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代文豪苏轼是怎么成才的?

一代文豪苏轼是怎么成才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547 更新时间:2024/1/16 15:42:38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苏轼成才的故事。

苏轼出身书香门第,父亲苏洵是北宋颇负盛名的文学家,家中藏书颇多。他的母亲也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女性。苏家在当地有“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的美誉。在父亲的教导之下,苏轼自幼喜欢读书学习。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教他作文、绘画。

等到苏轼刚懂事,父亲就给他讲经论道。苏轼7岁的时候已经通读了“四书五经”,8岁开始写诗,同时喜欢上了欧阳修范仲淹等人的文章。10岁时苏轼已然出口成章。

有一天傍晚,苏轼正在花园里玩耍,忽然见父亲对着花丛沉吟,就蹑手蹑脚地走到父亲背后。他听见父亲吟道:“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正要夸好,父亲叫住他:“轼儿,这哪里算得上什么佳句,你把每句话各加上一个字,把它们变成佳句吧。”

苏轼略一沉思,说:“前句加上一个‘摇’字,后句加上一个‘映’字。把它变成‘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父亲只说了一个字:“俗!”苏轼低下头,一会儿,又说:“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父亲面露喜色,说:“有了点意思,但还差得远。”说着,他又板起面孔。苏轼这下犯难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父亲说:“回屋里歇息去吧,记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轼悻悻地回到自己的房间。

苏轼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在冥思苦想。朦胧之中,他想到了两个字。第二天天不亮,他就跑到父亲的书房,对父亲说:“我想出好句子来了,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父亲大喜,说:“妙,‘扶’字道出了杨柳柔弱的姿态,还形象地刻画了轻风的绵绵情意;‘失’字表现出月色和梅花交映成趣、融为一体的情景。”

听了父亲的夸奖,苏轼有些得意。过了些日子,京城里来了一位学者,这人重面子,更重学问。听说有这么一位能人,苏轼当然要去看一看。这一天,老先生在家中以诗会友。他拿出一首叫作《鹭鸶》的诗念给大家听,诗中有“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两句。他念到此处,不由得放慢语速,捋须而笑。

在座所有人都用崇敬的目光望着他。这时,苏轼过来躬身施礼,谦声说道:“此句虽妙,但若改成‘渔人忽惊起,雪片落蒹葭’会有更好的意境:鹭鸶被渔人惊起,又被风卷着,雪片一样落于蒹葭之上。这一起一落显然美不胜收,而且对仗更加工整。”说完,苏轼退回到座位坐下。满座皆惊,有的人对苏轼侧目而视,并小声嘀咕,说这个苏子瞻自不量力,不知道天高地厚。

老先生揣摩这两句诗良久,认为苏轼改得有道理,于是当众宣布将“逐风斜”改为“落蒹葭”。之后,他谦虚地说道:“汝堪当吾师矣。”此言一出,对苏轼侧目而视者立即转变了态度,对他青眼有加,苏轼则谈笑自若。不久,他拜张易简为师,继续学习诗文词赋。

经过几年努力,他确实读了不少书,家里的藏书和眉山亲朋好友的书都让他读遍了。他感到颇为自豪,就在自家门前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苏轼每天出入家门之时,都要在对联前面驻足片刻,这时脸上总要浮现出志得意满的笑容。

后来,一位垂垂老者拿出一本书站在他家门口,恭候着他。苏轼远远地看见,还以为是乞丐呢。走到近前,老者说向他请教几个字,他才露出会心的微笑。他想,肯定是这个老头儿不识字。正当他准备一展才华时,却见书上的字自己一个都不认识。这下可糟了,他窘得满脸通红,不一会儿脸上汗水都淌下来了。

苏轼支吾了半晌,最后只得承认自己才疏学浅。老者却不慌不忙地说:“苏公子莫要谦虚,这不是明明写着嘛,‘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苏轼的脸已经红到了耳根,他当即拿过笔把对联改成“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过了很长时间,他心里还惴惴不安。

苏轼从老者的教诲中认识到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的道理。从此,他一改过去恃才傲物的作风,开始专心致志地读书、做学问,最终成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文学大师。

