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丕和司马炎都篡位了 世人对两人评价如何完全不同

曹丕和司马炎都篡位了 世人对两人评价如何完全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278 更新时间:2024/1/1 8:15:00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炎和曹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为什么很多人看不起司马篡魏,而又默认曹丕篡汉这一事实?

曹家的江山,那是曹操凭实力打下来的,而司马家的江山怎么来的?是用阴谋诡计夺来的,况且,司马家还开创了当街弑君的先河,这样的人,又有什么资格让人看得起呢?

众所周知,东汉王朝的结束,是拜曹丕所赐,他通过逼迫汉献帝“禅让”,导致了东汉的覆灭,历史上对他这种举动,定义为“曹丕篡汉”。

而司马家族建立晋朝,其手法与曹丕基本一致,在经历了“高平陵之变”等事件后,曹魏政权基本落入司马家族手中,最终,曹奂禅位于司马炎,曹魏自此灭亡。

如果单从结果上来看,曹丕篡汉与司马篡魏,两者性质基本一样。

但在后世人的眼中,不仅认为这两者不可相提并论,并且还尤为瞧不起司马篡魏,甚至司马家族还因此被骂了千余年。

同样是谋朝篡位,但为何司马篡魏却会落了这个被骂千年的结局呢?其实原因并不复杂,正所谓“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司马家之所以被人瞧不起,说白了就是“自作自受”

用一句话总结就是,谋朝篡位并不新鲜,但司马家却开了一个坏头。

首先,司马家的谋朝篡位,不道德也没有道义

在司马家之前,不乏有谋朝篡位以及改朝换代等事情的发生,远的不说,就说汉朝,就有刘邦取代大秦和王莽终结西汉。

当然,也包括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及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

但包括刘邦、王莽以及曹家父子,他们不管是改朝换代也好,或者是权臣谋朝篡位也罢,他们的所作所为,与司马家的所作所为,是有着本质上差别的。

比如刘邦,他是取代了大秦不假,但是他是建立在秦末天下大乱的基础上的。

胡亥昏庸、赵高乱政,导致天下怨声载道、生灵涂炭,由此,才会造成了陈胜吴广的起义,继而引发了义兵四起。

而刘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振臂一呼宣布起义的。

换句话说,刘邦等人的起义,不仅仅是为了推翻秦朝,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为了活下去,是为了结束乱世。

如果,当时秦朝四海升平,百姓丰衣足食,官员各司其职,那么刘邦还起兵的话,那他的性质就可以定义为“乱臣贼子”。

而乱臣贼子,是人人可以“诛之”的。

同样再来看王莽,王莽身为臣子,却篡了西汉地位,终结了西汉的统治,但他当时这么做的前提,是西汉末年朝堂腐朽,并且从官员到百姓,均出现了“人人厌汉”的情况。

并且,在王莽的掌权之初,他对外的一些政策,以及个人的品德和魅力,都十分令人称道。

甚至在汉哀帝刚继位时,就因为罢免了王莽,导致许多官员和百姓纷纷上书,为王莽鸣不平,要求朝廷复用王莽,最终,汉哀帝将王莽召回后,此事方才平息。

另外,根据史料记载,在元始二年(公元2年),由于青州遭受严重的旱灾和蝗灾,导致当地百姓流离失所,而王莽得知后,亲自带头捐出土地住宅来安置灾民。

甚至,王莽还下令,将供皇家游玩的林苑改建为安置房,让灾民在此居住。

可以说,在早期的时候,王莽是以一种极其完美的形象示人的,并且他的一些举措,也确实利国利民。

正是因为如此,才让上至官员、下至平民的大多数人,都认为王莽是能改变当前局势的一代“圣君”。

有了大家伙儿的“抬爱”,王莽谋朝篡位才会篡得十分顺利。

还有就是曹操,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假,但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不是因为有了他的存在,那么东汉王朝,估计早就谢幕离场了。

上述三者,虽有改朝换代以及谋朝篡位之实,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出现,至少改变和结束了当时混乱的局面。

但是,司马家族又做了些什么呢?

