚节不保

  • 韩安国是个怎样的人?韩安国死灰复燃典故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

    韩安国是西汉著名将领,曾参与平定七国之乱,并且立下大功。韩安国自幼博览群书,抱有志向,此后成为梁孝王身边的首席谋士。在此期间韩安国又多次帮助汉室政权化解危机,所以深的汉景帝信任,到了汉武帝时期韩安国已晋升为汉朝核心人物之一。只不过韩安国有宏才大略,但也嗜财如命,好在韩安国推荐的名士都是廉洁之人。韩安

  • 白起和王翦都是战国名将,为何一位被逼死另一位却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

    白起和王翦都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而且两人同为秦国将领。白起辅佐秦昭襄王,期间曾带兵大破魏韩联军,又参与伐楚之战,而他一生最著名的功绩便是在长平之战上重创赵国,为秦国统一打下基础。王翦随侍秦始皇,功绩不输白起,更被称为是秦国能够一统六国的最大功臣之一。王翦灭燕、赵、楚,一时功高震主。白起和王翦都是秦国

  • 吕不韦和吕公是什么关系?两人会是一个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

    很多人都猜测吕不韦和吕公会不会是一个人,史书对于吕不韦记载的篇幅算是比较多,从他经商到成为秦国的丞相,算是为秦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但吕公就没有那么详细的记载了,只是说他早年来到沛县避难。其实这两人的经历很难联系到一起,而且硬要说成是一个人,理由也十分牵强。不过他们身为吕氏后人,其实也有一定的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