标签: 历史苏轼宋朝

更多文章

  • 郭循是什么人呢?他是如何刺杀费祎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三国,费祎

    诸葛亮死后,蒋琬和费祎对蜀汉后期政权的巩固起到很多作用,尤其是费祎主政时期,蜀汉经济实力比诸葛时期有很大提高,但公元253年的元旦,费祎在汉寿大宴蜀国群臣, 凡是驻留在汉寿这地儿的官员,不分官职大小,都被费祎邀请,在这次大宴会上费祎被刺杀了,凶手叫郭循,是魏国的降将。郭循这个人身在蜀营心在魏,老是想

  • 清朝时期的布政使是什么官职 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级别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清朝,官职

    对清代官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代时期的布政使,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严格意义上来说,官场制度在我国其实很早就已经有很成熟的一套体系,只不过历朝历代可能会有所不同就是。从秦汉的刺史,到汉末三国的州牧,再到明清时期的总督巡抚等等。每一个时代,都历经了一套与之匹配的官场制度

  • 为什么说宋神宗变法,苏轼是牺牲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宋神宗,宋朝

    为什么宋神宗变法,苏轼变成了牺牲品?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王安石辞去宰相之职离开北京之后,就由韩绛、吕惠卿等人负责着变法运动。此时,变法派的中坚力量,为了各自的利益都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让王安石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推荐的人,最后却和

  • 为什么说苏轼是政治上的弃儿?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苏轼,宋朝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苏轼的政治之旅。嘉佑元年也就是1057年,苏洵带着21岁的苏轼和19岁的苏辙,赴京参加科举考试。而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泰斗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大将梅尧臣。欧阳修和梅尧臣本来正打算对诗文进行革新,当他们看到苏轼那

  • 赵匡胤为何不诛杀功臣,而选择杯酒释兵权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宋朝,赵匡胤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不仅是在说改朝换代之时朝堂上的面孔也会随之改换,也是在从侧面点出,无论哪一个后来拥有无上尊荣的皇帝,都需要有自己的一朝臣才能真正在天下立足。比如刘备有诸葛亮,孙权有周瑜,刘邦有张良等等。这些人在起兵之初的时候,有这些臣子的拥护和出谋划策才能成事,但坐上宝座的他们却又难免对当

  • 蒙古人横扫欧亚大陆建立元朝后 元朝为何98年就灭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元朝,蒙古人

    对元代灭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元代只存在98年,就灭亡了?首先,元代是草原民族第一次一统中国。其次,一统中国的元代存活了98年之久。而就这两点来说,统统都算奇迹。换个说法,就是蒙古人的运气太好。之前的匈奴人、鲜卑人、柔然人、突厥人、沙陀人以及契丹人,它们哪一个入主

  • 赵匡胤和柴荣之间的关系很差吗 赵匡胤篡位后是怎么对待他的后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赵匡胤,柴荣

    赵匡胤跟柴荣关系有多好?他建立北宋后,对柴荣后人为何这么狠?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赵匡胤厚道的,我真的不了解咋说了。把人家江山抢了,因为没杀掉他们家的人,所以就说他厚道?要了解柴荣和赵匡胤是什么关系?柴荣把赵匡胤当成亲兄弟一样提拔,可以说赵匡胤

  • 著名诗人苏轼的结局是什么?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苏轼,宋朝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著名诗人苏轼的故事。苏轼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

  • 荀彧家族背景很强大,为何被自己效忠的主公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三国,曹操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武将谋士在这个风云变幻的三国五台山,演绎出一幕幕阴谋阳谋厮杀疆场的华丽大戏。三国中最具有话题性的人物——曹操可以争头把交椅。凭借自身的才能以及一帮文臣武将的忠心耿耿,曹操统一北方,势力如日中天,一统全国指日可待。曹操的一帮文臣谋士中,论才智可能是郭嘉,论计谋毒辣可能是贾诩,但是,

  • 刘备在成都称帝后,为何孙权反而要向曹丕称臣?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三国,刘备

    在三国时期东吴是建国最慢的,在曹丕称帝以后东吴等了十年以后才称帝,当时曹丕将汉献帝贬为山阳公,国号改为魏,正式开始了魏国统治,第二年传到刘备耳中以后刘备以匡扶汉室的名义,也成立了蜀汉,与此同时,当孙权知道这个消息以后,他反而向曹丕称臣,成为了魏国的附属国,直到十年以后他才在东吴称帝,这是为什么呢?为