首先,司马家本身是曹魏的臣子,并且,他们还受恩于曹魏,是曹家给了他们一个平台,才让司马家得以掌权。

即便是曹操不怎么待见司马懿,但曹丕对司马懿的好还真没得说。

如果不是曹家给司马家族这个机会,那么司马家族也不可能会上位,更不可能会权倾中外,所以,曹家对于司马家有恩在先。

但司马家却依然还是篡了位,这样一来,他们就违背了儒家所讲究的“为臣者忠,为子者孝”的精神。

身为臣子,在受人之恩的情况下,反过来却颠覆了曾经服务的政权,这就是“不忠”。

并且,司马家族谋朝篡位时,并没有处在所谓的乱世,当时的曹魏,既不是王朝末年,也没有生灵涂炭,不具备被取而代之的前提条件。

因此,司马家的悍然谋朝篡位,注定了他们既无道义也无道德。

其次,公然当街弑君,为后世树立了一个极坏的“榜样”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魏帝曹髦见自己势力日渐被削弱,而司马昭的权力却越来越大,因此心中极为不忿,便准备孤注一掷,决定除掉司马昭。

那句著名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便出自曹髦之口。

但不幸的是,曹髦想除掉司马昭的心思,被人偷偷告诉了司马昭,这就让司马昭对曹髦起了防备之心。

眼看事情到了这一步,曹髦干脆心一横,直接带着亲卫士兵前去攻打司马昭的宅邸,结果,不仅没能取胜,曹髦还被司马昭的属下成济当街杀死。

这样一来,司马昭就干了一件前人未曾干过的“壮举”,那就是公然弑君。

在此之前,确实也有皇帝死在权臣手中的先例,别的朝代不说,单说汉朝,这种事情就不止出现过一次。

比如汉质帝刘缵,在其八岁那年,因为看不惯权臣梁冀的颐指气使,因此当着朝臣的面,怒骂梁冀为“跋扈将军也”。

正是这件事惹怒了梁冀,让他对刘缵怀恨在心,最终找了个机会偷偷将刘缵毒死。

还有汉少帝刘辩,他则是在董卓的逼迫下,先是不得不退位,之后董卓不放心,派人用一杯毒酒毒死了汉少帝。

刘缵以及刘辩,确实死于权臣之手,但至少他们是被权臣偷摸杀掉的。

换句话说,不管是梁冀还是董卓,他们杀皇帝时,最起码还了解遮掩一下,采取了暗中进行的方式,也就是还有所顾忌。

还有就是曹丕,曹丕当年篡汉后,并没有杀了汉献帝,而是封其为“山阳公”,又以河内郡山阳邑万户来供养汉献帝。

此外,曹丕还允许汉献帝刘协在其封地之内,“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

自此,刘协安安稳稳地活到了寿终正寝,而到了其去世时,魏明帝曹叡不仅下令以“天子之礼”安葬刘协,还率领群臣亲自前去哭祭。

总体来说,曹丕篡汉不假,但人家对汉献帝也确实不错,不仅没有将其杀害,还好吃好喝好招待地供着。

但司马昭就不一样了,他公然当街弑君的行为,无疑是把所谓的“脸面”统统扔了。

你说你想谋朝篡位,可以没问题,只要你有实力,那也不是不行,但你谋朝篡位归谋朝篡位,干嘛还把皇帝给杀了?

并且,还是公开杀害的那种。

更重要的是,正是因为司马昭开了这个“公然弑君”的先河,在此之后,权臣杀皇帝已经没有了任何心理负担。

不信你看晋朝之后,杀皇帝都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

也就是说,司马家的所作所为,开了一个坏头,坏了规矩的他们,被后世诟病和指责,也是必然的结果。

还有就是,司马家的谋朝篡位,不仅没能给中原带来光明,反而将百姓拖进了百余年的黑暗之中

还是那句话,谋朝篡位可以,但谋朝篡位之后却昏庸无道,并且变本加厉就说不过去了。

司马炎在接受魏帝曹奂的禅让后,建立了西晋,最开始,司马炎各方面相当不错,厉行节俭、推行法制,使得全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态。

著名的“太康之治”,就是在司马炎的手里完成的。

假如西晋能一直这么下去的话,那么后世对其批评的声音,必然会少很多,别的不说,最起码让百姓免于战火,并且也丰衣足食了。

但很惋惜,太康之治就如同昙花一现,很快就消失了。

在司马炎的晚年,他就如同变了一个人,不仅骄奢淫逸,并且还不理朝政,活脱脱一幅昏君的做派。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这些还不算什么,历史上也不乏有昏君,但司马炎最令人诟病的,是他分封诸王的政策。

他这个政策的本意,是想通过分封诸王,让诸王统率兵马各据一方,从而达到拱卫中央的目的,说白了就是巩固皇权。

这一点,其实也并没有错。

但问题就在于,他这个大肆分封诸王的政策,却给日后埋下了巨大的隐患,直接导致了西晋四分五裂。

司马炎去世之后,晋惠帝司马衷登基,”何不食肉糜“就出自他的口中,由于他的无能,朝政落入了皇后贾南风手中。

贾南风的专权擅政,先是引发了外戚杨骏的不满,导致两方人马大打出手,继而又造成了司马家的其他成员为了争权夺利,上演了一幕“你杀我、我杀你”的残酷游戏。

这便是西晋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从公元300年开始,一直打到了公元307年才差不多接近尾声,在此期间,司马家族均处在互相残杀的状态之中。

而他们的自相残杀,将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天下,顷刻间搅得七零八碎。

更过分的是,司马家族的成员,为了能打到对方,不惜地引起“外援”,正是他们这种举动,让匈奴、羌、鲜卑等游牧民族,有了进入中原的机会。

而让中原陷入百余年黑暗的大乱世“五胡乱华”,也由此开

在这个时期,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每一刻都有人死在战火之中,毫不夸张地说,那个时代,是人命连草芥都不如的时代。

更重要的是,几十年前刚被中原王朝打到跪地求饶的异族,如今却在中原大地上耀武扬威,而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司马家族造成的。

并且,在司马家族将西晋玩没了之后,偏安一隅建立东晋,照样还是战乱不断。

这样的家族,这样的所作所为,别说后人对他们诟病以及骂他们,就连他们自己,都觉得脸上无光。

曾经,东晋皇帝司马绍与大臣王导聊天,就提起了司马家当年是如何创业的,王导将司马懿父子三人的所作所为,以及西晋的历史告诉了司马绍之后,司马绍羞愧的掩面伏于床上,说道:

“若如公言,晋祚安得长?”---司马绍

作为司马家的后人,都不忍直视自己先祖的所作所为,更何况是旁人呢?正所谓“求仁得仁”,司马家族篡魏被看不起,也是活该如此。

所以,不是说后人默认曹丕篡汉而单抓住司马篡魏不放,而是司马家族曾经干出来的事,着实不地道,不仅在受恩于曹魏的情况下谋朝篡位,并且还开创了“公然弑君”的先河,最重要的一点,则是其家族的谋朝篡位,导致中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时代。

标签: 历史曹丕司马炎

更多文章

  • 白起作为秦国的名将 白起的前半生为何无史可考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秦国,白起

    还不了解:白起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震古烁今的名将白起,其前半生为什么无史可考?白起为秦将数十余载,扫六合,平八荒;败韩魏,挫强楚,毁劲赵;杀戮六国将士近百万,实乃秦一统天下的奠基人,获赠“人屠”之号。其功勋震古烁今,彪炳千秋,千百年来无人出其左右。然而就是这等绝世名将

  • 在政治与文学方面,李峤有哪些成就?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李峤,唐朝

    李峤(645~714年),字巨山,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宰相。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早年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小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武周时期,依附张易之兄弟。中宗年间,依附韦皇后和梁王武三思,官至

  • 有哪些与魏元忠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魏元忠,唐朝

    魏元忠(?~707年),原名魏真宰,字元忠,宋州宋城县(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 。唐朝宰相。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为太学生,学习兵法,累拜殿中侍御史。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两度出任宰相,兼具政治和军事才能,从定徐敬业的扬州叛乱, 为贞观之治向开元盛世的顺利过渡起了

  • 姜维当初投降蜀汉是不得已而为之 姜维为何还对蜀汉忠心耿耿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姜维,三国

    还不了解:姜维和蜀汉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姜维不得已而降蜀,为何在后来三十多年岁月里,会誓死效忠蜀汉?姜维当年“不得已”而降蜀,结果却对蜀汉忠心耿耿,根本没想过回归魏国的怀抱,这里面其实主要有三个原因!姜维说起姜维,很多人都会说他是穷兵黩武者,若是他不坚持北伐,让蜀汉休

  • 王莽建立新朝长达十几年 新朝算是一个朝代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王莽,新朝

    还不了解:王莽和新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王莽建立新政十几年,为什么不能算一个朝代?一般来说,史学家将王莽建立的新朝称为新莽时期,而不作为一个朝代的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新莽政权所处的历史时期是很尴尬的。大家如果看历史朝代表可以发现,新莽处于两汉之间,并且两汉是属

  • 汉末三国时期,汉室宗亲都占据哪些地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汉室宗亲,汉朝

    自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后,开启了刘氏皇族四百余年的江山,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提起汉末三国的皇室宗亲,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刘备“刘皇叔”。其实在汉末刘备未崛起之前,有五位皇室宗亲担任刺史、州牧,然而尽管如此他们却无力回天,没能拯救大汉王朝。1、刘焉——益州刘焉为西汉鲁恭王刘馀之后

  • 历史上孝诚仁皇后是什么人?她与康熙之间的感情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孝诚仁皇后,清朝

    孝诚仁皇后,是“千古明君”康熙帝的原配妻子。满洲正黄旗人,赫舍里氏,这是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们常说皇帝坐拥三千佳丽,是件再幸福不过的事情。可是皇上也有皇上的烦恼,他拥有这么多妃子,也不过是他维持国家稳定的手段之一,偌大的后宫,真正的知心人又能有谁?这样的问题,即使是贵

  • 孙权称帝后追封孙坚做皇帝 孙权为何无视传位的孙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孙权,三国

    对孙权称帝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权称帝后,追封孙坚为皇帝,为何无视孙策?看过三国的朋友都了解,江东政权其实是孙策打下来的。公元194年已经天下大乱,孙策了解袁术有称帝的想法,随即把当初从洛阳得到的传国玉玺献给袁术,换来了孙坚的旧部和一些兵马粮草,带着这支部队征讨江东。

  • 白起带兵打仗了30多年 最后为什么会被秦王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秦国,白起

    还不了解:秦国和白起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白起为大秦,忠心耿耿了30年,却惨遭秦王赐死,这是为什么?在中华文明历史的长河中,无数的文人墨客,武将豪杰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说起战国的武将,我想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想起一个人。白起,战国四大名将之

  • 豫妃博尔济吉特氏是如何进入乾隆后宫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豫妃,清朝

    乾隆帝的后宫中有这样一位神秘人物,在影视剧中的她总是给人一种很不着调的印象,她就是豫妃。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自古以来,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也坐拥后宫佳丽三千,可谓是享尽了齐人之福。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皇帝们一般都会为了维持前朝的关系才迎娶这么多的女子入宫,对于她们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